第五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 2

關燈
按照我的這種叙述方式,好像種群中存在一種連續不斷的搖擺狀态。

    鷹的基因扶搖直上迅速占據優勢;鷹在數量上占據多數的結果是,鴿子基因必然受益,繼而數量增加,直到鷹的基因再次開始繁衍,如此等等。

    然而情況并不一定是這樣搖擺動蕩。

    鷹同鴿子之間有一個穩定的比率。

    你隻要按照我們使用的任意規定的評分制度計算一下的話,就能得出其結果是鴿子同鷹的穩定比率為5/12∶7/12。

    在達到這一穩定比率時,鷹同鴿子的平均盈利完全相等。

     因此,自然選擇不會偏袒甲而虧待乙,而是一視同仁。

    如果種群中鷹的數目開始上升,比率不再是7/12,鴿子就會開始獲到額外的優勢,比率會再回複到穩定狀态。

    如同我們将要看到的性别的穩定比率是50∶50一樣,在這一假定的例子中,鷹同鴿子的穩定比率是7∶5。

    在上述的兩種比率中,如果發生偏離穩定點的搖擺,這種擺動的幅度不一定很大。

     這種情況乍聽起來有點像群體選擇,但實際上與群體選擇毫無共同之處。

    這種情況聽上去之所以像群體選擇,是因為它使我們聯想到處于一種穩定平衡狀态的種群,每當這種平衡被打破,該種群往往能夠逐漸恢複這種平衡。

    但ESS較之群體選擇是一種遠為精細微妙的概念。

    它同某些群體比另外一些群體獲得更大成功這種情況毫無關系。

    隻要應用我們假定的例子中的任意評分制度就能很好地加以說明。

    在由7/12的鷹和5/12的鴿子組成的穩定種群中,個體的平均盈利被證明為6+1/4分。

    不論該個體是鷹還是鴿子都是如此。

    6+1/4分比鴿子種群中每隻鴿子的平均盈利(15分)少很多。

    隻要大家都同意成為鴿子,每個個體都會受益。

    根據單純的群體選擇,任何群體,如其所有個體都一緻同意成為鴿子,它所取得的成就比停留在ESS比率上的競争群體要大得多(事實上,純粹由鴿子組成的集團并不一定是最能獲得成功的群體。

    由1/6的鷹和5/6的鴿子所組成的群體中,每場競賽的平均盈利16+2/3分。

    按這個比例組成的才是最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集團。

    但就目前的論題而言,我們可以不必考慮這種情況。

    對每一個體來說,比較單純的全部由鴿子組成集團,由于每一個體的平均盈利為15分,它要比ESS優越得多)。

    因此,群體選擇理論認為向全部由鴿子組成的集團進化是發展的趨勢,因為鷹占7/12的群體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小些。

    但問題是,即使是那些從長遠來講能為其每一成員帶來好處的集團,仍免不了會出現害群之馬。

    清一色的鴿子群體中每一隻鴿子的境遇都比ESS群體中的鴿子好些,這是事實。

    然而遺憾的是,在鴿子集團中,一隻鷹單槍匹馬就可幹出無與倫比的業績,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鷹的進化。

    因此這個集團因出現内部的背叛行為而難逃瓦解的厄運。

    ESS種群的穩定倒不是由于它特别有利于其中的個體,而僅僅是由于它無内部背叛行為之隐患。

     人類能夠結成各種同盟或集團,即使這些同盟或集團在ESS的意義上來說并不穩定,但對每個個體來說卻是有利的。

    這種情況之所以可能發生,僅僅是由于每一個體都能有意識地運用其預見能力,從而懂得遵守盟約的各項規定是符合其本身的長遠利益的。

    某些個體為了有可能在短期内獲得大量好處而不惜違犯盟約,這種做法的誘惑力會變得難以抗拒。

    這種危險甚至在人類所締結的盟約中也是始終存在的。

    壟斷價格也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一個例子。

    将汽油的統一價格定在某種人為的高水平上,是符合所有加油站老闆的長遠利益的。

    那些操縱價格的集團,由于對最高的長遠利益進行有意識的估計判斷,因此能夠存在相當長的時期。

    但時常有個别的人會受到牟取暴利的誘惑而降低價格。

    這種人附近的同行就會立刻步其後塵,于是降低價格的浪潮就會波及全國。

    使我們感到遺憾的是,那些加油站老闆有意識的預見能力,這時重新發揮其作用,并締結壟斷價格的新盟約。

    所以,甚至在人類這一具有天賦的自覺預見能力的物種中,以最高的長遠利益為基礎的盟約或集團,由于出現内部的叛逆而搖搖欲墜,經常有土崩瓦解的可能。

    在野生動物中,由于它們為競争的基因所控制,群體利益或集團策略能夠得以發展的情形就更少見。

    我們所能見到的情況必然是:進化上的穩定策略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