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初版編者序
關燈
小
中
大
東方傳說的風格(艾米娜和齊伯黛的故事),還有的能讓人聯想到“高貴野蠻人”[6]的故事(如特拉斯卡拉的自然宗教,又如翁迪娜的野生生活);實話實說,有幾個故事我們甚至難于為其做出準确歸類。
在帕杜利侯爵夫人的故事和達麗奧萊特的故事中,波托茨基沿用或者說延伸了《太太學堂》的主題[7],而姬塔·西米安托是又一位“沉默無言的妻子”[8]。
如此豐富多樣的叙事,想讓它們始終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就必須要有一個牢固的結構,如雙層框架、對稱布局、嵌套結構等:可以說,波托茨基是高乃伊之後、魯塞爾[9]之前最偉大的法語文學結構設計師之一。
但不同的故事之間還存在着其他一些聯系:如多線并存的人物,又如多樣化重複的主題。
确實,有好幾個人物同時在多個故事裡出現,如銀行家莫羅,又如書商莫雷諾[10]。
佐托雖然有屬于自己的獨立故事,但在朱利奧·羅馬蒂的故事裡也扮演了一個角色;隆澤托、埃爾維拉、佩尼亞·貝雷斯,阿瓦多羅年幼時見到的這些人,他們的故事要等托雷斯·羅韋拉斯(即隆澤托)從美洲回來以後才能補充完整。
範·沃登的父親不光出現在他兒子的故事裡——他後來與吉普賽人首領較量過一番,在第二十八天的故事裡,還先後與十一個人過了招!布斯克羅斯說的那位弗拉絲克塔,原來就是阿瓦多羅故事裡托萊多認識的那位烏斯卡裡斯夫人。
貝拉斯克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提到的叔父,到了吉普賽人首領的故事裡,成了奉國王之命向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夫人提親的說客。
利百加、阿瓦多羅的女兒翁迪娜,還有秘法師的父親馬蒙,都在族長的故事裡以新的形象出現。
吉普賽人首領的故事中有過阿吉拉爾魂靈現身的場景,但那其實隻是此後出場的洛佩·蘇亞雷斯。
通過烏澤達的家族史,我們又看到了奧尼阿斯四世、猶太浪人、尤瑟夫·本·塔赫爾、凱魯萬的馬赫迪、瑟菲和比拉,這些人物在猶太浪人或艾米娜或族長的故事裡曾有過亮相。
多線并存的人物就像是将一個個故事串在一起的小橋,見到散布全書各處的這些小橋,我們就能明白,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系列故事和一個個孤立的小天地,所有人物的命運其實都包含在同一片宇宙之中。
另一個保證全文統一性的元素,是同樣的旋律或主題在不同的故事中重複出現,于是,繼範·沃登之後,帕切科、秘法師、利百加、貝拉斯克斯,最後還有多洛莉塔,他們分别體驗了在魔咒般的絞刑架下醒來的經曆。
絞刑架的主題使全書在開篇就出現了賦格曲[11]的特征,而三角戀愛的主題可視為另一支賦格曲(範·沃登、帕切科、利百加、秘法師、貝拉斯克斯,最後還有阿瓦多羅),其中甚至還出現過四角戀愛(布拉斯·埃瓦斯與桑塔雷斯夫人及她的兩個女兒)。
每當書中人物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年輕人初涉塵世總是個非常自然的主題,它成了調節全書節奏的一種變奏方式,人物進入暮年後對自己一生略帶酸楚的回顧(貝拉斯克斯的父親、疊戈·埃瓦斯、托雷斯·羅韋拉斯、阿瓦多羅),也會産生同樣的變奏效果。
所有這些故事,所有這些人物的命運,它們互相映照,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鏡子遊戲之中。
大部分主角的故事裡都會出現父親這個角色,這些父親幾乎個個都是性格古怪之人,而孩子們都會非常看重父子之間的關系,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父親始終懷有深深的尊重。
此外,我們還能看到,在全書範圍内,社會等級受到普遍尊重,家族淵源也得到普遍關注。
我們可以再舉幾個重複出現的旋律或主題:地下空間、修道院、宗教人士、決鬥、神秘事件(以及對它們的理性解釋)。
波托茨基喜歡營造神秘化的氣氛,喜歡追求假面舞會式的效果,這種偏好是否出自他對戲劇的熱愛(他曾組織表演過自己創作的輕歌劇《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和六場滑稽演出[12])?但不管如何,《薩拉戈薩手稿》呈現出的是一個真相與謊言緊密交織而難于分割的世界。
有一個主題明顯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性,那就是“榮耀”,因為(在不同宗教或哲學見解的伴随下——這一點我們後文會再細談)它奠定了書中各個人物的價值體系和存在意義。
瓦隆衛隊的上尉、盜匪佐托、大商人蘇亞雷斯、盡管身為乞丐但依然氣質高貴的阿瓦多羅,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榮耀操守,也都有自己特定的道德标準。
不過,波托茨基以令人歎服的方式讓我們清晰感受到,這各有千秋的榮耀操守雖能激蕩書中的小世界,但都有局限、荒謬的一面。
《薩拉戈薩手稿》是從《堂吉诃德》《格列佛遊記》到《沒有個性的人》這一系列偉大諷刺小說中的一員。
不過,為了避免過于尖銳,波托茨基的諷刺還伴有一種非常明顯的幽默感,他以極為優雅的手法實現了這微妙的平衡:既與自己的人物保持非常明确的無限距離,又像在他們身邊一樣,把他們視為親人;對他們的局限性及弱點洞如觀火,但又會體貼他們、關心他們,甚至為他們動情。
對高傲的阿維拉女公爵是這樣,對年輕而糊塗的洛佩·蘇亞雷斯還是這樣……甚至對布斯克羅斯、弗拉絲克塔也同樣如此。
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恰恰是因為這一點,才需要各種各樣的故事、各種各樣的風格,以及互為補充的視角,讓世界呈現出它的完整性。
風流放蕩的托萊多、勇敢守信的範·沃登、詭計多端的布斯克羅斯、有騎士風度的盜匪佐托、全才作家埃瓦斯、既是幾何學家又是哲學家的貝拉斯克斯、新貴羅韋拉斯、弗拉絲克塔、帕杜利侯爵夫人、阿瓦多羅、貝拉斯克斯、範·沃登等人的父親、洛佩·蘇亞雷斯、阿維拉女公爵、有着顆浪漫之心的佩尼亞·貝雷斯、托雷斯·羅韋拉斯、特拉斯卡拉,戈梅萊斯家族的族長:每一個人物都令人難以忘懷。
這不是挂着一幅幅人物畫像的畫廊,而是一個世界。
《薩拉戈薩手稿》是一首波瀾壯闊的複調樂曲,在這首樂曲的演繹中,每位主角都在自己的聲部内放出獨立的聲音,同時又通過主旋律與和聲,跟其他人、跟整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用音樂術語來說,這就是一首大型賦格曲。
與開篇絞刑架、三角戀愛等一連串強勁樂章相比,結尾的緊湊連奏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秘密揭曉,範·沃登得到獎勵。
礦脈耗盡,地下空間被炸毀(作者原本還構思過一個類似于儒勒·凡爾納某幾部小說的火山爆發結局);戈梅萊斯家族的計劃灰飛煙滅。
——族長對此前六十六天裡發生的大事進行了總結,“烏澤達家族史”則回顧了小說中提到的所有重要曆史事件,正是在這些曆史事件的作用下,虛構與“現實”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
——所有主角,不論是穆斯林(族長、艾米娜和齊伯黛),還是基督徒(貝拉斯克斯、範·沃登和阿瓦多羅),或是猶太教徒(利百加),他們都是同一個大家族的成員,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構思在萊辛的《智者納坦》[13]中也出現過。
因此,再回到我們分析的起點來看,我們注意到,全書采用錯綜複雜的結構并非毫無目的:将多種多樣的故事交織串聯在一起,這是一種表達不同命運、不同理念并生共存的形式。
在這各種命運、各種理念争鳴的合唱會上,會不會有某個觀點最受青睐,有某個聲音與波托茨基本人的思想和見解最貼近呢?我們認為,要是隻将某一個人物放在舞台的中心,不論他是範·沃登,還是族長,或是阿瓦多羅、貝拉斯克斯,都會背離作品的本意,因為呈現不同視角下的多元景觀,恰恰才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但反過來看,通過散布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某些個性特征,我們還是能聯想到作者的某段親身經曆或是某種内心信念。
在帕杜利侯爵夫人的故事和達麗奧萊特的故事中,波托茨基沿用或者說延伸了《太太學堂》的主題[7],而姬塔·西米安托是又一位“沉默無言的妻子”[8]。
如此豐富多樣的叙事,想讓它們始終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就必須要有一個牢固的結構,如雙層框架、對稱布局、嵌套結構等:可以說,波托茨基是高乃伊之後、魯塞爾[9]之前最偉大的法語文學結構設計師之一。
但不同的故事之間還存在着其他一些聯系:如多線并存的人物,又如多樣化重複的主題。
确實,有好幾個人物同時在多個故事裡出現,如銀行家莫羅,又如書商莫雷諾[10]。
佐托雖然有屬于自己的獨立故事,但在朱利奧·羅馬蒂的故事裡也扮演了一個角色;隆澤托、埃爾維拉、佩尼亞·貝雷斯,阿瓦多羅年幼時見到的這些人,他們的故事要等托雷斯·羅韋拉斯(即隆澤托)從美洲回來以後才能補充完整。
範·沃登的父親不光出現在他兒子的故事裡——他後來與吉普賽人首領較量過一番,在第二十八天的故事裡,還先後與十一個人過了招!布斯克羅斯說的那位弗拉絲克塔,原來就是阿瓦多羅故事裡托萊多認識的那位烏斯卡裡斯夫人。
貝拉斯克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提到的叔父,到了吉普賽人首領的故事裡,成了奉國王之命向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夫人提親的說客。
利百加、阿瓦多羅的女兒翁迪娜,還有秘法師的父親馬蒙,都在族長的故事裡以新的形象出現。
吉普賽人首領的故事中有過阿吉拉爾魂靈現身的場景,但那其實隻是此後出場的洛佩·蘇亞雷斯。
通過烏澤達的家族史,我們又看到了奧尼阿斯四世、猶太浪人、尤瑟夫·本·塔赫爾、凱魯萬的馬赫迪、瑟菲和比拉,這些人物在猶太浪人或艾米娜或族長的故事裡曾有過亮相。
多線并存的人物就像是将一個個故事串在一起的小橋,見到散布全書各處的這些小橋,我們就能明白,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系列故事和一個個孤立的小天地,所有人物的命運其實都包含在同一片宇宙之中。
另一個保證全文統一性的元素,是同樣的旋律或主題在不同的故事中重複出現,于是,繼範·沃登之後,帕切科、秘法師、利百加、貝拉斯克斯,最後還有多洛莉塔,他們分别體驗了在魔咒般的絞刑架下醒來的經曆。
絞刑架的主題使全書在開篇就出現了賦格曲[11]的特征,而三角戀愛的主題可視為另一支賦格曲(範·沃登、帕切科、利百加、秘法師、貝拉斯克斯,最後還有阿瓦多羅),其中甚至還出現過四角戀愛(布拉斯·埃瓦斯與桑塔雷斯夫人及她的兩個女兒)。
每當書中人物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年輕人初涉塵世總是個非常自然的主題,它成了調節全書節奏的一種變奏方式,人物進入暮年後對自己一生略帶酸楚的回顧(貝拉斯克斯的父親、疊戈·埃瓦斯、托雷斯·羅韋拉斯、阿瓦多羅),也會産生同樣的變奏效果。
所有這些故事,所有這些人物的命運,它們互相映照,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鏡子遊戲之中。
大部分主角的故事裡都會出現父親這個角色,這些父親幾乎個個都是性格古怪之人,而孩子們都會非常看重父子之間的關系,不論在什麼情況下,對父親始終懷有深深的尊重。
此外,我們還能看到,在全書範圍内,社會等級受到普遍尊重,家族淵源也得到普遍關注。
我們可以再舉幾個重複出現的旋律或主題:地下空間、修道院、宗教人士、決鬥、神秘事件(以及對它們的理性解釋)。
波托茨基喜歡營造神秘化的氣氛,喜歡追求假面舞會式的效果,這種偏好是否出自他對戲劇的熱愛(他曾組織表演過自己創作的輕歌劇《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和六場滑稽演出[12])?但不管如何,《薩拉戈薩手稿》呈現出的是一個真相與謊言緊密交織而難于分割的世界。
有一個主題明顯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性,那就是“榮耀”,因為(在不同宗教或哲學見解的伴随下——這一點我們後文會再細談)它奠定了書中各個人物的價值體系和存在意義。
瓦隆衛隊的上尉、盜匪佐托、大商人蘇亞雷斯、盡管身為乞丐但依然氣質高貴的阿瓦多羅,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榮耀操守,也都有自己特定的道德标準。
不過,波托茨基以令人歎服的方式讓我們清晰感受到,這各有千秋的榮耀操守雖能激蕩書中的小世界,但都有局限、荒謬的一面。
《薩拉戈薩手稿》是從《堂吉诃德》《格列佛遊記》到《沒有個性的人》這一系列偉大諷刺小說中的一員。
不過,為了避免過于尖銳,波托茨基的諷刺還伴有一種非常明顯的幽默感,他以極為優雅的手法實現了這微妙的平衡:既與自己的人物保持非常明确的無限距離,又像在他們身邊一樣,把他們視為親人;對他們的局限性及弱點洞如觀火,但又會體貼他們、關心他們,甚至為他們動情。
對高傲的阿維拉女公爵是這樣,對年輕而糊塗的洛佩·蘇亞雷斯還是這樣……甚至對布斯克羅斯、弗拉絲克塔也同樣如此。
每個個體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恰恰是因為這一點,才需要各種各樣的故事、各種各樣的風格,以及互為補充的視角,讓世界呈現出它的完整性。
風流放蕩的托萊多、勇敢守信的範·沃登、詭計多端的布斯克羅斯、有騎士風度的盜匪佐托、全才作家埃瓦斯、既是幾何學家又是哲學家的貝拉斯克斯、新貴羅韋拉斯、弗拉絲克塔、帕杜利侯爵夫人、阿瓦多羅、貝拉斯克斯、範·沃登等人的父親、洛佩·蘇亞雷斯、阿維拉女公爵、有着顆浪漫之心的佩尼亞·貝雷斯、托雷斯·羅韋拉斯、特拉斯卡拉,戈梅萊斯家族的族長:每一個人物都令人難以忘懷。
這不是挂着一幅幅人物畫像的畫廊,而是一個世界。
《薩拉戈薩手稿》是一首波瀾壯闊的複調樂曲,在這首樂曲的演繹中,每位主角都在自己的聲部内放出獨立的聲音,同時又通過主旋律與和聲,跟其他人、跟整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用音樂術語來說,這就是一首大型賦格曲。
與開篇絞刑架、三角戀愛等一連串強勁樂章相比,結尾的緊湊連奏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秘密揭曉,範·沃登得到獎勵。
礦脈耗盡,地下空間被炸毀(作者原本還構思過一個類似于儒勒·凡爾納某幾部小說的火山爆發結局);戈梅萊斯家族的計劃灰飛煙滅。
——族長對此前六十六天裡發生的大事進行了總結,“烏澤達家族史”則回顧了小說中提到的所有重要曆史事件,正是在這些曆史事件的作用下,虛構與“現實”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
——所有主角,不論是穆斯林(族長、艾米娜和齊伯黛),還是基督徒(貝拉斯克斯、範·沃登和阿瓦多羅),或是猶太教徒(利百加),他們都是同一個大家族的成員,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構思在萊辛的《智者納坦》[13]中也出現過。
因此,再回到我們分析的起點來看,我們注意到,全書采用錯綜複雜的結構并非毫無目的:将多種多樣的故事交織串聯在一起,這是一種表達不同命運、不同理念并生共存的形式。
在這各種命運、各種理念争鳴的合唱會上,會不會有某個觀點最受青睐,有某個聲音與波托茨基本人的思想和見解最貼近呢?我們認為,要是隻将某一個人物放在舞台的中心,不論他是範·沃登,還是族長,或是阿瓦多羅、貝拉斯克斯,都會背離作品的本意,因為呈現不同視角下的多元景觀,恰恰才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但反過來看,通過散布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某些個性特征,我們還是能聯想到作者的某段親身經曆或是某種内心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