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本書大事年表

關燈
entdeWolhynie),《俄國歐洲部分的考古地圖》(AtlasarchéologiquedelaRussieeuropéenne)。

     7月,波托茨基作為學術負責人,參加了一個由兩百四十名成員組成的旨在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的使節團,但行動最終半途而廢,主要原因是遠征隊隊長戈洛夫金親王在禮節上的态度問題[35]。

     1806年 1月29日,波托茨基人雖然還在蒙古,但被接納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

     7月初,波托茨基抵彼得堡,編寫了一份《中國遠行報告》(Mémoiresurl'ExpéditiondeChine),呈交給恰爾托雷斯基。

     11月,波托茨基将他的《亞洲體系》呈交給恰爾托雷斯基,報告闡述了用文化和商業方式征服亞洲的方案,并力主占領阿富汗,打開通向印度的大門。

    這份報告也引起法國政府的興趣。

     俄軍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中慘敗後,恰爾托雷斯基失寵,被布德伯格取代,布德伯格對《亞洲體系》這份報告并不認同。

     1807年 布德伯格讓波托茨基創辦一份用法語編寫的《北方報》(JournalduNord),旨在向國際讀者介紹俄國政治,這是一份沒有報酬的工作。

     《提爾西特和約》[36]簽署後,眼看布德伯格将和恰爾托雷斯基一樣遭廢黜,同時又因經濟問題無法在彼得堡維持上流社會的生活,波托茨基決定徹底告别政壇,于11月30日辭職。

    年末,回到波多利亞。

     臨行前,他将一份手稿交給法國大使館一位叫加布裡埃爾—艾德蒙·盧梭·德·聖艾尼安的官員,手稿為《薩拉戈薩手稿》前二十二天的内容。

     1808年 波托茨基與妻子康斯坦莎分手,但繼續在迪米多夫卡他妻子的領地裡生活。

    此時的他受病痛折磨(他患上了腳痛風),負債累累。

     4月15日,與妻子簽署了一份财産分割協議。

     出版《對以“古代編年史”為名的埃及史殘章的批評式研究》[37](ExamencritiqueduFragmentégyptien,connusouslenomd'AncienneChronique)。

     1809年 2月1日,波托茨基與妻子正式宣布離婚(波托茨基需要返還一部分嫁妝)。

    從這一天開始,他離開原居住地,先後赴圖利欽、伊瓦諾,當年冬天赴克列梅涅茨[38]。

     弗裡德裡希·阿德隆[39]在萊比錫以“莫雷納山脈冒險記”(AbenteuerinderSierraMorena)之名出版了《薩拉戈薩手稿》開篇的德譯本。

     1810年 波托茨基赴彼得堡,再版《俄國歐洲部分的考古地圖》,出版《研究古奧運會之前時代的年代學原則》(PrincipesdeChronologie,pourlestempsantérieursauxOlympiades),克列梅涅茨學界對這部作品反響冷淡,這或許導緻他的意志進一步消沉。

     約瑟夫·德·麥斯特爾[40]寫給他兩封《就〈聖經〉年代問題緻揚·波托茨基伯爵的信》,信中充滿對他的指責。

     1811年 3-5月間,經維爾紐斯、比亞韋斯托克[41]返波多利亞。

    或在當年遊巴黎或西班牙,但無明證。

     1813年 在克列梅涅茨出版《研究古奧運會之前時代的年代學原則》第二版的第一冊。

     在巴黎出版《阿瓦多羅》(Avadoro)。

     11月,波托茨基在烏拉季夫卡[42]迎接他從俄軍戰俘營歸來的長子。

    他的長子、次子之前均加入華沙公國的拿破侖軍隊。

     1814年 在巴黎出版《阿方索·範·沃登生命中的十天》(DixJournéesdelaVied'AlphonseVanWorden),在克列梅涅茨出版《研究古奧運會之前時代的年代學原則》第二版的第二、第三冊。

    這部作品因未得到審查機關明确許可,有被查封的危險。

    波托茨基上訴後,拉蘇莫夫斯基[43]部長下令取消查封。

     7月3日,長子阿爾弗萊德與約瑟芬·曹爾托裡斯卡結婚。

    這樁婚事讓波托茨基重新振作起來,也改善了他和嶽母伊莎貝拉·盧博米爾斯卡之間的關系,他的嶽母一直承擔着他長子、次子的生活費用。

     1815年 為特姆貝基[44]的詩集《索菲約夫卡》(Sofijowk)寫序,詩集的法文譯本在維也納出版,當時正值維也納會議[45]期間。

    出版《斯坦尼斯瓦夫·波托茨基傳》(ViedeStanislasPotocki),該書寫成于1811年。

     出版《研究古奧運會之前時代的年代學原則》的第四、第五、第六冊。

     在家産散盡、身體多病的情況下,波托茨基于12月11日在烏拉季夫卡自殺身亡。

    據肖洛維耶夫斯基(S.Cholowiewski)的描述,他花了幾個月時間,從一隻茶壺蓋上取材,磨制出一枚子彈,然後将子彈裝入槍膛自殺。

    據另一個版本的說法,他自殺用的子彈可能是一枚經神父祈福過的銀彈。

    12月20日,遺體在皮基夫安葬(另據最新研究,波托茨基有可能是于11月20日去世、12月2日安葬的)。

     1822年 夏爾·諾迪埃[46]在沒有署原作者姓名的情況下,把“蒂博·德·拉雅基埃爾的故事”(參見第十天的内容)移植到他的《地獄風情》(Infernaliana)一書中。

     1829年 尤利烏斯·馮·克拉普羅特在巴黎出版《阿斯特拉罕和高加索的草原之旅,及這些地區早期居民的遠古史》(Voyagedanslesstepsd'AstrakhanetduCaucase.Histoireprimit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