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本書大事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yagedansl'EmpireduMaroc),以及續篇《東方故事之哈菲茲的旅行》(VoyagedeHafez,récitoriental)(一部根據真實經曆改編的談波蘭及其國際關系的小說)。
1793年 波蘭第二次被瓜分。
波蘭國會解散後,波托茨基全心投入曆史研究。
5月,出版《呈現斯拉夫各民族曆史的編年史、回憶錄及研究文獻》(Chroniques,MémoiresetRecherchespourserviràl'HistoiredetouslesPeuplesslaves),後又出版《滑稽表演集》(RecueildeParades)。
計劃赴烏克蘭,但最終赴德國并在德國一直生活到1796年。
1794年 在漢堡小住,其間常與克洛蔔施托克[20]見面,後赴丹麥。
4月20日,在萊茵斯貝格城堡海因裡希親王宮前,組織表演其劇目《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LesBohémiensd'Andalousie)。
劇本于當年出版。
5月,柯斯丘什科[21]發動英雄起義。
6月,波托茨基在卡羅維瓦利[22]與其堂兄斯坦尼斯瓦夫·科斯卡·波托茨基[23]會面。
8月26日,妻子朱莉娅·特蕾莎·盧博米爾斯卡在克拉科夫因肺痨去世。
8-9月:在加利西亞地區[24]旅行,此行促成他寫就《在下薩克森幾地之旅》(VoyagedansquelquespartiesdelaBasse-Saxe)一書(1795年出版)。
1795年 10月24日:波蘭第三次被瓜分。
1796年 波托茨基在布倫瑞克[25]出版《斯基泰[26]、薩爾馬提亞和斯拉夫人的曆史地理知識節錄》(FragmentshistoriquesetgéographiquessurlaScythie,laSarmatieetlesSlaves)。
赴維也納,與生活在那裡的父母、嶽母團聚,在維也納出版《再遊黑海回憶錄》(MémoiresurunnouveauPéripleduPont-Euxin)。
嶽母負責他兩個兒子的教育。
最後一次回到華沙,向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27]表達祝福。
1797年 4月,赴莫斯科參加沙皇保羅一世的加冕典禮。
5月,啟程赴高加索[根據這次旅行寫成《阿斯特拉罕[28]和高加索的草原之旅》(Voyagedanslesstepsd'AstrakhanetduCaucase)一書,1829年,波托茨基的學生尤利烏斯·馮·克拉普羅特[29]為其出版該書]。
開始撰寫《薩拉戈薩手稿》。
1798年 4月,赴克裡米亞;後返波多利亞,過起隐居生活。
1799年 4月10日,波托茨基娶康斯坦莎·波托茨卡為第二任妻子,她是揚·波托茨基的暴發戶表親斯坦尼斯瓦夫·菲尼克斯·波托茨基的女兒。
波托茨基得到了一百萬茲羅提[30]的嫁妝(1808至1809年間因婚變返還了一部分)。
1800年 5月18日,長女伊萊娜出世。
1800-1802年 創作《俄羅斯各民族遠古史》(HistoireprimitivedesPeuplesdeRussie),這部作品集中了他二十年來對斯拉夫世界的研究成果,于1802年出版。
1801年 三子安德烈·貝爾納出世;波托茨基親力親為,為這個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心血。
1802年 4月,與家人一起赴彼得堡,并在這裡出版了《俄羅斯各民族遠古史》一書。
被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為私人顧問。
開始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感興趣。
12月14日,波托茨基的父親在維也納去世。
1803年 1月初,波托茨基和家人一起赴維也納,他在這裡一直生活到9月。
此後啟程赴意大利,在佛羅倫薩出版了《曼涅托[31]〈埃及史〉第二卷中的王朝》(DynastiesdusecondLivredeManethon)。
拟和家人一起遊羅馬和那不勒斯,但由于經濟上出現狀況,他被迫從威尼斯返維也納,家人繼續旅行。
1804年 在彼得堡以校樣形式印刷了《薩拉戈薩手稿》第一天至第十天的内容。
波托茨基給俄國大臣、他第一位妻子的表親亞當·恰爾托雷斯基[32]寫了幾封信,并寄去幾篇文章,倡導一種在俄國領導下的理想化的泛斯拉夫主義。
在維也納創作出版《赫爾松省[33]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entdeCherson)。
12月,被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為外交部亞洲司官員。
1805年 小女兒特蕾莎出世。
2至3月間,以校樣形式印刷了《薩拉戈薩手稿》第十一天至第十三天的内容。
編寫了一份《亞洲關系概論》(PrécisdesRelationsasiatiques)的報告,經修改後,報告易名為“亞洲體系”(SystèmeAsiatique)。
著作出版密集期:《曼涅托〈埃及史〉第一、二卷中的年代》(ChronologiedesdeuxpremiersLivresdeManethon),《波多利亞省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entdePodolie),《沃裡尼亞省[34]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
1793年 波蘭第二次被瓜分。
波蘭國會解散後,波托茨基全心投入曆史研究。
5月,出版《呈現斯拉夫各民族曆史的編年史、回憶錄及研究文獻》(Chroniques,MémoiresetRecherchespourserviràl'HistoiredetouslesPeuplesslaves),後又出版《滑稽表演集》(RecueildeParades)。
計劃赴烏克蘭,但最終赴德國并在德國一直生活到1796年。
1794年 在漢堡小住,其間常與克洛蔔施托克[20]見面,後赴丹麥。
4月20日,在萊茵斯貝格城堡海因裡希親王宮前,組織表演其劇目《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LesBohémiensd'Andalousie)。
劇本于當年出版。
5月,柯斯丘什科[21]發動英雄起義。
6月,波托茨基在卡羅維瓦利[22]與其堂兄斯坦尼斯瓦夫·科斯卡·波托茨基[23]會面。
8月26日,妻子朱莉娅·特蕾莎·盧博米爾斯卡在克拉科夫因肺痨去世。
8-9月:在加利西亞地區[24]旅行,此行促成他寫就《在下薩克森幾地之旅》(VoyagedansquelquespartiesdelaBasse-Saxe)一書(1795年出版)。
1795年 10月24日:波蘭第三次被瓜分。
1796年 波托茨基在布倫瑞克[25]出版《斯基泰[26]、薩爾馬提亞和斯拉夫人的曆史地理知識節錄》(FragmentshistoriquesetgéographiquessurlaScythie,laSarmatieetlesSlaves)。
赴維也納,與生活在那裡的父母、嶽母團聚,在維也納出版《再遊黑海回憶錄》(MémoiresurunnouveauPéripleduPont-Euxin)。
嶽母負責他兩個兒子的教育。
最後一次回到華沙,向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27]表達祝福。
1797年 4月,赴莫斯科參加沙皇保羅一世的加冕典禮。
5月,啟程赴高加索[根據這次旅行寫成《阿斯特拉罕[28]和高加索的草原之旅》(Voyagedanslesstepsd'AstrakhanetduCaucase)一書,1829年,波托茨基的學生尤利烏斯·馮·克拉普羅特[29]為其出版該書]。
開始撰寫《薩拉戈薩手稿》。
1798年 4月,赴克裡米亞;後返波多利亞,過起隐居生活。
1799年 4月10日,波托茨基娶康斯坦莎·波托茨卡為第二任妻子,她是揚·波托茨基的暴發戶表親斯坦尼斯瓦夫·菲尼克斯·波托茨基的女兒。
波托茨基得到了一百萬茲羅提[30]的嫁妝(1808至1809年間因婚變返還了一部分)。
1800年 5月18日,長女伊萊娜出世。
1800-1802年 創作《俄羅斯各民族遠古史》(HistoireprimitivedesPeuplesdeRussie),這部作品集中了他二十年來對斯拉夫世界的研究成果,于1802年出版。
1801年 三子安德烈·貝爾納出世;波托茨基親力親為,為這個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大量心血。
1802年 4月,與家人一起赴彼得堡,并在這裡出版了《俄羅斯各民族遠古史》一書。
被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為私人顧問。
開始對古希臘、羅馬文化感興趣。
12月14日,波托茨基的父親在維也納去世。
1803年 1月初,波托茨基和家人一起赴維也納,他在這裡一直生活到9月。
此後啟程赴意大利,在佛羅倫薩出版了《曼涅托[31]〈埃及史〉第二卷中的王朝》(DynastiesdusecondLivredeManethon)。
拟和家人一起遊羅馬和那不勒斯,但由于經濟上出現狀況,他被迫從威尼斯返維也納,家人繼續旅行。
1804年 在彼得堡以校樣形式印刷了《薩拉戈薩手稿》第一天至第十天的内容。
波托茨基給俄國大臣、他第一位妻子的表親亞當·恰爾托雷斯基[32]寫了幾封信,并寄去幾篇文章,倡導一種在俄國領導下的理想化的泛斯拉夫主義。
在維也納創作出版《赫爾松省[33]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entdeCherson)。
12月,被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任命為外交部亞洲司官員。
1805年 小女兒特蕾莎出世。
2至3月間,以校樣形式印刷了《薩拉戈薩手稿》第十一天至第十三天的内容。
編寫了一份《亞洲關系概論》(PrécisdesRelationsasiatiques)的報告,經修改後,報告易名為“亞洲體系”(SystèmeAsiatique)。
著作出版密集期:《曼涅托〈埃及史〉第一、二卷中的年代》(ChronologiedesdeuxpremiersLivresdeManethon),《波多利亞省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entdePodolie),《沃裡尼亞省[34]的古代史》(HistoireAncienneduGouvern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