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在冷清的州際公路上往北行駛,市區大樓的輪廓逐漸變大。
每駛過一公裡路,我就覺得神智又正常了些,主要還是因為馬上就要到家了。
無論這是怎麼回事,丹妮拉都會幫我厘清。
司機把車停在我的褐石别墅對面,我付清了車費。
我匆匆過街爬上門階,從口袋掏出那串不屬于我的鑰匙。
正試着找出能插進鎖孔的鑰匙時,我發現這不是我家的門。
不對,這是我家的門,我住在這條街,信箱上也是我的門牌号碼。
可是門把手不對,木頭材質太過優雅,而門上那鐵制的哥特風鉸鍊,似乎更适合出現在中世紀旅店。
我轉動門鎖。
門往裡打開。
不知哪裡不對勁。
非常、非常不對勁。
我踏入門檻,進到餐廳。
這不像我家的氣味,聞起來隻有淡淡的塵土味,似乎久無人住。
燈暗着,不是隻亮了幾盞,而是全部沒亮。
我關上門,在黑暗中摸索着,直到手掠過一個燈光開關。
一盞鹿角吊燈照亮室内,燈下有一張極簡風玻璃桌,不是我的,還有幾把椅子,也不是我的。
我喊出聲來:“有人嗎?” 屋裡安安靜靜。
安靜得令人作嘔。
在我的家裡,餐桌後方壁爐架上有一張大大的生活照,是丹妮拉、査理和我站在黃石國家公園的“靈感台”上拍的。
在這間房裡,擺的是同一座峽谷的高對比黑白照,頗具藝術風格,但照片中沒有人。
我繼續往廚房走去,一進去,便有感應器開啟嵌燈。
很豪華。
昂貴。
也毫無生氣。
在我的家裡,有一張査理一年級做的卡片(通心粉藝術),用磁鐵固定在白色冰箱上。
我每次看到總會情不自禁面露微笑。
在這個廚房,嘉格納牌冰箱的不鏽鋼表面連塊污漬也沒有。
“丹妮拉!” 在這裡,連我聲音的回聲都不一樣。
“查理!” 這裡東西比較少,回聲比較多。
走過客廳時,我發現我的舊唱片機擺放在一套最先進的音響旁邊,而我收藏的爵士黑膠唱片則被精心收放在特制的嵌入式層架上,還按照字母順序排列。
我爬樓梯上二樓。
走廊是暗的,燈的開關也不在原來的地方,但無所謂。
照明設備多半都以傳感器控制,我頭上又亮起幾盞嵌燈。
這不是我家的硬木地闆。
比較高級,木闆較寬,質地也略為粗糙。
浴室和客房之間本來挂着我和家人在威斯康星谷拍的三連拍照片,如今卻換成了海軍碼頭的素描,是畫在牛皮紙上的炭筆畫。
右下角畫家的署名吸引了我的目光——丹妮拉·瓦爾加斯。
我走進左手邊的一個房間。
我兒子的房間。
但卻不是。
裡面完全沒有他的超現實主義畫作,沒有床,沒有漫畫海報,沒有作業淩亂散布的書桌,沒有熔岩燈,沒有背包,沒有亂丢一氣的衣服。
隻有一個電腦放置在十分寬闊卻堆滿書本與紙張的書桌上。
我愕然地走到通道盡頭,将一扇毛玻璃拉門滑入牆内,進到一間讓人感覺冰冷的豪華主卧室,這間卧室也跟屋内其他東西一樣,不是我的。
牆上又挂了幾幅用炭筆在牛皮紙上畫的素描,和走廊上那幅風格相同,不過房間裡的主要裝飾是一個嵌在桃花心木立架裡的玻璃展示櫃。
強烈燈光從底部打上來,照亮一張得獎證書,證書以軟墊皮套裱起,靠在一根絲絨支柱上。
另外支柱上還用細鍊挂着一枚金币,上頭印刻着朱利安·帕維亞的肖像。
證書上寫着: 帕維亞獎 賈森·阿什利·德森将宏觀物質置于量子疊加狀态,提升了人類對宇宙的起源、進化與特質的認識與了解,貢獻卓著。
特頒此獎,以資表揚。
我在床尾坐了下來。
我很不舒服。
太不舒服了。
家應該是個避風港,是一個安全舒适、家人聚集的地方。
但這根本不是我的家。
我突然一陣胃液翻湧。
急忙沖進主卧房的浴室,一把掀起馬桶蓋,往潔白無瑕的馬桶裡大吐特吐。
我口渴難耐,便打開水龍頭,直接把嘴湊到水流底下。
然後往臉上潑水。
接着又晃回卧室。
不知道手機跑哪去了,不過床頭櫃上有個固定電話。
我從來沒有真正撥打過丹妮拉的手機号碼,所以回想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按了号碼。
響了四聲。
接電話的是個男人,嗓音深沉,充滿睡意。
“喂?” “丹妮拉呢?” “我想你打錯了。
” 我念出丹妮拉的手機号碼,他說:“對,你沒打錯,但這是我的号碼。
” “這怎麼可能?” 他挂斷了。
我又重打一次,這次才響一聲他便接起。
“現在是淩晨三點,别再打來了,混蛋。
” 試第三次時,直接進入了那個男人的語音信箱。
我沒有留言
每駛過一公裡路,我就覺得神智又正常了些,主要還是因為馬上就要到家了。
無論這是怎麼回事,丹妮拉都會幫我厘清。
司機把車停在我的褐石别墅對面,我付清了車費。
我匆匆過街爬上門階,從口袋掏出那串不屬于我的鑰匙。
正試着找出能插進鎖孔的鑰匙時,我發現這不是我家的門。
不對,這是我家的門,我住在這條街,信箱上也是我的門牌号碼。
可是門把手不對,木頭材質太過優雅,而門上那鐵制的哥特風鉸鍊,似乎更适合出現在中世紀旅店。
我轉動門鎖。
門往裡打開。
不知哪裡不對勁。
非常、非常不對勁。
我踏入門檻,進到餐廳。
這不像我家的氣味,聞起來隻有淡淡的塵土味,似乎久無人住。
燈暗着,不是隻亮了幾盞,而是全部沒亮。
我關上門,在黑暗中摸索着,直到手掠過一個燈光開關。
一盞鹿角吊燈照亮室内,燈下有一張極簡風玻璃桌,不是我的,還有幾把椅子,也不是我的。
我喊出聲來:“有人嗎?” 屋裡安安靜靜。
安靜得令人作嘔。
在我的家裡,餐桌後方壁爐架上有一張大大的生活照,是丹妮拉、査理和我站在黃石國家公園的“靈感台”上拍的。
在這間房裡,擺的是同一座峽谷的高對比黑白照,頗具藝術風格,但照片中沒有人。
我繼續往廚房走去,一進去,便有感應器開啟嵌燈。
很豪華。
昂貴。
也毫無生氣。
在我的家裡,有一張査理一年級做的卡片(通心粉藝術),用磁鐵固定在白色冰箱上。
我每次看到總會情不自禁面露微笑。
在這個廚房,嘉格納牌冰箱的不鏽鋼表面連塊污漬也沒有。
“丹妮拉!” 在這裡,連我聲音的回聲都不一樣。
“查理!” 這裡東西比較少,回聲比較多。
走過客廳時,我發現我的舊唱片機擺放在一套最先進的音響旁邊,而我收藏的爵士黑膠唱片則被精心收放在特制的嵌入式層架上,還按照字母順序排列。
我爬樓梯上二樓。
走廊是暗的,燈的開關也不在原來的地方,但無所謂。
照明設備多半都以傳感器控制,我頭上又亮起幾盞嵌燈。
這不是我家的硬木地闆。
比較高級,木闆較寬,質地也略為粗糙。
浴室和客房之間本來挂着我和家人在威斯康星谷拍的三連拍照片,如今卻換成了海軍碼頭的素描,是畫在牛皮紙上的炭筆畫。
右下角畫家的署名吸引了我的目光——丹妮拉·瓦爾加斯。
我走進左手邊的一個房間。
我兒子的房間。
但卻不是。
裡面完全沒有他的超現實主義畫作,沒有床,沒有漫畫海報,沒有作業淩亂散布的書桌,沒有熔岩燈,沒有背包,沒有亂丢一氣的衣服。
隻有一個電腦放置在十分寬闊卻堆滿書本與紙張的書桌上。
我愕然地走到通道盡頭,将一扇毛玻璃拉門滑入牆内,進到一間讓人感覺冰冷的豪華主卧室,這間卧室也跟屋内其他東西一樣,不是我的。
牆上又挂了幾幅用炭筆在牛皮紙上畫的素描,和走廊上那幅風格相同,不過房間裡的主要裝飾是一個嵌在桃花心木立架裡的玻璃展示櫃。
強烈燈光從底部打上來,照亮一張得獎證書,證書以軟墊皮套裱起,靠在一根絲絨支柱上。
另外支柱上還用細鍊挂着一枚金币,上頭印刻着朱利安·帕維亞的肖像。
證書上寫着: 帕維亞獎 賈森·阿什利·德森将宏觀物質置于量子疊加狀态,提升了人類對宇宙的起源、進化與特質的認識與了解,貢獻卓著。
特頒此獎,以資表揚。
我在床尾坐了下來。
我很不舒服。
太不舒服了。
家應該是個避風港,是一個安全舒适、家人聚集的地方。
但這根本不是我的家。
我突然一陣胃液翻湧。
急忙沖進主卧房的浴室,一把掀起馬桶蓋,往潔白無瑕的馬桶裡大吐特吐。
我口渴難耐,便打開水龍頭,直接把嘴湊到水流底下。
然後往臉上潑水。
接着又晃回卧室。
不知道手機跑哪去了,不過床頭櫃上有個固定電話。
我從來沒有真正撥打過丹妮拉的手機号碼,所以回想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按了号碼。
響了四聲。
接電話的是個男人,嗓音深沉,充滿睡意。
“喂?” “丹妮拉呢?” “我想你打錯了。
” 我念出丹妮拉的手機号碼,他說:“對,你沒打錯,但這是我的号碼。
” “這怎麼可能?” 他挂斷了。
我又重打一次,這次才響一聲他便接起。
“現在是淩晨三點,别再打來了,混蛋。
” 試第三次時,直接進入了那個男人的語音信箱。
我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