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她似乎消瘦了一點,他想道。

    她看上去有點幹癟、憔悴,然而不無風韻。

    他喜歡她。

    曾經傳說她要和威廉·班克斯結婚,但後來并未實現。

    他的夫人很喜歡她。

    今天吃早餐時,他有點兒暴躁。

    然而,然而——目前有一種不可遏制的需要(他并不意識到這是什麼需要),驅使他去接近任何女性;他的需要是如此迫切,他不論用什麼方法,都要強迫她們給予他所需要的東西:同情。

     有人照應她嗎?他問道。

    她所需要的一切都有了嗎? “噢,謝謝,一切都有了,”莉麗局促不安地說。

    不,她辦不到。

    她應該馬上順水推舟、随波逐流,對拉姆齊先生表示同情;她精神上受到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但她仍漠然不動。

    出現了一陣可怕的沉默。

    他們倆凝視着大海。

    拉姆齊先生想,為什麼我在她眼前,她卻凝視着大海呢?她說,她希望風平浪靜,好讓他們順利抵達燈塔。

    燈塔!燈塔!燈塔又有何相幹?!他不耐煩地想。

    出于某種原始的沖動(因為他确實再也按捺不住了),他馬上發出一聲如此凄涼的悲歎,世界上任何女人聽到了,都會做點兒什麼,或者說點兒什麼,來安慰他——但我可是個例外,莉麗想。

    她辛辣地嘲諷自己說,我可不是個女人,我不過是個暴躁易怒的、幹巴巴的老處女罷了。

     拉姆齊先生長歎一聲。

    他在等待她的反應。

    難道她不打算說點兒什麼嗎?難道她沒看出他對她有什麼要求嗎?于是他說,有一個特殊的原因,促使他想要到燈塔去。

    他夫人在世的時候,經常送東西去給那些燈塔看守人。

    其中有一個臀部患了骨痨的男孩,是燈塔看守人的兒子。

    他深深地歎息。

    他的歎息是意味深長的。

    莉麗心中的唯一希望,是這股巨大的傷感的洪流、這種對于同情的貪婪的渴望、這種要她完全俯首聽命的要求(即使他有着無窮的憂愁,足以使她永遠給他以同情)别老是纏着她不放,最好在這股洪流把她沖倒之前,它就被引向别的地方(她不斷向那屋子張望,希望有人出來幹擾這個局面)。

     “這種遠遊,”拉姆齊先生用腳尖刮着地面說,“是非常令人難受的。

    ”她還是一聲也不吭。

    (他想,她可真是泥塑木雕、鐵石心腸。

    )“航行是很勞累的,”他一邊說一邊帶着一種使她作嘔的憂郁表情,注視他自己美麗的雙手(她覺得他在演戲,這個偉大的人物可真會做作)。

    這太可怕了,太卑鄙了。

    孩子們怎麼還不出來?她問道。

    因為她再也承擔不了這悲哀的重荷,再也忍受不住這傷感的壓力了(他裝出一種極其衰老的姿态,甚至站在那兒有點步履不穩)。

     她還是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極目四顧,似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談論的東西;她隻能驚奇地感覺到,當拉姆齊先生站在那兒的時候,他的憂郁的目光似乎使陽光下的草地也黯然失色,使躺在帆布椅上念法國小說的臉色紅潤、昏昏欲睡、心滿意足的卡邁克爾先生的形象,也蒙上一層喪禮的黑紗,似乎在這樣一個災難的世界上誇耀其成功的人物,他的存在就足以喚起種種最憂郁的思想。

    瞧瞧我吧,他似乎在說,瞧瞧我吧;真的,他一直有這種情緒:想想我吧,想想我的處境吧。

    啊,她多麼希望這濃重的悲傷氣氛能從他們身旁随風飄散;希望剛才她把畫架放得更靠近卡邁克爾先生一點;隻要是個男子漢,任何一個男子漢,都能阻擋住這傾瀉不止的洪流,抑制住這漫無節制的哀傷。

    作為一個婦女,她激起了這可怕的感情波瀾;作為一個婦女,她應該知道如何處理這種局面。

    站在那兒啞口無言,作為一名女性,是很不光彩的。

    一個女人該說——說什麼呢?——噢,拉姆齊先生!親愛的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