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全放心地把自己交托給它,甚至可以閉上眼睛,或者讓她的目光閃爍片刻,就像一個孩子從枕頭上仰望樹上的層層葉片,對它們眨眨眼睛。
然後她從幻夢中醒來。
那匹布還在織布機上繼續編織。
威廉·班克斯正在稱贊司各特的威佛利小說。
威廉·班克斯說,每隔半年,他總要讀一本威佛利小說。
為什麼那會使查爾士·塔斯萊生氣呢?他迫不及待地插嘴(拉姆齊夫人認為,這都是由于普魯不願意待他好一點的緣故),并且抨擊威佛利小說,實際上他卻對此一無所知,無論如何,他一點兒也不懂得這個問題,拉姆齊夫人想。
她是在觀察他的态度,而不是在傾聽他的言論。
根據他的态度,她就能看出事實的真相——他要表現自己,他會一直保持這種态度,直到他升任教授或者娶了妻子,那時他就不必老是再說,“我——我——我。
”因為,他對于可憐的司各特爵士(或者是簡·奧斯丁)的批評,充其量不過是在标榜他自己罷了。
“我——我——我。
”他總是在考慮他自己,還有别人對他的印象,這一點,她從他說話的聲調、強調的語氣和坐立不安的态度,就能判斷出來。
事業的成功将會對他大有裨益。
不管怎樣,他們又開始交談了。
現在她不必再留神傾聽。
她知道,這種情況不會持久,然而,此刻她的目光如此清澈,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環顧餐桌,揭開每一個人的面紗,洞察他們内心的思想感情,她的目光就像一束悄悄潛入水下的燈光,照亮了水面的漣漪和蘆葦、在水中平衡它們軀體的鲽魚、突然靜止不動的鳟魚,它們懸浮在水中,顫動不已。
就像如此,她看到他們;她聽見他們;不論他們說什麼,都帶有這種性質:他們所說的話,就像一條鳟魚在遊動,同時她又能看到水面的漣漪和水底的沙礫,看到左方和右方的某些東西;而所有這一切,都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整體。
然而,要是在活躍的現實生活中,她會撒網捕撈,把撈到的東西一一分類;她會說她喜歡威佛利小說,或者說她還沒讀過這些書;她會鼓勵自己前進;但是,她現在什麼也不說。
此刻她正處于懸而不決的靜止狀态。
“啊,但是你認為這類小說還能流行多久?”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好像有一雙觸角從她身上顫動着向外伸展出去,抓住了某些句子,強迫她對它們加以注意。
這句話就是其中之一。
她覺察到,對于她的丈夫說來,這句話裡蘊藏着某種危險。
一個這樣的問句,幾乎肯定會引起别人說一些話,來使他想起他自己著作的失敗。
他馬上就會想到:他的著作還能流行多久。
威廉·班克斯(他完全沒有這種虛榮心)對這問題置之一笑,他說,文學風尚的變化對他說來無關緊要。
誰能預料什麼東西将會永存不朽——在文學方面,或者确切一點說,在任何其他方面? “讓我們欣賞我們自己真正欣賞的東西,”他說。
拉姆齊夫人對他的正直肅然起敬。
他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對我有何影響?但是,如果你具有另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使你必須得到别人的贊揚和鼓勵,你自然就會開始(她知道拉姆齊先生正在開始)感到不自在,你會要别人對你說,噢,拉姆齊先生,不過您的著作是不朽的,或者說些諸如此類的話。
他有點煩躁地說,無論如何,他對司各特(或許是莎士比亞?)的興趣是一輩子不會衰退的。
他說得很激動。
她認為,每個人,不知道為什麼,都感到有點局促不安。
敏泰·多伊爾具有良好的本能,她故意嬌憨地說,她不相信有誰真的欣賞莎士比亞。
拉姆齊先生嚴峻地說(但他的心情已經轉變):很少有人真正像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喜歡莎士比亞。
但是,他接着說,無論如何,莎士比亞的某些劇本的确具有一定的優點。
拉姆齊夫人發覺,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了,無論如何暫時不會有什麼問題,他會去嘲笑敏泰,而(拉姆齊夫人發現)敏泰意識到拉姆齊先生對他本人的成敗極為憂慮,她自有辦法來體貼他、奉承他,用各種方法來叫他心平氣和。
但是,她希望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也許正是由于她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必要性。
總之,現在她可以放下心來,聽保羅談談他童年時代讀過的書了。
他說那些書是不朽的。
他在學校裡念過一點托爾斯泰的小說。
其中有一本他永遠也忘不了,但他想不起那書名了。
俄國人的名字就是記不住,拉姆齊夫人說。
“伏龍斯基,”保羅說。
他想起了這個名字,因為他總是覺得,對一個壞蛋來說,這個名字實在是太好了。
“伏龍斯基,”拉姆齊夫人說,“噢,準是《安娜·卡列尼娜》,”但他們并未深入讨論這本書;書籍本來不是他們所擅長的話題。
不,講起關于書的事情,查爾士·塔斯萊隻要一秒鐘就能糾正他們倆的錯誤,但他老是在想:我說得恰當嗎?我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了嗎?這些想法和他關于書籍的意見混雜在一起,結果你對他本人的了解比對于托爾斯泰的了解還要多一點;和他相反,保羅說起話來直截了當,都是關于所談的問題本身,而不是關于他自己或什麼别的東西。
和所有智力遲鈍的人們一樣,他也有一種謙遜的品德,他很關心體貼對方的感覺如何,這一點有時候至少使她覺得他很讨人喜歡。
現在他所考慮的不是他自己,不是托爾斯泰,而是她是否覺得有點冷,是否覺得有一陣穿堂風;是否想吃個梨子。
不,她說,她可不要吃梨。
真的,她一直在(無意識地)留心看守着那盤水果,希望誰也别去碰它。
她的目光一直出沒于那些水果彎曲的線條和陰影之間,在葡萄濃豔的紫色和貝殼的角質脊埂上逗留,讓黃色和紫色互相襯托,曲線和圓形互相對比,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明白為什麼她每一次凝視這盤水果,就覺得越來越甯靜安詳、心平如鏡;噢,如果他們想吃水果,那多可惜——一隻手終于伸了過去,取了一隻梨子,破壞了整個畫面。
她不勝惋惜地瞅了露絲一眼。
她望着坐在傑斯潑和普魯中間的露絲。
多奇怪,她自己的孩子,竟會幹出這種大煞風景的事兒! 那多奇怪,看見他們,她的孩子們,傑斯潑、露絲、普魯、安德魯在那兒坐成一排,他們幾乎默不作聲,但是,從他們嘴唇的輕微翕動,她猜測他們正在講一些屬于他們自己的笑話。
那是和其他一切都無關的事情,是他們等一會兒到他們自己房間裡才放聲談笑的事情。
她希望這不是關于他們的父親的什麼事情。
不,她想不會的。
那究竟是什麼呢?她可猜不到。
她有點兒傷心,因為,她似乎覺得,他們要等到她不在場的時候,才自由地說笑。
在那些相當安定、靜止、像面具一般缺乏表情的臉龐後面,隐藏着所有那些她不知道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容易參加到成人的談話中來,他們就像旁觀者或檢查員,和那些成年人隔開一段距離,或者有些凸出。
但是,當她今晚瞧一下普魯,就發現上述結論對她來說并不完全正确。
她剛剛在起步,墜入塵世。
在她的臉上,有一種非常模糊微弱的光彩,好像坐在對面的敏泰的光芒、某種興奮的情緒、某種對于幸福的預期,在她的身上反映了出來;好像愛情的太陽從桌布的邊緣升起,而她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就彎下身去向它緻意。
她一直在含羞地、好奇地瞅着敏泰,因此,拉姆齊夫人瞧瞧這個,再望望那個,在心裡暗暗地對普魯說,總有一天,你将像她一樣幸福;你将比她還要幸福得多,她又加了一句,因為你是我的女兒;她的意思是說,她的親生閨女,應該比别人的女兒更加幸福。
但是晚餐已經結束。
是離開餐桌的時候了。
他們隻是在玩弄他們盤子上的刀叉。
她的丈夫正在和敏泰講一個關于打賭的笑話。
她要等他們聽他講完,笑個暢快,然後她才站起來。
她突然覺得喜歡查爾士·塔斯萊;她喜歡他的笑聲。
她喜歡他對保羅和敏泰那樣生氣。
她喜歡他手足無措、局促不安的窘态。
畢竟在那小夥子身上還有不少優點。
還有莉麗,拉姆齊夫人把餐巾放在她的盤子旁邊想道,她總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笑話可說。
你永遠不必為她費心。
她在等待。
她把餐巾折好,塞在盤子的邊緣下面。
嗯,他們講完了嗎?不。
那個笑話又引出了另一個故事。
她的丈夫今晚興高采烈,她猜想,他希望在那盤湯所引起的芥蒂之後,和老奧古斯都言歸于好,因此把他也拉進了談話的圈子——他們正在講關于他們倆在大學裡認識的一位朋友的故事。
她向窗戶望去,窗上的玻璃一片漆黑,蠟燭的火焰在窗上的反光更明亮了,她向外面望去,談話的聲音傳入她的耳鼓,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好像這是在一個大教堂裡做禮拜的聲音,因為她并不在聆聽所說的詞句。
突然傳來一陣笑聲和一個人(敏泰)單獨說話的聲音,這使她想起男人們和男孩們在羅馬天主教會的大教堂裡做彌撒時高聲念誦拉丁語經文。
她等待着。
她的丈夫開腔了。
他在重複一些詞句,那節奏和他悲喜交集的聲音,使她明白這是一首詩: 出來登上花園的小徑, 盧琳安娜,盧琳麗。
月季花兒都已開放, 黃色的蜜蜂飛舞在花叢裡。
那吟詩的聲音(她凝視着窗戶),宛如漂浮在戶外水面上的花朵,與他們全都脫離了關系,似乎并沒有什麼人在吟詠,而是那些詩句在自動湧現出來。
在我們過去和未來的生活裡, 充滿着郁郁蔥蔥的樹木, 和不斷更新的樹葉, 她不知道這些詩句的涵義是什麼。
但是,像音樂一般,這些詩句好像是由她自己的聲音吟誦出來的,這聲音在她的軀體之外,流暢自如地說出了她心中整個黃昏的感受,雖然在這段時間裡,她談論着各種各樣不同的話題。
不必左顧右盼,她就知道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在傾聽: 我不知道 你是否有類似的感覺, 盧琳安娜,盧琳麗。
懷着與她相同的解脫和喜悅之情,他們感到好像這是出自他們自己肺腑的聲音,終于說出了自然而然要說的話。
但這聲音停止了。
她環顧四周。
她站了起來。
奧古斯都·卡邁克爾也欠身起立,他手中拿着餐巾,看上去就像一條白色的披肩,他站着吟誦: 看見君王們跨着駿馬 走過草地和開滿雛菊的草原 佩帶着棕榈葉和杉木的箭束, 盧琳安娜,盧琳麗。
當她經過他面前時,他稍微轉過身來,對她重複那最後一行詩句: 盧琳安娜,盧琳麗 并且向她鞠躬,好像他是在向她緻以崇高的敬禮。
不知道為什麼,她覺得,他對于她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好感;帶着一種寬慰和感激的心情,她躬身答禮,從他為她打開的門口走了出去。
現在有必要把一切都往前推進一步。
走到門檻上,她逗留了片刻,回首向餐廳望了一眼,當她還在注目凝視之時,剛才的景象正在漸漸消失;當她移動身軀、挽住敏泰的手臂離開餐廳之際,它改變了,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她回過頭去瞥了最後一眼,知道剛才的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了。
然後她從幻夢中醒來。
那匹布還在織布機上繼續編織。
威廉·班克斯正在稱贊司各特的威佛利小說。
威廉·班克斯說,每隔半年,他總要讀一本威佛利小說。
為什麼那會使查爾士·塔斯萊生氣呢?他迫不及待地插嘴(拉姆齊夫人認為,這都是由于普魯不願意待他好一點的緣故),并且抨擊威佛利小說,實際上他卻對此一無所知,無論如何,他一點兒也不懂得這個問題,拉姆齊夫人想。
她是在觀察他的态度,而不是在傾聽他的言論。
根據他的态度,她就能看出事實的真相——他要表現自己,他會一直保持這種态度,直到他升任教授或者娶了妻子,那時他就不必老是再說,“我——我——我。
”因為,他對于可憐的司各特爵士(或者是簡·奧斯丁)的批評,充其量不過是在标榜他自己罷了。
“我——我——我。
”他總是在考慮他自己,還有别人對他的印象,這一點,她從他說話的聲調、強調的語氣和坐立不安的态度,就能判斷出來。
事業的成功将會對他大有裨益。
不管怎樣,他們又開始交談了。
現在她不必再留神傾聽。
她知道,這種情況不會持久,然而,此刻她的目光如此清澈,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環顧餐桌,揭開每一個人的面紗,洞察他們内心的思想感情,她的目光就像一束悄悄潛入水下的燈光,照亮了水面的漣漪和蘆葦、在水中平衡它們軀體的鲽魚、突然靜止不動的鳟魚,它們懸浮在水中,顫動不已。
就像如此,她看到他們;她聽見他們;不論他們說什麼,都帶有這種性質:他們所說的話,就像一條鳟魚在遊動,同時她又能看到水面的漣漪和水底的沙礫,看到左方和右方的某些東西;而所有這一切,都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整體。
然而,要是在活躍的現實生活中,她會撒網捕撈,把撈到的東西一一分類;她會說她喜歡威佛利小說,或者說她還沒讀過這些書;她會鼓勵自己前進;但是,她現在什麼也不說。
此刻她正處于懸而不決的靜止狀态。
“啊,但是你認為這類小說還能流行多久?”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好像有一雙觸角從她身上顫動着向外伸展出去,抓住了某些句子,強迫她對它們加以注意。
這句話就是其中之一。
她覺察到,對于她的丈夫說來,這句話裡蘊藏着某種危險。
一個這樣的問句,幾乎肯定會引起别人說一些話,來使他想起他自己著作的失敗。
他馬上就會想到:他的著作還能流行多久。
威廉·班克斯(他完全沒有這種虛榮心)對這問題置之一笑,他說,文學風尚的變化對他說來無關緊要。
誰能預料什麼東西将會永存不朽——在文學方面,或者确切一點說,在任何其他方面? “讓我們欣賞我們自己真正欣賞的東西,”他說。
拉姆齊夫人對他的正直肅然起敬。
他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對我有何影響?但是,如果你具有另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使你必須得到别人的贊揚和鼓勵,你自然就會開始(她知道拉姆齊先生正在開始)感到不自在,你會要别人對你說,噢,拉姆齊先生,不過您的著作是不朽的,或者說些諸如此類的話。
他有點煩躁地說,無論如何,他對司各特(或許是莎士比亞?)的興趣是一輩子不會衰退的。
他說得很激動。
她認為,每個人,不知道為什麼,都感到有點局促不安。
敏泰·多伊爾具有良好的本能,她故意嬌憨地說,她不相信有誰真的欣賞莎士比亞。
拉姆齊先生嚴峻地說(但他的心情已經轉變):很少有人真正像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喜歡莎士比亞。
但是,他接着說,無論如何,莎士比亞的某些劇本的确具有一定的優點。
拉姆齊夫人發覺,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了,無論如何暫時不會有什麼問題,他會去嘲笑敏泰,而(拉姆齊夫人發現)敏泰意識到拉姆齊先生對他本人的成敗極為憂慮,她自有辦法來體貼他、奉承他,用各種方法來叫他心平氣和。
但是,她希望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也許正是由于她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必要性。
總之,現在她可以放下心來,聽保羅談談他童年時代讀過的書了。
他說那些書是不朽的。
他在學校裡念過一點托爾斯泰的小說。
其中有一本他永遠也忘不了,但他想不起那書名了。
俄國人的名字就是記不住,拉姆齊夫人說。
“伏龍斯基,”保羅說。
他想起了這個名字,因為他總是覺得,對一個壞蛋來說,這個名字實在是太好了。
“伏龍斯基,”拉姆齊夫人說,“噢,準是《安娜·卡列尼娜》,”但他們并未深入讨論這本書;書籍本來不是他們所擅長的話題。
不,講起關于書的事情,查爾士·塔斯萊隻要一秒鐘就能糾正他們倆的錯誤,但他老是在想:我說得恰當嗎?我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了嗎?這些想法和他關于書籍的意見混雜在一起,結果你對他本人的了解比對于托爾斯泰的了解還要多一點;和他相反,保羅說起話來直截了當,都是關于所談的問題本身,而不是關于他自己或什麼别的東西。
和所有智力遲鈍的人們一樣,他也有一種謙遜的品德,他很關心體貼對方的感覺如何,這一點有時候至少使她覺得他很讨人喜歡。
現在他所考慮的不是他自己,不是托爾斯泰,而是她是否覺得有點冷,是否覺得有一陣穿堂風;是否想吃個梨子。
不,她說,她可不要吃梨。
真的,她一直在(無意識地)留心看守着那盤水果,希望誰也别去碰它。
她的目光一直出沒于那些水果彎曲的線條和陰影之間,在葡萄濃豔的紫色和貝殼的角質脊埂上逗留,讓黃色和紫色互相襯托,曲線和圓形互相對比,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明白為什麼她每一次凝視這盤水果,就覺得越來越甯靜安詳、心平如鏡;噢,如果他們想吃水果,那多可惜——一隻手終于伸了過去,取了一隻梨子,破壞了整個畫面。
她不勝惋惜地瞅了露絲一眼。
她望着坐在傑斯潑和普魯中間的露絲。
多奇怪,她自己的孩子,竟會幹出這種大煞風景的事兒! 那多奇怪,看見他們,她的孩子們,傑斯潑、露絲、普魯、安德魯在那兒坐成一排,他們幾乎默不作聲,但是,從他們嘴唇的輕微翕動,她猜測他們正在講一些屬于他們自己的笑話。
那是和其他一切都無關的事情,是他們等一會兒到他們自己房間裡才放聲談笑的事情。
她希望這不是關于他們的父親的什麼事情。
不,她想不會的。
那究竟是什麼呢?她可猜不到。
她有點兒傷心,因為,她似乎覺得,他們要等到她不在場的時候,才自由地說笑。
在那些相當安定、靜止、像面具一般缺乏表情的臉龐後面,隐藏着所有那些她不知道的事情;因為他們不容易參加到成人的談話中來,他們就像旁觀者或檢查員,和那些成年人隔開一段距離,或者有些凸出。
但是,當她今晚瞧一下普魯,就發現上述結論對她來說并不完全正确。
她剛剛在起步,墜入塵世。
在她的臉上,有一種非常模糊微弱的光彩,好像坐在對面的敏泰的光芒、某種興奮的情緒、某種對于幸福的預期,在她的身上反映了出來;好像愛情的太陽從桌布的邊緣升起,而她還不知道這是什麼,就彎下身去向它緻意。
她一直在含羞地、好奇地瞅着敏泰,因此,拉姆齊夫人瞧瞧這個,再望望那個,在心裡暗暗地對普魯說,總有一天,你将像她一樣幸福;你将比她還要幸福得多,她又加了一句,因為你是我的女兒;她的意思是說,她的親生閨女,應該比别人的女兒更加幸福。
但是晚餐已經結束。
是離開餐桌的時候了。
他們隻是在玩弄他們盤子上的刀叉。
她的丈夫正在和敏泰講一個關于打賭的笑話。
她要等他們聽他講完,笑個暢快,然後她才站起來。
她突然覺得喜歡查爾士·塔斯萊;她喜歡他的笑聲。
她喜歡他對保羅和敏泰那樣生氣。
她喜歡他手足無措、局促不安的窘态。
畢竟在那小夥子身上還有不少優點。
還有莉麗,拉姆齊夫人把餐巾放在她的盤子旁邊想道,她總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笑話可說。
你永遠不必為她費心。
她在等待。
她把餐巾折好,塞在盤子的邊緣下面。
嗯,他們講完了嗎?不。
那個笑話又引出了另一個故事。
她的丈夫今晚興高采烈,她猜想,他希望在那盤湯所引起的芥蒂之後,和老奧古斯都言歸于好,因此把他也拉進了談話的圈子——他們正在講關于他們倆在大學裡認識的一位朋友的故事。
她向窗戶望去,窗上的玻璃一片漆黑,蠟燭的火焰在窗上的反光更明亮了,她向外面望去,談話的聲音傳入她的耳鼓,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好像這是在一個大教堂裡做禮拜的聲音,因為她并不在聆聽所說的詞句。
突然傳來一陣笑聲和一個人(敏泰)單獨說話的聲音,這使她想起男人們和男孩們在羅馬天主教會的大教堂裡做彌撒時高聲念誦拉丁語經文。
她等待着。
她的丈夫開腔了。
他在重複一些詞句,那節奏和他悲喜交集的聲音,使她明白這是一首詩: 出來登上花園的小徑, 盧琳安娜,盧琳麗。
月季花兒都已開放, 黃色的蜜蜂飛舞在花叢裡。
那吟詩的聲音(她凝視着窗戶),宛如漂浮在戶外水面上的花朵,與他們全都脫離了關系,似乎并沒有什麼人在吟詠,而是那些詩句在自動湧現出來。
在我們過去和未來的生活裡, 充滿着郁郁蔥蔥的樹木, 和不斷更新的樹葉, 她不知道這些詩句的涵義是什麼。
但是,像音樂一般,這些詩句好像是由她自己的聲音吟誦出來的,這聲音在她的軀體之外,流暢自如地說出了她心中整個黃昏的感受,雖然在這段時間裡,她談論着各種各樣不同的話題。
不必左顧右盼,她就知道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在傾聽: 我不知道 你是否有類似的感覺, 盧琳安娜,盧琳麗。
懷着與她相同的解脫和喜悅之情,他們感到好像這是出自他們自己肺腑的聲音,終于說出了自然而然要說的話。
但這聲音停止了。
她環顧四周。
她站了起來。
奧古斯都·卡邁克爾也欠身起立,他手中拿着餐巾,看上去就像一條白色的披肩,他站着吟誦: 看見君王們跨着駿馬 走過草地和開滿雛菊的草原 佩帶着棕榈葉和杉木的箭束, 盧琳安娜,盧琳麗。
當她經過他面前時,他稍微轉過身來,對她重複那最後一行詩句: 盧琳安娜,盧琳麗 并且向她鞠躬,好像他是在向她緻以崇高的敬禮。
不知道為什麼,她覺得,他對于她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好感;帶着一種寬慰和感激的心情,她躬身答禮,從他為她打開的門口走了出去。
現在有必要把一切都往前推進一步。
走到門檻上,她逗留了片刻,回首向餐廳望了一眼,當她還在注目凝視之時,剛才的景象正在漸漸消失;當她移動身軀、挽住敏泰的手臂離開餐廳之際,它改變了,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她回過頭去瞥了最後一眼,知道剛才的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