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關燈
小
中
大
放在桌上可以參考,但是主席十分明白,在這個節骨眼不可以去參考,如果去翻閱了,而且證明斐德洛是對的,那麼他在班裡就顔面掃地了。
他曾經對學生說過,他們中沒人仔細地研究過這本書。
修辭學得一分;辯證法得零分。
斐德洛想,太棒了,他記得蘇格拉底這麼說過。
他完全貶低了辯證法的地位,這正是重點所在。
它是一個比喻,所有的一切都是比喻,但是辯證學家不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主席忽略了蘇格拉底的這一段話。
斐德洛抓住這一點并且牢牢地記住了它,因為假使蘇格拉底沒有說它是比喻,他說的就不是"真理"了。
還沒有人看清楚這一點,但是他們很快就會明白。
主席在自己的課堂裡被攻擊得體無完膚。
現在他無話可說。
剛上課的時候,他靠讓大家保持沉默建立起了自己的形象,現在這沉默反倒把他給毀了。
他不知道攻擊究竟從何而來,他從來沒有遇到過活着的智者,隻有死去的智者。
現在他想要抓住什麼,但是沒有東西可以讓他攀附。
他自己的動力把他拖向深淵,當他終于找到可以說的話時,聽起來好像來自于另外一個人;像是一個小男孩忘記了自己要背的課文,或者是完全背錯了,但是還希望我們能放過他。
他想指責班上沒有人好好研究過這段對話,想以此來吓唬他們,但是坐在斐德洛右邊的人朝他搖搖頭,很明顯地,有人仔細讀過。
于是主席支支吾吾地猶疑起來,似乎有些害怕學生們,也想在心理上和他們保持距離。
斐德洛在想,這一場戲究竟會怎樣收場?然後發生了一件不妙的事。
那位曾經被攻擊的學生現在已經不再天真。
他開始嘲諷主席,然後問他一些諷刺的問題。
主席本來就已經被斐德洛攻擊得瘸了腿,現在可以說被打倒在地……但是斐德洛知道,這一切都是沖着他來的。
他不覺得難受,隻是很厭惡。
當一個牧羊人殺了一匹狼,然後帶着牧羊犬去看狼的屍體時,他必須小心謹慎,避免犯任何錯誤,因為這隻牧羊犬和狼之間仍然有某種血源,這是牧羊人不該忘記的。
一位女孩子替主席圓場,問了他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
他很感激地接納了這些問題,然後用非常冗長而緩慢的語調回答,想要恢複冷靜。
然後有人問他,"什麼是辯證法呢?"他想了一下,然後轉向斐德洛,問他是否願意回答。
"你是問我個人的意見嗎?"斐德洛問。
"不是……就算是從亞裡士多德的角度吧。
"現在他不再閃躲了,他就是要把斐德洛拉到自己的國度中,然後再攻擊他。
"就我所知……"斐德洛說,然後停下來。
主席面帶笑容地說:"然後呢?"這一切都已經設計好了。
"就我所知,亞裡士多德認為辯證法先于所有的一切。
"主席臉上的表情由原先的感激變為震驚,然後再變為暴怒。
說得沒錯!你可以由他的表情知道他心裡在呐喊,但嘴裡沒有說出來。
斐德洛又落入了他的陷阱。
他不能因為斐德洛引用了《大英百科全書》中他文章裡的一句話而攻擊他。
修辭學得二分;辯證法得零分。
"然後由辯證法産生了形式,"斐德洛繼續說道,"然後由……"但是主席打斷了他的話,因為他發現斐德洛并沒有按着他的路子走,于是就結束了對話。
斐德洛想,他不應該打斷的。
如果他是真正追尋真理的人,而不是專門宣傳某一種觀點,就不應該打斷他的話。
他本來可以學到一點東西。
一旦這麼說:"辯證法先于所有的一切。
"這句陳述本身就變成了辯證的實體,隸屬于辯證問題。
斐德洛原本想這樣問:"認為利用辯證法問與答的模式達到真理,這種方法先于所有的一切,究竟有何支持的證據?"然而毫無證據,所以一旦把這句話孤立起來接受嚴密的檢視,它就會變得荒唐可笑。
而這個像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的辯證法,下面沒有任何支撐物,卻是世間萬物的根源,嘿!這真是愚不可及的事。
辯證法是邏輯的源頭,但是卻來自于修辭學,而修辭學則是神話和古希臘詩學的傳承。
這在曆史上和常識上都确有其事。
而詩與神話則是史前人類對周遭世界的反映,而且以良質為根基。
所以,歸根結底,是良質而非辯證法醞釀了我們所知的這一切。
下課的時候主席站在門口回答問題,斐德洛也想過去說幾句話,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這一生他受過無數的打擊,因而對可能帶來更多打擊的讨論沒有興趣。
主席對他并不友善,甚至沒有一點表示友善的暗示,反而有相當的敵意。
斐德洛是匹狼,這個形象頗為适合。
他輕巧地走回公寓,發現越來越适合。
如果他們過分贊成這樣的論點,他也不高興。
他最明顯的個性就是充滿敵意。
真的是這樣。
斐德洛這匹狼從山上下來,就是要獵殺知識領域當中這批天真的居民,他完全符合狼的形象。
理性教會就像所有有組織的機構一樣,并非源于個人的優點而是源于個人的弱點。
理性教會要求的并非能力,而是無能。
一個無能的人才容易受教。
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總會帶給别人威脅感。
斐德洛明白,他已經錯過了融入這個組織的機會,因為他拒絕臣服于亞裡士多德的思想。
但是這種思想似乎不值得他去尊敬,因為它是一種劣質的生活方式。
對他而言,在雪線以上的良質比這兒煙塵滿布的窗戶和聽不完的言語要好多了。
他明白,自己所說的永遠無法被這裡的人接受。
因為要接受他的思想,這個人就必須擺脫社會的權威,而這裡到處都充滿了權威。
綿羊能過怎樣的生活?決定權在牧羊人。
如果你在晚上把一隻羊放到雪線以上,狂風吹來時,羊可能會吓得半死,然後會一直哀嚎到牧羊人找到它為止。
當然,來的也可能是狼。
下一堂課,他想表現得和善一點,但是主席似乎并沒有這種意圖
他曾經對學生說過,他們中沒人仔細地研究過這本書。
修辭學得一分;辯證法得零分。
斐德洛想,太棒了,他記得蘇格拉底這麼說過。
他完全貶低了辯證法的地位,這正是重點所在。
它是一個比喻,所有的一切都是比喻,但是辯證學家不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主席忽略了蘇格拉底的這一段話。
斐德洛抓住這一點并且牢牢地記住了它,因為假使蘇格拉底沒有說它是比喻,他說的就不是"真理"了。
還沒有人看清楚這一點,但是他們很快就會明白。
主席在自己的課堂裡被攻擊得體無完膚。
現在他無話可說。
剛上課的時候,他靠讓大家保持沉默建立起了自己的形象,現在這沉默反倒把他給毀了。
他不知道攻擊究竟從何而來,他從來沒有遇到過活着的智者,隻有死去的智者。
現在他想要抓住什麼,但是沒有東西可以讓他攀附。
他自己的動力把他拖向深淵,當他終于找到可以說的話時,聽起來好像來自于另外一個人;像是一個小男孩忘記了自己要背的課文,或者是完全背錯了,但是還希望我們能放過他。
他想指責班上沒有人好好研究過這段對話,想以此來吓唬他們,但是坐在斐德洛右邊的人朝他搖搖頭,很明顯地,有人仔細讀過。
于是主席支支吾吾地猶疑起來,似乎有些害怕學生們,也想在心理上和他們保持距離。
斐德洛在想,這一場戲究竟會怎樣收場?然後發生了一件不妙的事。
那位曾經被攻擊的學生現在已經不再天真。
他開始嘲諷主席,然後問他一些諷刺的問題。
主席本來就已經被斐德洛攻擊得瘸了腿,現在可以說被打倒在地……但是斐德洛知道,這一切都是沖着他來的。
他不覺得難受,隻是很厭惡。
當一個牧羊人殺了一匹狼,然後帶着牧羊犬去看狼的屍體時,他必須小心謹慎,避免犯任何錯誤,因為這隻牧羊犬和狼之間仍然有某種血源,這是牧羊人不該忘記的。
一位女孩子替主席圓場,問了他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
他很感激地接納了這些問題,然後用非常冗長而緩慢的語調回答,想要恢複冷靜。
然後有人問他,"什麼是辯證法呢?"他想了一下,然後轉向斐德洛,問他是否願意回答。
"你是問我個人的意見嗎?"斐德洛問。
"不是……就算是從亞裡士多德的角度吧。
"現在他不再閃躲了,他就是要把斐德洛拉到自己的國度中,然後再攻擊他。
"就我所知……"斐德洛說,然後停下來。
主席面帶笑容地說:"然後呢?"這一切都已經設計好了。
"就我所知,亞裡士多德認為辯證法先于所有的一切。
"主席臉上的表情由原先的感激變為震驚,然後再變為暴怒。
說得沒錯!你可以由他的表情知道他心裡在呐喊,但嘴裡沒有說出來。
斐德洛又落入了他的陷阱。
他不能因為斐德洛引用了《大英百科全書》中他文章裡的一句話而攻擊他。
修辭學得二分;辯證法得零分。
"然後由辯證法産生了形式,"斐德洛繼續說道,"然後由……"但是主席打斷了他的話,因為他發現斐德洛并沒有按着他的路子走,于是就結束了對話。
斐德洛想,他不應該打斷的。
如果他是真正追尋真理的人,而不是專門宣傳某一種觀點,就不應該打斷他的話。
他本來可以學到一點東西。
一旦這麼說:"辯證法先于所有的一切。
"這句陳述本身就變成了辯證的實體,隸屬于辯證問題。
斐德洛原本想這樣問:"認為利用辯證法問與答的模式達到真理,這種方法先于所有的一切,究竟有何支持的證據?"然而毫無證據,所以一旦把這句話孤立起來接受嚴密的檢視,它就會變得荒唐可笑。
而這個像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一樣的辯證法,下面沒有任何支撐物,卻是世間萬物的根源,嘿!這真是愚不可及的事。
辯證法是邏輯的源頭,但是卻來自于修辭學,而修辭學則是神話和古希臘詩學的傳承。
這在曆史上和常識上都确有其事。
而詩與神話則是史前人類對周遭世界的反映,而且以良質為根基。
所以,歸根結底,是良質而非辯證法醞釀了我們所知的這一切。
下課的時候主席站在門口回答問題,斐德洛也想過去說幾句話,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這一生他受過無數的打擊,因而對可能帶來更多打擊的讨論沒有興趣。
主席對他并不友善,甚至沒有一點表示友善的暗示,反而有相當的敵意。
斐德洛是匹狼,這個形象頗為适合。
他輕巧地走回公寓,發現越來越适合。
如果他們過分贊成這樣的論點,他也不高興。
他最明顯的個性就是充滿敵意。
真的是這樣。
斐德洛這匹狼從山上下來,就是要獵殺知識領域當中這批天真的居民,他完全符合狼的形象。
理性教會就像所有有組織的機構一樣,并非源于個人的優點而是源于個人的弱點。
理性教會要求的并非能力,而是無能。
一個無能的人才容易受教。
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總會帶給别人威脅感。
斐德洛明白,他已經錯過了融入這個組織的機會,因為他拒絕臣服于亞裡士多德的思想。
但是這種思想似乎不值得他去尊敬,因為它是一種劣質的生活方式。
對他而言,在雪線以上的良質比這兒煙塵滿布的窗戶和聽不完的言語要好多了。
他明白,自己所說的永遠無法被這裡的人接受。
因為要接受他的思想,這個人就必須擺脫社會的權威,而這裡到處都充滿了權威。
綿羊能過怎樣的生活?決定權在牧羊人。
如果你在晚上把一隻羊放到雪線以上,狂風吹來時,羊可能會吓得半死,然後會一直哀嚎到牧羊人找到它為止。
當然,來的也可能是狼。
下一堂課,他想表現得和善一點,但是主席似乎并沒有這種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