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關燈
曾經提出,不能确定柏拉圖的含意的批評家,同樣也不能确定《對話錄》中蘇格拉底的對手所說的含意。

    亞裡士多德曾經說過,柏拉圖借用蘇格拉底的名義把自己的話說出來,所以,我們大可以懷疑柏拉圖也可能是通過别人的嘴把他自己的話說出來。

     其他古代作家的作品似乎對智者有不同的評價。

    許多老一輩的智者被派駐别國任大使,這當然表示他們有崇高的地位。

    而這一批智者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也沒有不敬之處。

    後代的曆史學家曾經認為,柏拉圖之所以對智者恨之入骨,是因為他們無法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這位實際上最偉大的智者)相比。

    這種解釋很有意思,但是斐德洛并不滿意,因為人通常不會反感老師所屬的宗派。

     然而柏拉圖真正的含意究竟是什麼呢?于是斐德洛不斷研究蘇格拉底之前的希臘人的思想,想要找到答案。

    最後他終于發現,柏拉圖對智者的恨牽涉到當時一場思想上的争鬥。

    代表善的智者和代表真理的辯證學者為人類未來的世界走向而争鬥。

    真理這一方赢了,而善輸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接受真實很少有困難,而接受良質的阻力則很大。

     斐德洛是如何得到這樣的論點的呢?想要了解這些就需要解釋:首先,你必須放棄這樣一種觀點,即最近的山頂洞人和第一位希臘哲人相距時間很短。

    由于這一段時間缺乏曆史記載,所以往往讓人産生這樣的幻覺。

    但是早在希臘哲學家出現以前,也就是大約在我們現有記錄的五倍時間之前,已經有很文明的社會了。

    他們有村莊、城市、車輛、馬匹、市場、劃分好的田野、農業的工具和家畜。

    他們所過的生活和今日農村一樣豐富而充滿變化。

    就像今日活在這些地區的人一樣,他們不明白為何要把生活記載下來,或者他們曾經這麼做過,隻不過他們的記載從未被人發現,因而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

    然而這個自由自在生活的黑暗時期卻被希臘人無意中給打斷了。

     早期希臘的哲學思想代表人類開始有意識地尋求不朽的事物。

    在那之前,所謂不朽的事物在神話的範圍之内。

    然而這時,由于希臘人開始冷靜客觀地去觀察周遭世界,因而培養出了抽象思考的能力。

    這讓他們可以将古希臘的神話視作想像的産物而非真理。

    這種思維的能力從來沒有在世界上出現過,因而将希臘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但是神話并沒有結束,毀掉古神話的變成了新神話,而愛奧尼亞(Ionia,古代小亞細亞西部沿愛琴海海岸的一個地區——譯者注)的哲學家将新神話轉化成了哲學。

    它由新的角度顯現出自身的永恒性,于是永恒不再是神明的專利。

     你也可以在不朽的法則之中找到永恒。

     重力定理就是其中之一。

     永恒的起源起初被泰勒斯(Thales,640?-461?B.C.,希臘哲學家,奠定幾何學基礎,緻力天文學研究,認為水是萬物的根源——譯者注)學派的學者叫做水。

    阿那克薩哥拉(Anaximenes,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及科學家,認為空氣是萬物之源——譯者注)學派的學者則叫它空氣。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及數學家,相信靈魂不滅和輪回之法,主張"數"是萬物的根本,萬物因數的關系才産生了秩序——譯者注)學派的學者則叫它數。

    他們是第一批不把永恒的起源視為物質的人。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535?-475?B.C.,希臘哲學家。

    著有《自然論》,主張萬物輪回,火是不斷變化的典型,是萬物的根源。

    倡言生命短暫的悲觀論——譯者注)學派的學者叫它火。

    同時也把火的變化當作是起源的一部分。

    他認為宇宙的存在就是一種對立,以及對立二者之間的互動。

    他認為宇宙之間存在着一,也存在着萬物,而一是宇宙的起源,隐藏在所有的事物當中。

    阿那克薩哥拉則首次認為一就是人類的心靈。

     巴門尼德(Parmenides,510?-450?B.C.,希臘哲學家,存在學派創始人——譯者注)說得更清楚,他第一次提到這個永恒的起源,這個一、真理、上帝是和現象以及意見分開的。

    而這種分開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難以言喻。

    這是古典的思想第一次承認它浪漫的根源,而且宣稱:"善與真并不必然同一。

    "然後繼續獨自前行。

    阿那克薩哥拉和巴門尼德有一位信徒叫做蘇格拉底,日後完整地诠釋了他們的思想。

     在這裡需要了解,直到這時為止并沒有所謂的心與物、主體與客體、形式與本質。

    這些劃分隻不過是日後辯證法所發明的玩意兒罷了。

    現代人很可能會替這二分法辯護:"這種二分法原本就在那兒,隻等希臘人去發掘。

     "然後你問道:"在哪兒?請指出來!"現代人很可能會迷糊了,心想究竟這是在幹什麼,然後依然相信這樣的二分法。

     但是斐德洛認為它們并不存在,它們隻是鬼魂,是現代神話中不朽的神衹。

     由于我們活在其中,因而認定它是真實存在的。

    事實上它們正如被它們所取代的神人同形同性論一樣,隻不過是人的藝術創作。

     截至目前為止所提到的這些生于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都企圖在他們觀察的世界中找出永恒的起源。

    這些學者可以統稱為宇宙學派。

    他們都承認宇宙中有這樣的起源存在,至于這個起源是什麼則衆說紛纭。

    赫拉克利特學派認為永恒的起源是變與動。

    而巴門尼德的門徒芝諾(Zeno,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為巴門尼德的弟子——譯者注)則通過一連串矛盾的議論證明,動與變是幻覺,真正恒常存在的是寂然不動。

     而宇宙學者之間的争議卻因為另一派人士的出現而得到解決。

    斐德洛認為他們是早期的人道主義者,他們是老師,但是他們教導的并非定理,而是對人的信仰。

    他們的主題不是絕對的真理,而是人的進步。

    他們認為所有的定理真理都互相有關,而人是衡量一切的标準。

     這些就是著名的智者,古希臘的智者。

     對斐德洛而言,了解智者和宇宙學者之間的沖突使他對柏拉圖的《對話集》有了全新的了解。

    蘇格拉底不僅僅隻是在真空的環境當中陳述他的理想,他身處兩派的鬥争之中,一派認為真理是絕對的,一派則認為真理是相對的。

    他使出渾身解數去戰鬥,而敵人就是智者。

     這樣一來,柏拉圖對智者的敵意就有意義了。

    因為他和蘇格拉底都在為宇宙學者的永恒起源進行保衛戰。

    他們認為智者是一種堕落,他們所保衛的真理和知識超越任何人的思想。

    這正是蘇格拉底為之而死的理想——是世界上起初隻有希臘人擁有的理想。

    它仍然是一種非常脆弱的學問,很可能會完全消逝。

     于是柏拉圖毫無顧忌地對智者大加撻伐。

    并不是因為他們是卑微而不道德的人——因為在希臘很顯然還有更低級更不道德的人,他卻完全忽略了。

    他之所以詛咒智者,是因為他們威脅到了人類剛開始的對真理的追逐。

    就是這麼回事兒。

     于是,蘇格拉底壯烈的犧牲和柏拉圖蹩腳的文章所帶來的世界,就是我們今日所知道的西方世界。

    如果不是在文藝複興時期重新發現了科學的真理,我們和史前時代人類的水準差不了多少。

     而科學思想、科技以及其他人類系統化的作為就是其中的中心思想。

     然而斐德洛明白,他有關良質的理論和這一切是沖突的,反而與希臘的智者較為接近。

     "人是衡量一切的标準。

    "的确,這就是他所說的良質。

    人不像唯心主義者所說的那樣,是一切的源頭。

    它也不像唯物論者和物質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被動的觀察者。

    創造世界的良質呈現為人和自身經驗之間的關系。

    人類是創造萬物的參與者。

    人類是衡量一切的标準——這一點很吻合。

    而他們也教導修辭學——這也很吻合。

     而惟一和他所說的以及和柏拉圖對智者的評論有出入的是,他們教導倫理道德的職業。

    所有的情況都顯示,這是他們教導的核心。

    但是如果他們所教導的倫理道德是相對的,那該如何教導呢?如果說倫理道德暗示了什麼,它就暗示着絕對的倫理道德。

    如果一個人對正确行為的認識每天都在改變,或許我們可以敬佩他頭腦靈活,但是他的道德卻值得懷疑。

    這樣一來,他們如何從修辭學中找到倫理道德呢?這一點從來沒人解釋過。

    有一些東西遺失了。

     為了尋找答案,斐德洛又去讀了許多古希臘曆史。

    同樣地,他還是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然後把不利之處都排除掉。

    他讀到季多所著的《希臘人》,這一本藍白相間的平裝書是他花五角錢買的。

    他讀到一段描述荷馬英雄精神的文字。

    他們生在蘇格拉底之前的時代。

    這些篇章使斐德洛突然開了竅。

    隻需稍加回憶,他仿佛就能看見他們仍然活着。

     《伊裡亞特》就是叙說特洛伊城被圍困的故事。

    這座城最後被攻陷了,而保衛家鄉的人也在戰争中陣亡了。

    赫克托是領袖,他的妻子對他說:"你的抵抗必然導緻滅亡。

    你對襁褓中的兒子和你憂郁的妻子沒有憐憫之心。

    她很快就會變成寡婦,敵人很快就會把城攻破,殺掉你。

    要讓我失去你,還不如死。

    "她的丈夫回答她:"我很清楚這一點,而且很确定的是:聖城特洛伊即将滅亡。

    城中人也即将毀滅,包括普裡阿摩斯王(Priam,特洛伊末代國君——譯者注)和富裕的百姓。

    但是我并不會為了特洛伊的百姓、赫卡柏皇後、普裡阿摩斯國王以及我那許多高貴的弟兄們而過分哀傷。

    他們都會被敵人屠殺然後躺在沙土之中。

    至于你,深褐色皮膚的敵人會把你帶走,讓你哭着離開,結束自由的日子。

    之後,你會來到阿戈斯,然後在另一個女-人的主宰之下工作,過着替别的女-人挑水砍柴的日子,在監禁之中忍受痛苦:你會受到各種奴役。

    然後有人看到你在哭泣就會說:'這就是赫克托的妻子,他曾經是特洛伊人中最高貴的勇士。

    '而他們會這樣說:喪失了這樣一個丈夫,然後還要面對這樣的奴役,真是太不幸了。

    但是我甯願自己死去,甯願厚厚的黃土覆蓋在我身上,也不願聽到你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