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關燈
告訴他,而是許多學生都有同樣的反應。

     這個良質的觀念非常棒,它發揮作用了。

     最後大家終于明白,凡是有創意的人都有那個神秘而屬于個人的内在目标。

     我轉過身來看看克裡斯在做什麼,他臉上的表情顯得很疲憊。

     我問他:"你覺得怎麼樣了?"他說:"還好。

    "但是他的口氣有些沖。

     "我們可以随時停下來紮營。

    "我說。

     他瞪了我一眼,我也不再想說什麼了。

    一會兒他在我旁邊慢慢努力地向上爬,于是我們又繼續前行。

     斐德洛之所以能夠将良質的觀念拓展到目前這個地步,是因為他刻意專注于班上同學的反應而忽視其他的一切。

     克倫威爾曾經說:"一個沒有目标的人才能爬到最高。

    "這話頗為适合這種狀況。

     他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他知道的隻是這麼做有效。

     然而就在他已經知道這種做法是非理性的之後,他在想為什麼它很有效。

     為什麼所有理性的方法都一無可取的時候,這種非理性的方法反而有效呢?他有一種直覺,很快就找到了結論,他偶然發現的道理非比尋常。

    至于這個道理究竟有多麼深奧,他并不曉得。

     這是我前面曾經提過的結晶的開始,别人這時都很驚訝為什麼他對良質這麼感興趣。

    他們隻看到這個詞和它的一般定義,他們并沒有看到他過去研究所費的心血。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良質呢?"這隻不過是另外一個問題。

    但是如果由他來問,因為他有過去的經驗,這個問題就會像向四面八方散開來的波浪,并不是呈金字塔的結構,而像一個同心圓,在中間激起波紋的是良質。

    當這些思想的波浪向四面八方散開的時候,我确信他衷心期望這些波浪能夠到達某些思想的彼岸,這樣他就能與這些思想結構連接在一起。

    但是如果真的有任何彼岸存在,那麼一直到最終,他也未能到達彼岸。

    對他來說,隻有不斷向四面八方結晶的波浪。

    我現在就是要追尋這些結晶的波浪,也就是他研究良質的第二個層面。

     克裡斯在我前面爬,從他的動作看得出來,他已經十分疲倦了,而且火氣也大,又不時踢到東西,或讓樹枝刮到身\_體卻不撥開。

     看到他這樣我很難過,這要歸咎于我們出發前,他曾經參加了兩個禮拜的青年會夏令營。

    他給我講過他們的野外活動,借着遊泳、結繩……來訓練他們的男子漢氣概,他曾經提過十幾種,但是我都忘了。

     因為有一定的目标,所以夏令營裡的同學在參與這些活動的時候,都非常合作而且非常熱忱,但是這種動機卻會有不良的結果。

    任何想要以己為榮的目标,結局都非常悲慘。

    現在我們就開始付出代價了。

    如果你想通過爬上山頂來證明你有多麼偉大,你幾乎不可能成功。

     即使你做到了,那也是一種很虛幻的勝利。

    為了維持這種成功的形象,你必須在其他方面一再地證明自己,而内心則常常恐懼别人可能會發現這種形象是虛幻的,所以這麼做是錯的。

     斐德洛曾經從印度寫過一封信,提到和一位聖者以及他的信徒去爬喜馬拉雅山,它是恒河的源頭,也是印度教三大神明之一——濕——婆(Shiva,為印度教三大神明之一,象征毀滅之後的再生。

    另外兩大神明為大梵天〈Brahma〉及毗——濕——奴〈Vishnu〉——譯者注)的住所。

     他一直都沒有爬到山頂,到了第三天他就放棄了,因為他已經筋疲力盡,于是大家留下他繼續往前行。

    他知道自己仍然有些體力,但這些體力不夠。

    他也有動力,但是也不夠。

    他并不認為自己很孤傲,但是他想通過這一趟朝聖來拓展自己的生活經驗,以進一步地了解自己。

    他把山和朝聖當作自己的目标,把自己視為不變的實體,而不是這趟朝聖或是高山,因而還沒有準備好。

    他想其他的朝聖者之所以能夠到達山頂,是因為充分領受到山的神聖,以至于每一步都是一種奉獻的表示,是對這種神聖的心悅誠服。

    山神聖的一面融入了他們的心靈,因而使他們的耐力遠遠超過了體力所能負荷的。

     對沒有辨識力的人來說,自我的爬山和無私的爬山看上去可能都一樣,都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呼吸的速度也一樣;疲累的時候都會停下來;休息夠了又會繼續向前行。

    但是事實上兩者多麼不同啊!自我的爬山者就像一支失調的樂器,他的步伐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他也可能失去欣賞樹梢上的美麗陽光的機會。

    在他步履蹒跚的時候卻不休息,仍然繼續前進。

    有的時候,剛剛才觀察過前面的情況,他又會再看一遍。

    所以他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他談論的話題永遠是别的事和别的地方。

    他的人雖然在這裡,但是他的心卻不在這裡。

    因為他拒絕活在此時此地,他想要趕快爬到山頂,但是一旦爬上去之後仍然不快樂,因為山頂立刻就變成"此地"。

    他追尋的,他想要的都已經圍繞在他的四周,但是他并不要這一切,因為這些就在他旁邊。

    于是在體力和精神上,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很吃力,因為他總認為自己的目标在遠方。

     克裡斯現在似乎就有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