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關燈
因為多年來胡蘿蔔和鞭子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他思考上的惰性。

    就好像一頭驢子:"如果你不打我,我就不工作。

    "如果沒有人鞭打它,它就不會工作。

    而訓練它去拉的文明的車子,很可能就會因此而走慢了一點。

     然而如果你認為人類文明的前進是靠着驢子來拉的話,那真悲哀。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卻不是教會的态度。

     教會的态度是:文明、制度或是社會,不論你如何稱呼它,最好是由有自由意志的人而非驢子來維系。

    廢除分數和學位的目的,并不是要去處罰驢子或者是抛棄它們,而是給這些驢子适當的環境,讓它變成自由的人。

     這位像驢子一樣的、假設出來的學生會繼續遊蕩一陣子,他可能得到另外一個像他抛棄的教育一樣珍貴的學習機會,他不再浪費時間和金錢去做一頭高級的驢子。

    他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安然地做一頭低級的驢子,也可能做一名技工。

    然而事實上他真正的地位會提高,因為這樣才可能有所貢獻而帶來改變。

     也可能他終身就做這份工作,也可能他就此找到自己生活的層面,然而并不滿足于此。

     短則六個月,長則五年,很可能會産生變化,他對自己每天機械化的工作愈來愈不感興趣,過去被學校的理論和分數所壓抑的創造本能,現在很可能因為工作的無聊而被喚醒了。

    他花了數千個鐘頭去解決機械方面的問題,因而對機械設計愈來愈有興趣。

    他可能想要自己設計機器,因為他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于是嘗試改造一些發動機。

    成功之後,就想要更大的成功。

    然而這個時候,他可能會遇到瓶頸,因為他沒有理論基礎。

    這個時候,他就會發現以前自己絲毫不感興趣并覺得一無是處的理論,現在變得有一些值得敬重之處。

     于是他就會回到沒有分數也沒有學位的學校裡,這時他變了,不再為分數而來,而是為了追求真正的知識。

    他不需要别人強迫他去學習,他的動力來自于内在。

    這個時候,他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他不需要許多訓練的督促。

    事實上,如果老師上課的态度松懈,他很可能會唐突地問許多問題去鞭策老師,于是他就會常常來上課,即使花錢也在所不惜。

     一旦轉變成這種學習動機,就會産生強大的爆發力,在沒有分數和學位的教育機構裡,學生找到了自己,他不必浪費時間在機械化的理論上,研究物理和數學是發自内在的興趣,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的需要。

    而冶金和電子工程也會得到他的青睐。

    他對這些抽象的學問熟悉後,就去研究其他的理論,雖然和機械不直接相關,但是也會成為他學問的一部分。

    這種學習方法和今日大學教育強調的模仿不同,雖然你得到了分數和學位,讓人以為你有很高深的知識,然而事實上,隻有你自己知道内在空空如也。

    這就是斐德洛提出的範例,也是他不受歡迎的論點。

    他整個學期不斷地删改,反複地研究。

    學生交來的報告,他隻給評語,沒有任何分數,然而在另外一本小冊子裡,卻記下學生的分數。

     就像我以前說過的,一開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茫然不解,大部分的學生以為他們碰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認為取消分數可能會讓學生快樂一點,因此更努力地研究學問。

     事實上,沒有分數每一個人都會很茫然。

    上學期得到甲等的學生一開始非常憤怒而且輕視這種做法。

    然而由于他們本身具有自我訓練的素養,所以仍然會做作業,至于得到乙等的學生以及丙上的學生,就會漏掉部分的報告,即使交來也很松散,而許多丙下和丁的學生甚至不來上課。

    這時别的老師就會來問他,面對這種消極的反應該怎麼辦。

     他說:"慢慢等下去就知道了。

    "剛開始,他對學生放松的态度令他們頗為不解,繼而他們就懷疑起來。

    有些學生開始暗暗地問一些諷刺性的問題,然而他都用很溫和的口吻回答他們,上課仍然照常進行,隻是老師不再給任何分數。

     然後希望出現了。

    在第三四個禮拜的時候,甲等學生開始有些緊張,于是交來非常精彩的報告,下課之後也圍着他問問題,希望得知他們究竟做得如何。

     乙等和丙上的學生開始注意這個現象,于是也交了一些符合他們程度的報告。

     至于丙下和丁甚至戊的學生也開始來上課,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學期終了之後,甚至出現另一種更令人振奮的現象,甲等學生不再緊張,而變得積極地參與課堂上的活動,态度也十分友善,這在原先注重分數的班級是少有的現象。

    這個時候,乙等和丙等的學生開始緊張了,由交來的報告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花了不少心血。

    至于丁等和戊等的學生也都交出令人滿意的作業。

     一般在學期的最後幾個禮拜,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分數然後就心不在焉地斜坐着上課。

    然而斐德洛卻讓學生仍願意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活動,因而引起了其他老師的注意。

    乙等和丙等學生開始參加甲等學生自由自在的讨論,讓整個課堂像在開一個很成功的聚會,隻有丁等和戊等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