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烈焰熾亮
關燈
小
中
大
眼細瞧一張張臉龐。
“莫以封面評斷一本書。
”有個人說。
他們齊聲輕笑着,朝下遊移動。
一聲尖嘯。
待一行人擡起目光,來自城内的噴射機早已掠過上空。
蒙塔格回首凝望河流另一端遠方的城市,此刻它隻剩一團微光。
“我太太在城裡。
” “真遺憾,往後這幾天,在都市裡并不安全。
”格蘭傑說。
“奇怪,我并不想念她,奇怪我對任何事都沒什麼感覺,”蒙塔格說,“方才我才發覺,就算她死了,我大概也不會感到悲傷。
這不正常,我一定有什麼毛病。
” “聽我說,”格蘭傑說,拉着他的胳膊與他并肩而行,一面撥開樹叢讓他過去。
“小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他是個雕刻師傅。
他非常仁厚,非常博愛,他幫忙清掃我們鎮上的貧民窟,還做玩具給我們,他一輩子做了數不清的事,他的手從沒停歇過。
他去世後,我突然明白自己根本不是為他而哭,而是為他做過的那一切而哭。
我哭,因為他再也不會做那些事了,他再也不會雕刻木頭,再不會幫我們在後院養鴿子,或是像他原來那樣拉小提琴、說笑話給我們聽了。
他是我們的一部分,他死了,一切動作也死了,而沒有人像他那樣做那些動作。
他是個個體,是個重要的人,我始終忘不了他的死。
我常想,因為他死了,多少美妙的雕刻永遠不會誕生了。
這世界少了多少笑話,多少自家養的鴿子不再被他的手撫摸。
他塑造了世界,他貢獻了世界。
他去世的那一夜,世界損失了千萬個仁善的動作。
” 蒙塔格默默走着。
“米莉,米莉,”他喃喃自語,“米莉。
” “什麼?” “我太太,我太太。
可憐的米莉,可憐、可憐的米莉,我什麼也記不得。
我想到她的手,可卻看不見它做了什麼。
它就那麼垂在她身邊,或是擱在她腿上,或是夾着一支煙,僅此而已。
” 蒙塔格扭頭回望。
你給了這城市什麼,蒙塔格? 灰燼。
其他人彼此又給予了些什麼? 什麼也沒有。
格蘭傑跟蒙塔格一起伫足回望。
“人死後必留下一些東西,我爺爺說。
一個孩子,一本書,一幅畫,或是蓋了一棟屋子,一面牆壁,做了一雙鞋,或者栽了一座花園。
你的手觸碰過某樣東西,那麼死後你的靈魂就有地方可去,人們看見你栽種的那棵樹或那盆花,而你就在那兒。
做什麼事并不重要,他說,隻要在你的手拿開之後,你觸碰過的東西從原樣變成了一件像你的東西。
一個剪草工和一個真正的園丁之間的差異就在于觸碰,他說,剪草工可以說根本不存在;園丁卻會留存一輩子。
” 格蘭傑動動他的手,“五十年前,我爺爺給我看過一些V-2火箭的影片。
你有沒有從兩百英裡上空俯瞰過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它隻有一丁點兒大,沒什麼。
因為周遭淨是荒野。
“我爺爺前後放映十來遍V-2火箭影片,冀望将來有一天我們的都市會開闊些,多容納一些綠蔭、土地和荒野,好提醒人類我們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一個小空間内,我們賴以生存的荒野可以輕易收回它所給予的一切,就像吐納它的氣息或是派海洋來告訴我們人類并不是那麼偉大。
我爺爺說,一旦忘記了荒野在夜間是多麼近在咫尺,那麼總有一天它會進城來抓我們,因為到那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它可以是多麼可怕而真實。
你明白吧?”格蘭傑扭頭看着蒙塔格。
“爺爺死了這麼多年,可要是你掀開我的頭蓋骨,天呐,在我的腦子裡,你會發現一道道他的指紋。
他觸碰過我。
我說過,他是個雕刻師。
‘我憎恨一個名叫‘現狀’的羅馬人!’他跟我說。
‘要讓你的眼睛塞滿驚奇,’他說,‘要活得就像會在眨眼間猝斃似的。
觀看這世界。
它比任何工廠裡制造的或買來的夢想都奇妙。
别要求保障,别要求安全,世上根本沒有這種動物。
要是有,它一定是整天倒挂在樹上,怠懶地睡去一生的樹懶的親戚。
去它的,’他說,‘搖晃那棵樹,讓樹懶摔個四腳朝天。
’” “瞧!”蒙塔格喊道。
就在這一瞬間,戰争爆發,結束。
事後,蒙塔格周邊這些人也不敢說是否真的瞧見了什麼。
或許隻是天空的一絲絲電光石火。
或許那就是炸彈,還有噴射機群,瞬間出現在十英裡、五英裡、一英裡的高空,就像谷粒被一隻巨大的播種之手撒在天際,而炸彈以可怕的速度下降,卻又突然減慢,墜落在他們抛在身後的城市上。
實際上,一俟噴射機群以時速五千英裡發現目标,提醒投彈手,轟炸就已結束,速度之快就像大鐮刀揮了那麼一下。
一旦炸彈投下,一切就結束了。
此刻,在炸彈擊中之前,敵機已飛到有形世界的另一邊之前,整整三秒鐘,整個曆史的時間,就像是荒島之民不相信真有其物的子彈,因為它是隐形的;然而,心髒突然間給震碎了,肢體分崩離析,血液給吓得釋入空中,腦子浪擲了它那些許珍貴的記憶,惶惑,死去。
簡直無法置信,蒙塔格看見一隻巨大的金屬拳頭在遠處城市上空撥了一下,就像揮了個手勢一般。
他知道接着而來會聽到噴射機辦完事之後的嘯音,它會說:瓦解,片甲不留,消滅,死亡。
刹那間,蒙塔格望着天空的炸彈,他的意念和雙手無助地朝天伸向它們。
“逃啊!”他對費伯喊。
對克拉莉絲喊:“逃啊!”對米爾德裡德喊:“快出去,逃出去!”但是他想起克拉莉絲死了,而費伯已經出城了;就在鄉間某處山谷中,清晨五點的巴士正從一個毀滅馳往另一個毀滅的途中。
雖然毀滅尚未臨身,仍在半空中,但卻是确定的,就像人可以制造毀滅,是确定的。
巴士隻消在公路上再奔馳五十碼,它的目的地就已毫無意義,而它的出發地也從大都會變成了垃圾場。
而米爾德裡德…… 快出去,逃啊! 他看見她此刻在某個旅館房間内,時間隻剩下半秒鐘,炸彈距離她的旅館隻有一碼、一英尺、一英寸……他看見她湊向色彩缤紛,動作萬千的巨大閃亮電視牆,牆上的家人跟她聊着、聊着、聊着,叫她的名字,對她微笑,全沒談到炸彈此刻距離旅館屋頂隻有一英寸,半英寸,四分之一英寸。
她緊挨着電視牆,好似這樣渴切地盯着就會找出她無眠不安的秘密。
米爾德裡德急切、緊張地湊近,仿佛要投入、墜落那無垠的色彩中,沉溺在它鮮麗的快樂裡。
第一枚炸彈擊中。
“米爾德裡德!” 或許,誰又知道呢?或許那投射出聲光色彩、絮絮叨叨的電視台,首先灰飛煙滅。
蒙塔格匍匐趴下,他看見或感覺到,或想象他看見或感覺到,映在米爾德裡德臉上的電視牆轉為漆黑,聽她尖叫,因為在僅餘的時間的百萬分之一刹那裡,她看見自己的臉反映在一面鏡子上,并不是映在一隻水晶球上,而且那是一張那麼狂亂虛空的臉孔,獨個兒孤零零在房間裡,沒有觸及任何東西,饑餓得拿自己果腹,由此她終于認出那是她自己的臉,于是她迅速擡頭望向天花闆,而同時,天花闆和整棟旅館建築傾塌在她身上,帶着她和百萬磅重的磚塊、金屬、灰泥、木材與下層蜂巢中的其他人會合,一起疾速墜入地窖,而爆炸就在那兒蠻橫地擺脫了他們。
我記得了。
蒙塔格緊貼着地。
我記得了。
芝加哥,芝加哥,許久以前。
米爾德裡德和我,我們就是在那兒認識的!我想起來了,芝加哥,許久以前。
爆炸的震撼力将空氣撞過河面,一行人像骨牌似的翻倒,河水揚濺,飛沙走石,朝南方狂飙的強風吹得上方林木嗚嗚哀鳴。
蒙塔格匍匐在地,把自己縮成小小一團,雙目緊閉。
他隻眨了一下眼睛。
而就在那一瞬間,他看見城市在半空中,而不是炸彈。
兩者已易位,城市在空中又停滞了這麼無法想象的須臾,仿佛經過重建而無法辨認,遠高出它原本期望或努力的高度,遠高出人類當初建造它的高度,而此刻終于矗立在一層層瓦解的混凝土和一塊塊破碎的金屬當中,像一幅倒挂的雪崩壁畫,有數不清的色彩,數不清的異象,該是窗子的地方敞着一扇門,該是地闆的成了屋頂,該是側牆的成了背壁;而後,城市傾翻,倒地死亡。
它死亡的聲音,稍後才傳來。
蒙塔格趴在地上,雙目含沙緊閉,閉合的口中布滿一層濕濕的細沙,他喘着氣,哭着,心裡想着,我記得了,我記得了,我記得另一件事了。
是什麼來着?對了,對了,是《舊約·傳道書》的一部分。
《舊約·傳道書》和《新約·啟示錄》的一部分。
部分,部分,快,快,趁它還沒散失,趁震驚還沒消退,趁風還沒止息之前,快想。
《傳道書》。
有了。
他趴在顫震的地上,跟自己默念它,他念了許多遍,無須努力就念得順暢流利,而且沒有“丹漢牙膏”作梗,隻有傳教士一個人,站在他的腦海中,望着他…… “過去了。
”一個聲音說。
衆人像躺在草地上的魚似的趴在那兒喘息。
他們緊緊攀着地面,有如孩童緊抓着熟悉的事物,不理會它有多冷或死寂,不顧發生過或将會發生什麼,他們的指頭插在泥土中,個個張口放聲叫喊,以免耳鼓震碎,以免理智瓦解。
蒙塔格跟他們一起喊叫,抗議那摧裂他們的臉,拉扯他們的唇,令他們鼻子流血的風。
蒙塔格注視着濃密的塵沙落定,無比的寂靜籠罩着他們的世界。
趴在地上,他似乎看見了每一粒塵沙,每一株草,聽見世上此刻發出的每一個哭聲、呐喊和喃喃低語。
塵沙紛落中,靜谧降臨,還有他們需要用來環顧周遭,将這一天的真實納入意識的閑暇。
蒙塔格望向河面。
我們可以走水路。
他望向舊鐵道,或者可以走那條路。
或者,如今我們可以走公路了,而且我們有時間把事物貯存在腦海中。
将來有一天,等它在我們心中塵封一段長時間之後,它會從我們的手,我們的口中傳遞出去。
其中有許多會是錯的,但也會有剛好足夠的部分是對的。
我們今天就開始上路,觀看這世界和它的言談舉止,觀看它的真面貌。
如今我要飽覽一切。
而盡管它進入我腦中時無一屬于我,但過一陣子它會在我腦中湊攏,就會成為我。
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天,我的天,看看外面,我的外面,我的臉孔外面的世界,而唯一能真正觸摸它的法子,就是把它擱在它最後會成為我的地方,在血脈中,在它每天悸動千萬次的地方。
我抓住它,它就永遠不會溜走。
總有一天我會緊緊抓住世界。
此刻我已有一根指頭勾住它;這是個起頭。
風止了。
其他人又趴了一會兒,在沉睡将醒的邊緣,還不想起身開始盡這一天的義務,找他需要的火和食物,完成他點點滴滴的細節。
他們趴在那兒眨動覆滿灰沙的眼皮。
聽得見他們呼吸急促,而後漸慢,慢…… 蒙塔格坐起身子。
不過,他并沒有再做其他動作,其他人亦然。
旭日正用它淡紅的頂端觸碰漆黑的地平線。
空氣凜冽,透着雨意。
格蘭傑悄悄站起身,摸摸他的胳膊和腿,口裡罵着,絮絮叨叨低聲罵着,淚水滴落他的面龐。
他拖着兩條腿走到河邊,往上遊望。
“夷平了,”久久之後,他說,“城市看上去就像一堆面粉。
沒了。
”又過了良久,“不知有多少人知道戰争來了?不知有多少人感到意外?” 還有世界另一端,蒙塔格心想,有多少别的城市也死了?我國又有多少?一百個?一千個? 有人劃亮了一根火柴,點燃口袋内掏出的一張幹燥的紙,然後把紙塞在一些草葉下,過了一會兒又添了些濕細枝,細枝劈啪響,但終于燒着了,火在微曦中漸漸熾旺。
旭日東升,望着上遊的衆人緩緩轉過身子,無言而局促地湊向火光,他們俯身時,朝晖染紅了他們的頸背。
格蘭傑打開一塊油布,裡面包着一些培根肉。
“吃一點墊墊肚子,然後回頭往上遊去,上遊的人會需要我們。
” 有人取出一隻小煎鍋,培根肉給扔進鍋裡,煎鍋置于火上。
半晌,培根肉開始在鍋内蹦跳,肉油的滋滋聲夾雜着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衆人默默望着這項儀式。
格蘭傑望着火光。
“鳳凰。
” “什麼?” “在基督誕生之前,有一種笨鳥名叫鳳凰,每隔幾百年它就築起一堆柴火自焚。
它一定是人類的一等表親。
但是每回它自焚之後,又會從灰燼中跳出來,讓自己重生。
看來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一遍又一遍,但是我們有一樣要命的本事,是鳳凰所沒有的。
我們知道自己做過的蠢事。
我們知道自己千年來做過的所有蠢事,而隻要我們知道這一點,并且随時把它擱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總有一天我們會停止堆築柴薪,停止跳入火中。
我們會偶然找到幾個記得每一個世代的人。
” 他把煎鍋取下,讓培根肉稍微冷卻,然後他們慢吞吞地、沉思地吃着。
“好了,我們往上遊動身,”格蘭傑說,“還有,牢記一個念頭:你并不重要。
你什麼也不是。
将來有一天,我們荷載的東西也許能幫助某個人。
但即使是許久之前,我們手頭有書的時候,也并沒有運用書中得來的知識。
我們一味侮蔑先人,一味唾罵所有可憐的故哲。
往後這一星期、一個月、一年,我們會遇見許多孑然孤零的人。
等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們可以說:我們在記憶。
這樣我們才會終究獲勝。
将來有一天,我們會記住太多東西,因此制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鏟子,挖出曠古絕今的大墳墓,把戰争鏟入墓中,封起墓穴。
走吧,我們先去建造一間鏡子工廠,往後一年隻生産鏡子,對鏡好好審視自己。
” 他們吃完了東西,撲滅營火。
周遭天色漸亮,仿佛一盞暈紅的燭燈添加了些燈芯。
枝桠間,原本倉皇飛去的鳥兒如今又回來栖息。
蒙塔格起步出發,半晌發現其他人也跟在後頭,往北而行。
他感到錯愕,于是移到一邊讓格蘭傑先行,但格蘭傑看看他,颔首示意他繼續走。
蒙塔格領頭前行。
他看看河面、天空和那條通往農莊,通往貯滿幹草的谷倉,通往許多人深夜離開城市途中曾經路過之處的生鏽鐵道。
将來,一個月或半年内,絕不超過一年,他會再次經過此地,獨個兒,而且不停地走,直到他趕上人們。
但眼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從清晨直走到中午,而若說這一行人沉默無言,那是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思索,太多東西要記住。
或許稍晚,待日上三竿,溫暖了他們之後,他們會交談,或隻說些他們記得的東西,好确定它們存在,确定那些東西安然存放在他們心中。
蒙塔格感覺到字句緩緩顫動,徐徐醞釀。
一旦輪到他開口時,他能說什麼?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他能貢獻什麼使此行輕松些?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對了。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對了。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對了,就這些。
但還有什麼。
還有什麼?有什麼,什麼……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對,蒙塔格心想,就是這句話,我要留待中午。
留待中午…… 待我們抵達城市。
[1]OrtegayGasset(1883—1955),西班牙哲學家、作家、政治家。
[2]Aristophanes(約前450—前388),雅典詩人,喜劇作家。
[3]ThomasPaine(1737—1809),美國政治思想家。
“莫以封面評斷一本書。
”有個人說。
他們齊聲輕笑着,朝下遊移動。
一聲尖嘯。
待一行人擡起目光,來自城内的噴射機早已掠過上空。
蒙塔格回首凝望河流另一端遠方的城市,此刻它隻剩一團微光。
“我太太在城裡。
” “真遺憾,往後這幾天,在都市裡并不安全。
”格蘭傑說。
“奇怪,我并不想念她,奇怪我對任何事都沒什麼感覺,”蒙塔格說,“方才我才發覺,就算她死了,我大概也不會感到悲傷。
這不正常,我一定有什麼毛病。
” “聽我說,”格蘭傑說,拉着他的胳膊與他并肩而行,一面撥開樹叢讓他過去。
“小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他是個雕刻師傅。
他非常仁厚,非常博愛,他幫忙清掃我們鎮上的貧民窟,還做玩具給我們,他一輩子做了數不清的事,他的手從沒停歇過。
他去世後,我突然明白自己根本不是為他而哭,而是為他做過的那一切而哭。
我哭,因為他再也不會做那些事了,他再也不會雕刻木頭,再不會幫我們在後院養鴿子,或是像他原來那樣拉小提琴、說笑話給我們聽了。
他是我們的一部分,他死了,一切動作也死了,而沒有人像他那樣做那些動作。
他是個個體,是個重要的人,我始終忘不了他的死。
我常想,因為他死了,多少美妙的雕刻永遠不會誕生了。
這世界少了多少笑話,多少自家養的鴿子不再被他的手撫摸。
他塑造了世界,他貢獻了世界。
他去世的那一夜,世界損失了千萬個仁善的動作。
” 蒙塔格默默走着。
“米莉,米莉,”他喃喃自語,“米莉。
” “什麼?” “我太太,我太太。
可憐的米莉,可憐、可憐的米莉,我什麼也記不得。
我想到她的手,可卻看不見它做了什麼。
它就那麼垂在她身邊,或是擱在她腿上,或是夾着一支煙,僅此而已。
” 蒙塔格扭頭回望。
你給了這城市什麼,蒙塔格? 灰燼。
其他人彼此又給予了些什麼? 什麼也沒有。
格蘭傑跟蒙塔格一起伫足回望。
“人死後必留下一些東西,我爺爺說。
一個孩子,一本書,一幅畫,或是蓋了一棟屋子,一面牆壁,做了一雙鞋,或者栽了一座花園。
你的手觸碰過某樣東西,那麼死後你的靈魂就有地方可去,人們看見你栽種的那棵樹或那盆花,而你就在那兒。
做什麼事并不重要,他說,隻要在你的手拿開之後,你觸碰過的東西從原樣變成了一件像你的東西。
一個剪草工和一個真正的園丁之間的差異就在于觸碰,他說,剪草工可以說根本不存在;園丁卻會留存一輩子。
” 格蘭傑動動他的手,“五十年前,我爺爺給我看過一些V-2火箭的影片。
你有沒有從兩百英裡上空俯瞰過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它隻有一丁點兒大,沒什麼。
因為周遭淨是荒野。
“我爺爺前後放映十來遍V-2火箭影片,冀望将來有一天我們的都市會開闊些,多容納一些綠蔭、土地和荒野,好提醒人類我們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一個小空間内,我們賴以生存的荒野可以輕易收回它所給予的一切,就像吐納它的氣息或是派海洋來告訴我們人類并不是那麼偉大。
我爺爺說,一旦忘記了荒野在夜間是多麼近在咫尺,那麼總有一天它會進城來抓我們,因為到那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它可以是多麼可怕而真實。
你明白吧?”格蘭傑扭頭看着蒙塔格。
“爺爺死了這麼多年,可要是你掀開我的頭蓋骨,天呐,在我的腦子裡,你會發現一道道他的指紋。
他觸碰過我。
我說過,他是個雕刻師。
‘我憎恨一個名叫‘現狀’的羅馬人!’他跟我說。
‘要讓你的眼睛塞滿驚奇,’他說,‘要活得就像會在眨眼間猝斃似的。
觀看這世界。
它比任何工廠裡制造的或買來的夢想都奇妙。
别要求保障,别要求安全,世上根本沒有這種動物。
要是有,它一定是整天倒挂在樹上,怠懶地睡去一生的樹懶的親戚。
去它的,’他說,‘搖晃那棵樹,讓樹懶摔個四腳朝天。
’” “瞧!”蒙塔格喊道。
就在這一瞬間,戰争爆發,結束。
事後,蒙塔格周邊這些人也不敢說是否真的瞧見了什麼。
或許隻是天空的一絲絲電光石火。
或許那就是炸彈,還有噴射機群,瞬間出現在十英裡、五英裡、一英裡的高空,就像谷粒被一隻巨大的播種之手撒在天際,而炸彈以可怕的速度下降,卻又突然減慢,墜落在他們抛在身後的城市上。
實際上,一俟噴射機群以時速五千英裡發現目标,提醒投彈手,轟炸就已結束,速度之快就像大鐮刀揮了那麼一下。
一旦炸彈投下,一切就結束了。
此刻,在炸彈擊中之前,敵機已飛到有形世界的另一邊之前,整整三秒鐘,整個曆史的時間,就像是荒島之民不相信真有其物的子彈,因為它是隐形的;然而,心髒突然間給震碎了,肢體分崩離析,血液給吓得釋入空中,腦子浪擲了它那些許珍貴的記憶,惶惑,死去。
簡直無法置信,蒙塔格看見一隻巨大的金屬拳頭在遠處城市上空撥了一下,就像揮了個手勢一般。
他知道接着而來會聽到噴射機辦完事之後的嘯音,它會說:瓦解,片甲不留,消滅,死亡。
刹那間,蒙塔格望着天空的炸彈,他的意念和雙手無助地朝天伸向它們。
“逃啊!”他對費伯喊。
對克拉莉絲喊:“逃啊!”對米爾德裡德喊:“快出去,逃出去!”但是他想起克拉莉絲死了,而費伯已經出城了;就在鄉間某處山谷中,清晨五點的巴士正從一個毀滅馳往另一個毀滅的途中。
雖然毀滅尚未臨身,仍在半空中,但卻是确定的,就像人可以制造毀滅,是确定的。
巴士隻消在公路上再奔馳五十碼,它的目的地就已毫無意義,而它的出發地也從大都會變成了垃圾場。
而米爾德裡德…… 快出去,逃啊! 他看見她此刻在某個旅館房間内,時間隻剩下半秒鐘,炸彈距離她的旅館隻有一碼、一英尺、一英寸……他看見她湊向色彩缤紛,動作萬千的巨大閃亮電視牆,牆上的家人跟她聊着、聊着、聊着,叫她的名字,對她微笑,全沒談到炸彈此刻距離旅館屋頂隻有一英寸,半英寸,四分之一英寸。
她緊挨着電視牆,好似這樣渴切地盯着就會找出她無眠不安的秘密。
米爾德裡德急切、緊張地湊近,仿佛要投入、墜落那無垠的色彩中,沉溺在它鮮麗的快樂裡。
第一枚炸彈擊中。
“米爾德裡德!” 或許,誰又知道呢?或許那投射出聲光色彩、絮絮叨叨的電視台,首先灰飛煙滅。
蒙塔格匍匐趴下,他看見或感覺到,或想象他看見或感覺到,映在米爾德裡德臉上的電視牆轉為漆黑,聽她尖叫,因為在僅餘的時間的百萬分之一刹那裡,她看見自己的臉反映在一面鏡子上,并不是映在一隻水晶球上,而且那是一張那麼狂亂虛空的臉孔,獨個兒孤零零在房間裡,沒有觸及任何東西,饑餓得拿自己果腹,由此她終于認出那是她自己的臉,于是她迅速擡頭望向天花闆,而同時,天花闆和整棟旅館建築傾塌在她身上,帶着她和百萬磅重的磚塊、金屬、灰泥、木材與下層蜂巢中的其他人會合,一起疾速墜入地窖,而爆炸就在那兒蠻橫地擺脫了他們。
我記得了。
蒙塔格緊貼着地。
我記得了。
芝加哥,芝加哥,許久以前。
米爾德裡德和我,我們就是在那兒認識的!我想起來了,芝加哥,許久以前。
爆炸的震撼力将空氣撞過河面,一行人像骨牌似的翻倒,河水揚濺,飛沙走石,朝南方狂飙的強風吹得上方林木嗚嗚哀鳴。
蒙塔格匍匐在地,把自己縮成小小一團,雙目緊閉。
他隻眨了一下眼睛。
而就在那一瞬間,他看見城市在半空中,而不是炸彈。
兩者已易位,城市在空中又停滞了這麼無法想象的須臾,仿佛經過重建而無法辨認,遠高出它原本期望或努力的高度,遠高出人類當初建造它的高度,而此刻終于矗立在一層層瓦解的混凝土和一塊塊破碎的金屬當中,像一幅倒挂的雪崩壁畫,有數不清的色彩,數不清的異象,該是窗子的地方敞着一扇門,該是地闆的成了屋頂,該是側牆的成了背壁;而後,城市傾翻,倒地死亡。
它死亡的聲音,稍後才傳來。
蒙塔格趴在地上,雙目含沙緊閉,閉合的口中布滿一層濕濕的細沙,他喘着氣,哭着,心裡想着,我記得了,我記得了,我記得另一件事了。
是什麼來着?對了,對了,是《舊約·傳道書》的一部分。
《舊約·傳道書》和《新約·啟示錄》的一部分。
部分,部分,快,快,趁它還沒散失,趁震驚還沒消退,趁風還沒止息之前,快想。
《傳道書》。
有了。
他趴在顫震的地上,跟自己默念它,他念了許多遍,無須努力就念得順暢流利,而且沒有“丹漢牙膏”作梗,隻有傳教士一個人,站在他的腦海中,望着他…… “過去了。
”一個聲音說。
衆人像躺在草地上的魚似的趴在那兒喘息。
他們緊緊攀着地面,有如孩童緊抓着熟悉的事物,不理會它有多冷或死寂,不顧發生過或将會發生什麼,他們的指頭插在泥土中,個個張口放聲叫喊,以免耳鼓震碎,以免理智瓦解。
蒙塔格跟他們一起喊叫,抗議那摧裂他們的臉,拉扯他們的唇,令他們鼻子流血的風。
蒙塔格注視着濃密的塵沙落定,無比的寂靜籠罩着他們的世界。
趴在地上,他似乎看見了每一粒塵沙,每一株草,聽見世上此刻發出的每一個哭聲、呐喊和喃喃低語。
塵沙紛落中,靜谧降臨,還有他們需要用來環顧周遭,将這一天的真實納入意識的閑暇。
蒙塔格望向河面。
我們可以走水路。
他望向舊鐵道,或者可以走那條路。
或者,如今我們可以走公路了,而且我們有時間把事物貯存在腦海中。
将來有一天,等它在我們心中塵封一段長時間之後,它會從我們的手,我們的口中傳遞出去。
其中有許多會是錯的,但也會有剛好足夠的部分是對的。
我們今天就開始上路,觀看這世界和它的言談舉止,觀看它的真面貌。
如今我要飽覽一切。
而盡管它進入我腦中時無一屬于我,但過一陣子它會在我腦中湊攏,就會成為我。
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的天,我的天,看看外面,我的外面,我的臉孔外面的世界,而唯一能真正觸摸它的法子,就是把它擱在它最後會成為我的地方,在血脈中,在它每天悸動千萬次的地方。
我抓住它,它就永遠不會溜走。
總有一天我會緊緊抓住世界。
此刻我已有一根指頭勾住它;這是個起頭。
風止了。
其他人又趴了一會兒,在沉睡将醒的邊緣,還不想起身開始盡這一天的義務,找他需要的火和食物,完成他點點滴滴的細節。
他們趴在那兒眨動覆滿灰沙的眼皮。
聽得見他們呼吸急促,而後漸慢,慢…… 蒙塔格坐起身子。
不過,他并沒有再做其他動作,其他人亦然。
旭日正用它淡紅的頂端觸碰漆黑的地平線。
空氣凜冽,透着雨意。
格蘭傑悄悄站起身,摸摸他的胳膊和腿,口裡罵着,絮絮叨叨低聲罵着,淚水滴落他的面龐。
他拖着兩條腿走到河邊,往上遊望。
“夷平了,”久久之後,他說,“城市看上去就像一堆面粉。
沒了。
”又過了良久,“不知有多少人知道戰争來了?不知有多少人感到意外?” 還有世界另一端,蒙塔格心想,有多少别的城市也死了?我國又有多少?一百個?一千個? 有人劃亮了一根火柴,點燃口袋内掏出的一張幹燥的紙,然後把紙塞在一些草葉下,過了一會兒又添了些濕細枝,細枝劈啪響,但終于燒着了,火在微曦中漸漸熾旺。
旭日東升,望着上遊的衆人緩緩轉過身子,無言而局促地湊向火光,他們俯身時,朝晖染紅了他們的頸背。
格蘭傑打開一塊油布,裡面包着一些培根肉。
“吃一點墊墊肚子,然後回頭往上遊去,上遊的人會需要我們。
” 有人取出一隻小煎鍋,培根肉給扔進鍋裡,煎鍋置于火上。
半晌,培根肉開始在鍋内蹦跳,肉油的滋滋聲夾雜着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衆人默默望着這項儀式。
格蘭傑望着火光。
“鳳凰。
” “什麼?” “在基督誕生之前,有一種笨鳥名叫鳳凰,每隔幾百年它就築起一堆柴火自焚。
它一定是人類的一等表親。
但是每回它自焚之後,又會從灰燼中跳出來,讓自己重生。
看來我們也在做同樣的事,一遍又一遍,但是我們有一樣要命的本事,是鳳凰所沒有的。
我們知道自己做過的蠢事。
我們知道自己千年來做過的所有蠢事,而隻要我們知道這一點,并且随時把它擱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總有一天我們會停止堆築柴薪,停止跳入火中。
我們會偶然找到幾個記得每一個世代的人。
” 他把煎鍋取下,讓培根肉稍微冷卻,然後他們慢吞吞地、沉思地吃着。
“好了,我們往上遊動身,”格蘭傑說,“還有,牢記一個念頭:你并不重要。
你什麼也不是。
将來有一天,我們荷載的東西也許能幫助某個人。
但即使是許久之前,我們手頭有書的時候,也并沒有運用書中得來的知識。
我們一味侮蔑先人,一味唾罵所有可憐的故哲。
往後這一星期、一個月、一年,我們會遇見許多孑然孤零的人。
等他們問我們在做什麼,你們可以說:我們在記憶。
這樣我們才會終究獲勝。
将來有一天,我們會記住太多東西,因此制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鏟子,挖出曠古絕今的大墳墓,把戰争鏟入墓中,封起墓穴。
走吧,我們先去建造一間鏡子工廠,往後一年隻生産鏡子,對鏡好好審視自己。
” 他們吃完了東西,撲滅營火。
周遭天色漸亮,仿佛一盞暈紅的燭燈添加了些燈芯。
枝桠間,原本倉皇飛去的鳥兒如今又回來栖息。
蒙塔格起步出發,半晌發現其他人也跟在後頭,往北而行。
他感到錯愕,于是移到一邊讓格蘭傑先行,但格蘭傑看看他,颔首示意他繼續走。
蒙塔格領頭前行。
他看看河面、天空和那條通往農莊,通往貯滿幹草的谷倉,通往許多人深夜離開城市途中曾經路過之處的生鏽鐵道。
将來,一個月或半年内,絕不超過一年,他會再次經過此地,獨個兒,而且不停地走,直到他趕上人們。
但眼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從清晨直走到中午,而若說這一行人沉默無言,那是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思索,太多東西要記住。
或許稍晚,待日上三竿,溫暖了他們之後,他們會交談,或隻說些他們記得的東西,好确定它們存在,确定那些東西安然存放在他們心中。
蒙塔格感覺到字句緩緩顫動,徐徐醞釀。
一旦輪到他開口時,他能說什麼?在這樣的一個日子裡,他能貢獻什麼使此行輕松些?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對了。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
對了。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對了,就這些。
但還有什麼。
還有什麼?有什麼,什麼……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對,蒙塔格心想,就是這句話,我要留待中午。
留待中午…… 待我們抵達城市。
[1]OrtegayGasset(1883—1955),西班牙哲學家、作家、政治家。
[2]Aristophanes(約前450—前388),雅典詩人,喜劇作家。
[3]ThomasPaine(1737—1809),美國政治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