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烈焰熾亮

關燈
他伫立呼吸,吸入越多陸地的氣味,也就充盈着越多陸地的細節。

    他并不空虛,這兒有的是東西可充實他。

    永遠綽綽有餘。

     他走在枯葉的淺灘中,踉踉跄跄。

     而在陌生中,有一種熟悉。

     他的腳踢着一樣東西,發出鈍響。

     他伸手在地上摸索,往這兒探一碼,往那兒伸一碼。

     是鐵道。

     當年從城内綿伸,越過土地,穿過森林,如今生了鏽,棄置河畔的鐵道。

     這正是通衢大道,通往他意欲前往的任何目的地。

    這正是唯一熟悉的事物,是他或許會需要一陣子的幸運符,是他深入荊棘叢和一片片嗅覺、觸覺和感覺的湖泊中,置身于落葉飄舞窸窣聲中之際,可以摸摸它,用腳感覺它的幸運符。

     他走在鐵道上。

     走着,走着,他愕然發現自己突然間如此肯定一件他無法證明的事實。

     曾經,許久以前,克拉莉絲曾經走過這兒,此刻他正走過的地方。

     半個鐘點後,冷飕飕的,他小心翼翼走在鐵道上,充分意識到他全身上下,他的臉孔,嘴巴、眼睛壅塞着黑暗,他的耳朵壅塞着聲響,他的雙腿被荨麻紮得刺癢,他看見了前方的火光。

     火光忽隐忽現,像隻眨巴眨巴的眼睛。

    他停步,生怕自己呼口氣就會吹熄了那火光。

    但是火光停在原處,他警惕地從遠處慢慢挨近。

    他花了足足一刻鐘才挨到它的近旁,然後他停下來,從掩體後望着它。

    那小小的閃動,那又白又紅的顔色,那是一團陌生的火,因為它對他的意義大異往昔。

     它并不是在焚燒。

    它是在散發溫暖。

     他看見許多隻手湊在它旁邊取暖,一隻隻胳膊藏在黑暗中的手。

    手的上方,一張張沒有表情、隻随着火光閃動搖曳的臉孔。

    他從不知道火可以是這副模樣,他一輩子沒想過它能取也能予,連它的氣味也迥異。

     一種靜谧凝聚在火的周圍,靜谧寫在那些人的臉上,還有時間,充裕的時間可坐在這生鏽的鐵道旁,林木下,用眼睛觀望,思索這世界,仿佛世界就系在篝火的中央,是這些人正在鑄造的一塊鋼鐵。

    迥異的不僅是那團火,還有那靜谧。

    蒙塔格挨向這關注全世界的特殊的靜谧。

     而後,人聲響起,他們在交談,他一句也聽不見人聲在說些什麼,但是那聲調起伏平和,而人聲在思索,觀看着世界;人聲了解這片土地、林木,還有在河畔築起這條鐵道的城市。

    人聲無所不談,無所不能談,他知道,從人聲裡的抑揚頓挫,它的動靜,還有不斷顫動的好奇和驚歎,他知道。

     而後,其中一人擡起目光,看見了他,頭一回也或許是第無數回看見他,接着一個聲音召喚蒙塔格。

     “好吧,你可以出來了!” 蒙塔格退回陰影中。

     “沒關系,”那聲音說,“歡迎光臨。

    ” 蒙塔格慢吞吞走向那團火和那五個坐在那兒、身穿深藍色斜紋布褲和夾克、藏青色襯衫的男子。

    他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些什麼。

     “坐,”那名看似這一小群人的領袖的男子說,“來杯咖啡?” 他注視着熱騰騰的深色混合液體倒入一隻可折疊的錫鐵杯中,杯子立刻遞給他。

    他小心翼翼啜了一口,感覺他們正好奇地望着他。

    環繞他四周的臉孔均蓄着胡須,但胡須整潔,他們的手也幹幹淨淨。

    他們原本站起身子,仿佛歡迎一位客人,此刻他們又坐回原處。

    蒙塔格啜了一口。

    “謝謝,”他說,“多謝。

    ” “别客氣,蒙塔格。

    我姓格蘭傑。

    ”他遞出一小瓶無色汁液,“把這也喝了,它會改變你汗液的化學指數。

    從現在起半個鐘點之後,你的氣味會像另外兩個人。

    獵犬在追捕你,所以最好幹了它。

    ” 蒙塔格喝下苦汁。

     “你會臭得像美洲山貓,但是沒關系。

    ”格蘭傑說。

     “你知道我的姓名?”蒙塔格說。

     格蘭傑朝營火旁的一台手提式電池電視機擺頭示意。

    “我們看了追捕的過程,猜想你終會沿河南行。

    聽到你在森林裡像頭醉麋鹿似的沖撞,我們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藏起來。

    直升機攝影機返回城市之後,我們就猜想你在河裡。

    這事有點兒滑稽。

    追捕仍在進行,不過是朝另一個方向。

    ” “另一個方向?” “我們來瞧瞧。

    ” 格蘭傑扭開手提電視機。

    影像慘不忍睹,重疊,色彩混淆,而且跳動不清。

    一個聲音嚷着。

     “追捕工作繼續在城中北區進行!警方直升機正在搜索八十七号大道及榆樹叢公園!” 格蘭傑颔首。

    “他們在裝模作樣。

    你在河邊就甩脫了他們,他們不能承認。

    他們知道能留住觀衆的時間隻有那麼長,節目必須有個幹脆利落的收場,要快!要是他們着手搜索整條河,也許得花上一整夜的工夫。

    所以他們正在找個替罪羔羊,讓事情有個精彩的結局。

    注意看,他們會在五分鐘内捕獲蒙塔格。

    ” “可是,怎麼……” “看哪。

    ” 懸挂在一架直升機腹部的攝影機,此刻朝下拍攝一條空寂的街道。

     “瞧見沒?”格蘭傑小聲說,“那個就會是你;我們的犧牲者就在那條街尾。

    瞧見攝影機如何收景了吧?它在醞釀情節;懸疑;長鏡頭。

    此刻有個可憐的家夥要出門散步了;罕見;是個怪人。

    别以為警方不知道這種怪人的習慣,他們清晨散步是為了好玩,也或許因為失眠。

    總之,警方早就将他列檔幾個月、幾年了。

    誰也不知道這類信息幾時會派上用場,事實上,今天它就很管用,可以挽回顔面。

    哦,天,瞧!” 營火旁的人們湊近。

     熒光幕上,一個男子轉過街角。

    機器獵犬突然沖入鏡頭。

    直升機探照燈投下十來道奪目的光柱,在那人四周築起一座牢籠。

     一個聲音呐喊:“那就是蒙塔格!搜索完成!” 那無辜的男子一頭霧水站在那兒,手裡夾着一支點燃的香煙。

    他瞪着獵犬,不明白它是什麼,他大概永遠都不明白。

    他擡眼望向天空和嗚鳴的警笛。

    攝影機疾速俯沖,獵犬躍入半空,節奏和時機的拿捏美妙得不可思議。

    它的針尖射出,在他們的目光下停滞片刻,好似讓廣大的觀衆有時間欣賞一切,受害者生嫩的表情、空寂的街道,鋼造畜生像一顆子彈瞄準目标。

     “蒙塔格,别動!”空中傳來一個聲音。

     攝影機與獵犬同時落在受害者身上,兩者不約而同撲向他。

    受害者被獵犬和攝影機的蜘蛛爪牢牢攫住。

    他厲呼,他凄喊,他尖叫! 舞台燈光熄滅。

     靜寂。

     黑暗。

     蒙塔格在靜寂中哭喊,别過頭去。

     寂靜。

     之後,幾個人面無表情圍坐火旁,過了半晌,黑漆漆的熒光幕上一名播報員說:“搜捕結束,蒙塔格已死;悖離社會的罪行已遭到報應。

    ” 黑暗。

     “本台現在帶您去豪華飯店的‘天廳’,觀賞半小時‘破曉前的正義’,這個節目是……” 格蘭傑關掉電視。

     “他們并沒有特寫那個人的臉孔,你注意到了嗎?連你的摯友也分不清他是不是你。

    他們故意把焦距弄不準,正好可以讓觀衆發揮想象力。

    媽的,”他喃喃道,“媽的。

    ” 蒙塔格一聲不吭,但此刻扭回頭,雙眼緊盯着漆黑的熒光幕,全身顫抖。

     格蘭傑碰碰蒙塔格的胳膊。

    “歡迎死而複活。

    ”蒙塔格點個頭。

    格蘭傑繼續說:“現在你不妨認識一下我們大家。

    這位是弗雷德·克萊門特,在劍橋變成原子工程學院之前那些年,他是該校的托馬斯·哈代。

    這另一位是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西蒙斯博士,是研究奧爾特加·伊·加賽特[1]的專家。

    這位韋斯特教授,多年前在哥倫比亞大學對倫理學貢獻不菲,如今那是一門古董學科了。

    這位帕多弗牧師三十年前發表了一篇演說,結果因為他的看法而失去了他的羊群。

    他跟我們一起遊蕩已有好一段時日了。

    我自己呢,我寫了一本書,叫做《手套裡的指頭:個人與社會的恰當關系》,結果造就了現在的我!歡迎你,蒙塔格!” “我不屬于你們這一夥人,”蒙塔格終于徐徐開口,“我一直是個白癡。

    ” “我們以前都是。

    我們都犯過适當的錯誤,否則也不會淪落到這兒。

    原先我們彼此仍是不相幹的個人時,我們隻有憤怒。

    多年前一名消防員來燒我的圖書室,我攻擊他。

    打那以後我就一直在逃亡。

    你可願加入我們,蒙塔格?” “願意。

    ” “你有什麼可貢獻的?” “沒有。

    我原以為我有部分的《舊約·傳道書》,大概還有一點兒《新約·啟示錄》,可現在我連這些都沒有了。

    ” “有《舊約·傳道書》很好啊。

    它原來在哪兒?” “在這兒。

    ”蒙塔格摸摸他的頭。

     “啊。

    ”格蘭傑微笑颔首。

     “怎麼了?那樣不妥嗎?”蒙塔格問。

     “妥當極了。

    最好不過!”格蘭傑轉向牧師,“我們可有《傳道書》?” “有一本。

    揚斯敦市一個名叫哈裡斯的男人。

    ” “蒙塔格。

    ”格蘭傑牢牢握住蒙塔格的肩膀,“走路要小心,保護你的健康。

    萬一哈裡斯有個三長兩短,你就是《傳道書》,瞧你,一眨眼就變得多麼重要!” “可是我忘記了!” “不,沒有東西會遺忘的。

    我們有法子幫你甩掉渣滓。

    ” “可我試過回憶!” “别試,需要時它自會出現。

    我們每個人都有攝影機式的記憶力,但卻窮其一生學習怎麼去删除記憶裡的東西。

    這位西蒙斯研究這一門有二十年之久,如今我們已有方法讓人記起曾經讀過的東西。

    将來有一天,蒙塔格,你可願意讀柏拉圖的《理想國》?” “當然願意!” “我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

    想讀一讀馬可·奧勒留嗎?西蒙斯先生就是馬可。

    ” “你好。

    ”西蒙斯先生說。

     “嗨。

    ”蒙塔格說。

     “我來介紹你認識那本邪惡的政治小說《格列佛遊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還有,這位仁兄是查爾斯·達爾文,而這一位則是叔本華,這位是愛因斯坦,我旁邊這一位則是史懷哲先生,誠然是一位非常仁善的哲學家。

    哪,蒙塔格,我們這兒個個是阿裡斯托芬[2]、甘地、釋迦牟尼、孔夫子,還有托馬斯·傑弗遜和林肯先生,請慢用。

    我們也是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

    ” 衆人輕笑。

     “不可能啊。

    ”蒙塔格說。

     “這是事實,”格蘭傑含笑道,“我們也是焚書者。

    我們看完了書就燒掉它,怕被人發現。

    縮影膠片不管用;我們長年奔波,不願意把膠卷埋藏起來。

    往後再回來取,随時都有被人發現的可能。

    最好把它保存在腦子裡,沒有人能看見或懷疑。

    我們都是曆史、文學和國際法的斷簡殘編。

    拜倫、托馬斯·潘恩[3]、馬基雅維利或是耶稣基督,都在這兒。

    此刻時辰晚了,戰争開始了。

    而我們在這兒,城市在那兒,籠罩在它自個兒的五光十色中。

    你有什麼看法,蒙塔格?” “我覺得,我一意孤行,把書栽贓在消防員家裡,然後去報警,真是莽撞沒見識。

    ” “你是不得已而為。

    這計劃若是以全國為目标執行,也許很管用。

    不過我們的方式較單純,而且,我們認為,也較妥當。

    我們隻想将我們認為将來會需要的知識安全而完整地保存起來。

    我們還沒有主動去刺激或是惹怒任何人過。

    因為要是我們遇害,這些知識也就死了,或許永遠沒有了。

    我們算是别樹一幟的模範公民;我們走的是舊鐵道,夜裡我們露宿山區,都市人也就随我們去,我們偶爾會被攔下來搜身,但是我們身上沒有可以定罪的東西。

    我們是柔性組織,非常松散,沒什麼聯系。

    我們有些人做過面部和指紋整容手術。

    眼前我們有一項可怕的任務;我們正在等待戰争快快開始快快結束。

    這是件悲慘的事,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并不是主宰者,我們是荒野中的一批古怪的少數人。

    一旦戰争結束,或許我們對世界能有所貢獻。

    ” “你真認為到時候他們會聽?” “要是不聽,我們隻得等。

    我們會用口傳的方式把書傳繼給我們的子女,然後再讓我們的子女去等待,傳繼給其他人。

    當然,用這個法子會損失許多。

    但是人無法逼别人聽。

    他們得自己覺悟,思索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世界瓦解。

    這種情況不可能持久的。

    ” “你們總共有多少人?” “今晚就有幾千人在流浪,露宿廢棄的鐵道旁,外表是流浪漢,内在是圖書館。

    起初這并不是有計劃的。

    每個人都有一本他想記住的書,他就記住了。

    而後,在二十年左右的流浪生涯中,我們彼此相遇,才漸漸建立了一個松散的網絡,設定了一項計劃。

    我們必須灌輸給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并不重要,千萬不能做個腐儒;我們不可以自覺優于世上任何人。

    我們隻不過是蒙塵的書本封套,除此而外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之中有些人住在小村鎮上。

    梭羅的《瓦爾登湖》第一章在綠河鎮,第二章在緬因州的威羅農場。

    噢,馬裡蘭州有個小鎮隻有二十七個居民,炸彈絕不會碰那個小鎮,可是那兒有個叫羅素的人的全部文章。

    那個小鎮幾乎是偶然被找到的,然後把文章一頁頁口傳給一個人。

    等戰争結束,總會有那麼一天、一年,我們可以重新寫出這些書,把那些人一個個找來,背誦他們記得的知識,再把那些知識付梓成書,直到另一個黑暗時代來臨,屆時我們或許得從頭再玩一遍這把戲。

    但這也正是人類奇妙之處;人類絕不會消沉厭棄到放棄從頭來過的地步,因為他非常明白這樣做是重要的,值得的。

    ” “今晚我們要怎麼做?”蒙塔格問。

     “等待,”格蘭傑說,“同時往下遊走一段路,以防萬一。

    ” 他動手把泥沙撒入火中。

     其他人紛紛伸手,蒙塔格也幫忙,荒野中,所有人一起動手,協力滅火。

     星光下,他們伫立河畔。

     蒙塔格看看他的防水表上的夜明指針。

    五點,淩晨五點。

    又是一年歲月在短短一小時之内滴答流逝,而曙光在河對岸的後方等待着。

     “你們為什麼信任我?”蒙塔格問。

     一個人在黑暗中移動。

     “你的模樣就足夠讓人信賴了,你近來有沒有照過鏡子?除此而外,市政府對我們從來沒有關心到用這麼精密的方法來追捕我們。

    幾個腦子裡裝了一些詩文的狂人動不了他們,他們心知肚明,我們也明白;大家心照不宣。

    隻要廣大的民衆不會到處引述英國《大憲章》和美國《憲法》,那就沒什麼關系。

    偶爾出狀況,消防員就足以應付了。

    真的,市政府并不打攪我們,而你卻模樣難看極了。

    ” 他們沿河岸南行。

    蒙塔格極力想看清楚這些人的臉孔,他記憶中火光下的一張張布滿皺紋、疲憊的臉龐。

    他是在尋找一線光明、一股決心、一種戰勝那似乎并不存在的明天的得意。

    或許他原本預期他們的臉孔灼灼閃爍着他們所攜帶的知識,散發出如燈籠般的内在光輝。

    但是所有的光輝均來自營火,而這些人似乎跟普通人沒有兩樣,就像是跑完了一段長跑,經過漫長的尋覓,見過美好的事物被毀,到如今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終人散,燈枯油盡。

    他們并不肯定自己腦中攜帶的東西會使未來每一個日出散發出較純淨的光輝,他們毫無把握,除了确知那些書貯存在他們平靜的眼眸内,那些書完好無缺地等待着,等待來年可能會出現的那些指頭或幹淨或髒污的顧客。

     蒙塔格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