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爐竈與火蜥蜴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死的是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一個報紙上的人物,然而他居然哭了起來,這一點突然顯得那麼的荒謬,他不是為死而哭,而是因為想到自己面對死亡居然不會哭,一個愚昧空虛的男人陪着一個愚昧空虛的女人,而那條饑渴的蛇正使她更加空虛。
你怎會變得如此空虛?他納悶。
是誰把你掏空的?還有那天那朵可怕的花,蒲公英!它喚醒了一切,不是嗎?“真可惜!你不愛任何人!”為什麼不愛? 唔,老實說,他和米爾德裡德之間不是有一面牆嗎?事實上不隻一面牆,是三面,目前為止!而且還很昂貴!還有住在那些牆壁裡的叔姨堂表侄甥,那一群叽叽呱呱的樹猿,他們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說,卻說得很大聲,很大聲。
打從頭他就喜歡管他們叫做親戚。
“路易舅舅今天還好嗎?”“誰?”“還有莫黛阿姨?”真的,他對米爾德裡德最鮮明的記憶,是一個小女孩在一個沒有樹木的林子裡(多古怪),或者應該說是一個在原本是樹林的高原上迷途的小女孩(你可以感覺出樹木的形狀猶自林立四周),坐在“起居室”的中央。
起居室,用這個名詞來形容如今那個房間,委實妙極了。
不管他幾時進去,那三面牆壁總是在跟米爾德裡德說話。
“非得有個做法才行!” “對,非得有個做法!” “噢,我們别杵在這兒空談!” “我們動手做!” “我氣得快吐了!” 這出戲到底在演什麼?米爾德裡德說不上來。
誰在生誰的氣?米爾德裡德也弄不清楚。
他們打算做什麼?唔,米爾德裡德說,我們等着瞧瞧看。
他等着瞧瞧看。
一陣轟隆隆雷雨似的聲音自電視牆湧出。
音樂的巨大音量如炮火襲淩,震得他全身骨頭幾乎與筋腱分離;他感到下巴顫動,眼珠遊離。
他像遭到腦震蕩。
待一切結束,他感覺自己像是被人從絕壁扔出去,在一部離心機内旋轉,接着飛下一片瀑布,往下墜落、墜落,落入空無、空無,而且始終——觸不着——底,始終——觸不着——底……而且墜落的速度太快,也觸不着邊緣……始終……觸不着……任何東西。
雷聲偃息。
音樂停止。
“結束了。
”米爾德裡德說。
委實壯觀。
的确發生過什麼事。
盡管電視牆裡的人們幾乎沒有動彈過,什麼也沒解決,你卻覺得好像有人扭開了洗衣機,或是用一部巨大的吸塵器把你吸空了,你沉溺在音樂和完全的不和諧音内。
他冒着汗走出房間,瀕臨癱倒。
身後,米爾德裡德坐在她的椅子上,人聲又起。
“唔,這下子一切沒事了。
”一位“阿姨”說。
“哦,别太笃定。
”一位“表親”說。
“唉,别生氣!” “誰生氣了?” “你啊。
” “我?” “你發怒了!” “我何必發怒!” “因為!” “好極了,”蒙塔格喊道,“可是他們在生什麼氣?這些人是誰?那個男人是誰?那個女人又是誰?他們是夫婦?是離了婚,訂了婚,還是什麼?老天,沒有一件事連貫得起來。
” “他們……”米爾德裡德說,“呃,他們……他們吵架嘛,你知道。
他們真的常吵架,你該聽聽。
我想他們是夫婦。
對,他們是夫婦。
為什麼問這個?” 還有,他們之間的隔閡如果不是這三面即将成為四面完成夢想的電視牆,那就是敞篷車;米爾德裡德以一百英裡的時速在城裡風馳電掣,他對她扯着嗓門喊叫,她也扯着嗓門應對,兩人都努力想聽清楚對方的話,但是隻聽得到汽車的嘶吼。
“起碼減到最低速限!”他叫道。
“什麼?”她喊。
“減到五十五英裡,最低速限!”他吼道。
“什麼?”她尖聲嚷着。
“速度!”他吼道。
于是她把速度增加到時速一百○五英裡,他透不過氣來。
等他們跨下車,她耳朵裡塞着海貝。
沉寂。
隻有風兒輕輕吹拂。
“米爾德裡德。
”他在床上輾轉。
他伸手扯出她耳中的音樂蟲。
“米爾德裡德。
米爾德裡德?” “嗯。
”她的聲音微弱。
他感覺自己是一個以電子技術塞在聲光牆壁縫隙中的動物在說話,但是說的話并未穿透玻璃障礙物。
他隻能演啞劇,希望她會轉過頭來看他。
隔着玻璃他倆觸不着彼此。
“米爾德裡德,你認識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女孩嗎?” “什麼女孩?”她快睡着了。
“隔壁的女孩。
” “什麼隔壁的女孩?” “你知道啊,那個高中女孩。
她名叫克拉莉絲。
” “哦,認識。
”他妻子說。
“我有幾天沒見到她——應該四天了。
你見過她嗎?” “沒有。
” “我一直想跟你談她,奇怪。
” “哦,我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個。
” “我想你也知道。
” “她啊……”米爾德裡德在漆黑的房中說。
“她怎麼了?”蒙塔格問。
“我原想告訴你的。
忘了,忘了。
” “那就告訴我。
是什麼事?” “我想她走了。
” “走了?” “全家人搬走了。
不過她永遠走了,我想她死了。
” “你跟我說的一定不是同一個女孩。
” “不,是同一個女孩,麥克萊倫。
麥克萊倫。
被一輛汽車軋過,四天前的事,我也不确定。
但是我想她死了,反正那家人搬走了,我不清楚,但是我想她死了。
” “你并不确定!” “不,不是确定。
是非常确定。
” “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忘了。
” “四天前的事啊!” “我完全忘了。
” “四天前。
”他躺着,喃喃說。
他們躺在漆黑的房間裡,兩人都一動不動。
“晚安。
”她說。
他聽到微微的窸窣聲,她的手在動,電子耳機在枕頭上像隻覓獵的螳螂移動着。
如今它又進入她的耳中,嗡嗡響着。
他聆聽,他的妻子在輕聲唱歌。
屋外,一個影子移動,秋風揚起又漸息。
但是沉寂中他還聽到了别的聲音,就像有東西吐氣在窗戶上。
就像發着冷冷青光的煙霧袅袅上升,像一片巨大的十月落葉被風吹過草坪,消失。
“獵犬。
”他心想。
今晚它在外面,此刻就在外面。
要是我打開窗戶…… 他沒有打開窗戶。
翌晨,他發寒又發燒。
“你不可能生病。
”米爾德裡德說。
他燒得受不了,閉上眼睛。
“是病了。
” “可昨晚你還好好的。
” “不,昨晚我就不舒服了。
”他聽到“親戚們”在電視間裡喊叫。
米爾德裡德窺探地站在他床邊。
他感覺到她站在那兒,沒睜開眼也看得見她,她的頭發被化學藥品燙成脆脆的幹草狀,她的眼睛像是患了白内障似的看不見,但是瞳孔深處卻帶着懷疑,她紅紅的嘴噘着,身子因為節食而瘦得像隻覓獵的螳螂,肌膚宛如蒼白的腌肉。
他記得的她就是這副模樣。
“麻煩替我拿片阿司匹林和一杯水好吧?” “你得起床啊,”她說,“中午了,你已經比平常多睡了五個小時。
” “麻煩你把電視間關掉行不行?”他問。
“那是我的家人。
” “麻煩你顧念一個病人把它關掉行不行?” “我去把它關小聲點兒。
” 她走出房間,并未對電視牆做任何處理,又回來了。
“這樣好些了吧?” “謝了。
” “現在是我最喜歡的節目。
”她說。
“阿司匹林呢?” “你以前從沒生過病。
”她又走開了。
“唔,我現在病了。
今晚我不去上班了,替我打個電話給比提。
” “昨晚你的舉止好奇怪。
”她哼着曲子回來。
“阿司匹林呢?”他看看她遞給他的水杯。
“哦。
”她又走向浴室。
“昨晚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隻是一場火,沒什麼。
” “我昨晚很愉快。
”她在浴室裡說。
“怎麼說?” “電視間啊。
” “演了什麼?” “節目啊。
” “什麼節目?” “前所未有的好節目。
” “誰演的?” “哦,你知道的,那一群啊。
” “對,那一群,那一群,那一群。
”他按壓眼窩内的脹痛處,突然間,煤油的氣味令他嘔吐。
米爾德裡德哼唱着走進來。
她錯愕,“你怎麼會這樣?” 他惶恐地望着地闆。
“我們把一個老太婆跟她的書一起燒了。
” “幸好地毯是可以洗的。
”她取了塊抹布清理穢物,“我昨晚去了海倫家。
” “你就不能在自己的電視間看節目?” “當然可以,不過串串門也很好啊。
” 她走出去,進了電視間。
他聽見她在唱歌。
“米爾德裡德?”他喊道。
她回到房中,唱着歌,輕輕彈着指頭。
“你不問我昨晚的事?”他說。
“昨晚怎麼了?” “我們燒了上千本書,還燒死了一個女人。
” “還有呢?” 電視間内聲音震響。
“我們燒了但丁,還有斯威夫特[5],和馬可·奧勒留[6]。
” “他不是歐洲人嗎?” “大概吧。
” “他不是個激進分子嗎?” “我沒讀過他的書。
” “他是個激進分子。
”米爾德裡德把弄電話,“你并不要我打電話給比提隊長吧?” “你一定要打!” “别吼!” “我沒吼。
”他突然從床上坐起身子,氣得面紅發抖。
電視間在灼熱的空氣中震響。
“我不能打電話給他,我不能告訴他我病了。
” “為什麼?” 因為你害怕,他心想。
一個孩子裝病,不敢打電話,因為隻要談上片刻,結果就會是:“是,隊長,我已經覺得好多了。
今晚十點我會到隊上。
” “你沒有生病。
”米爾德裡德說。
蒙塔格倒回床上。
他探手到枕頭下,那本藏起的書還在那兒。
“米爾德裡德,要是,呃,我辭去工作一陣子,如何?” “你要舍棄一切?工作了這麼多年,就為了一個晚上,為了一個女人和她的書……” “你該看看她的樣子,米爾德裡德!” “她對我而言毫不重要;她本來就不該藏書。
這是她應盡的責任,她早該知道的。
我憎恨她。
她弄得你心神不甯,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完了,沒有房子,沒有工作,什麼也沒了。
” “你不在場,你不明白,”他說,“書本裡面一定有什麼,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東西,才會使得一個女人情願與屋子俱焚。
書本裡頭一定有什麼。
人不會平白無故情願這麼做。
” “她頭腦簡單。
” “她跟你我一樣明理善察,或許更有甚之,而我們燒死了她。
” “這是橋下有水,必然的事啊。
” “不,不是水,是火。
你有沒有見過燒毀的屋子?它會持續悶燒好些天。
噢,這場火會一輩子糾纏我。
天!我整夜在腦海中想撲滅它,我想得快瘋了。
” “這種事,你早在當上消防員之前就該想到了。
” “想!”他說,“我哪有選擇?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消防員,我做夢都在追随他們。
” 電視間裡播放着一支舞曲。
“今天是你輪早班的日子,”米爾德裡德說,“兩個小時之前你就該上班去了,我這才注意到。
” “問題不僅是死了個女人,”蒙塔格說,“昨晚我想到這十年來我燒過的那些煤油,還有那些書。
我這才頭一回意識到每一本書背後都有一個人,一個構想出那些書的人,要把那些字句著書成文,得花上很長的時間,而我從來沒想過這一點。
”他跨下床。
“人也許得花上一輩子來觀察世間和人生,寫出他的想法,可我一出現,轟,一切全沒了。
” “别煩我,”米爾德裡德說,“我什麼也沒做。
” “别煩你!行啊,可我怎能不煩我自己?我們需要煩心。
我們需要偶爾真正煩心一下。
你多久沒有真正煩心過了?為某件重要的事,真實的事?” 說完,他戛然緘口,因為他記起了上星期的事,那兩顆蒼白的寶石盯着天花闆,還有那根有隻探索的眼睛的吸管,以及那兩個說話時香煙在嘴裡蠕動、面孔市儈的男子。
但那是另一個米爾德裡德,那是深藏在這個米爾德裡德内心裡的另一個米爾德裡德,而且非常煩亂,煩亂極了,因而兩個米爾德裡德始終素不相識。
他轉過身去。
米爾德裡德說:“呃,這下子你慘了。
屋子前面,瞧瞧誰來了。
” “我不在乎。
” “有輛鳳凰車剛停下來,一個穿黑襯衫,袖臂上繡着一條橘紅色火蛇的男人正走上步道。
” “比提隊長?”他說。
“比提隊長。
” 蒙塔格沒有動彈,就那麼兀立凝視他面前牆壁的一片冰冷刷白。
“去讓他進來,麻煩你告訴他我病了。
” “你自己告訴他!”她左跑幾步,右跑幾步,繼而停下來,睜大了眼睛,前門對講機在喚她的名字,輕輕地,輕輕地說:蒙塔格太太,蒙塔格太太,有人來了,有人來了,蒙塔格太太,蒙塔格太太,有人來了。
聲音漸消。
蒙塔格确定那本書藏妥在枕頭後面,然後才慢吞吞回到床上,把被單蓋住膝蓋和胸口,半坐着,過了一會兒,米爾德裡德才動彈,走出房間,接着比提隊長晃悠悠走了進來,他雙手插在口袋裡。
“關上‘親戚’。
”比提說着環視四周的每一樣東西,除了蒙塔格和他的妻子。
這一回,米爾德裡德快步跑開。
客廳裡的吵鬧聲戛然靜止。
比提隊長坐到最舒适的一張椅子上,紅潤的臉孔帶着一種安閑的神情。
他好整以暇地取出煙絲,然後點燃他的銅質煙鬥,吐出一大團煙雲。
“隻是想過來瞧瞧病人的情形。
” “你怎麼猜着的?” 比提咧開他特有的微笑,露出一口糖果似的粉紅色牙龈和糖果似的細小白牙。
“我是老經驗。
你正打算打電話請假。
” 蒙塔格坐在床上。
“唔,”比提說,“隻管請假!”他審視他那永不離身的火柴盒,盒蓋上寫着:保證:本點火器可點燃百萬次。
然後開始漫不經心地擦燃化學火柴,吹熄,擦燃,吹熄,擦燃,說幾句話,吹熄。
他望着火焰。
吹熄。
他望着餘煙。
“你的病幾時會好?” “明天。
也許後天,星期一。
” 比提吸他的煙鬥。
“每個消防員遲早會犯這毛病。
他們隻需要了解,知道機器是怎麼運轉的。
他們需要知道我們這一行的曆史。
以前他們會告訴新手,如今不說了,真他媽的可惜。
”他吐了口煙,“如今隻有消防隊長們記得這一行的曆史,”吐了口煙,“我來告訴你。
” 米爾德裡德坐立不安。
比提花了足足一分鐘時間靜下來,回想他要說的事。
“你問,我們這一行是怎麼開始的,怎麼會有這一行,在哪兒,幾時成立的?噢,我想這一行真正開始的時間,大約在一個叫做内戰的事件發生的那段時期。
雖然我們的守則上寫的時間更早些。
事實上,我們這一行的過程并不順利,直到有了攝影技術。
打那以後——二十世紀初有了電影,接着是收音機,電視。
一切開始大量出現。
” 蒙塔格坐在床上,動也不動。
“因為大量,所以變得簡單了。
”比提說,“曾經,書是小衆産物,隻有少數人喜歡看書,這兒,那兒,到處都是。
書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門,各有不同。
世界很遼闊,容得下。
可後來,世界變得擠滿了眼睛、胳膊和嘴巴。
兩倍、三倍、四倍的人口。
電影、收音機、雜志、書本的水平降低成一種大雜燴似的玩意,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大概吧。
” 比提細瞧他吐出的煙霧圖像。
“想象一下。
十九世紀的人,騎馬,遛狗,駕馬車,一切是慢動作。
接着,到了二十世紀,攝影機的速度加快。
書的内容縮水了,濃縮本,簡明版。
文少圖多的小報。
所有東西都縮簡得隻剩下插科打诨,倉促結局。
” “倉促結局。
”米爾德裡德點頭應道。
“經典作品删簡,好配合十五分鐘的收音機節目,然後再删簡,好填塞兩分鐘的書評節目,到最後隻剩下十來行的詞典式摘要。
當然,我言過其實了。
詞典是參考用的。
但是許多人對《哈姆雷特》的認識——你必定知道這個書名,蒙塔格;你大概隻是略有耳聞,蒙塔格太太——如我所說,他們對《哈姆雷特》的認識隻是某一本書中的一頁簡介,這本書上稱:這下子你終于可以讀到所有經典作品;趕上你的鄰居了。
你明白吧?從幼兒園進步到大學程度,然後又回到幼兒園;這就是過去這起碼五世紀以來的知識模式。
” 米爾德裡德站起身,在房間裡走動,一會兒拿起東西,一會兒又放下。
比提不理會她,繼續說。
“把影片加速,蒙塔格,快。
咔嚓,看,瞧,換畫面,這兒,那兒,快走,踱步,上,下,進,出,為什麼,如何,誰,什麼,哪兒,吔?呃!砰!啪!咚,乒、乓、轟!簡明的簡明版,簡明的簡明的簡明版。
政治?一則專欄,兩行字句,一個标題!然後,半空中,全消失了,人的頭腦被出版商、剝削者、傳播者的手轉得太快,結果離心機把所有非必要的,浪費時間的思想全甩光了!” 米爾德裡德拉平床單。
她拍弄他的枕頭時,蒙塔格感到自己的心髒猛跳一下,又一下。
此刻,她在扯他的肩膀,想移開他的身子,好取出枕頭把它整理好再放回去。
然後或許她會瞪大了眼睛叫喊,或者幹脆說:“這是什麼?”然後拿起那本藏着的書,一臉楚楚動人的無辜樣兒。
“上學的時間縮短了,紀律松弛了,哲學、曆史、語言課程删掉了,英文和拼字也漸漸、漸漸被忽略了,最後幾乎完全棄置。
生命就是眼前,工作才重要,下了班處處是享樂。
除了按按鈕、拉開關,裝螺絲,何苦去學什麼?” “讓我整理你的枕頭。
”米爾德裡德說。
“不要!”蒙塔格小聲說。
“拉鍊取代了紐扣,人們清早更衣的時候,就缺少那麼一點兒思考的時間,一段哲思的時刻,然而也是憂郁的時刻。
” 米爾德裡德說,“起來一下。
” “走開。
”蒙塔格說。
“生命成了一場洋相,蒙塔格;一切都是砰,哈,噢!” “噢。
”米爾德裡德說着,使勁扯枕頭。
“老天爺,拜托,别煩我!”蒙塔格激動地說。
比提睜大了眼睛。
米爾德裡德的手僵在枕頭後面。
她的指頭正摸索着那本書的輪廓,而随着輪廓漸漸清楚,她的臉色先是詫異繼而驚愕。
她張口準備發問…… “戲院裡隻剩下小醜,房間裡裝潢着玻璃牆壁,牆上五彩缤紛,就像彩紙或是鮮血,或是雪利酒還是白葡萄酒。
你喜歡棒球,對吧,蒙塔格?” “棒球是好運動。
” 此刻比提幾乎是個隐形人,聲音來自一面煙霧屏風的背後。
“這是什麼?”米爾德裡德問,幾乎是興高采烈似的。
蒙塔格往後壓住她的胳膊。
“這是什麼?” “坐下!”蒙塔格吼道。
她吓得跳開,雙手空空。
“我們在談話!” 比提繼續說他的,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
“你也喜歡保齡球,是吧,蒙塔格?” “保齡球,喜歡。
” “還有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是好運動。
” “籃球?”
你怎會變得如此空虛?他納悶。
是誰把你掏空的?還有那天那朵可怕的花,蒲公英!它喚醒了一切,不是嗎?“真可惜!你不愛任何人!”為什麼不愛? 唔,老實說,他和米爾德裡德之間不是有一面牆嗎?事實上不隻一面牆,是三面,目前為止!而且還很昂貴!還有住在那些牆壁裡的叔姨堂表侄甥,那一群叽叽呱呱的樹猿,他們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說,卻說得很大聲,很大聲。
打從頭他就喜歡管他們叫做親戚。
“路易舅舅今天還好嗎?”“誰?”“還有莫黛阿姨?”真的,他對米爾德裡德最鮮明的記憶,是一個小女孩在一個沒有樹木的林子裡(多古怪),或者應該說是一個在原本是樹林的高原上迷途的小女孩(你可以感覺出樹木的形狀猶自林立四周),坐在“起居室”的中央。
起居室,用這個名詞來形容如今那個房間,委實妙極了。
不管他幾時進去,那三面牆壁總是在跟米爾德裡德說話。
“非得有個做法才行!” “對,非得有個做法!” “噢,我們别杵在這兒空談!” “我們動手做!” “我氣得快吐了!” 這出戲到底在演什麼?米爾德裡德說不上來。
誰在生誰的氣?米爾德裡德也弄不清楚。
他們打算做什麼?唔,米爾德裡德說,我們等着瞧瞧看。
他等着瞧瞧看。
一陣轟隆隆雷雨似的聲音自電視牆湧出。
音樂的巨大音量如炮火襲淩,震得他全身骨頭幾乎與筋腱分離;他感到下巴顫動,眼珠遊離。
他像遭到腦震蕩。
待一切結束,他感覺自己像是被人從絕壁扔出去,在一部離心機内旋轉,接着飛下一片瀑布,往下墜落、墜落,落入空無、空無,而且始終——觸不着——底,始終——觸不着——底……而且墜落的速度太快,也觸不着邊緣……始終……觸不着……任何東西。
雷聲偃息。
音樂停止。
“結束了。
”米爾德裡德說。
委實壯觀。
的确發生過什麼事。
盡管電視牆裡的人們幾乎沒有動彈過,什麼也沒解決,你卻覺得好像有人扭開了洗衣機,或是用一部巨大的吸塵器把你吸空了,你沉溺在音樂和完全的不和諧音内。
他冒着汗走出房間,瀕臨癱倒。
身後,米爾德裡德坐在她的椅子上,人聲又起。
“唔,這下子一切沒事了。
”一位“阿姨”說。
“哦,别太笃定。
”一位“表親”說。
“唉,别生氣!” “誰生氣了?” “你啊。
” “我?” “你發怒了!” “我何必發怒!” “因為!” “好極了,”蒙塔格喊道,“可是他們在生什麼氣?這些人是誰?那個男人是誰?那個女人又是誰?他們是夫婦?是離了婚,訂了婚,還是什麼?老天,沒有一件事連貫得起來。
” “他們……”米爾德裡德說,“呃,他們……他們吵架嘛,你知道。
他們真的常吵架,你該聽聽。
我想他們是夫婦。
對,他們是夫婦。
為什麼問這個?” 還有,他們之間的隔閡如果不是這三面即将成為四面完成夢想的電視牆,那就是敞篷車;米爾德裡德以一百英裡的時速在城裡風馳電掣,他對她扯着嗓門喊叫,她也扯着嗓門應對,兩人都努力想聽清楚對方的話,但是隻聽得到汽車的嘶吼。
“起碼減到最低速限!”他叫道。
“什麼?”她喊。
“減到五十五英裡,最低速限!”他吼道。
“什麼?”她尖聲嚷着。
“速度!”他吼道。
于是她把速度增加到時速一百○五英裡,他透不過氣來。
等他們跨下車,她耳朵裡塞着海貝。
沉寂。
隻有風兒輕輕吹拂。
“米爾德裡德。
”他在床上輾轉。
他伸手扯出她耳中的音樂蟲。
“米爾德裡德。
米爾德裡德?” “嗯。
”她的聲音微弱。
他感覺自己是一個以電子技術塞在聲光牆壁縫隙中的動物在說話,但是說的話并未穿透玻璃障礙物。
他隻能演啞劇,希望她會轉過頭來看他。
隔着玻璃他倆觸不着彼此。
“米爾德裡德,你認識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女孩嗎?” “什麼女孩?”她快睡着了。
“隔壁的女孩。
” “什麼隔壁的女孩?” “你知道啊,那個高中女孩。
她名叫克拉莉絲。
” “哦,認識。
”他妻子說。
“我有幾天沒見到她——應該四天了。
你見過她嗎?” “沒有。
” “我一直想跟你談她,奇怪。
” “哦,我知道你指的是哪一個。
” “我想你也知道。
” “她啊……”米爾德裡德在漆黑的房中說。
“她怎麼了?”蒙塔格問。
“我原想告訴你的。
忘了,忘了。
” “那就告訴我。
是什麼事?” “我想她走了。
” “走了?” “全家人搬走了。
不過她永遠走了,我想她死了。
” “你跟我說的一定不是同一個女孩。
” “不,是同一個女孩,麥克萊倫。
麥克萊倫。
被一輛汽車軋過,四天前的事,我也不确定。
但是我想她死了,反正那家人搬走了,我不清楚,但是我想她死了。
” “你并不确定!” “不,不是确定。
是非常确定。
” “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忘了。
” “四天前的事啊!” “我完全忘了。
” “四天前。
”他躺着,喃喃說。
他們躺在漆黑的房間裡,兩人都一動不動。
“晚安。
”她說。
他聽到微微的窸窣聲,她的手在動,電子耳機在枕頭上像隻覓獵的螳螂移動着。
如今它又進入她的耳中,嗡嗡響着。
他聆聽,他的妻子在輕聲唱歌。
屋外,一個影子移動,秋風揚起又漸息。
但是沉寂中他還聽到了别的聲音,就像有東西吐氣在窗戶上。
就像發着冷冷青光的煙霧袅袅上升,像一片巨大的十月落葉被風吹過草坪,消失。
“獵犬。
”他心想。
今晚它在外面,此刻就在外面。
要是我打開窗戶…… 他沒有打開窗戶。
翌晨,他發寒又發燒。
“你不可能生病。
”米爾德裡德說。
他燒得受不了,閉上眼睛。
“是病了。
” “可昨晚你還好好的。
” “不,昨晚我就不舒服了。
”他聽到“親戚們”在電視間裡喊叫。
米爾德裡德窺探地站在他床邊。
他感覺到她站在那兒,沒睜開眼也看得見她,她的頭發被化學藥品燙成脆脆的幹草狀,她的眼睛像是患了白内障似的看不見,但是瞳孔深處卻帶着懷疑,她紅紅的嘴噘着,身子因為節食而瘦得像隻覓獵的螳螂,肌膚宛如蒼白的腌肉。
他記得的她就是這副模樣。
“麻煩替我拿片阿司匹林和一杯水好吧?” “你得起床啊,”她說,“中午了,你已經比平常多睡了五個小時。
” “麻煩你把電視間關掉行不行?”他問。
“那是我的家人。
” “麻煩你顧念一個病人把它關掉行不行?” “我去把它關小聲點兒。
” 她走出房間,并未對電視牆做任何處理,又回來了。
“這樣好些了吧?” “謝了。
” “現在是我最喜歡的節目。
”她說。
“阿司匹林呢?” “你以前從沒生過病。
”她又走開了。
“唔,我現在病了。
今晚我不去上班了,替我打個電話給比提。
” “昨晚你的舉止好奇怪。
”她哼着曲子回來。
“阿司匹林呢?”他看看她遞給他的水杯。
“哦。
”她又走向浴室。
“昨晚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 “隻是一場火,沒什麼。
” “我昨晚很愉快。
”她在浴室裡說。
“怎麼說?” “電視間啊。
” “演了什麼?” “節目啊。
” “什麼節目?” “前所未有的好節目。
” “誰演的?” “哦,你知道的,那一群啊。
” “對,那一群,那一群,那一群。
”他按壓眼窩内的脹痛處,突然間,煤油的氣味令他嘔吐。
米爾德裡德哼唱着走進來。
她錯愕,“你怎麼會這樣?” 他惶恐地望着地闆。
“我們把一個老太婆跟她的書一起燒了。
” “幸好地毯是可以洗的。
”她取了塊抹布清理穢物,“我昨晚去了海倫家。
” “你就不能在自己的電視間看節目?” “當然可以,不過串串門也很好啊。
” 她走出去,進了電視間。
他聽見她在唱歌。
“米爾德裡德?”他喊道。
她回到房中,唱着歌,輕輕彈着指頭。
“你不問我昨晚的事?”他說。
“昨晚怎麼了?” “我們燒了上千本書,還燒死了一個女人。
” “還有呢?” 電視間内聲音震響。
“我們燒了但丁,還有斯威夫特[5],和馬可·奧勒留[6]。
” “他不是歐洲人嗎?” “大概吧。
” “他不是個激進分子嗎?” “我沒讀過他的書。
” “他是個激進分子。
”米爾德裡德把弄電話,“你并不要我打電話給比提隊長吧?” “你一定要打!” “别吼!” “我沒吼。
”他突然從床上坐起身子,氣得面紅發抖。
電視間在灼熱的空氣中震響。
“我不能打電話給他,我不能告訴他我病了。
” “為什麼?” 因為你害怕,他心想。
一個孩子裝病,不敢打電話,因為隻要談上片刻,結果就會是:“是,隊長,我已經覺得好多了。
今晚十點我會到隊上。
” “你沒有生病。
”米爾德裡德說。
蒙塔格倒回床上。
他探手到枕頭下,那本藏起的書還在那兒。
“米爾德裡德,要是,呃,我辭去工作一陣子,如何?” “你要舍棄一切?工作了這麼多年,就為了一個晚上,為了一個女人和她的書……” “你該看看她的樣子,米爾德裡德!” “她對我而言毫不重要;她本來就不該藏書。
這是她應盡的責任,她早該知道的。
我憎恨她。
她弄得你心神不甯,再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完了,沒有房子,沒有工作,什麼也沒了。
” “你不在場,你不明白,”他說,“書本裡面一定有什麼,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東西,才會使得一個女人情願與屋子俱焚。
書本裡頭一定有什麼。
人不會平白無故情願這麼做。
” “她頭腦簡單。
” “她跟你我一樣明理善察,或許更有甚之,而我們燒死了她。
” “這是橋下有水,必然的事啊。
” “不,不是水,是火。
你有沒有見過燒毀的屋子?它會持續悶燒好些天。
噢,這場火會一輩子糾纏我。
天!我整夜在腦海中想撲滅它,我想得快瘋了。
” “這種事,你早在當上消防員之前就該想到了。
” “想!”他說,“我哪有選擇?我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消防員,我做夢都在追随他們。
” 電視間裡播放着一支舞曲。
“今天是你輪早班的日子,”米爾德裡德說,“兩個小時之前你就該上班去了,我這才注意到。
” “問題不僅是死了個女人,”蒙塔格說,“昨晚我想到這十年來我燒過的那些煤油,還有那些書。
我這才頭一回意識到每一本書背後都有一個人,一個構想出那些書的人,要把那些字句著書成文,得花上很長的時間,而我從來沒想過這一點。
”他跨下床。
“人也許得花上一輩子來觀察世間和人生,寫出他的想法,可我一出現,轟,一切全沒了。
” “别煩我,”米爾德裡德說,“我什麼也沒做。
” “别煩你!行啊,可我怎能不煩我自己?我們需要煩心。
我們需要偶爾真正煩心一下。
你多久沒有真正煩心過了?為某件重要的事,真實的事?” 說完,他戛然緘口,因為他記起了上星期的事,那兩顆蒼白的寶石盯着天花闆,還有那根有隻探索的眼睛的吸管,以及那兩個說話時香煙在嘴裡蠕動、面孔市儈的男子。
但那是另一個米爾德裡德,那是深藏在這個米爾德裡德内心裡的另一個米爾德裡德,而且非常煩亂,煩亂極了,因而兩個米爾德裡德始終素不相識。
他轉過身去。
米爾德裡德說:“呃,這下子你慘了。
屋子前面,瞧瞧誰來了。
” “我不在乎。
” “有輛鳳凰車剛停下來,一個穿黑襯衫,袖臂上繡着一條橘紅色火蛇的男人正走上步道。
” “比提隊長?”他說。
“比提隊長。
” 蒙塔格沒有動彈,就那麼兀立凝視他面前牆壁的一片冰冷刷白。
“去讓他進來,麻煩你告訴他我病了。
” “你自己告訴他!”她左跑幾步,右跑幾步,繼而停下來,睜大了眼睛,前門對講機在喚她的名字,輕輕地,輕輕地說:蒙塔格太太,蒙塔格太太,有人來了,有人來了,蒙塔格太太,蒙塔格太太,有人來了。
聲音漸消。
蒙塔格确定那本書藏妥在枕頭後面,然後才慢吞吞回到床上,把被單蓋住膝蓋和胸口,半坐着,過了一會兒,米爾德裡德才動彈,走出房間,接着比提隊長晃悠悠走了進來,他雙手插在口袋裡。
“關上‘親戚’。
”比提說着環視四周的每一樣東西,除了蒙塔格和他的妻子。
這一回,米爾德裡德快步跑開。
客廳裡的吵鬧聲戛然靜止。
比提隊長坐到最舒适的一張椅子上,紅潤的臉孔帶着一種安閑的神情。
他好整以暇地取出煙絲,然後點燃他的銅質煙鬥,吐出一大團煙雲。
“隻是想過來瞧瞧病人的情形。
” “你怎麼猜着的?” 比提咧開他特有的微笑,露出一口糖果似的粉紅色牙龈和糖果似的細小白牙。
“我是老經驗。
你正打算打電話請假。
” 蒙塔格坐在床上。
“唔,”比提說,“隻管請假!”他審視他那永不離身的火柴盒,盒蓋上寫着:保證:本點火器可點燃百萬次。
然後開始漫不經心地擦燃化學火柴,吹熄,擦燃,吹熄,擦燃,說幾句話,吹熄。
他望着火焰。
吹熄。
他望着餘煙。
“你的病幾時會好?” “明天。
也許後天,星期一。
” 比提吸他的煙鬥。
“每個消防員遲早會犯這毛病。
他們隻需要了解,知道機器是怎麼運轉的。
他們需要知道我們這一行的曆史。
以前他們會告訴新手,如今不說了,真他媽的可惜。
”他吐了口煙,“如今隻有消防隊長們記得這一行的曆史,”吐了口煙,“我來告訴你。
” 米爾德裡德坐立不安。
比提花了足足一分鐘時間靜下來,回想他要說的事。
“你問,我們這一行是怎麼開始的,怎麼會有這一行,在哪兒,幾時成立的?噢,我想這一行真正開始的時間,大約在一個叫做内戰的事件發生的那段時期。
雖然我們的守則上寫的時間更早些。
事實上,我們這一行的過程并不順利,直到有了攝影技術。
打那以後——二十世紀初有了電影,接着是收音機,電視。
一切開始大量出現。
” 蒙塔格坐在床上,動也不動。
“因為大量,所以變得簡單了。
”比提說,“曾經,書是小衆産物,隻有少數人喜歡看書,這兒,那兒,到處都是。
書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門,各有不同。
世界很遼闊,容得下。
可後來,世界變得擠滿了眼睛、胳膊和嘴巴。
兩倍、三倍、四倍的人口。
電影、收音機、雜志、書本的水平降低成一種大雜燴似的玩意,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大概吧。
” 比提細瞧他吐出的煙霧圖像。
“想象一下。
十九世紀的人,騎馬,遛狗,駕馬車,一切是慢動作。
接着,到了二十世紀,攝影機的速度加快。
書的内容縮水了,濃縮本,簡明版。
文少圖多的小報。
所有東西都縮簡得隻剩下插科打诨,倉促結局。
” “倉促結局。
”米爾德裡德點頭應道。
“經典作品删簡,好配合十五分鐘的收音機節目,然後再删簡,好填塞兩分鐘的書評節目,到最後隻剩下十來行的詞典式摘要。
當然,我言過其實了。
詞典是參考用的。
但是許多人對《哈姆雷特》的認識——你必定知道這個書名,蒙塔格;你大概隻是略有耳聞,蒙塔格太太——如我所說,他們對《哈姆雷特》的認識隻是某一本書中的一頁簡介,這本書上稱:這下子你終于可以讀到所有經典作品;趕上你的鄰居了。
你明白吧?從幼兒園進步到大學程度,然後又回到幼兒園;這就是過去這起碼五世紀以來的知識模式。
” 米爾德裡德站起身,在房間裡走動,一會兒拿起東西,一會兒又放下。
比提不理會她,繼續說。
“把影片加速,蒙塔格,快。
咔嚓,看,瞧,換畫面,這兒,那兒,快走,踱步,上,下,進,出,為什麼,如何,誰,什麼,哪兒,吔?呃!砰!啪!咚,乒、乓、轟!簡明的簡明版,簡明的簡明的簡明版。
政治?一則專欄,兩行字句,一個标題!然後,半空中,全消失了,人的頭腦被出版商、剝削者、傳播者的手轉得太快,結果離心機把所有非必要的,浪費時間的思想全甩光了!” 米爾德裡德拉平床單。
她拍弄他的枕頭時,蒙塔格感到自己的心髒猛跳一下,又一下。
此刻,她在扯他的肩膀,想移開他的身子,好取出枕頭把它整理好再放回去。
然後或許她會瞪大了眼睛叫喊,或者幹脆說:“這是什麼?”然後拿起那本藏着的書,一臉楚楚動人的無辜樣兒。
“上學的時間縮短了,紀律松弛了,哲學、曆史、語言課程删掉了,英文和拼字也漸漸、漸漸被忽略了,最後幾乎完全棄置。
生命就是眼前,工作才重要,下了班處處是享樂。
除了按按鈕、拉開關,裝螺絲,何苦去學什麼?” “讓我整理你的枕頭。
”米爾德裡德說。
“不要!”蒙塔格小聲說。
“拉鍊取代了紐扣,人們清早更衣的時候,就缺少那麼一點兒思考的時間,一段哲思的時刻,然而也是憂郁的時刻。
” 米爾德裡德說,“起來一下。
” “走開。
”蒙塔格說。
“生命成了一場洋相,蒙塔格;一切都是砰,哈,噢!” “噢。
”米爾德裡德說着,使勁扯枕頭。
“老天爺,拜托,别煩我!”蒙塔格激動地說。
比提睜大了眼睛。
米爾德裡德的手僵在枕頭後面。
她的指頭正摸索着那本書的輪廓,而随着輪廓漸漸清楚,她的臉色先是詫異繼而驚愕。
她張口準備發問…… “戲院裡隻剩下小醜,房間裡裝潢着玻璃牆壁,牆上五彩缤紛,就像彩紙或是鮮血,或是雪利酒還是白葡萄酒。
你喜歡棒球,對吧,蒙塔格?” “棒球是好運動。
” 此刻比提幾乎是個隐形人,聲音來自一面煙霧屏風的背後。
“這是什麼?”米爾德裡德問,幾乎是興高采烈似的。
蒙塔格往後壓住她的胳膊。
“這是什麼?” “坐下!”蒙塔格吼道。
她吓得跳開,雙手空空。
“我們在談話!” 比提繼續說他的,仿佛什麼也沒發生過。
“你也喜歡保齡球,是吧,蒙塔格?” “保齡球,喜歡。
” “還有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是好運動。
” “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