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11)

關燈
很重要的一天。

     他的研究很重要,許多事情很重要,都是國家的事情,但他個人的思想似乎被反比例定律支配着,是渺小、卑微、微不足道的。

     葉尼娅臨走的時候,請求姐姐常到庫茲涅茨橋去看看,送給克雷莫夫二百盧布。

     “柳德米拉,”他說,“你應該把葉尼娅叫你轉交的錢送去了,可能你已經錯過了接待日期。

    ” 他說這話,并不是因為他在為克雷莫夫和葉尼娅操心。

    他說這話,是因為他想到,柳德米拉這樣不重視所托,可能會促使葉尼娅很快地再上莫斯科來。

    葉尼娅再來莫斯科,就要開始寫申訴書,寫信,打電話,把維克托的家變成在監獄和檢察院活動的基地。

     維克托明白,這些想法不僅是渺小、卑微的,也是可鄙的。

    他想到這裡,感到不好意思,就連忙說: “你給葉尼娅寫封信,就說你和我都請她上莫斯科來。

    也許,她現在很需要上莫斯科來,可是沒有邀請,她不好意思來。

    你聽見嗎,柳德米拉?馬上就給她寫!” 他說過這話之後,感到輕松了,但是他又知道,他說這番話為的是自我安慰……說來實在奇怪。

    當他坐在自己的房間裡,沒人理睬,又怕房管員又怕票證處的姑娘的時候,他的頭腦裡想的是人生、真理、自由、上帝……那時候誰也不需要他,電話鈴一連幾個星期都不響,熟人在街上碰見都不和他打招呼。

    可是現在,當幾十個人在等着他,又給他寫信,又給他打電話,小汽車的喇叭在窗外輕輕響着的時候,他卻再也擺脫不了一些空泛無聊的想法、卑微的煩惱、庸人的擔心。

    不是擔心說錯了話,就是擔心笑得不是地方,總是有一些微乎其微、庸俗無聊的想法伴随着他。

     在斯大林打過電話之後,有一段時間他覺得他今後可以完全不必害怕了。

    可是結果他還是在害怕,隻是這害怕不同了,不再是平民的害怕,而是貴族的了—可以坐汽車,可以往克裡姆林宮打電話,但害怕還是害怕。

     對别人的學術成就抱嫉妒的、運動員式的态度—原來似乎是不可能的,現在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他在擔心:别人會不會超過他,會不會糾正他的錯誤? 他不太願意和契貝任交談,似乎沒有力量進行長久的、花費力氣的談話。

    他還是把科學對國家的依賴關系想象得太簡單。

    因為他确實是自由的嘛:現在誰也不認為他的理論體系是學究式的毫無意義的東西了。

    現在誰也不敢扼殺他的理論體系了。

    國家需要物理學理論。

    現在這一點希沙科夫明白了,巴季因也明白了。

    為了讓馬爾科夫在試驗方面,讓科契庫羅夫在實踐方面表現出他們的本事,就需要有理論家做後台。

    在斯大林打過電話之後,所有的人都一下子明白了這一點。

    怎麼向契貝任解釋,是斯大林的電話使他在研究中得到了自由呢?可是他為什麼對于柳德米拉的缺點不能容忍了呢?可是他為什麼對待希沙科夫這樣和善呢? 他現在很喜歡馬爾科夫。

    領導人的私事,一些秘密的和半秘密的情況,一些無傷大雅的手腕和非同兒戲的陰謀詭計,是否被邀參加主席團而引起的喜悅或懊惱,有誰進入某些特别名單或者在名單中沒有名字—他對這一切都有了興趣,他的的确确關心起這些事。

     也許,他現在甯願花一個晚上和馬爾科夫閑扯,也不願像在喀山那樣和馬季亞羅夫認真探讨。

     馬爾科夫極善于發現一些人的可笑之處,毫無惡意地同時又十分辛辣地嘲笑一些人的弱點。

    他具有文學才能,同時又是一流的科學家,也許,他是國内最有才華的物理試驗工作者。

     維克托已經穿好大衣,柳德米拉說: “瑪利亞昨天來過電話。

    ” 他很快地問: “什麼事?” 顯然,他的臉色都變了。

     “你怎麼啦?”柳德米拉問道。

     “沒什麼,沒什麼。

    ”他說着,從走廊回到房間裡。

     “說實在的,我也不明白,究竟有什麼不愉快的事。

    大概是科甫琴科往他們家裡打過電話。

    總而言之,她還和以往一樣替你擔心,怕你又惹出什麼事兒。

    ” “究竟怎麼一回事兒?”他焦急地問道。

    “我真不明白。

    ” “我不是說了嘛,我也不明白。

    看樣子,她是覺得在電話裡說起來不方便。

    ” “好吧,那你就再說一遍。

    ”他說着,解開大衣,坐到門口的一張椅子上。

     柳德米拉看着他,搖了搖頭。

    他覺得,她的眼睛帶着責難和傷心的神情看着他。

    她好像證實他這種感覺,說: “瞧,維克托,你說早晨給契貝任打個電話都沒有時間,可是一聽說瑪利亞,就有時間聽了……甚至還走了回來。

    已經不早啦。

    ” 他側着眼睛朝上看了看她,說: “是的,我要遲到了。

    ” 他走到妻子跟前,握住她的手親了親。

    她撫摩了幾下他的後腦勺,輕輕地理了理他的頭發。

     “瞧,現在瑪利亞多麼重要,多麼叫人感興趣,”柳德米拉小聲說,又凄然笑了笑,說,“還說她分不清巴爾紮克和福樓拜呢。

    ” 他看了看:她的眼睛濕潤了,他覺得她的嘴唇好像也在哆嗦。

     他無可奈何地把兩手一攤,走到門口又回頭看了看。

     她臉上的表情使他吃了一驚。

    他一面下樓一面想,如果他和柳德米拉離了婚,今後再也不見面了,那麼,她臉上這種表情,這種無可奈何的、痛苦、感人,為他也為自己羞臊的表情,将永遠不會從他的腦海裡消失,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他明白,這幾分鐘裡發生了十分重要的事,妻子讓他知道,她看出了他對瑪利亞·伊凡諾芙娜的愛情,他也證實了這一點…… 他還知道一點。

    他看到瑪利亞,就覺得幸福,如果他覺得他再也看不到她了,他就連氣也不能喘了。

     等維克托的汽車漸漸來到研究所,希沙科夫的小汽車也跟了上來,兩部小汽車幾乎同時在大門口停下來。

     他們并肩在走廊裡走着,就像剛才他們的汽車并排行駛一樣。

    希沙科夫挽住維克托的胳膊,問道: “就是說,您要乘飛機外出嗎?” 維克托回答說: “看樣子,要出去一趟。

    ” “很快咱們就要永遠分手了。

    您現在相當于一位國家元首了。

    ”希沙科夫開玩笑說。

     維克托忽然想: “如果我問他,您愛過别人的妻子嗎,他會說什麼?”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希沙科夫說,“您是否得便,在兩點左右上我這兒來一下?” “到兩點鐘我就沒有事了。

    遵命。

    ” 這一天他工作很不順利。

     在實驗廳裡,馬爾科夫不穿外衣,挽着襯衣袖子,走到維克托跟前,很起勁地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如果您有時間,等會兒我上您的辦公室去。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和你說說。

    ” “我在兩點鐘要到希沙科夫那兒去,”維克托說,“您遲一點兒來吧。

    我也有一點兒事要和您說說。

    ” “您在兩點鐘要上希沙科夫那兒去嗎?”馬爾科夫反問一句,又沉思了一會兒,說:“可能我猜到了,他要找您幹什麼。

    ” 五十五 希沙科夫一看到維克托,就說: “我已經想打電話給您,提醒您呢。

    ” 維克托看了看表。

     “我覺得,我沒有遲到呀。

    ” 希沙科夫站在他面前,又肥又大,穿着講究的灰色西服,滿頭銀發的大腦袋。

    但是維克托覺得希沙科夫的眼睛裡已經沒有冷淡和倨傲的神氣了,這是一個讀了大仲馬和裡德的不少小說的小孩子的眼睛。

     “親愛的維克托·帕夫洛維奇,今天我請您來,有一件特别的事,”希沙科夫笑着說,并且拉住維克托的手,把他拉到椅子跟前,“是一件很重大的、不太愉快的事。

    ” “站着談吧,天天坐得太多了。

    ”維克托說着,用煩悶的目光打量了一下這位肥大院士的辦公室。

     “咱們就來談談不愉快的事吧。

    ” “是這樣的,”希沙科夫說,“在國外,主要是在英國,發動了一場卑鄙的運動。

    我們擔負着戰争的主要重擔,可是英國的科學家們并不要求盡快開辟第二戰場,卻展開了一場極其奇怪的運動,煽動敵視我們國家的情緒。

    ” 他看了看維克托的眼睛,維克托知道那是一種毫無掩飾的、直露的目光,那是有些人要做壞事時的目光。

     “是的,是的,是的,”維克托說,“可是,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運動?” “一場诽謗運動,”希沙科夫說,“他們公布了一份據說是我國被殺害的科學家和作家的名單,報道了因為政治問題被鎮壓者的離奇數字。

    他們懷着不可理解的,也可以說是不可告人的用心,想推翻經過偵查和判定的普列特尼奧夫和列夫醫生害死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罪行。

    這一切都發表在接近政府人士的一家報紙上。

    ” “是的,是的,是的,”維克托一連說了三遍,“還有什麼嗎?” “基本上就是這些。

    還提到遺傳學家切特韋裡科夫,組織了一個保護他的委員會。

    ” “希沙科夫同志,”維克托說,“可是,切特韋裡科夫确實被捕了呀。

    ” 希沙科夫聳了聳肩膀。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您知道,我沒有過問過保安機關的工作。

    不過,如果他确實被捕了,那顯然是因為他犯了罪。

    你和我總是沒有被捕呀。

    ” 這時候巴季因和科甫琴科走進辦公室。

    維克托明白,希沙科夫是在等他們,顯然事先他已經和他們商量過了。

    他甚至沒有對剛進來的兩個人解釋正在談的是什麼,隻是說“請吧,請吧,兩位同志,請坐”,就又接着對維克托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這些無稽之談又傳到了美國,刊登到《紐約時報》上,這自然引起蘇聯知識界的憤慨。

    ” “當然啦,不可能不憤慨。

    ”科甫琴科用十分親切的目光看着維克托的眼睛,說。

     他那栗色眼睛的眼神是那樣親熱,以至于維克托很自然地産生的一種想法也說不出口了:“蘇聯知識分子根本就看不到《紐約時報》,怎麼會憤慨呢?” 維克托聳了聳肩膀,嗯了兩聲,這些動作可以被理解為他贊同希沙科夫和科甫琴科的說法。

     “很自然,”希沙科夫說,“在我們知識界出現了一種願望,對這種卑鄙的诽謗給予應有的回擊。

    我們起草了一份文件。

    ” “哼,你什麼也沒有起草,是别人起草的。

    ”維克托在心裡說。

     希沙科夫又說: “這份文件是用書信的形式。

    ” 這時巴季因小聲說: “我看過這份文件,寫得很好,寫的都是應該說的話。

    簽名的人不要多,應該是我國最大的一些科學家,具有全歐洲和全世界名望的。

    ” 維克托一聽到希沙科夫開頭的幾句話,就明白了談話的目的。

    他隻是不知道希沙科夫究竟要他幹什麼:在學術委員會會議上發言,寫文章,還是參與發表聲明?現在他明白了:要他在公開信上簽名。

     惡心的感覺向他襲來。

    他像在那一次要他檢讨的會議之前那樣,又感覺到自己的可憐而卑賤的實質。

     有幾百萬噸岩石就要朝他的頭上壓下來……普列特尼奧夫教授呀!維克托立即想起《真理報》上報道一個女人歇斯底裡地控訴這位老醫生進行肮髒活動的文章。

     如往常一樣,報紙刊登的事就成了事實。

    顯然,讀了不少托爾斯泰、契诃夫和柯羅連科的書,使人們養成了對俄羅斯文字幾乎奉若神明的态度。

    但是終于有一天,維克托清清楚楚看出來,報紙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