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7)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一
弗拉基米羅芙娜在一天裡收到三封信:兩封是兩個女兒寫來的,一封是外孫女薇拉寫來的。
她還沒有把信打開,隻是從筆迹認出是誰的來信之後,就知道信裡沒有令人愉快的消息。
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孩子們大都不喜歡給做母親的寫信報告高興的事。
三方面來信都請她去:柳德米拉請她上莫斯科,葉尼娅請她上古比雪夫,薇拉請她上列甯斯克。
這些邀請向弗拉基米羅芙娜證實了,兩個女兒和外孫女的日子都不好過。
薇拉在信裡寫到父親,說黨内和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把他折騰得筋疲力盡。
他曾經奉人民委員部的命令去古比雪夫,幾天前才從古比雪夫回到列甯斯克。
薇拉在信中說,父親從古比雪夫回來,憔悴不堪,他在發電站堅持戰時工作期間都不像這樣憔悴。
他的問題在古比雪夫一直沒有解決,命令他回來,參加恢複發電站的工作,但是告訴他,還不知是否能讓他留在發電站人民委員部系統。
薇拉準備和父親一起從列甯斯克上斯大林格勒去,現在德國人已經不打炮了。
市中心還沒有收複。
去過市内的人說,原來弗拉基米羅芙娜住的房子,隻剩了骨架,房頂已經塌了。
父親在發電站住的房子還是完好的,隻是石灰剝落了,窗玻璃沒有了。
父親和薇拉帶小孩子還可以住這所房子。
薇拉寫到兒子。
弗拉基米羅芙娜看着信都覺得奇怪,小丫頭、小外孫女薇拉竟像個大人一樣,用一個婦人,甚至是婆婆媽媽的口氣寫起自己的小孩子的胃病、皮疹、睡覺不安甯、新陳代謝失調。
這一切薇拉應該說給丈夫、媽媽聽,可是現在她卻寫信告訴外婆。
她沒有丈夫,也沒有媽媽了。
薇拉提到安德列耶夫,提到他的兒媳婦娜塔莉亞,提到小姨葉尼娅,說父親在古比雪夫曾經見到她。
她沒有說自己的事,好像外婆對她的事不感興趣。
她在最後一頁的空白處寫道: “外婆,發電站的房子很大,夠咱們住的。
我懇求您:來吧。
” 薇拉在信裡沒有寫出的,竟用這種突然呼叫的方式表現出來。
柳德米拉的信很短。
她寫道: “我看不出我活着有什麼意思。
托裡亞不在了,維克托和娜佳不需要我,他們沒有我也能活下去。
” 柳德米拉從來沒有給媽媽寫過這樣的信。
弗拉基米羅芙娜明白,女兒和丈夫的關系真的出現了裂痕。
柳德米拉請媽媽上莫斯科,這樣寫道: “維克托一直很不愉快,可是他一向對您比對我更樂意說心裡話。
” 再往下是這樣的話: “娜佳現在心思深了,有什麼事都不和我說了。
現在這成了我們家的風氣……” 葉尼娅的信卻使人一點也摸不清頭腦,信裡都是一些含糊話,暗示有很大的麻煩和不幸。
她請媽媽上古比雪夫去,同時又寫着,她有急事要上莫斯科去一趟。
葉尼娅還在信裡對媽媽說起裡蒙諾夫,說他說了不少稱贊媽媽的話。
她說,媽媽如果見到他,會感到高興的,他是一個很聰明、很風趣的人,但是在信裡又說,裡蒙諾夫上撒馬爾罕去了。
簡直叫人不懂:弗拉基米羅芙娜上古比雪夫,怎麼會見到他? 隻有一點是明白的,所以弗拉基米羅芙娜一看完這封信,就在心裡說:“我的孩子是很不幸的。
” 三封信使弗拉基米羅芙娜十分激動。
三封信都問到她的健康,問她的房間裡是不是暖和。
這種關懷使她很感動,雖然她明白,年輕人沒有考慮她是不是需要她們。
她們是需要她的。
不過,也許不是這樣。
為什麼她不向女兒求助,為什麼女兒向她求助呢?要知道,她現在孤孤單單,又老,又無家可歸,兒子和一個女兒死了,謝廖沙又沒有音信。
她幹工作越來越吃力了,心口經常作疼,頭經常發暈。
她甚至向廠裡的技術領導人要求過,要求從車間調到實驗室,她一天到晚在機器中間走來走去取檢驗樣品,實在吃不消。
下了班她要站隊買東西,回到家裡還要生爐子,做飯。
而生活又是這樣艱難,這樣困苦!站隊還算不了什麼。
更糟的是空空的店鋪門前沒有人站隊。
更糟的是,她回到家裡,不做飯,也不生爐子,就餓着肚子睡到又潮濕又冷的被窩裡。
周圍的人日子過得都很艱難。
從列甯格勒疏散出來的一位女醫生,對她說過怎樣帶着兩個小孩子在離烏法一百公裡的村子裡度過了一個冬天。
她住在原來被劃為富農的人的空房子裡,窗玻璃沒有了,房頂拆掉了。
她天天要到六公裡之外去上班,要經過樹林,有時在黎明時候在樹叢裡會看到綠瑩瑩的狼眼睛。
村子裡的人都很窮,莊員都不願意幹活兒,說不論怎麼幹,反正糧食都要被弄走,因為農莊裡欠的公糧總是繳不清。
鄰居的男人上了前線,老婆帶着六個孩子在家裡過吃不飽的日子,六個孩子隻有一雙破氈靴。
女醫生還對弗拉基米羅芙娜說,她買了一隻母山羊,夜裡有時趟着很深的雪到很遠的田野裡去偷荞麥,從雪底下往外扒沒有收淨的發黴的幹草。
她說,她的兩個孩子因為在鄉下聽了不少粗野的罵人的話,也學會了罵娘,所以喀山小學的一位女教師對她說:“我第一次見到一年級學生像個醉漢一樣罵娘,還是列甯格勒來的孩子呢。
” 現在弗拉基米羅芙娜住在維克托原來住的小房間裡。
寬敞的堂屋裡住的是二房東夫婦,也就是本來的租戶,他們在維克托一家離開之前原是住在偏房裡的。
二房東夫婦是很不安生的人,常常因為家庭瑣事争吵。
弗拉基米羅芙娜很生他們的氣,不是因為他們吵鬧得不安甯,而是因為他們向她這個遭難的苦老婆子要的房租太高,這麼一個小房間,每月房租二百盧布,占她的工資的三分之一還多些。
她覺得,這些人的心腸是用膠合闆和白鐵做成的。
他們想的隻是吃的和用的東西。
從早到晚談的都是素油、腌肉、土豆、在舊貨市場上買的和賣的東西。
夜裡他們嘁嘁喳喳地說話。
二房東太太對丈夫說,住在這房子裡的一個做工長的鄰居,從農村弄來一口袋白白的瓜子和半口袋玉米,又說今天集市上賣的蜂蜜很便宜。
二房東太太尼娜很漂亮,高高的個子,苗條的身段,灰色的眼睛。
結婚之前她在工廠工作,參加過業餘文藝活動,演過歌劇,也演過話劇。
二房東謝苗·伊凡諾維奇在軍事工廠工作,是一名鍛工。
年輕時候他在驅逐艦上工作過,是太平洋艦隊中量級拳擊冠軍。
現在這對夫婦當年的英姿似乎成了不可思議的了—謝苗·伊凡諾維奇早晨在上
她還沒有把信打開,隻是從筆迹認出是誰的來信之後,就知道信裡沒有令人愉快的消息。
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孩子們大都不喜歡給做母親的寫信報告高興的事。
三方面來信都請她去:柳德米拉請她上莫斯科,葉尼娅請她上古比雪夫,薇拉請她上列甯斯克。
這些邀請向弗拉基米羅芙娜證實了,兩個女兒和外孫女的日子都不好過。
薇拉在信裡寫到父親,說黨内和工作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把他折騰得筋疲力盡。
他曾經奉人民委員部的命令去古比雪夫,幾天前才從古比雪夫回到列甯斯克。
薇拉在信中說,父親從古比雪夫回來,憔悴不堪,他在發電站堅持戰時工作期間都不像這樣憔悴。
他的問題在古比雪夫一直沒有解決,命令他回來,參加恢複發電站的工作,但是告訴他,還不知是否能讓他留在發電站人民委員部系統。
薇拉準備和父親一起從列甯斯克上斯大林格勒去,現在德國人已經不打炮了。
市中心還沒有收複。
去過市内的人說,原來弗拉基米羅芙娜住的房子,隻剩了骨架,房頂已經塌了。
父親在發電站住的房子還是完好的,隻是石灰剝落了,窗玻璃沒有了。
父親和薇拉帶小孩子還可以住這所房子。
薇拉寫到兒子。
弗拉基米羅芙娜看着信都覺得奇怪,小丫頭、小外孫女薇拉竟像個大人一樣,用一個婦人,甚至是婆婆媽媽的口氣寫起自己的小孩子的胃病、皮疹、睡覺不安甯、新陳代謝失調。
這一切薇拉應該說給丈夫、媽媽聽,可是現在她卻寫信告訴外婆。
她沒有丈夫,也沒有媽媽了。
薇拉提到安德列耶夫,提到他的兒媳婦娜塔莉亞,提到小姨葉尼娅,說父親在古比雪夫曾經見到她。
她沒有說自己的事,好像外婆對她的事不感興趣。
她在最後一頁的空白處寫道: “外婆,發電站的房子很大,夠咱們住的。
我懇求您:來吧。
” 薇拉在信裡沒有寫出的,竟用這種突然呼叫的方式表現出來。
柳德米拉的信很短。
她寫道: “我看不出我活着有什麼意思。
托裡亞不在了,維克托和娜佳不需要我,他們沒有我也能活下去。
” 柳德米拉從來沒有給媽媽寫過這樣的信。
弗拉基米羅芙娜明白,女兒和丈夫的關系真的出現了裂痕。
柳德米拉請媽媽上莫斯科,這樣寫道: “維克托一直很不愉快,可是他一向對您比對我更樂意說心裡話。
” 再往下是這樣的話: “娜佳現在心思深了,有什麼事都不和我說了。
現在這成了我們家的風氣……” 葉尼娅的信卻使人一點也摸不清頭腦,信裡都是一些含糊話,暗示有很大的麻煩和不幸。
她請媽媽上古比雪夫去,同時又寫着,她有急事要上莫斯科去一趟。
葉尼娅還在信裡對媽媽說起裡蒙諾夫,說他說了不少稱贊媽媽的話。
她說,媽媽如果見到他,會感到高興的,他是一個很聰明、很風趣的人,但是在信裡又說,裡蒙諾夫上撒馬爾罕去了。
簡直叫人不懂:弗拉基米羅芙娜上古比雪夫,怎麼會見到他? 隻有一點是明白的,所以弗拉基米羅芙娜一看完這封信,就在心裡說:“我的孩子是很不幸的。
” 三封信使弗拉基米羅芙娜十分激動。
三封信都問到她的健康,問她的房間裡是不是暖和。
這種關懷使她很感動,雖然她明白,年輕人沒有考慮她是不是需要她們。
她們是需要她的。
不過,也許不是這樣。
為什麼她不向女兒求助,為什麼女兒向她求助呢?要知道,她現在孤孤單單,又老,又無家可歸,兒子和一個女兒死了,謝廖沙又沒有音信。
她幹工作越來越吃力了,心口經常作疼,頭經常發暈。
她甚至向廠裡的技術領導人要求過,要求從車間調到實驗室,她一天到晚在機器中間走來走去取檢驗樣品,實在吃不消。
下了班她要站隊買東西,回到家裡還要生爐子,做飯。
而生活又是這樣艱難,這樣困苦!站隊還算不了什麼。
更糟的是空空的店鋪門前沒有人站隊。
更糟的是,她回到家裡,不做飯,也不生爐子,就餓着肚子睡到又潮濕又冷的被窩裡。
周圍的人日子過得都很艱難。
從列甯格勒疏散出來的一位女醫生,對她說過怎樣帶着兩個小孩子在離烏法一百公裡的村子裡度過了一個冬天。
她住在原來被劃為富農的人的空房子裡,窗玻璃沒有了,房頂拆掉了。
她天天要到六公裡之外去上班,要經過樹林,有時在黎明時候在樹叢裡會看到綠瑩瑩的狼眼睛。
村子裡的人都很窮,莊員都不願意幹活兒,說不論怎麼幹,反正糧食都要被弄走,因為農莊裡欠的公糧總是繳不清。
鄰居的男人上了前線,老婆帶着六個孩子在家裡過吃不飽的日子,六個孩子隻有一雙破氈靴。
女醫生還對弗拉基米羅芙娜說,她買了一隻母山羊,夜裡有時趟着很深的雪到很遠的田野裡去偷荞麥,從雪底下往外扒沒有收淨的發黴的幹草。
她說,她的兩個孩子因為在鄉下聽了不少粗野的罵人的話,也學會了罵娘,所以喀山小學的一位女教師對她說:“我第一次見到一年級學生像個醉漢一樣罵娘,還是列甯格勒來的孩子呢。
” 現在弗拉基米羅芙娜住在維克托原來住的小房間裡。
寬敞的堂屋裡住的是二房東夫婦,也就是本來的租戶,他們在維克托一家離開之前原是住在偏房裡的。
二房東夫婦是很不安生的人,常常因為家庭瑣事争吵。
弗拉基米羅芙娜很生他們的氣,不是因為他們吵鬧得不安甯,而是因為他們向她這個遭難的苦老婆子要的房租太高,這麼一個小房間,每月房租二百盧布,占她的工資的三分之一還多些。
她覺得,這些人的心腸是用膠合闆和白鐵做成的。
他們想的隻是吃的和用的東西。
從早到晚談的都是素油、腌肉、土豆、在舊貨市場上買的和賣的東西。
夜裡他們嘁嘁喳喳地說話。
二房東太太對丈夫說,住在這房子裡的一個做工長的鄰居,從農村弄來一口袋白白的瓜子和半口袋玉米,又說今天集市上賣的蜂蜜很便宜。
二房東太太尼娜很漂亮,高高的個子,苗條的身段,灰色的眼睛。
結婚之前她在工廠工作,參加過業餘文藝活動,演過歌劇,也演過話劇。
二房東謝苗·伊凡諾維奇在軍事工廠工作,是一名鍛工。
年輕時候他在驅逐艦上工作過,是太平洋艦隊中量級拳擊冠軍。
現在這對夫婦當年的英姿似乎成了不可思議的了—謝苗·伊凡諾維奇早晨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