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5)
關燈
小
中
大
茨基稱贊他的文章精彩,您怎麼不知道您的丈夫是托洛茨基派?’後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來,确實克雷莫夫對我說過:‘隻有你一個人知道這話。
’到了夜裡,我猛然想起來:諾維科夫秋天上古比雪夫來的時候,我對他說過這話。
我覺得,我簡直要發瘋了,我覺得太可怕了……” “你倒黴。
你就應該遇到這類的事兒。
” “為什麼我就應該?”葉尼娅問道。
“你也可能會有這種事兒嘛。
” “噢,不是。
你丢了一個,又找一個。
卻要對這一個說那一個的事。
” “不過,你也和托裡亞的父親分手了呀。
恐怕你也對維克托說了不少。
” “不,你說的不對,”柳德米拉用肯定無疑的語氣說,“這是根本不同的兩碼事。
” “那又為什麼?”葉尼娅問道。
她看着姐姐,忽然感到很惱火。
“你要知道,你說的話實在太蠢。
” 柳德米拉很平靜地說: “我不知道,也許很蠢。
” 葉尼娅問道: “你沒有鐘嗎?我要去庫茲涅茨橋24号。
” 她已經壓不住火氣,說: “柳德米拉,你的性格很乖僻。
難怪你住着四居室的一套房間,媽媽卻甯願在喀山孤單單一個人過日子。
” 葉尼娅說過這兩句無情的話,便懊悔說得太尖刻了,為了讓姐姐能感覺到她們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還是勝過偶然的争執,就說: “我希望相信諾維科夫。
不過總是,總是……為什麼這話讓保安人員知道了呢?是怎麼知道的呢?這可怕的一層迷霧怎麼來的呢?” 她很希望媽媽在她身邊。
她會把頭放在媽媽的肩上,說:“媽媽,我太累了。
” 柳德米拉說: “你可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你那位将軍也許會把你們說的話對什麼人說說,那人就記下來了。
” “是啊,是啊,”葉尼娅說,“真奇怪,這樣簡單的問題我竟沒有想到。
” 來到柳德米拉又清靜又安甯的家裡,她更清楚地感覺出自己内心的慌亂了…… 她離開克雷莫夫時沒有感覺到、沒有想到的,在分離之後暗暗使他痛苦、使她不安的—尚未斷絕的對他的柔情,為他擔憂的心情,和他處慣了的感覺—近幾個星期以來增強了,又冒出來了。
她在工作時想到他,在電車上想到他,站隊買東西時也想到他。
幾乎每天夜裡她都要夢見他,在夢裡呻吟,喊叫,驚醒。
夢總是噩夢,總是夢見大火,夢見打仗,夢見克雷莫夫面臨危險,而且總是無法使他脫離危險。
早晨,她在匆匆忙忙地穿衣服,洗臉,擔心上班遲到的時候,她也在想着他。
她覺得她已經不愛他了。
但是,難道會這樣時時刻刻想着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會因為他不幸的命運感到這樣痛苦嗎?為什麼每次裡蒙諾夫和沙爾戈羅茨基嘲笑克雷莫夫喜歡的一些詩人和藝術家,說他們平庸無才的時候,她很想看到他,撫摩他的頭發,親親他,心疼心疼他呢? 現在她已經不記得他的思想狂熱、他對被鎮壓者的遭遇漠不關心、他在普遍集體化時期說到富農時那股兇狠勁兒。
現在她想起的隻是好的地方,隻是帶有浪漫色彩的事,令人感動的事,使人傷感的事。
現在他征服她的力量是他的弱小。
他的眼睛是小孩子的眼睛,他的笑是不知所措的笑,他的動作是笨拙的動作。
她仿佛看到他的肩章被撕掉了,胡子已經花白了,仿佛看到他夜裡躺在床鋪上,看到他在監獄院子裡放風時的脊背……大概他在想,她本能地預測到他今天的遭遇,這就是他們分手的原因。
他躺在監獄裡的床上,想着她……她做了将軍夫人…… 她不知道:這是憐憫,是愛情,是良心,還是責任心? 諾維科夫給她寄來通行證,并且通過軍用專線和空軍裡的一位朋友說好了,那位朋友答應用飛機把葉尼娅送到方面軍司令部。
領導也給她三個星期的假,讓她上前方去。
她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自己說:“他會了解的,他一定會了解,我不這樣不行。
”她知道,她這樣對待諾維科夫是很可怕的:他天天在等她。
她給他寫了一封信,絲毫不隐瞞地把一切都告訴了他。
她把信寄出去以後,就想,軍事檢察機關會看到這封信的。
這一切會給諾維科夫帶來非同一般的麻煩。
“不要緊,不要緊,他會了解的。
”她一再地說。
不過,問題是,諾維科夫了解是會了解,可是等他了解了,就會從此和她分手的。
她是不是愛他,她愛的是否僅僅是他對她的愛? 當她想到難免要和他最後分手的時候,她感到自己就要孤孤單單,頓時覺得十分可怕,十分痛苦,十分恐怖。
是她自己,是自己心甘情願毀掉自己的幸福,她一想到這,就覺得難以忍受。
但是當她想到,現在她已經什麼也不能改變了,他們是不是徹底分手并不取決于她,倒是取決于諾維科夫,這種想法尤其使她難受。
當她對諾維科夫的想念使她覺得無法忍受、異常痛苦的時候,她就開始想象克雷莫夫的處境。
想象着傳她去對質……你好,我的可憐的人。
諾維科夫卻是高大,強壯,肩寬腰粗,大權在握。
他不需要她的支持,他自己能行。
她管他叫“胸甲騎兵”。
她永遠也不會忘記他那英俊可愛的臉,她會永遠懷念他,懷念她自己毀掉的幸福。
随它去吧,随它去吧,她不憐惜自己,她不怕自己痛苦。
但是她知道,諾維科夫并不是多麼剛強。
有時他臉上會出現無計可施的、幾乎膽怯的表情……而且她對自己也并不是那麼殘酷無情,對自己的痛苦并不是那麼毫不在乎。
柳德米拉好像參與了妹妹的思考,問道: “你和你那位将軍怎麼辦呀?” “我很怕想這一點。
” “唉,誰也無法理解你的做法。
” “我不能不這樣做!”葉尼娅說。
“我不喜歡你這種不實際。
離了就是離了。
好了就是好了。
用不着藕斷絲連,拖泥帶水。
” “噢,噢,是要我避禍尋福嗎?按這條原則做人,我不會。
” “我說的不是這個。
我很尊敬克雷莫夫,雖然我并不喜歡他;你那位将軍,我還從來沒有見過。
既然你決定做他的妻子,就要對他有責任心。
你卻毫無責任心。
他擔負着重要任務,在打仗,可是妻子卻在這時候送東西給被捕的人。
你可知道,這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 “我知道。
” “那你究竟愛不愛他?” “你行行好,别問吧。
”葉尼娅帶着哭腔說,并且在心裡說:“我究竟愛誰呢?” “不,你回答我。
” “我不能不這樣做,因為人不是為了快活才進盧比揚卡的大門。
” “不應當隻考慮自己。
” “我考慮的就不是自己。
” “維克托也會這樣考慮的。
歸根究底都是個人主義。
” “你的邏輯真是不可思議,我從小就覺得你很古怪。
你把這叫做個人主義嗎?” “你這樣又有什麼用呢?你又不能改變判決。
” “比如,有朝一日把你關起來,那時候你就知道親人能起到什麼作用了。
” 柳德米拉想改變話題,問道: “你這漂泊的新娘,告訴我,你有瑪露霞的相片嗎?” “隻有一張。
你記得嗎,是在索科利尼基照的?” 她把頭放在姐姐的肩上,用訴苦的語氣說: “我太累了。
” “你休息休息,睡一會兒,今天你哪兒也别去,”柳德米拉說,“我把床給你鋪好了。
” 葉尼娅半閉起眼睛,搖了搖頭。
“不,不,不用。
我是活得太累了。
” 柳德米拉拿來一個大信封,把一摞照片抖落在妹妹的膝蓋上。
葉尼娅翻看着照片,叫了起來: “我的天呀,我的天呀……這一張我記得,是在别墅裡照的……小娜佳多好玩兒呀……這是爸爸流放回來以後照的……米佳還是中學生呢,謝廖沙像他像極了,特别是臉的上一部分……這是媽媽抱着瑪露霞,那時候我還沒出世呢……” 她發現,在這些照片當中沒有一張托裡亞的相片,不過她沒有問,托裡亞的相片在哪兒。
“好啦,夫人,”柳德米拉說,“應該伺候你進餐啦。
” “我的胃口很好,”葉尼娅說,“就像小時候那樣,生氣不影響吃飯。
” “好啊,那就謝天謝地。
”柳德米拉說着,吻了吻妹妹。
二十四 葉尼娅在貼滿五顔六色的僞裝紙條的大劇院附近下了無軌電車,走上庫茲涅茨橋,經過美術基金會展覽館,戰前這兒曾經展出她熟悉的一些畫家的作品,也展覽過她的作品,可是她現在從這裡走過,甚至都沒有想起來。
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她的生活就像茨岡人玩的紙牌。
一下子就變出了莫斯科。
她老遠就看到盧比揚卡那座牢固的大樓,黑灰色花崗岩石牆。
“你好,尼古拉。
”她在心裡說。
也許克雷莫夫已經感覺出她走近了,十分激動,卻不知道為什麼激動。
舊的命運成為她的新命運。
似乎已經永遠成為過去的,又成為她的未來。
寬敞的新接待室帶有明亮的朝街玻璃窗,現在關閉着,仍然在老接待室裡接待探望者。
她走進肮髒的院子,順着一面舊牆朝半開着的接待室的門走去。
接待室裡一切都顯得十分平常:桌子上有許多墨水印子,牆邊擺着一張張木沙發,帶有木闆窗台的一個個小窗戶,小窗戶便是查詢處。
似乎那座俯瞰盧比揚卡廣場、斯列津巷、福爾卡索夫巷、小盧比揚卡的多層的石頭大樓和這個小小的辦公室沒有什麼聯系。
接待室裡的人很多,都是探望親人的,多數是婦女,在各個窗口站着隊,有的坐在沙發上,有一個老頭子戴着厚玻璃眼鏡在桌上填寫一張表。
葉尼娅看着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一張張的臉,心想,他們所有的人的眼神、嘴的形态有很多相同之處,她如果在電車上、在大街上碰到這樣的人,就會猜到是上庫茲涅茨橋24号來的。
她向一名年輕的值班人員打聽。
這人穿着紅軍服裝,不知為什麼卻不像紅軍。
他問葉尼娅:“你是第一次來吧?”然後指了指牆上開的小窗戶。
葉尼娅站進隊伍,手裡拿着身份證,她的手掌和手指頭都緊張得出了汗。
站在她前面的一個戴圓帽的婦女小聲說: “如果在内部監獄沒有,就要去馬特羅斯·濟什納,然後去布特爾斯克,不過那裡是在一定的日子按字母順序接待的,然後上列弗爾托夫軍事監獄,然後再到這兒來。
我尋找兒子找了一個半月了。
您上軍事檢察院去過嗎?” 隊伍移動得很快,葉尼娅心想,這不是好事,大概回答都是敷衍了事,很簡短。
但是,等到一個穿得很講究的上了年紀的婦女走到窗口,卻停頓了很久。
大家小聲傳說着,值班人員親自問情況去了,因為在電話
’到了夜裡,我猛然想起來:諾維科夫秋天上古比雪夫來的時候,我對他說過這話。
我覺得,我簡直要發瘋了,我覺得太可怕了……” “你倒黴。
你就應該遇到這類的事兒。
” “為什麼我就應該?”葉尼娅問道。
“你也可能會有這種事兒嘛。
” “噢,不是。
你丢了一個,又找一個。
卻要對這一個說那一個的事。
” “不過,你也和托裡亞的父親分手了呀。
恐怕你也對維克托說了不少。
” “不,你說的不對,”柳德米拉用肯定無疑的語氣說,“這是根本不同的兩碼事。
” “那又為什麼?”葉尼娅問道。
她看着姐姐,忽然感到很惱火。
“你要知道,你說的話實在太蠢。
” 柳德米拉很平靜地說: “我不知道,也許很蠢。
” 葉尼娅問道: “你沒有鐘嗎?我要去庫茲涅茨橋24号。
” 她已經壓不住火氣,說: “柳德米拉,你的性格很乖僻。
難怪你住着四居室的一套房間,媽媽卻甯願在喀山孤單單一個人過日子。
” 葉尼娅說過這兩句無情的話,便懊悔說得太尖刻了,為了讓姐姐能感覺到她們之間相互信任的關系還是勝過偶然的争執,就說: “我希望相信諾維科夫。
不過總是,總是……為什麼這話讓保安人員知道了呢?是怎麼知道的呢?這可怕的一層迷霧怎麼來的呢?” 她很希望媽媽在她身邊。
她會把頭放在媽媽的肩上,說:“媽媽,我太累了。
” 柳德米拉說: “你可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你那位将軍也許會把你們說的話對什麼人說說,那人就記下來了。
” “是啊,是啊,”葉尼娅說,“真奇怪,這樣簡單的問題我竟沒有想到。
” 來到柳德米拉又清靜又安甯的家裡,她更清楚地感覺出自己内心的慌亂了…… 她離開克雷莫夫時沒有感覺到、沒有想到的,在分離之後暗暗使他痛苦、使她不安的—尚未斷絕的對他的柔情,為他擔憂的心情,和他處慣了的感覺—近幾個星期以來增強了,又冒出來了。
她在工作時想到他,在電車上想到他,站隊買東西時也想到他。
幾乎每天夜裡她都要夢見他,在夢裡呻吟,喊叫,驚醒。
夢總是噩夢,總是夢見大火,夢見打仗,夢見克雷莫夫面臨危險,而且總是無法使他脫離危險。
早晨,她在匆匆忙忙地穿衣服,洗臉,擔心上班遲到的時候,她也在想着他。
她覺得她已經不愛他了。
但是,難道會這樣時時刻刻想着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會因為他不幸的命運感到這樣痛苦嗎?為什麼每次裡蒙諾夫和沙爾戈羅茨基嘲笑克雷莫夫喜歡的一些詩人和藝術家,說他們平庸無才的時候,她很想看到他,撫摩他的頭發,親親他,心疼心疼他呢? 現在她已經不記得他的思想狂熱、他對被鎮壓者的遭遇漠不關心、他在普遍集體化時期說到富農時那股兇狠勁兒。
現在她想起的隻是好的地方,隻是帶有浪漫色彩的事,令人感動的事,使人傷感的事。
現在他征服她的力量是他的弱小。
他的眼睛是小孩子的眼睛,他的笑是不知所措的笑,他的動作是笨拙的動作。
她仿佛看到他的肩章被撕掉了,胡子已經花白了,仿佛看到他夜裡躺在床鋪上,看到他在監獄院子裡放風時的脊背……大概他在想,她本能地預測到他今天的遭遇,這就是他們分手的原因。
他躺在監獄裡的床上,想着她……她做了将軍夫人…… 她不知道:這是憐憫,是愛情,是良心,還是責任心? 諾維科夫給她寄來通行證,并且通過軍用專線和空軍裡的一位朋友說好了,那位朋友答應用飛機把葉尼娅送到方面軍司令部。
領導也給她三個星期的假,讓她上前方去。
她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自己說:“他會了解的,他一定會了解,我不這樣不行。
”她知道,她這樣對待諾維科夫是很可怕的:他天天在等她。
她給他寫了一封信,絲毫不隐瞞地把一切都告訴了他。
她把信寄出去以後,就想,軍事檢察機關會看到這封信的。
這一切會給諾維科夫帶來非同一般的麻煩。
“不要緊,不要緊,他會了解的。
”她一再地說。
不過,問題是,諾維科夫了解是會了解,可是等他了解了,就會從此和她分手的。
她是不是愛他,她愛的是否僅僅是他對她的愛? 當她想到難免要和他最後分手的時候,她感到自己就要孤孤單單,頓時覺得十分可怕,十分痛苦,十分恐怖。
是她自己,是自己心甘情願毀掉自己的幸福,她一想到這,就覺得難以忍受。
但是當她想到,現在她已經什麼也不能改變了,他們是不是徹底分手并不取決于她,倒是取決于諾維科夫,這種想法尤其使她難受。
當她對諾維科夫的想念使她覺得無法忍受、異常痛苦的時候,她就開始想象克雷莫夫的處境。
想象着傳她去對質……你好,我的可憐的人。
諾維科夫卻是高大,強壯,肩寬腰粗,大權在握。
他不需要她的支持,他自己能行。
她管他叫“胸甲騎兵”。
她永遠也不會忘記他那英俊可愛的臉,她會永遠懷念他,懷念她自己毀掉的幸福。
随它去吧,随它去吧,她不憐惜自己,她不怕自己痛苦。
但是她知道,諾維科夫并不是多麼剛強。
有時他臉上會出現無計可施的、幾乎膽怯的表情……而且她對自己也并不是那麼殘酷無情,對自己的痛苦并不是那麼毫不在乎。
柳德米拉好像參與了妹妹的思考,問道: “你和你那位将軍怎麼辦呀?” “我很怕想這一點。
” “唉,誰也無法理解你的做法。
” “我不能不這樣做!”葉尼娅說。
“我不喜歡你這種不實際。
離了就是離了。
好了就是好了。
用不着藕斷絲連,拖泥帶水。
” “噢,噢,是要我避禍尋福嗎?按這條原則做人,我不會。
” “我說的不是這個。
我很尊敬克雷莫夫,雖然我并不喜歡他;你那位将軍,我還從來沒有見過。
既然你決定做他的妻子,就要對他有責任心。
你卻毫無責任心。
他擔負着重要任務,在打仗,可是妻子卻在這時候送東西給被捕的人。
你可知道,這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 “我知道。
” “那你究竟愛不愛他?” “你行行好,别問吧。
”葉尼娅帶着哭腔說,并且在心裡說:“我究竟愛誰呢?” “不,你回答我。
” “我不能不這樣做,因為人不是為了快活才進盧比揚卡的大門。
” “不應當隻考慮自己。
” “我考慮的就不是自己。
” “維克托也會這樣考慮的。
歸根究底都是個人主義。
” “你的邏輯真是不可思議,我從小就覺得你很古怪。
你把這叫做個人主義嗎?” “你這樣又有什麼用呢?你又不能改變判決。
” “比如,有朝一日把你關起來,那時候你就知道親人能起到什麼作用了。
” 柳德米拉想改變話題,問道: “你這漂泊的新娘,告訴我,你有瑪露霞的相片嗎?” “隻有一張。
你記得嗎,是在索科利尼基照的?” 她把頭放在姐姐的肩上,用訴苦的語氣說: “我太累了。
” “你休息休息,睡一會兒,今天你哪兒也别去,”柳德米拉說,“我把床給你鋪好了。
” 葉尼娅半閉起眼睛,搖了搖頭。
“不,不,不用。
我是活得太累了。
” 柳德米拉拿來一個大信封,把一摞照片抖落在妹妹的膝蓋上。
葉尼娅翻看着照片,叫了起來: “我的天呀,我的天呀……這一張我記得,是在别墅裡照的……小娜佳多好玩兒呀……這是爸爸流放回來以後照的……米佳還是中學生呢,謝廖沙像他像極了,特别是臉的上一部分……這是媽媽抱着瑪露霞,那時候我還沒出世呢……” 她發現,在這些照片當中沒有一張托裡亞的相片,不過她沒有問,托裡亞的相片在哪兒。
“好啦,夫人,”柳德米拉說,“應該伺候你進餐啦。
” “我的胃口很好,”葉尼娅說,“就像小時候那樣,生氣不影響吃飯。
” “好啊,那就謝天謝地。
”柳德米拉說着,吻了吻妹妹。
二十四 葉尼娅在貼滿五顔六色的僞裝紙條的大劇院附近下了無軌電車,走上庫茲涅茨橋,經過美術基金會展覽館,戰前這兒曾經展出她熟悉的一些畫家的作品,也展覽過她的作品,可是她現在從這裡走過,甚至都沒有想起來。
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她的生活就像茨岡人玩的紙牌。
一下子就變出了莫斯科。
她老遠就看到盧比揚卡那座牢固的大樓,黑灰色花崗岩石牆。
“你好,尼古拉。
”她在心裡說。
也許克雷莫夫已經感覺出她走近了,十分激動,卻不知道為什麼激動。
舊的命運成為她的新命運。
似乎已經永遠成為過去的,又成為她的未來。
寬敞的新接待室帶有明亮的朝街玻璃窗,現在關閉着,仍然在老接待室裡接待探望者。
她走進肮髒的院子,順着一面舊牆朝半開着的接待室的門走去。
接待室裡一切都顯得十分平常:桌子上有許多墨水印子,牆邊擺着一張張木沙發,帶有木闆窗台的一個個小窗戶,小窗戶便是查詢處。
似乎那座俯瞰盧比揚卡廣場、斯列津巷、福爾卡索夫巷、小盧比揚卡的多層的石頭大樓和這個小小的辦公室沒有什麼聯系。
接待室裡的人很多,都是探望親人的,多數是婦女,在各個窗口站着隊,有的坐在沙發上,有一個老頭子戴着厚玻璃眼鏡在桌上填寫一張表。
葉尼娅看着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一張張的臉,心想,他們所有的人的眼神、嘴的形态有很多相同之處,她如果在電車上、在大街上碰到這樣的人,就會猜到是上庫茲涅茨橋24号來的。
她向一名年輕的值班人員打聽。
這人穿着紅軍服裝,不知為什麼卻不像紅軍。
他問葉尼娅:“你是第一次來吧?”然後指了指牆上開的小窗戶。
葉尼娅站進隊伍,手裡拿着身份證,她的手掌和手指頭都緊張得出了汗。
站在她前面的一個戴圓帽的婦女小聲說: “如果在内部監獄沒有,就要去馬特羅斯·濟什納,然後去布特爾斯克,不過那裡是在一定的日子按字母順序接待的,然後上列弗爾托夫軍事監獄,然後再到這兒來。
我尋找兒子找了一個半月了。
您上軍事檢察院去過嗎?” 隊伍移動得很快,葉尼娅心想,這不是好事,大概回答都是敷衍了事,很簡短。
但是,等到一個穿得很講究的上了年紀的婦女走到窗口,卻停頓了很久。
大家小聲傳說着,值班人員親自問情況去了,因為在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