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5)
關燈
小
中
大
二十一
在物理研究所前廳裡貼出的牆報上,有一篇文章,标題是《永遠同人民在一起》。
這篇文章說,在偉大的斯大林領導的正在穿越戰争暴風雨的蘇聯,科學具有巨大意義,黨和政府給予科學工作者極大的尊敬和光榮,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曾這樣,即使在艱苦的戰争時期,蘇聯政府也為科學家正常和有成效的工作創造了一切條件。
文章接着談到研究所擔負的巨大任務,談到新的建設,談到擴大舊的實驗室,談到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談到科學研究對于國防工業有何等重要意義。
文章談到全體科學工作者的愛國主義熱潮,說科學工作者決不辜負黨和斯大林同志的關懷和信任,不辜負人民對蘇聯知識分子的光榮的先進隊伍,對科學工作者的期望。
文章的最後部分寫道,可惜,在健康而友愛的集體中也有一些人缺乏對人民、對黨的責任感,有一些人脫離了友好的蘇維埃家庭。
這些人使自己和集體對立起來,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擺在黨交給科學家的任務之上,拼命誇大自己實有的和臆造的功績。
他們之中有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成為異己的反蘇思想的代表,宣揚敵對的政治思想。
這些人一般都要求用客觀主義的态度對待外國唯心主義科學家的充滿反動精神和蒙昧主義精神的唯心主義觀點,誇耀自己同這些科學家的聯系,從而侮辱俄羅斯科學家的蘇維埃民族自豪感,貶低蘇聯科學的成就。
這些人有時像英勇的衛士,要維護似乎被踐踏的正義,企圖在短視、輕信的人和糊塗人中間賺得廉價的聲名,實際上他們卻在挑撥離間,散播不相信俄羅斯的科學力量、不尊重俄羅斯光榮曆史和偉大人物的種子。
文章号召消滅一切腐朽的、異己的、敵對的東西,消滅一切不利于完成黨和人民在偉大的衛國戰争期間交給科學家的任務的因素。
文章的結束語是:“沿着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燈所照亮的光輝道路,沿着列甯和斯大林的黨為我們開辟的道路,向着新的科學高峰,前進!” 雖然文章沒有點名,但是實驗室裡的人都明白,矛頭是對着維克托·施特魯姆的。
薩沃斯季揚諾夫對維克托說了說這篇文章。
維克托沒有去看文章,這時候他站在即将完成新設備安裝的同事們旁邊。
他抱住諾茲德林的肩膀,說: “不論怎樣,這大家夥會大有作為的。
” 諾茲德林忽然罵起娘來,罵的是複數代名詞,維克托一時不明白他罵的是什麼人。
快下班的時候,索科洛夫走到維克托跟前。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我很欣賞您。
您一整天都在工作,就好像什麼事兒也沒有。
您的毅力真了不起。
” “如果一個人天生是淡黃頭發的,決不會因為牆報上的文章變成黑頭發的。
”維克托說。
他生索科洛夫的氣已成了習慣,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似乎這種氣已經沒有了。
他已經不責備索科洛夫的不坦率和怯懦。
有時他自己對自己說:“他有很多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人人都免不了有。
” “是啊,文章與文章不同,”索科洛夫說。
“安娜·斯捷潘諾芙娜看了這篇文章,心髒病都發作了。
已經把她從醫務所送回家了。
” 維克托心想:“究竟寫的是多麼可怕的事?”不過他沒有問索科洛夫。
至于文章的内容,誰也沒有和他說起。
人們不和病人談他的不治之症,大概就像這樣。
傍晚維克托最後一個離開研究所。
看大門的老頭子阿列克謝·米海洛維奇已經調到存衣室工作,他一面給維克托拿大衣,一面說: “您瞧,維克托·帕夫洛維奇,真是的,在這世界上好人總不得安甯。
” 維克托穿好大衣,又上了樓,在牆報欄前站了下來。
他看完了那篇文章,驚慌地四處看了看:一時間他仿佛覺得,他馬上就要被逮捕了,可是前廳裡空空蕩蕩,十分安靜。
他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一具脆弱的人體的重量和龐大的國家的重量的懸殊,他感覺到,仿佛國家用巨大而明亮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仿佛國家就要朝他壓下來,他就要咯吱一聲,尖叫一聲,就此消滅了。
街上人很多。
維克托覺得,在他與行人之間有一片無主的土地。
在電車裡,一個戴着皮軍帽的人用興奮的語調對自己的同伴說: “你聽到最新消息了嗎?” 前面座位上有一個人說: “斯大林格勒!德國佬完啦!” 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看着維克托,好像是責備他不說話。
他帶着溫和的心情想到索科洛夫:人人都有缺點,他也有,我也有。
但是他從來沒有徹底真誠地承認自己和别人同樣有毛病和缺點,所以他馬上就想:“他的觀點取決于國家是否喜歡他,他的生活是否順利。
等到春天來臨,等到勝利了,他一句批評的話都不會說。
我卻不是這樣:不論國家狀況是好是壞,不論國家折磨我還是眷顧我,我對國家的态度不會變化。
” 到家後他要對柳德米拉說說這篇文章。
看樣子,當真要整他了。
他要對柳德米拉說:“柳德米拉,你瞧瞧,這就是斯大林獎金!想抓人的時候,常常寫這樣的文章。
” “我們是同命運的,”他想道,“如果請我去巴黎大學舉行學術講座,她會和我一塊兒去;如果送我上科雷馬的勞改營,她也會跟我去。
” “是你自己把自己弄到這種可怕的地步。
”柳德米拉會說。
而他會反唇相譏: “我要的不是批評,是體貼和理解。
研究所裡的批評已經夠我受的了。
” 給他開門的是娜佳。
在幽暗的走廊裡,娜佳把他抱住,并且把臉貼到他的胸膛上。
“我渾身又冰冷,又潮濕,讓我把大衣脫了。
出了什麼事嗎?”他問道。
“難道你沒聽到?斯大林格勒呀!巨大的勝利。
德國佬被包圍了。
咱們走,快走。
” 她幫他脫了大衣,拉着他的手進了房間。
“這兒來,這兒來,媽媽在托裡亞的房裡呢。
” 她把門開了。
柳德米拉坐在托裡亞的書桌前。
她慢慢朝他轉過頭來,又得意又傷心地朝他笑了笑。
這天晚上,維克托沒有把研究所裡發生的事告訴柳德米拉。
他們坐在托裡亞的書桌前。
柳德米拉在一張紙上畫包圍斯大林格勒德軍的示意圖,向娜佳說着她對作戰計劃的理解。
夜裡,維克托在自己的房間裡想:“天啊,寫一份檢讨書吧,大家在這種情況下不都寫嗎。
” 二十二 牆報上出現那篇文章之後,又過了幾天。
實驗室裡的工作照常進行着。
維克托有時灰心喪氣,有時興緻勃勃,很帶勁兒地工作,在實驗室裡走來走去,還不時用手指頭在窗台和金屬外殼上輕快地敲出自己喜歡聽的聲音。
他開玩笑說,看樣子,在研究所裡蔓延起近視流行病,很多熟人面對面遇到他,都帶着若有所思的神氣從旁邊走過去,連招呼也不打。
古列維奇老遠看見維克托,也擺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氣,走到大街的另一邊,在一張廣告前面站下來。
維克托為了看個究竟,回頭看了看,這時候恰好古列維奇也回頭看,他們的視線相遇了。
古列維奇做出一副又驚訝又高興的姿态,鞠了個躬,這一切都不是多麼使人愉快的。
斯維琴見到維克托,打了招呼,還小心地碰了碰腳跟表示敬意,不過在打招呼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卻很不自然,就好像他在迎接不友好國家的一位大使。
維克托做了統計:哪些人不理睬他,哪些人對他點頭,哪些人和他握手問好。
每天他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問妻子: “有沒有誰來電話?” 柳德米拉的回答一般都是: “沒有,如果不算瑪利亞的話。
” 她知道她說過這話後他常常問的問題,就又說: “馬季亞羅夫暫時也沒有信來。
” “你瞧,”他說,“過去天天給咱們打電話的,現在不怎麼打了;過去不怎麼打的,現在根本不打了。
” 他覺得,家裡人對待他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有一次他正在喝茶,娜佳從他身邊走過,也不向他問好。
他厲聲對她喝道: “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你覺得我不是活物嗎?” 顯然他在說這話的時候臉上表情顯得非常可憐、非常痛苦,娜佳理解他的心情,所以沒有頂撞他,而是急忙說: “好爸爸,爸爸,原諒我。
” 就在這一天,他問她: “娜佳,你還是常常和你那位大将軍見面嗎?” 她一聲不響地聳了聳肩膀。
“我要警告你,”他說,“不許和他談政治問題。
如果在這方面出問題,就更夠我受的了。
” 娜佳還是沒有粗暴地回答,而是說: “你放心吧,爸爸。
” 早晨,他快到研究所的時候,就開始四下裡張望,時而放慢腳步,時而加快腳步。
他看到走廊裡沒有人,便垂下頭急匆匆地往前走,如果有什麼地方的門開了,他的心就緊縮起來。
他終于走進實驗室之後,便氣喘籲籲,就好像一個士兵終于跑過炮火控制的陣地,進入自己的戰壕。
有一天,薩沃斯季揚諾夫來到維克托的辦公室裡,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我和大家都請求您寫一份檢讨書,檢讨檢讨。
我請您相信,這能夠起作用。
您想想看,就在您面前擺着大量的工作,應該說,擺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就在我們這學科的有生力量都指望着您的時候,忽然就這樣一下子翻了車,怎麼辦呀!您寫一份檢讨書,承認一下錯誤吧。
” “我檢讨什麼?我有什麼錯誤?”維克托說。
“哎,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兒,大家都這樣做嘛,不論是在文學界,在科學界,還有不少黨的領導人,還有您喜歡的音樂家們,肖斯塔科維奇也承認錯誤,寫檢讨書,檢讨過之後,就沒有事了,還在繼續工作。
” “不過我究竟檢讨什麼呢?向誰檢讨呢?” “您寫給院部,寫給黨中央。
這實際上不是主要的,寫給誰都行!主要的是您檢讨了。
比如,就寫:‘我承認錯誤,我錯了,現在認識到了,保證改正。
’就寫諸如此類的話,您是知道的,這都是老一套了。
不過主要的是,這能管用,總是管用的!” 薩沃斯季揚諾夫那一向在笑的、快活的眼睛現在是嚴肅的。
似乎眼睛的顔色也變了。
“謝謝,謝謝,好同志,”維克托說,“您的友情真使我感動。
” 又過了一個鐘頭,索科洛夫對他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下禮拜舉行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我認為,您一定要說一說。
” “說什麼呢?”維克托問。
“我覺得,您應該解釋解釋,說幹脆些,就是要檢讨錯誤。
” 維克托在辦公室裡踱起來,忽然在窗前站下來,朝院子裡看着,說: “索科洛夫同志,是不是最好還是寫一份檢讨書?這樣比起當衆往自己臉上吐唾沫,總要輕松些。
” “不,我以
這篇文章說,在偉大的斯大林領導的正在穿越戰争暴風雨的蘇聯,科學具有巨大意義,黨和政府給予科學工作者極大的尊敬和光榮,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曾這樣,即使在艱苦的戰争時期,蘇聯政府也為科學家正常和有成效的工作創造了一切條件。
文章接着談到研究所擔負的巨大任務,談到新的建設,談到擴大舊的實驗室,談到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談到科學研究對于國防工業有何等重要意義。
文章談到全體科學工作者的愛國主義熱潮,說科學工作者決不辜負黨和斯大林同志的關懷和信任,不辜負人民對蘇聯知識分子的光榮的先進隊伍,對科學工作者的期望。
文章的最後部分寫道,可惜,在健康而友愛的集體中也有一些人缺乏對人民、對黨的責任感,有一些人脫離了友好的蘇維埃家庭。
這些人使自己和集體對立起來,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擺在黨交給科學家的任務之上,拼命誇大自己實有的和臆造的功績。
他們之中有些人有意或無意地成為異己的反蘇思想的代表,宣揚敵對的政治思想。
這些人一般都要求用客觀主義的态度對待外國唯心主義科學家的充滿反動精神和蒙昧主義精神的唯心主義觀點,誇耀自己同這些科學家的聯系,從而侮辱俄羅斯科學家的蘇維埃民族自豪感,貶低蘇聯科學的成就。
這些人有時像英勇的衛士,要維護似乎被踐踏的正義,企圖在短視、輕信的人和糊塗人中間賺得廉價的聲名,實際上他們卻在挑撥離間,散播不相信俄羅斯的科學力量、不尊重俄羅斯光榮曆史和偉大人物的種子。
文章号召消滅一切腐朽的、異己的、敵對的東西,消滅一切不利于完成黨和人民在偉大的衛國戰争期間交給科學家的任務的因素。
文章的結束語是:“沿着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燈所照亮的光輝道路,沿着列甯和斯大林的黨為我們開辟的道路,向着新的科學高峰,前進!” 雖然文章沒有點名,但是實驗室裡的人都明白,矛頭是對着維克托·施特魯姆的。
薩沃斯季揚諾夫對維克托說了說這篇文章。
維克托沒有去看文章,這時候他站在即将完成新設備安裝的同事們旁邊。
他抱住諾茲德林的肩膀,說: “不論怎樣,這大家夥會大有作為的。
” 諾茲德林忽然罵起娘來,罵的是複數代名詞,維克托一時不明白他罵的是什麼人。
快下班的時候,索科洛夫走到維克托跟前。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我很欣賞您。
您一整天都在工作,就好像什麼事兒也沒有。
您的毅力真了不起。
” “如果一個人天生是淡黃頭發的,決不會因為牆報上的文章變成黑頭發的。
”維克托說。
他生索科洛夫的氣已成了習慣,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似乎這種氣已經沒有了。
他已經不責備索科洛夫的不坦率和怯懦。
有時他自己對自己說:“他有很多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人人都免不了有。
” “是啊,文章與文章不同,”索科洛夫說。
“安娜·斯捷潘諾芙娜看了這篇文章,心髒病都發作了。
已經把她從醫務所送回家了。
” 維克托心想:“究竟寫的是多麼可怕的事?”不過他沒有問索科洛夫。
至于文章的内容,誰也沒有和他說起。
人們不和病人談他的不治之症,大概就像這樣。
傍晚維克托最後一個離開研究所。
看大門的老頭子阿列克謝·米海洛維奇已經調到存衣室工作,他一面給維克托拿大衣,一面說: “您瞧,維克托·帕夫洛維奇,真是的,在這世界上好人總不得安甯。
” 維克托穿好大衣,又上了樓,在牆報欄前站了下來。
他看完了那篇文章,驚慌地四處看了看:一時間他仿佛覺得,他馬上就要被逮捕了,可是前廳裡空空蕩蕩,十分安靜。
他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一具脆弱的人體的重量和龐大的國家的重量的懸殊,他感覺到,仿佛國家用巨大而明亮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仿佛國家就要朝他壓下來,他就要咯吱一聲,尖叫一聲,就此消滅了。
街上人很多。
維克托覺得,在他與行人之間有一片無主的土地。
在電車裡,一個戴着皮軍帽的人用興奮的語調對自己的同伴說: “你聽到最新消息了嗎?” 前面座位上有一個人說: “斯大林格勒!德國佬完啦!” 一個上了年紀的婦女看着維克托,好像是責備他不說話。
他帶着溫和的心情想到索科洛夫:人人都有缺點,他也有,我也有。
但是他從來沒有徹底真誠地承認自己和别人同樣有毛病和缺點,所以他馬上就想:“他的觀點取決于國家是否喜歡他,他的生活是否順利。
等到春天來臨,等到勝利了,他一句批評的話都不會說。
我卻不是這樣:不論國家狀況是好是壞,不論國家折磨我還是眷顧我,我對國家的态度不會變化。
” 到家後他要對柳德米拉說說這篇文章。
看樣子,當真要整他了。
他要對柳德米拉說:“柳德米拉,你瞧瞧,這就是斯大林獎金!想抓人的時候,常常寫這樣的文章。
” “我們是同命運的,”他想道,“如果請我去巴黎大學舉行學術講座,她會和我一塊兒去;如果送我上科雷馬的勞改營,她也會跟我去。
” “是你自己把自己弄到這種可怕的地步。
”柳德米拉會說。
而他會反唇相譏: “我要的不是批評,是體貼和理解。
研究所裡的批評已經夠我受的了。
” 給他開門的是娜佳。
在幽暗的走廊裡,娜佳把他抱住,并且把臉貼到他的胸膛上。
“我渾身又冰冷,又潮濕,讓我把大衣脫了。
出了什麼事嗎?”他問道。
“難道你沒聽到?斯大林格勒呀!巨大的勝利。
德國佬被包圍了。
咱們走,快走。
” 她幫他脫了大衣,拉着他的手進了房間。
“這兒來,這兒來,媽媽在托裡亞的房裡呢。
” 她把門開了。
柳德米拉坐在托裡亞的書桌前。
她慢慢朝他轉過頭來,又得意又傷心地朝他笑了笑。
這天晚上,維克托沒有把研究所裡發生的事告訴柳德米拉。
他們坐在托裡亞的書桌前。
柳德米拉在一張紙上畫包圍斯大林格勒德軍的示意圖,向娜佳說着她對作戰計劃的理解。
夜裡,維克托在自己的房間裡想:“天啊,寫一份檢讨書吧,大家在這種情況下不都寫嗎。
” 二十二 牆報上出現那篇文章之後,又過了幾天。
實驗室裡的工作照常進行着。
維克托有時灰心喪氣,有時興緻勃勃,很帶勁兒地工作,在實驗室裡走來走去,還不時用手指頭在窗台和金屬外殼上輕快地敲出自己喜歡聽的聲音。
他開玩笑說,看樣子,在研究所裡蔓延起近視流行病,很多熟人面對面遇到他,都帶着若有所思的神氣從旁邊走過去,連招呼也不打。
古列維奇老遠看見維克托,也擺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氣,走到大街的另一邊,在一張廣告前面站下來。
維克托為了看個究竟,回頭看了看,這時候恰好古列維奇也回頭看,他們的視線相遇了。
古列維奇做出一副又驚訝又高興的姿态,鞠了個躬,這一切都不是多麼使人愉快的。
斯維琴見到維克托,打了招呼,還小心地碰了碰腳跟表示敬意,不過在打招呼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卻很不自然,就好像他在迎接不友好國家的一位大使。
維克托做了統計:哪些人不理睬他,哪些人對他點頭,哪些人和他握手問好。
每天他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問妻子: “有沒有誰來電話?” 柳德米拉的回答一般都是: “沒有,如果不算瑪利亞的話。
” 她知道她說過這話後他常常問的問題,就又說: “馬季亞羅夫暫時也沒有信來。
” “你瞧,”他說,“過去天天給咱們打電話的,現在不怎麼打了;過去不怎麼打的,現在根本不打了。
” 他覺得,家裡人對待他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有一次他正在喝茶,娜佳從他身邊走過,也不向他問好。
他厲聲對她喝道: “為什麼連招呼也不打?你覺得我不是活物嗎?” 顯然他在說這話的時候臉上表情顯得非常可憐、非常痛苦,娜佳理解他的心情,所以沒有頂撞他,而是急忙說: “好爸爸,爸爸,原諒我。
” 就在這一天,他問她: “娜佳,你還是常常和你那位大将軍見面嗎?” 她一聲不響地聳了聳肩膀。
“我要警告你,”他說,“不許和他談政治問題。
如果在這方面出問題,就更夠我受的了。
” 娜佳還是沒有粗暴地回答,而是說: “你放心吧,爸爸。
” 早晨,他快到研究所的時候,就開始四下裡張望,時而放慢腳步,時而加快腳步。
他看到走廊裡沒有人,便垂下頭急匆匆地往前走,如果有什麼地方的門開了,他的心就緊縮起來。
他終于走進實驗室之後,便氣喘籲籲,就好像一個士兵終于跑過炮火控制的陣地,進入自己的戰壕。
有一天,薩沃斯季揚諾夫來到維克托的辦公室裡,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我和大家都請求您寫一份檢讨書,檢讨檢讨。
我請您相信,這能夠起作用。
您想想看,就在您面前擺着大量的工作,應該說,擺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就在我們這學科的有生力量都指望着您的時候,忽然就這樣一下子翻了車,怎麼辦呀!您寫一份檢讨書,承認一下錯誤吧。
” “我檢讨什麼?我有什麼錯誤?”維克托說。
“哎,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兒,大家都這樣做嘛,不論是在文學界,在科學界,還有不少黨的領導人,還有您喜歡的音樂家們,肖斯塔科維奇也承認錯誤,寫檢讨書,檢讨過之後,就沒有事了,還在繼續工作。
” “不過我究竟檢讨什麼呢?向誰檢讨呢?” “您寫給院部,寫給黨中央。
這實際上不是主要的,寫給誰都行!主要的是您檢讨了。
比如,就寫:‘我承認錯誤,我錯了,現在認識到了,保證改正。
’就寫諸如此類的話,您是知道的,這都是老一套了。
不過主要的是,這能管用,總是管用的!” 薩沃斯季揚諾夫那一向在笑的、快活的眼睛現在是嚴肅的。
似乎眼睛的顔色也變了。
“謝謝,謝謝,好同志,”維克托說,“您的友情真使我感動。
” 又過了一個鐘頭,索科洛夫對他說: “維克托·帕夫洛維奇,下禮拜舉行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我認為,您一定要說一說。
” “說什麼呢?”維克托問。
“我覺得,您應該解釋解釋,說幹脆些,就是要檢讨錯誤。
” 維克托在辦公室裡踱起來,忽然在窗前站下來,朝院子裡看着,說: “索科洛夫同志,是不是最好還是寫一份檢讨書?這樣比起當衆往自己臉上吐唾沫,總要輕松些。
” “不,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