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4)
關燈
小
中
大
理。
沒有真理,或者伴随着殘缺不全的真理、破碎的真理、砍削過的或者修剪過的真理,是很難生活的。
部分的真理,不是真理。
在這美好的寂靜的夜裡,讓毫無掩飾的完整的真理占據心靈吧。
我們要在這樣的夜裡把人的善良、人的偉大勞動計算在人的名下。
崔可夫走出掩蔽所,慢慢走到伏爾加河岸脊上,木闆台階在他腳下咯吱咯吱響着。
天色已經黑下來。
西方和東方都沒有聲音。
工廠的輪廓、城市樓房的斷垣殘壁、一個個掩蔽所都和靜默無聲的黑沉的大地、天空、伏爾加河融為一體。
人民的勝利就是這樣表現自己的。
沒有軍隊的分列式,沒有轟鳴的混合樂隊,沒有煙火和禮炮,而是在潮濕的夜晚,在大地、城市、伏爾加河的安甯和靜谧中迎接人民的勝利。
崔可夫十分激動,他那被戰争磨硬了的心在胸中怦怦跳動着。
他仔細聽了聽:并非寂靜無聲。
從班内溝和“紅十月工廠”那邊傳來歌聲。
下面,伏爾加河邊有低低的說話聲,有吉他的聲音。
崔可夫回到掩蔽所。
正等着他吃晚飯的古洛夫說: “瓦西裡·伊萬諾維奇,真奇怪:這麼安靜。
” 崔可夫在鼻子裡“嗯”了一聲,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兒,等他們在飯桌邊坐下來,古洛夫說: “唉,同志,你聽到快活的歌兒都哭了,看樣子,你也吃了不少苦呀。
”崔可夫驚訝地瞥了他一眼。
十九 在斯大林格勒的山溝坡上挖的一個土室裡,幾名紅軍戰士圍坐在自制的小桌旁,小桌上還有一盞自制的油燈。
司務長在往各人的杯子裡斟酒。
大家都注視着,這珍貴的液體小心翼翼地上升到司務長粗硬的指甲在玻璃杯上指着的位置。
大家把酒幹了,就吃起面包。
有一名戰士把一口面包吃下去之後,說: “是啊,德國佬打得我們夠嗆,不過我們還是打赢了。
” “德國佬這一下子老實了,再也撲騰不起來了。
” “撲騰夠了。
” “斯大林格勒大劫難到頭了。
” “不過他們還是帶來太多災難。
把半個俄羅斯燒掉了。
” 他們吃了很久,不慌不忙,在不慌不忙中體會着一個人在長期艱苦的工作之後休息、喝酒、吃飯時的幸福和安甯。
頭腦迷迷蒙蒙的,但是這種迷蒙有點兒特别,并不使人糊塗。
不論面包的滋味、大蔥的咯吱聲、放在土室牆腳下的槍支,不論伏爾加河、想家的念頭、對強大敵人的勝利,以及撫摩過孩子的頭發、摟抱過妻子、掰過面包、卷過煙卷兒,如今又奪得勝利的手,對這一切,他們都清清楚楚地感覺到了。
二十 疏散出去的莫斯科人在準備複員的時候,最高興的也許不是很快就要見到莫斯科,而是擺脫了疏散時期的生活。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鄂木斯克、塔什幹、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城市的街道和房屋、秋日天空的星星、面包的味道—一切都成了令人厭惡的了。
如果他們看到蘇聯情報局報道的好消息,就會說: “好啦,現在咱們很快就要走了。
” 如果看到令人憂慮的消息,就會說: “唉,不會再号召家庭團聚了。
” 出現了不少傳聞,說有些人沒有通行證也回到了莫斯科—他們從長途列車上爬到工程列車上,然後又爬到電氣列車上,電氣列車上沒有軍隊攔截。
人們都忘記了,一九四一年十月,在莫斯科過日子好像是在受刑訊。
那時候人們多麼羨慕那些用故城不祥的天空換取鞑靼和烏茲别克安甯生活的莫斯科人…… 人們都忘記了,在一九四一年十月的災難日子裡,有些沒上去火車的人紛紛丢掉箱子和包裹,徒步朝紮戈爾斯克走去,隻要能離開莫斯科就行。
現在人們也是甯可丢下東西、工作、安頓好的生活,步行回莫斯科,隻要能離開疏散地就行。
一心想離開莫斯科和一心想回莫斯科這兩種相反的心情的主要實質,就在于一年來的戰争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對德國人莫名其妙的恐懼變為對蘇聯力量優勢的信任。
在十一月下旬,蘇聯情報局報道了對弗拉季高加索(即奧爾忠尼啟則)地區德國法西斯軍隊的攻擊,然後又報道了在斯大林格勒地區進攻的勝利。
在兩個星期中,播音員有九次這樣廣播:“目前,我軍繼續反攻……再次沉重打擊敵軍……我軍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摧毀敵軍的頑抗,突破頓河東岸敵軍新防線……我軍繼續進攻,已推進一二十公裡……近日部署在頓河中遊一帶
沒有真理,或者伴随着殘缺不全的真理、破碎的真理、砍削過的或者修剪過的真理,是很難生活的。
部分的真理,不是真理。
在這美好的寂靜的夜裡,讓毫無掩飾的完整的真理占據心靈吧。
我們要在這樣的夜裡把人的善良、人的偉大勞動計算在人的名下。
崔可夫走出掩蔽所,慢慢走到伏爾加河岸脊上,木闆台階在他腳下咯吱咯吱響着。
天色已經黑下來。
西方和東方都沒有聲音。
工廠的輪廓、城市樓房的斷垣殘壁、一個個掩蔽所都和靜默無聲的黑沉的大地、天空、伏爾加河融為一體。
人民的勝利就是這樣表現自己的。
沒有軍隊的分列式,沒有轟鳴的混合樂隊,沒有煙火和禮炮,而是在潮濕的夜晚,在大地、城市、伏爾加河的安甯和靜谧中迎接人民的勝利。
崔可夫十分激動,他那被戰争磨硬了的心在胸中怦怦跳動着。
他仔細聽了聽:并非寂靜無聲。
從班内溝和“紅十月工廠”那邊傳來歌聲。
下面,伏爾加河邊有低低的說話聲,有吉他的聲音。
崔可夫回到掩蔽所。
正等着他吃晚飯的古洛夫說: “瓦西裡·伊萬諾維奇,真奇怪:這麼安靜。
” 崔可夫在鼻子裡“嗯”了一聲,沒有說話。
過了一會兒,等他們在飯桌邊坐下來,古洛夫說: “唉,同志,你聽到快活的歌兒都哭了,看樣子,你也吃了不少苦呀。
”崔可夫驚訝地瞥了他一眼。
十九 在斯大林格勒的山溝坡上挖的一個土室裡,幾名紅軍戰士圍坐在自制的小桌旁,小桌上還有一盞自制的油燈。
司務長在往各人的杯子裡斟酒。
大家都注視着,這珍貴的液體小心翼翼地上升到司務長粗硬的指甲在玻璃杯上指着的位置。
大家把酒幹了,就吃起面包。
有一名戰士把一口面包吃下去之後,說: “是啊,德國佬打得我們夠嗆,不過我們還是打赢了。
” “德國佬這一下子老實了,再也撲騰不起來了。
” “撲騰夠了。
” “斯大林格勒大劫難到頭了。
” “不過他們還是帶來太多災難。
把半個俄羅斯燒掉了。
” 他們吃了很久,不慌不忙,在不慌不忙中體會着一個人在長期艱苦的工作之後休息、喝酒、吃飯時的幸福和安甯。
頭腦迷迷蒙蒙的,但是這種迷蒙有點兒特别,并不使人糊塗。
不論面包的滋味、大蔥的咯吱聲、放在土室牆腳下的槍支,不論伏爾加河、想家的念頭、對強大敵人的勝利,以及撫摩過孩子的頭發、摟抱過妻子、掰過面包、卷過煙卷兒,如今又奪得勝利的手,對這一切,他們都清清楚楚地感覺到了。
二十 疏散出去的莫斯科人在準備複員的時候,最高興的也許不是很快就要見到莫斯科,而是擺脫了疏散時期的生活。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鄂木斯克、塔什幹、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城市的街道和房屋、秋日天空的星星、面包的味道—一切都成了令人厭惡的了。
如果他們看到蘇聯情報局報道的好消息,就會說: “好啦,現在咱們很快就要走了。
” 如果看到令人憂慮的消息,就會說: “唉,不會再号召家庭團聚了。
” 出現了不少傳聞,說有些人沒有通行證也回到了莫斯科—他們從長途列車上爬到工程列車上,然後又爬到電氣列車上,電氣列車上沒有軍隊攔截。
人們都忘記了,一九四一年十月,在莫斯科過日子好像是在受刑訊。
那時候人們多麼羨慕那些用故城不祥的天空換取鞑靼和烏茲别克安甯生活的莫斯科人…… 人們都忘記了,在一九四一年十月的災難日子裡,有些沒上去火車的人紛紛丢掉箱子和包裹,徒步朝紮戈爾斯克走去,隻要能離開莫斯科就行。
現在人們也是甯可丢下東西、工作、安頓好的生活,步行回莫斯科,隻要能離開疏散地就行。
一心想離開莫斯科和一心想回莫斯科這兩種相反的心情的主要實質,就在于一年來的戰争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對德國人莫名其妙的恐懼變為對蘇聯力量優勢的信任。
在十一月下旬,蘇聯情報局報道了對弗拉季高加索(即奧爾忠尼啟則)地區德國法西斯軍隊的攻擊,然後又報道了在斯大林格勒地區進攻的勝利。
在兩個星期中,播音員有九次這樣廣播:“目前,我軍繼續反攻……再次沉重打擊敵軍……我軍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摧毀敵軍的頑抗,突破頓河東岸敵軍新防線……我軍繼續進攻,已推進一二十公裡……近日部署在頓河中遊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