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13)
關燈
小
中
大
革命節那天,克雷莫夫上發電站來過。
他還不知道你媽媽已經不在了。
他一個勁兒問葉尼娅的情況。
” 一個胡子拉碴的老頭子穿一件女式棉襖,露着一團一團的爛棉花,他吃力地喘着氣說: “斯皮裡多諾夫同志,現在又是頒發庫圖佐夫勳章,又是頒發列甯勳章和什麼英雄勳章,為的是多殺一些人。
我們的人和他們的人殺了多少啦!倒是真應該頒發這麼大的勳章,兩公斤重的,給您的女兒,因為她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帶來了新生命。
” 這是在薇拉生過孩子之後談起她的第一個人。
斯皮裡多諾夫決定留在駁船上,等到薇拉身子硬朗了,和她一起上列甯斯克去。
他要上古比雪夫去接受新的任務,上列甯斯克是順路。
他看到駁船上的夥食太差,應當馬上為女兒和外孫想想辦法,所以等身上暖和過來之後,便前去找州黨委的指揮所,州黨委指揮所就在附近,在森林中的什麼地方。
他指望到那兒通過朋友弄一些豬油和糖來。
六十三 這一天在艙裡特别難受。
伏爾加上空籠罩着烏雲。
肮髒的冰上到處是垃圾和黑糊糊的泔水,沒有孩子在上面玩,婦女們也不在冰窟窿裡洗衣服,下遊來的冷風撕扯着凍在冰上的破布,又從艙門的縫兒鑽進艙裡,使整個駁船到處是呼嘯聲和咯吱聲。
人們呆呆地坐着,裹着頭巾、棉衣、棉被。
最喜歡唠叨的娘們兒也不說話了,傾聽着風的吼聲、木闆的咯吱聲。
天色漸漸黑了。
這黑暗似乎來自人們難以忍受的痛苦,來自可怕的寒冷、饑餓、肮髒,來自沒完沒了的戰争的折磨。
薇拉躺着,把棉襖一直拉到下巴底下,每一陣風鑽進艙裡,她都感覺到寒氣在面頰上拂過。
此時此刻,她對一切都很悲觀:父親也不能把她送走了,戰争永遠不會結束,到春天德國人就會侵入烏拉爾,侵入西伯利亞,他們的飛機會永遠在天空尖叫,永遠有炸彈爆炸聲。
她第一次懷疑維克托羅夫離她很近。
戰場是很多的。
也許,不論戰場,不論後方,都已經找不到他了。
她掀開小被子的一角,凝視着孩子的臉。
他為什麼哭呀?也許是她的苦惱傳給了他,就像她把溫暖和奶水給了他一樣。
這一天,嚴冬的酷寒、凜冽的冷風、遍布遼闊平原與大河上的大規模戰争讓人們心情沉重。
難道一個人能長期忍受這樣饑寒交迫的可怕日子? 為薇拉接生的老奶奶謝爾蓋耶芙娜走到她床前,說: “我看你今天的樣子很不好,還不如第一天。
” “沒什麼,”薇拉說,“爸爸明天就要回來,會給我帶吃的東西來。
” 盡管謝爾蓋耶芙娜聽說要給産婦帶豬油和糖來,感到很高興,可她還是氣憤地、很不客氣地說: “你們這些當官的人家,總有好東西吃,到處有好吃的東西等着你們。
可是我們吃的東西隻有一樣—凍土豆。
” “安靜點兒!”有一個人叫道。
“大家安靜點兒!” 船艙的另一頭響起一個不很清楚的聲音。
忽然,那聲音變得響亮起來,壓倒其他一切聲音。
那是一個人就着油燈的亮光在讀報: “最新消息……我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發起強大攻勢……近日來,駐守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沖地帶的我軍向德國法西斯軍隊發起猛攻。
進攻從兩個方向開始:從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和南部……” 人們一聲不響地站着,在哭。
一條無形的奇怪的線連接着他們和那些小夥子,那些小夥子此時此刻正迎着寒風在雪地上前進,有的躺在雪地裡,渾身是血,用模糊的目光向人世告别。
老頭子和婦女們在哭,工人們在哭,孩子們帶着不是孩子應有的表情和大人站在一起聽人讀報。
“我軍攻克頓河東岸的卡拉奇市、克裡沃穆茲金車站、阿布加薩羅沃市及其車站……” 薇拉也和大家一起流眼淚。
她也覺得有一條線連接着那些在黑沉沉的冬夜裡前進、倒下去又爬起來、又倒下去卻再也爬不起來的人和在這艙裡聽着進攻消息的受盡苦難的人們。
為了她,為了她的兒子,為了兩手浸在冰水裡凍裂了口子的婦女們,為了老年人,為了裹着媽媽的破頭巾的孩子們,那些人在迎着死亡往前沖
他還不知道你媽媽已經不在了。
他一個勁兒問葉尼娅的情況。
” 一個胡子拉碴的老頭子穿一件女式棉襖,露着一團一團的爛棉花,他吃力地喘着氣說: “斯皮裡多諾夫同志,現在又是頒發庫圖佐夫勳章,又是頒發列甯勳章和什麼英雄勳章,為的是多殺一些人。
我們的人和他們的人殺了多少啦!倒是真應該頒發這麼大的勳章,兩公斤重的,給您的女兒,因為她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帶來了新生命。
” 這是在薇拉生過孩子之後談起她的第一個人。
斯皮裡多諾夫決定留在駁船上,等到薇拉身子硬朗了,和她一起上列甯斯克去。
他要上古比雪夫去接受新的任務,上列甯斯克是順路。
他看到駁船上的夥食太差,應當馬上為女兒和外孫想想辦法,所以等身上暖和過來之後,便前去找州黨委的指揮所,州黨委指揮所就在附近,在森林中的什麼地方。
他指望到那兒通過朋友弄一些豬油和糖來。
六十三 這一天在艙裡特别難受。
伏爾加上空籠罩着烏雲。
肮髒的冰上到處是垃圾和黑糊糊的泔水,沒有孩子在上面玩,婦女們也不在冰窟窿裡洗衣服,下遊來的冷風撕扯着凍在冰上的破布,又從艙門的縫兒鑽進艙裡,使整個駁船到處是呼嘯聲和咯吱聲。
人們呆呆地坐着,裹着頭巾、棉衣、棉被。
最喜歡唠叨的娘們兒也不說話了,傾聽着風的吼聲、木闆的咯吱聲。
天色漸漸黑了。
這黑暗似乎來自人們難以忍受的痛苦,來自可怕的寒冷、饑餓、肮髒,來自沒完沒了的戰争的折磨。
薇拉躺着,把棉襖一直拉到下巴底下,每一陣風鑽進艙裡,她都感覺到寒氣在面頰上拂過。
此時此刻,她對一切都很悲觀:父親也不能把她送走了,戰争永遠不會結束,到春天德國人就會侵入烏拉爾,侵入西伯利亞,他們的飛機會永遠在天空尖叫,永遠有炸彈爆炸聲。
她第一次懷疑維克托羅夫離她很近。
戰場是很多的。
也許,不論戰場,不論後方,都已經找不到他了。
她掀開小被子的一角,凝視着孩子的臉。
他為什麼哭呀?也許是她的苦惱傳給了他,就像她把溫暖和奶水給了他一樣。
這一天,嚴冬的酷寒、凜冽的冷風、遍布遼闊平原與大河上的大規模戰争讓人們心情沉重。
難道一個人能長期忍受這樣饑寒交迫的可怕日子? 為薇拉接生的老奶奶謝爾蓋耶芙娜走到她床前,說: “我看你今天的樣子很不好,還不如第一天。
” “沒什麼,”薇拉說,“爸爸明天就要回來,會給我帶吃的東西來。
” 盡管謝爾蓋耶芙娜聽說要給産婦帶豬油和糖來,感到很高興,可她還是氣憤地、很不客氣地說: “你們這些當官的人家,總有好東西吃,到處有好吃的東西等着你們。
可是我們吃的東西隻有一樣—凍土豆。
” “安靜點兒!”有一個人叫道。
“大家安靜點兒!” 船艙的另一頭響起一個不很清楚的聲音。
忽然,那聲音變得響亮起來,壓倒其他一切聲音。
那是一個人就着油燈的亮光在讀報: “最新消息……我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發起強大攻勢……近日來,駐守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沖地帶的我軍向德國法西斯軍隊發起猛攻。
進攻從兩個方向開始:從斯大林格勒西北部和南部……” 人們一聲不響地站着,在哭。
一條無形的奇怪的線連接着他們和那些小夥子,那些小夥子此時此刻正迎着寒風在雪地上前進,有的躺在雪地裡,渾身是血,用模糊的目光向人世告别。
老頭子和婦女們在哭,工人們在哭,孩子們帶着不是孩子應有的表情和大人站在一起聽人讀報。
“我軍攻克頓河東岸的卡拉奇市、克裡沃穆茲金車站、阿布加薩羅沃市及其車站……” 薇拉也和大家一起流眼淚。
她也覺得有一條線連接着那些在黑沉沉的冬夜裡前進、倒下去又爬起來、又倒下去卻再也爬不起來的人和在這艙裡聽着進攻消息的受盡苦難的人們。
為了她,為了她的兒子,為了兩手浸在冰水裡凍裂了口子的婦女們,為了老年人,為了裹着媽媽的破頭巾的孩子們,那些人在迎着死亡往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