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1)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後方的人看到一列列軍車開往前方的時候,會感到無比喜悅和興奮,覺得這些大炮,這些新塗了漆的坦克正是擔負朝夕盼望的總攻任務的,戰争的勝利結局很快就要來到了。
離了預備隊登上軍車的人心情特别緊張。
年輕的排長們仿佛看到了斯大林的密令……當然,老練一些的人根本不考慮這類事,而是喝開水,在小桌上或在靴後跟上捶裡海魚幹,談着少校的風流韻事,談着到下一個樞紐站可以換到什麼貨物。
久經沙場的人仿佛已看到,部隊怎樣在前線附近隻有德國轟炸機到過的偏僻小站下車,而新兵們一遇到轟炸就會多少失去興奮的心情……在路上睡腫了眼皮的人再也無法睡覺,日日夜夜行軍,沒工夫吃,沒工夫喝,滾燙的馬達不停地轟鳴,震得兩鬓隐隐作痛,兩手沒有力氣抓方向盤。
指揮員天天收到看不完的密碼電報,時時刻刻在無線電報話機裡聽到訓斥和罵娘,司令部要求快點兒把缺口堵住,在這兒再也沒有人過問新部隊在練習射擊中達到什麼指标了。
“進攻,進攻,進攻!”部隊指揮員耳朵裡響着的就是這個詞兒。
于是他進攻,再不怠慢,全力以赴。
有時部隊在行軍中,還沒有弄清地勢,就徑直投入戰鬥,這時候會有一個疲憊而緊張的聲音說:“快點兒進行反擊,就在這片高地上,我們都打光啦,可是他們還在拼命往前攻,我們他媽的完蛋啦!” 連日來在路上的軋軋聲與轟轟聲,在坦克手、報話兵和瞄準手的頭腦裡,和德國飛機的嗡嗡聲、地雷爆炸的喀嚓聲混到了一起。
在這裡特别能看到戰争的瘋狂—一個鐘頭過去,便是一片凄慘景象:一輛輛被燒毀、散了架的坦克冒着煙,炮被打壞,履帶被打斷。
幾個月刻苦的訓練哪兒去了?煉鋼工、電工們頑強勤奮的勞動哪兒去了? 上級首長為了掩蓋讓剛剛開到的部隊倉促投入戰鬥的過失,掩蓋該部隊幾乎無益的犧牲,向上面做不痛不癢的彙報:“剛剛開到的預備部隊投入戰鬥,在一定時間裡阻止了敵軍的推進,使我有可能重新部署兵力。
” 假如不是一個勁兒地喊“進攻,進攻”,假如讓部隊摸清地勢,不闖入布雷區,那樣的話,坦克即使不起什麼決定作用,也會好好打一陣子,給德國人造成很大的不痛快和不方便。
諾維科夫的坦克軍向前方開拔着。
沒有打過仗的天真的坦克手小夥子們以為,他們正是要參加決定性戰役的。
嘗過戰争滋味的人就笑話他們。
第一旅旅長馬卡羅夫和全軍最出色的坦克營營長法托夫就很清楚這一切是怎麼一回事兒,他們見識過不隻一次了。
持懷疑和悲觀态度的人都是很現實的人,有過痛苦經驗的人,因為流過血,遭過難,對戰争有更多的理解。
就這一點來說,他們比那些大大咧咧的幼稚的人好些。
但是有過痛苦經驗的人錯了。
諾維科夫上校率領的坦克手們要參加的确實是決定性的戰鬥,這場戰鬥決定了戰争的命運,也決定了千千萬萬人戰後的生活。
二 諾維科夫接到命令,到達古比雪夫以後,要和總參謀部的代表留京中将取得聯系,最高統帥部有許多問題需要了解。
諾維科夫原以為會有人在車站迎接他的,但是擔任車站軍代表的一名目光粗野、到處亂看,同時又疲憊無神的少校說,沒有任何人問起諾維科夫。
想在車站給将軍打個電話也打不成,将軍的電話号碼嚴格保密,沒辦法打通。
諾維科夫便步行前往軍區司令部。
來到車站廣場上,他感到很不自在。
野戰部隊的指揮官突然來到陌生的城市環境中,往往有這樣的感覺。
自己處于生活中心地位的感覺一下子消失了,在這兒既沒有電話員給他遞話筒,又沒有司機為他開着汽車到處跑。
在圓石鋪砌的大街上,人們在匆匆忙忙地跑着,跑到配給商店門口去排隊:“誰是隊尾?……我在您後面……” 對于這些提着叮當響的大桶小桶的人們,似乎再沒有什麼事比到食品店門口排隊更重要了。
特别使諾維科夫生氣的是他遇到的一些軍人,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提着小包大包。
諾維科夫心想:“真該把他們這些狗崽子都抓起來,裝上軍車,帶到前線去。
” 難道他今天能看到她嗎?他在街上走着,想着她。
葉尼娅,你好! 他和留京将軍在軍區司令辦公室裡見面的時間不長。
剛開始談話,總參就給将軍打來電話,要他火速飛往莫斯科。
留京向諾維科夫表示了歉意,便撥通了市内電話。
“瑪莎,情況變啦。
天一亮飛機就起飛,你轉告安娜·阿裡斯塔爾霍芙娜。
土豆咱們來不及帶了,農場還有幾麻袋……”他那蒼白的臉顯得不耐煩,難受地皺着眉頭,看樣子,他打斷了像流水一樣順着電話線向他湧來的話,說道:“沒辦法,總不能向最高統帥部報告說,因為一件女大衣沒做成,我不能起飛呀。
” 将軍放下話筒,對諾維科夫說: “上校同志,您以為,坦克的傳動部分符合我們對設計人員提出的要求嗎?” 這次談話使諾維科夫感到很不舒服。
他在坦克軍裡待了幾個月,學會了準确地看人,就是說,看人的實在分量。
他一眼就可以準确無誤地掂量出到軍裡來找他的那些代表、特派員,各種委員會的領導人、檢查員、指導員的分量。
他知道輕聲慢語說出的話“馬林科夫同志要我轉告您……”的意義;他知道,有些人戴着勳章和将軍肩章,又有口才,嗓門兒又大,卻沒有本事弄到一噸柴油,無權任命一個倉庫管理員或者解除一個文書的職務。
留京所占據的不是龐大的國家機構的高層。
他是做配角,他的工作隻是提供統計數字,了解基本情況,做一般化的解釋說明,所以諾維科夫一面和他談話,一面看起表來。
将軍把老大的記事本合上。
“上校同志,很遺憾,時候不早了,明天一早我還要趕往總參去呢。
不過沒什麼,總還可以在莫斯科見到您。
” “是的,中将同志,總有一天我會帶着我的坦克上莫斯科去。
”諾維科夫冷冷地回答說。
他們握手告别。
留京請他代為向涅烏多布諾夫問好,過去他們在一塊兒工作過的。
諾維科夫還在寬敞的辦公室的綠色地毯上走着,就聽見留京對着話筒說: “給我接一号農場場長辦公室。
” 諾維科夫心想:“他要抓緊時間搞土豆。
” 他朝葉尼娅的住處走去。
他在那個悶熱的夏夜曾經走到她在斯大林格勒的家的門口,那是從草原上去的,草原上到處是撤退時的硝煙和灰塵。
現在他又去找她了,似乎在那個人與這個人之間有一道深淵,可實際上他依然是那樣,他依然是他,是同一個人。
“這一次你是我的了,”他想,“你是我的了。
” 三 這是一座兩層樓的舊式建築,是一座氣候不随着季節變化的結實樓房,牆壁很厚,到了夏天依然涼絲絲的,而到秋涼時候還保留着窒悶和帶灰塵的熱氣。
他按過門鈴,一股熱氣從打開的門裡朝他撲來,他看見葉尼娅站在堆滿簍子和箱子的過道裡。
他看見的是她,既沒有看見她頭上的白頭巾,沒有看見那黑色連衣裙,也沒有看見她的眼睛和臉、她的手臂和雙肩……似乎不是他的眼睛看見了她,而是那顆沒有視覺的心看見了她。
她啊呀了一聲,多少向後退了退,就像很多人因為意外感到吃驚時那樣。
他向她問好,她也對他說了一句什麼話。
他向她走去,閉上眼睛,又感到活着很幸福,又感到甯願此時此刻馬上死去,也感觸到她的溫暖。
為了享受他從未體驗過的愛情,享受幸福,原來既不需要眼睛,也不需要思想,不需要說話。
她問他話,他一面回答,一面跟着她在黑糊糊的走廊裡走,拉着她的手,就好像一個小孩子怕在人群裡丢失了。
“這走廊好寬呀,”他想道,“簡直可以開坦克了。
” 他們走進一間屋子,這間屋子有一個窗戶對着鄰屋一堵沒有窗戶的牆。
靠牆有兩張床。
一張床上鋪着灰色被子,有一個壓得平平的、皺皺巴巴的枕頭;另一張床上罩着白色花邊床罩,還有一個打松的
離了預備隊登上軍車的人心情特别緊張。
年輕的排長們仿佛看到了斯大林的密令……當然,老練一些的人根本不考慮這類事,而是喝開水,在小桌上或在靴後跟上捶裡海魚幹,談着少校的風流韻事,談着到下一個樞紐站可以換到什麼貨物。
久經沙場的人仿佛已看到,部隊怎樣在前線附近隻有德國轟炸機到過的偏僻小站下車,而新兵們一遇到轟炸就會多少失去興奮的心情……在路上睡腫了眼皮的人再也無法睡覺,日日夜夜行軍,沒工夫吃,沒工夫喝,滾燙的馬達不停地轟鳴,震得兩鬓隐隐作痛,兩手沒有力氣抓方向盤。
指揮員天天收到看不完的密碼電報,時時刻刻在無線電報話機裡聽到訓斥和罵娘,司令部要求快點兒把缺口堵住,在這兒再也沒有人過問新部隊在練習射擊中達到什麼指标了。
“進攻,進攻,進攻!”部隊指揮員耳朵裡響着的就是這個詞兒。
于是他進攻,再不怠慢,全力以赴。
有時部隊在行軍中,還沒有弄清地勢,就徑直投入戰鬥,這時候會有一個疲憊而緊張的聲音說:“快點兒進行反擊,就在這片高地上,我們都打光啦,可是他們還在拼命往前攻,我們他媽的完蛋啦!” 連日來在路上的軋軋聲與轟轟聲,在坦克手、報話兵和瞄準手的頭腦裡,和德國飛機的嗡嗡聲、地雷爆炸的喀嚓聲混到了一起。
在這裡特别能看到戰争的瘋狂—一個鐘頭過去,便是一片凄慘景象:一輛輛被燒毀、散了架的坦克冒着煙,炮被打壞,履帶被打斷。
幾個月刻苦的訓練哪兒去了?煉鋼工、電工們頑強勤奮的勞動哪兒去了? 上級首長為了掩蓋讓剛剛開到的部隊倉促投入戰鬥的過失,掩蓋該部隊幾乎無益的犧牲,向上面做不痛不癢的彙報:“剛剛開到的預備部隊投入戰鬥,在一定時間裡阻止了敵軍的推進,使我有可能重新部署兵力。
” 假如不是一個勁兒地喊“進攻,進攻”,假如讓部隊摸清地勢,不闖入布雷區,那樣的話,坦克即使不起什麼決定作用,也會好好打一陣子,給德國人造成很大的不痛快和不方便。
諾維科夫的坦克軍向前方開拔着。
沒有打過仗的天真的坦克手小夥子們以為,他們正是要參加決定性戰役的。
嘗過戰争滋味的人就笑話他們。
第一旅旅長馬卡羅夫和全軍最出色的坦克營營長法托夫就很清楚這一切是怎麼一回事兒,他們見識過不隻一次了。
持懷疑和悲觀态度的人都是很現實的人,有過痛苦經驗的人,因為流過血,遭過難,對戰争有更多的理解。
就這一點來說,他們比那些大大咧咧的幼稚的人好些。
但是有過痛苦經驗的人錯了。
諾維科夫上校率領的坦克手們要參加的确實是決定性的戰鬥,這場戰鬥決定了戰争的命運,也決定了千千萬萬人戰後的生活。
二 諾維科夫接到命令,到達古比雪夫以後,要和總參謀部的代表留京中将取得聯系,最高統帥部有許多問題需要了解。
諾維科夫原以為會有人在車站迎接他的,但是擔任車站軍代表的一名目光粗野、到處亂看,同時又疲憊無神的少校說,沒有任何人問起諾維科夫。
想在車站給将軍打個電話也打不成,将軍的電話号碼嚴格保密,沒辦法打通。
諾維科夫便步行前往軍區司令部。
來到車站廣場上,他感到很不自在。
野戰部隊的指揮官突然來到陌生的城市環境中,往往有這樣的感覺。
自己處于生活中心地位的感覺一下子消失了,在這兒既沒有電話員給他遞話筒,又沒有司機為他開着汽車到處跑。
在圓石鋪砌的大街上,人們在匆匆忙忙地跑着,跑到配給商店門口去排隊:“誰是隊尾?……我在您後面……” 對于這些提着叮當響的大桶小桶的人們,似乎再沒有什麼事比到食品店門口排隊更重要了。
特别使諾維科夫生氣的是他遇到的一些軍人,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提着小包大包。
諾維科夫心想:“真該把他們這些狗崽子都抓起來,裝上軍車,帶到前線去。
” 難道他今天能看到她嗎?他在街上走着,想着她。
葉尼娅,你好! 他和留京将軍在軍區司令辦公室裡見面的時間不長。
剛開始談話,總參就給将軍打來電話,要他火速飛往莫斯科。
留京向諾維科夫表示了歉意,便撥通了市内電話。
“瑪莎,情況變啦。
天一亮飛機就起飛,你轉告安娜·阿裡斯塔爾霍芙娜。
土豆咱們來不及帶了,農場還有幾麻袋……”他那蒼白的臉顯得不耐煩,難受地皺着眉頭,看樣子,他打斷了像流水一樣順着電話線向他湧來的話,說道:“沒辦法,總不能向最高統帥部報告說,因為一件女大衣沒做成,我不能起飛呀。
” 将軍放下話筒,對諾維科夫說: “上校同志,您以為,坦克的傳動部分符合我們對設計人員提出的要求嗎?” 這次談話使諾維科夫感到很不舒服。
他在坦克軍裡待了幾個月,學會了準确地看人,就是說,看人的實在分量。
他一眼就可以準确無誤地掂量出到軍裡來找他的那些代表、特派員,各種委員會的領導人、檢查員、指導員的分量。
他知道輕聲慢語說出的話“馬林科夫同志要我轉告您……”的意義;他知道,有些人戴着勳章和将軍肩章,又有口才,嗓門兒又大,卻沒有本事弄到一噸柴油,無權任命一個倉庫管理員或者解除一個文書的職務。
留京所占據的不是龐大的國家機構的高層。
他是做配角,他的工作隻是提供統計數字,了解基本情況,做一般化的解釋說明,所以諾維科夫一面和他談話,一面看起表來。
将軍把老大的記事本合上。
“上校同志,很遺憾,時候不早了,明天一早我還要趕往總參去呢。
不過沒什麼,總還可以在莫斯科見到您。
” “是的,中将同志,總有一天我會帶着我的坦克上莫斯科去。
”諾維科夫冷冷地回答說。
他們握手告别。
留京請他代為向涅烏多布諾夫問好,過去他們在一塊兒工作過的。
諾維科夫還在寬敞的辦公室的綠色地毯上走着,就聽見留京對着話筒說: “給我接一号農場場長辦公室。
” 諾維科夫心想:“他要抓緊時間搞土豆。
” 他朝葉尼娅的住處走去。
他在那個悶熱的夏夜曾經走到她在斯大林格勒的家的門口,那是從草原上去的,草原上到處是撤退時的硝煙和灰塵。
現在他又去找她了,似乎在那個人與這個人之間有一道深淵,可實際上他依然是那樣,他依然是他,是同一個人。
“這一次你是我的了,”他想,“你是我的了。
” 三 這是一座兩層樓的舊式建築,是一座氣候不随着季節變化的結實樓房,牆壁很厚,到了夏天依然涼絲絲的,而到秋涼時候還保留着窒悶和帶灰塵的熱氣。
他按過門鈴,一股熱氣從打開的門裡朝他撲來,他看見葉尼娅站在堆滿簍子和箱子的過道裡。
他看見的是她,既沒有看見她頭上的白頭巾,沒有看見那黑色連衣裙,也沒有看見她的眼睛和臉、她的手臂和雙肩……似乎不是他的眼睛看見了她,而是那顆沒有視覺的心看見了她。
她啊呀了一聲,多少向後退了退,就像很多人因為意外感到吃驚時那樣。
他向她問好,她也對他說了一句什麼話。
他向她走去,閉上眼睛,又感到活着很幸福,又感到甯願此時此刻馬上死去,也感觸到她的溫暖。
為了享受他從未體驗過的愛情,享受幸福,原來既不需要眼睛,也不需要思想,不需要說話。
她問他話,他一面回答,一面跟着她在黑糊糊的走廊裡走,拉着她的手,就好像一個小孩子怕在人群裡丢失了。
“這走廊好寬呀,”他想道,“簡直可以開坦克了。
” 他們走進一間屋子,這間屋子有一個窗戶對着鄰屋一堵沒有窗戶的牆。
靠牆有兩張床。
一張床上鋪着灰色被子,有一個壓得平平的、皺皺巴巴的枕頭;另一張床上罩着白色花邊床罩,還有一個打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