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13)
關燈
小
中
大
比原定時間晚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才能生産出來。
不過,維克托收到這封信并沒有感到難過。
他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急切地等待着新儀器了,不相信新儀器會改變試驗結果。
有時他非常煩惱,這時很希望快點兒收到新儀器,以便最後證實,大量的擴展的試驗資料,是徹頭徹尾與理論相矛盾的。
研究方面的不順利與他的個人傷心事交織起來,一切都變得灰暗,絕望。
這種灰沉情緒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他變得很容易生氣,對家務瑣事似乎有了興趣,常常過問柴米油鹽的事,看到柳德米拉花那麼多錢,總覺得驚訝不解。
他關心起柳德米拉和房東家的争執。
房東要求增加房租,因為使用了他們家的柴棚。
“你跟房東太太談得怎麼樣啦?”他問道。
等他聽過柳德米拉的叙述,又說:“唉,他媽的,這娘們兒真壞。
” 現在他不考慮科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不考慮科學是福還是禍。
要考慮這些問題,必須自覺是主人,是強者。
然而這些天來他一直感到自己是個一事無成的受雇的徒工。
他似乎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從事研究了,他所經受的痛苦使他失去了研究科學的力量。
他在腦子裡一一回想了一些有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作家,他們的主要成就都是在青年時代取得的,在三十五歲到四十歲以後,他們已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了。
僅此一點,他們就足以自豪。
而他卻沒有在年輕時做出終生可以回憶的事情,隻有坐等老死。
為一百年來數學的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的伽羅華在二十一歲就死了,愛因斯坦二十六歲就發表了專著《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赫茲死時不到四十歲。
這些人的命運和維克托之間存在的差别,簡直有如雲泥! 維克托對索科洛夫說,他想暫時停止試驗工作。
但是索科洛夫認為,應當繼續進行試驗,等新儀器來了,許多問題可能解決。
維克托本來想對他說說剛收到的工廠來信,現在甚至忘記了。
維克托看出來,妻子知道他的研究很不順利,但是她不跟他談他的研究。
她不關心他生活中的主要的東西,而把時間用于做家務,同瑪利亞聊天,同房東太太争吵,為娜佳做連衣裙,同波斯托耶夫的妻子來往。
維克托很生她的氣,不了解她的心境。
他覺得,妻子已經恢複了習慣的生活,而她所以做習慣的事情,正因為已經習慣了,不需要什麼精力,她的精力已經沒有了。
她一面做面條湯,一面談娜佳的鞋子,因為她做了多年的家務事,所以現在像機器一樣做着已經習慣了的事情。
他卻沒有看出來,她雖然像以往一樣生活,在生活中卻沒有感覺了。
好比一個行路人,想着自己的心思,在走慣了的路上走着,繞過坑窪,跨過水溝,卻沒有覺察到有坑窪和水溝。
要想跟丈夫談他的研究,她需要新的力量、新的精神資源。
她沒有力量。
維克托覺得,她對一切事情的興趣都還保留着,隻是對他的研究沒有興趣了。
柳德米拉在談到兒子的時候,常常提到一些事,似乎說明丈夫對托裡亞不夠好,維克托覺得很委屈。
她好像是在總結托裡亞與繼父的關系,而結論總是對維克托不利。
柳德米拉對母親說: “托裡亞很可憐,有一個時期臉上出了很多粉刺,他很難過,甚至要我找美容師給他弄點兒藥膏治一治。
可是維克托還一個勁兒地笑話他。
” 這的确是事實。
維克托很喜歡逗托裡亞。
托裡亞回到家來,向他問好,他常常把托裡亞仔細打量一遍,搖搖頭,若有所思地說: “哎,夥計,你臉上好像出星星啦。
” 近來維克托一到晚上不喜歡坐在家裡。
有時他上波斯托耶夫家裡下棋,聽音樂。
波斯托耶夫的妻子鋼琴彈得不錯。
有時去找喀山的新朋友卡裡莫夫。
但多半還是去索科洛夫家。
他喜歡索科洛夫家那小小的房間,喜歡殷勤好客的瑪利亞那親切的笑容,尤其喜歡茶餘酒後的聊天。
每當他很晚串門子回來,一走到家門口,暫時忘卻的苦悶又襲上心頭。
六十四 維克托沒有從研究所回家,而是去找自己的新朋友卡裡莫夫,邀他一起上索科洛夫家去。
卡裡莫夫是個麻子,相貌很醜。
黑皮膚襯得白頭發特别白,白頭發又使黑皮膚顯得特别黑。
卡裡莫夫俄語說得十分地道,隻有仔細聽,才能聽出在發音與用詞造句方面的細微差異。
維克托過去沒有聽到過他的名字,但實際上他已經很有名氣,而且不隻是在喀山。
卡裡莫夫将《神曲》、《格列佛遊記》譯成鞑靼語,最近又在譯《伊利亞特》。
當他們還不熟識的時候,他們走出大學的閱覽室,常常在吸煙室裡見面。
圖書管理員是個衣着馬虎,愛抹口紅又十分健談的老太婆,對維克托說了不少有關卡裡莫夫的事情。
說他是巴黎大學畢業的,在克裡木有别墅,戰前每年一大半時間在海邊度過。
戰争時期他的妻子和女兒留在克裡木,他一直沒有她們的音信。
老太婆還向維克托暗示,此人一生中有過長達八年的艱難經曆,但是維克托卻用大惑不解的目光迎接了這一消息。
看樣子,老太婆也把維克托的情況對卡裡莫夫說了。
他們還沒有認識就彼此了解了,感到很不好意思,每次相遇時不是微笑,倒是皺起眉頭。
有一次他們在圖書館的前廳裡撞了個滿懷,兩個人同時笑起來,說起話來,才結束了這種尴尬的局面。
維克托不知道卡裡莫夫是否對他說的話感興趣,但在卡裡莫夫聽他說話的時候,他很有興趣說話。
維克托有過很不愉快的經驗,常常碰到一些交談者,似乎又聰明又機智,實際上呆闆得不得了。
有些人,維克托在他們面前連說話都很吃力,聲音也變僵硬了,說的話既無意義,又無趣味,有點兒像聾啞盲人了。
有些人,在他們面前任何真誠的話都帶有做作的腔調。
也有些人是多年的相識,但在他們面前維克托感到自己特别孤獨。
為什麼會這樣?途中邂逅的旅伴,鄰鋪而眠的宿友,或者一次偶然争論的參與者—隻要有人在場,他就願意敞開心扉,不再感到孤獨。
他們在一起走着,說着話兒,維克托心想,現在,特别每天晚上在索科洛夫家聊天的時候,他可以一連幾個鐘頭不回想自己的研究了。
以前這種情形從來不曾有過,以前他時時想着自己的研究,不論在電車上,在吃飯的時候,聽音樂或者早晨洗臉的時候。
也許,他鑽進的這個死胡同太氣悶了,所以他下意識地要擺脫有關研究的一些想法…… “艾哈邁德·奧斯曼諾維奇,今天工作效率如何?”維克托問道。
卡裡莫夫說: “腦袋一點兒不聽使喚。
一個勁兒地在想着老婆和女兒,有時覺得一切都會平安無事,會看到她們的,有時會出現一種預感,覺得她們都完了。
” “我了解您。
”維克托說。
“我知道。
”卡裡莫夫說。
維克托心想:奇怪,他和這個人才認識了幾個星期,就想對他說說自己對妻子和女兒都不能說的話了。
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一些人在索科洛夫家小小房間的飯桌上聚會,這些人在莫斯科未必都見過。
索科洛夫是一個才華出衆的人,說話文绉绉的,談起什麼都是長篇大論。
很難相信,他出身伏爾加水手之家,會有這樣優雅斯文的談吐。
他是一個善良而高尚的人,可是臉上的表情卻顯得狡猾又嚴酷。
索科洛夫還有一些地方很不像伏爾加的水手,比如,他滴酒不沾,怕穿堂風,因為怕傳染,一個勁兒地洗手,吃面包還要把手指頭接觸到的那一部分面包皮剝掉。
維克托在宣讀他的論文的時候,常常感到驚訝:一個人能這樣細緻、大膽地思考,這樣簡潔地表述和證明極其複雜和細微的原理,平常說話竟那樣冗長,那樣啰唆。
維克托和許多在斯文的知識分子環境中長大的人一樣,言談之間倒是喜歡說一些粗話,如“他媽的”、“胡扯”,在和老院士談話時常常把愛争吵的學者夫人叫做“冤鬼”或者“女魔”。
索科洛夫在戰前最不喜歡談政治。
維克托一談到政治,索科洛夫就沉默下來,不再說話,或者故意換個話題。
他的性格中有一種奇怪的順從态度,對于集體化時期和一九三七年的許多殘酷的事沒有任何抱怨。
他似乎認為國家的災禍是自然的災禍,是上天降下的災禍。
維克托覺得,索科洛夫似乎信仰上帝,而且這種信仰表現在他的研究中,表現在他對當今世界的強者的順從中,表現在他與别人的個人關系中…… 六十五 馬季亞羅夫說話平靜而從容,他不為那些後來被當做人民敵人和祖國叛徒槍斃了的師長和軍長們辯護,不為托洛茨基辯護,但是從他贊揚克裡沃盧奇科和杜波夫的口氣,從他提到一九三七年被殺害的一些指揮官和政委的名字時不經意流露出的那種尊敬,可以感覺出來,他不相信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夫元帥、莫斯科軍區司令穆拉洛夫、二級集團軍司令列萬多夫斯基、加馬爾尼克、特賓科、布勃諾夫以及托洛茨基的第一副手斯克良斯基和溫什裡希特是人民的敵人,祖國的叛徒。
馬季亞羅夫談論這些大事,口氣之平靜與從容令人不可思議。
要知道強大的國家機器篡改了曆史,按自己的要求重新發動騎兵,重新任命曆史事件的英雄,把真正的英雄抹去。
國家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使永遠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重演一番,可以重刻大理石,重鑄銅像,可以改變以往的發言,改變文獻紀錄片上的人的位置。
這真是全新的曆史。
就連當年幸存下來的人,都要按新的方式考慮過去的生活,把自己從勇士變為懦夫,從革命者變為外國間諜。
聽到馬季亞羅夫的話,會覺得更為強大的邏輯,真理的邏輯,有朝一日必然會顯露它的本來面目。
在戰前從來沒有這樣的談話。
有一次他說: “唉,所有這些人如果活到今天,都會奮不顧身地同法西斯作戰,決不吝惜自己的鮮血。
真不該把他們殺掉……” 化學工程師弗拉基米爾·羅曼諾維奇·阿爾捷列夫是喀山本地人,是索科洛夫家的房東。
阿爾捷列夫的妻子到傍晚時候才下班回家。
兩個兒子都在前方。
阿爾捷列
不過,維克托收到這封信并沒有感到難過。
他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急切地等待着新儀器了,不相信新儀器會改變試驗結果。
有時他非常煩惱,這時很希望快點兒收到新儀器,以便最後證實,大量的擴展的試驗資料,是徹頭徹尾與理論相矛盾的。
研究方面的不順利與他的個人傷心事交織起來,一切都變得灰暗,絕望。
這種灰沉情緒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他變得很容易生氣,對家務瑣事似乎有了興趣,常常過問柴米油鹽的事,看到柳德米拉花那麼多錢,總覺得驚訝不解。
他關心起柳德米拉和房東家的争執。
房東要求增加房租,因為使用了他們家的柴棚。
“你跟房東太太談得怎麼樣啦?”他問道。
等他聽過柳德米拉的叙述,又說:“唉,他媽的,這娘們兒真壞。
” 現在他不考慮科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不考慮科學是福還是禍。
要考慮這些問題,必須自覺是主人,是強者。
然而這些天來他一直感到自己是個一事無成的受雇的徒工。
他似乎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從事研究了,他所經受的痛苦使他失去了研究科學的力量。
他在腦子裡一一回想了一些有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作家,他們的主要成就都是在青年時代取得的,在三十五歲到四十歲以後,他們已經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了。
僅此一點,他們就足以自豪。
而他卻沒有在年輕時做出終生可以回憶的事情,隻有坐等老死。
為一百年來數學的發展提供了多種途徑的伽羅華在二十一歲就死了,愛因斯坦二十六歲就發表了專著《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赫茲死時不到四十歲。
這些人的命運和維克托之間存在的差别,簡直有如雲泥! 維克托對索科洛夫說,他想暫時停止試驗工作。
但是索科洛夫認為,應當繼續進行試驗,等新儀器來了,許多問題可能解決。
維克托本來想對他說說剛收到的工廠來信,現在甚至忘記了。
維克托看出來,妻子知道他的研究很不順利,但是她不跟他談他的研究。
她不關心他生活中的主要的東西,而把時間用于做家務,同瑪利亞聊天,同房東太太争吵,為娜佳做連衣裙,同波斯托耶夫的妻子來往。
維克托很生她的氣,不了解她的心境。
他覺得,妻子已經恢複了習慣的生活,而她所以做習慣的事情,正因為已經習慣了,不需要什麼精力,她的精力已經沒有了。
她一面做面條湯,一面談娜佳的鞋子,因為她做了多年的家務事,所以現在像機器一樣做着已經習慣了的事情。
他卻沒有看出來,她雖然像以往一樣生活,在生活中卻沒有感覺了。
好比一個行路人,想着自己的心思,在走慣了的路上走着,繞過坑窪,跨過水溝,卻沒有覺察到有坑窪和水溝。
要想跟丈夫談他的研究,她需要新的力量、新的精神資源。
她沒有力量。
維克托覺得,她對一切事情的興趣都還保留着,隻是對他的研究沒有興趣了。
柳德米拉在談到兒子的時候,常常提到一些事,似乎說明丈夫對托裡亞不夠好,維克托覺得很委屈。
她好像是在總結托裡亞與繼父的關系,而結論總是對維克托不利。
柳德米拉對母親說: “托裡亞很可憐,有一個時期臉上出了很多粉刺,他很難過,甚至要我找美容師給他弄點兒藥膏治一治。
可是維克托還一個勁兒地笑話他。
” 這的确是事實。
維克托很喜歡逗托裡亞。
托裡亞回到家來,向他問好,他常常把托裡亞仔細打量一遍,搖搖頭,若有所思地說: “哎,夥計,你臉上好像出星星啦。
” 近來維克托一到晚上不喜歡坐在家裡。
有時他上波斯托耶夫家裡下棋,聽音樂。
波斯托耶夫的妻子鋼琴彈得不錯。
有時去找喀山的新朋友卡裡莫夫。
但多半還是去索科洛夫家。
他喜歡索科洛夫家那小小的房間,喜歡殷勤好客的瑪利亞那親切的笑容,尤其喜歡茶餘酒後的聊天。
每當他很晚串門子回來,一走到家門口,暫時忘卻的苦悶又襲上心頭。
六十四 維克托沒有從研究所回家,而是去找自己的新朋友卡裡莫夫,邀他一起上索科洛夫家去。
卡裡莫夫是個麻子,相貌很醜。
黑皮膚襯得白頭發特别白,白頭發又使黑皮膚顯得特别黑。
卡裡莫夫俄語說得十分地道,隻有仔細聽,才能聽出在發音與用詞造句方面的細微差異。
維克托過去沒有聽到過他的名字,但實際上他已經很有名氣,而且不隻是在喀山。
卡裡莫夫将《神曲》、《格列佛遊記》譯成鞑靼語,最近又在譯《伊利亞特》。
當他們還不熟識的時候,他們走出大學的閱覽室,常常在吸煙室裡見面。
圖書管理員是個衣着馬虎,愛抹口紅又十分健談的老太婆,對維克托說了不少有關卡裡莫夫的事情。
說他是巴黎大學畢業的,在克裡木有别墅,戰前每年一大半時間在海邊度過。
戰争時期他的妻子和女兒留在克裡木,他一直沒有她們的音信。
老太婆還向維克托暗示,此人一生中有過長達八年的艱難經曆,但是維克托卻用大惑不解的目光迎接了這一消息。
看樣子,老太婆也把維克托的情況對卡裡莫夫說了。
他們還沒有認識就彼此了解了,感到很不好意思,每次相遇時不是微笑,倒是皺起眉頭。
有一次他們在圖書館的前廳裡撞了個滿懷,兩個人同時笑起來,說起話來,才結束了這種尴尬的局面。
維克托不知道卡裡莫夫是否對他說的話感興趣,但在卡裡莫夫聽他說話的時候,他很有興趣說話。
維克托有過很不愉快的經驗,常常碰到一些交談者,似乎又聰明又機智,實際上呆闆得不得了。
有些人,維克托在他們面前連說話都很吃力,聲音也變僵硬了,說的話既無意義,又無趣味,有點兒像聾啞盲人了。
有些人,在他們面前任何真誠的話都帶有做作的腔調。
也有些人是多年的相識,但在他們面前維克托感到自己特别孤獨。
為什麼會這樣?途中邂逅的旅伴,鄰鋪而眠的宿友,或者一次偶然争論的參與者—隻要有人在場,他就願意敞開心扉,不再感到孤獨。
他們在一起走着,說着話兒,維克托心想,現在,特别每天晚上在索科洛夫家聊天的時候,他可以一連幾個鐘頭不回想自己的研究了。
以前這種情形從來不曾有過,以前他時時想着自己的研究,不論在電車上,在吃飯的時候,聽音樂或者早晨洗臉的時候。
也許,他鑽進的這個死胡同太氣悶了,所以他下意識地要擺脫有關研究的一些想法…… “艾哈邁德·奧斯曼諾維奇,今天工作效率如何?”維克托問道。
卡裡莫夫說: “腦袋一點兒不聽使喚。
一個勁兒地在想着老婆和女兒,有時覺得一切都會平安無事,會看到她們的,有時會出現一種預感,覺得她們都完了。
” “我了解您。
”維克托說。
“我知道。
”卡裡莫夫說。
維克托心想:奇怪,他和這個人才認識了幾個星期,就想對他說說自己對妻子和女兒都不能說的話了。
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一些人在索科洛夫家小小房間的飯桌上聚會,這些人在莫斯科未必都見過。
索科洛夫是一個才華出衆的人,說話文绉绉的,談起什麼都是長篇大論。
很難相信,他出身伏爾加水手之家,會有這樣優雅斯文的談吐。
他是一個善良而高尚的人,可是臉上的表情卻顯得狡猾又嚴酷。
索科洛夫還有一些地方很不像伏爾加的水手,比如,他滴酒不沾,怕穿堂風,因為怕傳染,一個勁兒地洗手,吃面包還要把手指頭接觸到的那一部分面包皮剝掉。
維克托在宣讀他的論文的時候,常常感到驚訝:一個人能這樣細緻、大膽地思考,這樣簡潔地表述和證明極其複雜和細微的原理,平常說話竟那樣冗長,那樣啰唆。
維克托和許多在斯文的知識分子環境中長大的人一樣,言談之間倒是喜歡說一些粗話,如“他媽的”、“胡扯”,在和老院士談話時常常把愛争吵的學者夫人叫做“冤鬼”或者“女魔”。
索科洛夫在戰前最不喜歡談政治。
維克托一談到政治,索科洛夫就沉默下來,不再說話,或者故意換個話題。
他的性格中有一種奇怪的順從态度,對于集體化時期和一九三七年的許多殘酷的事沒有任何抱怨。
他似乎認為國家的災禍是自然的災禍,是上天降下的災禍。
維克托覺得,索科洛夫似乎信仰上帝,而且這種信仰表現在他的研究中,表現在他對當今世界的強者的順從中,表現在他與别人的個人關系中…… 六十五 馬季亞羅夫說話平靜而從容,他不為那些後來被當做人民敵人和祖國叛徒槍斃了的師長和軍長們辯護,不為托洛茨基辯護,但是從他贊揚克裡沃盧奇科和杜波夫的口氣,從他提到一九三七年被殺害的一些指揮官和政委的名字時不經意流露出的那種尊敬,可以感覺出來,他不相信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夫元帥、莫斯科軍區司令穆拉洛夫、二級集團軍司令列萬多夫斯基、加馬爾尼克、特賓科、布勃諾夫以及托洛茨基的第一副手斯克良斯基和溫什裡希特是人民的敵人,祖國的叛徒。
馬季亞羅夫談論這些大事,口氣之平靜與從容令人不可思議。
要知道強大的國家機器篡改了曆史,按自己的要求重新發動騎兵,重新任命曆史事件的英雄,把真正的英雄抹去。
國家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使永遠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重演一番,可以重刻大理石,重鑄銅像,可以改變以往的發言,改變文獻紀錄片上的人的位置。
這真是全新的曆史。
就連當年幸存下來的人,都要按新的方式考慮過去的生活,把自己從勇士變為懦夫,從革命者變為外國間諜。
聽到馬季亞羅夫的話,會覺得更為強大的邏輯,真理的邏輯,有朝一日必然會顯露它的本來面目。
在戰前從來沒有這樣的談話。
有一次他說: “唉,所有這些人如果活到今天,都會奮不顧身地同法西斯作戰,決不吝惜自己的鮮血。
真不該把他們殺掉……” 化學工程師弗拉基米爾·羅曼諾維奇·阿爾捷列夫是喀山本地人,是索科洛夫家的房東。
阿爾捷列夫的妻子到傍晚時候才下班回家。
兩個兒子都在前方。
阿爾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