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5)
關燈
小
中
大
看到他還是今年夏天她在斯大林格勒看到的那種樣子。
像這樣沒有戶口,沒有供應卡,見了看院人、房管員、居民小組長總感到提心吊膽的日子,實在叫人受不了。
葉尼娅總是趁大家都睡了才上廚房去,早晨去洗臉盡量趕在大家都醒來之前。
每次鄰居們跟她說話,她的聲音變得溫和得有些過分,極不自然,很像浸禮派修女的聲音。
這天下午,葉尼娅寫好了離職申請書。
她聽說,在戶籍股拒絕辦理戶口登記手續之後,來過一名民警,送來一張限三天内離開古比雪夫的批示。
批示的正文中說:“破壞戶籍制度者,理應……”葉尼娅不希望“理應”,要她離開古比雪夫,她就離開好啦。
她一想到可以不再看到格裡申,不再看到格拉菲拉和她那柔和得像爛橄榄一樣的眼睛,不再苦惱,不再擔驚害怕,心裡馬上就覺得輕松了。
她不想違抗法律,她要服從法律。
等她寫好了離職申請書,正要去交給裡津的時候,有人叫她去接電話,是裡蒙諾夫打來的。
他問她,明天晚上她是不是空閑,從塔什幹來了一個人,說了一些那裡的情形,挺有意思,還帶來了阿列克謝·托爾斯泰的問候。
于是她又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的氣氛。
葉尼娅盡管不準備說,可還是對裡蒙諾夫說了說有關戶口的事。
他聽她說,也不插話,後來他說: “竟有這種事,真有意思:古比雪夫有爸爸的街道,可是不準女兒落戶口,要把女兒攆出去。
有趣。
有趣。
” 他略作思索,又說: “這樣吧,葉尼娅,您的離職申請書今天不要交,晚上我要參加州委書記召開的會議,我把您的事情說一說。
” 葉尼娅道了謝,但是她以為裡蒙諾夫把話筒一放,馬上就會把她的事情忘了。
不過她還是沒有把離職申請書交給裡津,隻是問他,能不能通過軍區司令部給她弄一張去喀山的船票。
“這倒好辦,”裡津說,并且把兩手一攤,“就是公安機關難說話。
有什麼辦法呢,古比雪夫實行一套特殊的制度。
他們有專門指示。
” 他問她: “今天晚上您有時間嗎?” “沒空,有事。
”葉尼娅生氣地說。
她一面往家裡走,一面想,她很快就要看到媽媽、姐姐、姐夫、娜佳了,她在喀山一定會比在古比雪夫好些。
她很奇怪,為什麼她這樣傷心,為什麼一進公安局就吓得發呆。
不給辦戶口手續,就去它的吧……如果諾維科夫有信來,就請鄰居們轉往喀山去好啦。
早晨,她剛來上班,就叫她去接電話。
有一個很有禮貌的聲音請她上市公安局戶籍股辦理戶口手續。
二十五 葉尼娅結識了住在這座宅子裡的一位鄰居—沙爾戈羅茨基。
每次沙爾戈羅茨基突然轉頭的時候,似乎他那老大的、像雪花石膏一般的頭就要從細細的脖子上掉下來,咚的一聲落到地上。
葉尼娅發現,老頭子臉上那蒼白的皮膚泛着柔和的藍色光澤。
葉尼娅很喜歡這種皮膚的藍與眸子的藍色冷光相搭配;老頭子是高等貴族出身,她一想到恰好可以用表示高貴的藍色來畫老頭子,就覺得十分好笑。
弗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沙爾戈羅茨基在戰前的生活不如戰争時期。
現在他有一些活兒幹了。
蘇聯情報局約他寫一些短文,寫德米特裡·頓斯科伊、蘇沃洛夫、烏沙科夫,寫俄羅斯軍人的光輝傳統,寫十九世紀的詩人,如丘特切夫、巴拉丁斯基…… 沙爾戈羅茨基告訴葉尼娅,從母系來說,他是羅曼諾夫王朝之前一支古老的公爵世家的後裔。
他年輕時在省地方自治局任職,在地主子弟、鄉村教師和年輕神甫們中間鼓吹徹底的伏爾泰主義和恰達耶夫思想。
他對葉尼娅說過他同省首席貴族的談話。
是四十四年以前的事了。
“您是俄羅斯一支古老世家的代表,可是居然向莊稼漢鼓吹,說人類起源于猴子。
莊稼漢會問您:大公們是不是?皇太子是不是?皇後是不是?皇上本人是不是?……” 沙爾戈羅茨基繼續進行思想宣傳,結果他被流放塔什幹。
一年後他得到赦免,于是他出國到了瑞士。
在瑞士他遇到很多革命活動家。
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人、無政府主義者都知道這位古怪的公爵世家後裔。
他參加辯論會、晚會,和一些人談得很愉快,但是他不贊成任何人的主張。
就在這時候,他和一個猶太大學生李别茨成了好朋友,李别茨是一個留着黑色胡須的崩得[24]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不久,他回到俄國,住在他自己的莊園裡,有時在《下諾夫哥羅德報》發表曆史題材和文學題材的文章。
他不善經營家産,莊園由母親管理。
沙爾戈羅茨基是唯一一個莊園未被農民觸動的地主。
貧農委員會甚至分給他一大車木柴和四十棵大白菜。
他整日坐在家裡唯一生了爐子、裝了玻璃的房間裡,讀書,寫詩。
有一首詩他還念給葉尼娅聽過。
這首詩題為《俄羅斯》: 放眼四望,無慮無憂。
大平原,無邊無沿。
老鴉悲怆地啼叫。
玩樂。
大火。
隐秘。
麻木不仁。
處處别具一格。
又驚人地雄偉。
他用心地念着一個一個的字,停頓、轉折處都念得很清楚,長長的眉毛揚得高高的,然而他那寬大的額頭并不因為揚起眉毛而顯得小些。
一九二六年,沙爾戈羅茨基講授起俄羅斯文學史。
他抨擊傑米揚·别德内,贊揚費特[25],參加當時非常風行的關于生活的真和美的辯論會。
他聲稱自己反對任何國家形式,聲稱馬克思主義是有局限性的學說,談俄羅斯精神的可悲命運,直到又一次免費去了塔什幹。
他住在那裡,一直不理解地理位置的轉換在理論辯論中的作用。
直到一九三三年底,他才得到允許遷到薩馬拉他的姐姐那裡去。
他姐姐葉連娜·安德列耶芙娜是戰前不久才死的。
沙爾戈羅茨基從來不請别人到自己屋裡去。
但是有一次葉尼娅到這位公爵後裔的住處看了看:書和舊報紙堆在角落裡像山一樣,一張張舊椅子摞在一起,幾乎抵到天花闆,鑲了鍍金框的畫像擺在地闆上。
在蒙了紅絲絨的沙發上放着一床皺皺巴巴、露出棉絮的棉被。
這是一個和善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沒辦法的人。
通常大家都說這樣的人有“孩子般的心靈、天使般的善良”。
但是他可以默誦着他心愛的詩句,無動于衷地從伸手向他乞讨的饑餓的孩子或衣衫褴褛的老妪身邊走過。
葉尼娅聽沙爾戈羅茨基說話,常常想起自己的第一個丈夫,可是這位費特和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的一貫崇拜者與共産國際戰士克雷莫夫太不相像了。
葉尼娅感到奇怪的是,克雷莫夫跟沙爾戈羅茨基老頭子一樣是俄羅斯人,但對俄羅斯美麗的風光,對俄羅斯民間故事和費特、丘特切夫[26]的詩竟毫無興趣。
克雷莫夫從小就看重的俄羅斯生活中的一切,他認為在俄羅斯頭等重要的一些人物,沙爾戈羅茨基卻毫不感興趣,有時甚至有些敵視。
對于沙爾戈羅茨基來說,費特是上帝,首先是俄羅斯的上帝。
對于他來說,關于好漢菲尼斯特的故事和格林卡[27]的組歌《彷徨》都是神奇的。
而且,不管他多麼贊賞但丁,他仍然認為但丁作品中沒有俄羅斯音樂和詩歌那種神奇的魅力。
克雷莫夫卻認為杜勃羅留波夫和拉薩爾,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恩格斯之間沒什麼區别。
他認為,馬克思高于一切俄羅斯天才人物,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毫無疑問勝過俄羅斯的音樂。
也許隻有涅克拉索夫是例外。
他認為涅克拉索夫是全世界第一位詩人。
有時葉尼娅覺得,沙爾戈羅茨基不僅可以幫助她認識克雷莫夫,而且可以幫助她看清她與諾維科夫将來的關系。
葉尼娅很喜歡跟沙爾戈羅茨基談話。
往往是從令人不安的戰況談起,然後沙爾戈羅茨基就議論起俄羅斯的命運。
“俄羅斯貴族,”他說,“是有罪于俄羅斯的,葉夫根尼娅·尼古拉耶芙娜。
但他們也珍愛着俄羅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不應該得到絲毫寬恕。
傻瓜,蠢貨,飽食終日的飯桶,拉斯普京[28],米亞索耶多夫上校,椴樹林蔭道,逍遙自在的生活,沒有煙囪的農舍,樹皮鞋……一律完蛋。
我姐姐有六個兒子死在加裡西亞和東普魯士,我大哥又老又病,也在戰鬥中犧牲了,但是曆史不給他們算上這些……應該算呀。
” 葉尼娅常常聽他評論文學,他的觀點與現在的觀點完全不同。
他認為費特在普希金與丘特切夫之上。
他對費特熟悉的程度,自然沒有一個俄羅斯人能比得上,也許費特生前能記得的關于自己的事,還沒有沙爾戈羅茨基知道的多。
他認為列夫·托爾斯泰太實際了,雖然承認他有詩意境界,卻不看重他。
他是看重屠格涅夫的,卻認為屠格涅夫是一位不夠深刻的天才作家。
在俄羅斯小說家中,他最喜歡果戈理和列斯科夫[29]。
他認為,摧殘俄羅斯詩歌的禍首是别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
他對葉尼娅說,除了俄羅斯詩歌,他還愛三樣東西:糖、太陽和睡覺。
他問道: “我還沒看到我的任何一首詩得到發表,難道我能死嗎?” 有一天,葉尼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裡蒙諾夫。
他拄着疙疙瘩瘩的拐杖在街上走,敞着皮大衣,一條鮮豔的方格圍巾從脖子上耷拉下來。
這個頭戴名貴的海狸皮帽的高大的人在古比雪夫的人群中顯得非常奇怪。
裡蒙諾夫陪葉尼娅走到門口。
她請他進去喝杯茶。
他凝神看了看她,說: “好吧,謝謝,不管怎麼說,為了戶口的事,您應該請我喝兩杯。
”于是一面喘着粗氣,一面上樓。
裡蒙諾夫走進葉尼娅的小小的房間,說: “唔,唔,這兒對于我這樣胖大的身體來說,是很窄小的,不過,對于思想,也許是很寬敞的。
” 他忽然用一種極不自然的語調和她談起來,談起自己的愛情理論和男女關系。
“維生素缺乏症,精神上的維生素缺乏症!”他喘着粗氣說。
“您要知道,這是一種很強的饑餓,就像非常需要鹽的公牛、母牛和麋鹿那樣。
我自己身上沒有的,我的家裡人、我的妻子身上沒有的,我就在我所愛的人身上找。
妻子是維生素缺乏症的根源!于是男人就渴望在自己所愛的女人身上找到幾年幾十年在自己妻子身上找不到的東西。
您明白嗎?” 他抓住她的胳膊,撫摩起她的手掌,然後又撫摩她的肩膀,摸她的脖子、腦後。
“您明白我的意思嗎?”他用甜蜜的口吻問道。
“非常簡單嘛。
精神上的維生素缺乏症!” 葉尼娅用冷笑和發窘的眼睛看着他那指甲修剪得光滑的白白的大手從她的肩膀溜到胸脯上,就說: “看起來,維生素缺乏症不隻是精神上的,也是肉體上的呢。
”又用老師教訓一年級小學生的口吻說:“别拉拉扯扯,真的,不準。
” 他驚慌地看了看她,不過并不羞慚,倒是笑了起來。
她也和他一起笑起來。
他們一面喝茶,一面談藝術家薩裡揚。
沙爾戈羅茨基老頭子來敲門了。
原來,裡蒙諾夫早就從有些人的手稿和檔案館藏的信劄中知道沙爾戈羅茨基的名字。
沙爾戈羅茨基沒讀過裡蒙諾夫的作品,但也知道他的名字。
報紙列舉專寫曆史軍事題材的作家時,常常出現這個名字。
他們談了起來,一感覺到有共同語言,便興奮起來,高興起來,在他們的談話中不時出現一些名字,如索洛維約夫、梅列日科夫斯基[30]、羅紮諾夫、吉皮烏斯、别雷[31]、别爾嘉耶夫、烏斯特裡亞洛夫、巴爾蒙特[32]、米留可夫[33]、葉夫列伊諾夫[34]、列米佐夫[35]、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夫[36]。
葉尼娅心想,這兩個人好像把早已沉沒的一個書籍、繪畫、哲學體系和戲劇場景的世界從海底撈了出來。
裡蒙諾夫忽然把她的這一想法說出口來: “咱們好像把早已沉沒的大西洲從海底撈出來啦。
” 沙爾戈羅茨基傷感地點點頭,說: “是啊,是啊,不過您是俄羅斯的大西洲的考察者,我卻是大西洲的居民,跟大西洲一起沉到了大洋底層。
” “這沒什麼,”裡蒙諾夫說,“戰争已經把一些人從大西洲撈到水面上來啦。
” “是啊,”沙爾戈羅茨基随口說,“結果共産國際的創造者再也想不出别的好法子,隻會重複說:俄羅斯土地是神聖的。
” 他笑了笑。
“别着急,等戰争勝利了,那時候國際主義者們就要說:‘我們的俄羅斯祖國是全世界的首領。
’” 奇怪的是,葉尼娅感覺到,他們談得這樣熱烈,這樣沒完沒了,這樣俏皮,不僅是因為高興他們的相遇,不僅是因為找到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她明白,他們(一個已經完全老了,一個也早已上了年紀)一直都能感覺到她在聽他們說話,他們都很喜歡她。
這有多麼奇怪呀。
還有,奇怪的是,他們談話她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覺得可笑,可同時又并非完全不感興趣,而是有幾分愉快。
葉尼娅望着他們,心想:“了解自己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我為過去的生活這樣難過?為什麼我這樣憐憫克雷莫夫?為什麼我一個勁兒地想着他?” 就像過去與克雷莫夫來往的那些共産國際的德國人和英國人使她非常反感一樣,現在沙爾戈羅茨基用嘲笑的口氣說起國際主義者,她聽着也很厭煩、很反感。
就連裡蒙諾夫的維生素缺乏論也不能幫她理清頭緒。
再說,這類事也跟理論無關。
她忽然覺得,她一直想着克雷莫夫,一直為他擔心,僅僅是因為她在想念另一個人,但那個人她幾乎完全沒有想起來。
“難道我真的在愛他?”她驚訝地想。
像這樣沒有戶口,沒有供應卡,見了看院人、房管員、居民小組長總感到提心吊膽的日子,實在叫人受不了。
葉尼娅總是趁大家都睡了才上廚房去,早晨去洗臉盡量趕在大家都醒來之前。
每次鄰居們跟她說話,她的聲音變得溫和得有些過分,極不自然,很像浸禮派修女的聲音。
這天下午,葉尼娅寫好了離職申請書。
她聽說,在戶籍股拒絕辦理戶口登記手續之後,來過一名民警,送來一張限三天内離開古比雪夫的批示。
批示的正文中說:“破壞戶籍制度者,理應……”葉尼娅不希望“理應”,要她離開古比雪夫,她就離開好啦。
她一想到可以不再看到格裡申,不再看到格拉菲拉和她那柔和得像爛橄榄一樣的眼睛,不再苦惱,不再擔驚害怕,心裡馬上就覺得輕松了。
她不想違抗法律,她要服從法律。
等她寫好了離職申請書,正要去交給裡津的時候,有人叫她去接電話,是裡蒙諾夫打來的。
他問她,明天晚上她是不是空閑,從塔什幹來了一個人,說了一些那裡的情形,挺有意思,還帶來了阿列克謝·托爾斯泰的問候。
于是她又感受到另一種生活的氣氛。
葉尼娅盡管不準備說,可還是對裡蒙諾夫說了說有關戶口的事。
他聽她說,也不插話,後來他說: “竟有這種事,真有意思:古比雪夫有爸爸的街道,可是不準女兒落戶口,要把女兒攆出去。
有趣。
有趣。
” 他略作思索,又說: “這樣吧,葉尼娅,您的離職申請書今天不要交,晚上我要參加州委書記召開的會議,我把您的事情說一說。
” 葉尼娅道了謝,但是她以為裡蒙諾夫把話筒一放,馬上就會把她的事情忘了。
不過她還是沒有把離職申請書交給裡津,隻是問他,能不能通過軍區司令部給她弄一張去喀山的船票。
“這倒好辦,”裡津說,并且把兩手一攤,“就是公安機關難說話。
有什麼辦法呢,古比雪夫實行一套特殊的制度。
他們有專門指示。
” 他問她: “今天晚上您有時間嗎?” “沒空,有事。
”葉尼娅生氣地說。
她一面往家裡走,一面想,她很快就要看到媽媽、姐姐、姐夫、娜佳了,她在喀山一定會比在古比雪夫好些。
她很奇怪,為什麼她這樣傷心,為什麼一進公安局就吓得發呆。
不給辦戶口手續,就去它的吧……如果諾維科夫有信來,就請鄰居們轉往喀山去好啦。
早晨,她剛來上班,就叫她去接電話。
有一個很有禮貌的聲音請她上市公安局戶籍股辦理戶口手續。
二十五 葉尼娅結識了住在這座宅子裡的一位鄰居—沙爾戈羅茨基。
每次沙爾戈羅茨基突然轉頭的時候,似乎他那老大的、像雪花石膏一般的頭就要從細細的脖子上掉下來,咚的一聲落到地上。
葉尼娅發現,老頭子臉上那蒼白的皮膚泛着柔和的藍色光澤。
葉尼娅很喜歡這種皮膚的藍與眸子的藍色冷光相搭配;老頭子是高等貴族出身,她一想到恰好可以用表示高貴的藍色來畫老頭子,就覺得十分好笑。
弗拉基米爾·安德列耶維奇·沙爾戈羅茨基在戰前的生活不如戰争時期。
現在他有一些活兒幹了。
蘇聯情報局約他寫一些短文,寫德米特裡·頓斯科伊、蘇沃洛夫、烏沙科夫,寫俄羅斯軍人的光輝傳統,寫十九世紀的詩人,如丘特切夫、巴拉丁斯基…… 沙爾戈羅茨基告訴葉尼娅,從母系來說,他是羅曼諾夫王朝之前一支古老的公爵世家的後裔。
他年輕時在省地方自治局任職,在地主子弟、鄉村教師和年輕神甫們中間鼓吹徹底的伏爾泰主義和恰達耶夫思想。
他對葉尼娅說過他同省首席貴族的談話。
是四十四年以前的事了。
“您是俄羅斯一支古老世家的代表,可是居然向莊稼漢鼓吹,說人類起源于猴子。
莊稼漢會問您:大公們是不是?皇太子是不是?皇後是不是?皇上本人是不是?……” 沙爾戈羅茨基繼續進行思想宣傳,結果他被流放塔什幹。
一年後他得到赦免,于是他出國到了瑞士。
在瑞士他遇到很多革命活動家。
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人、無政府主義者都知道這位古怪的公爵世家後裔。
他參加辯論會、晚會,和一些人談得很愉快,但是他不贊成任何人的主張。
就在這時候,他和一個猶太大學生李别茨成了好朋友,李别茨是一個留着黑色胡須的崩得[24]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不久,他回到俄國,住在他自己的莊園裡,有時在《下諾夫哥羅德報》發表曆史題材和文學題材的文章。
他不善經營家産,莊園由母親管理。
沙爾戈羅茨基是唯一一個莊園未被農民觸動的地主。
貧農委員會甚至分給他一大車木柴和四十棵大白菜。
他整日坐在家裡唯一生了爐子、裝了玻璃的房間裡,讀書,寫詩。
有一首詩他還念給葉尼娅聽過。
這首詩題為《俄羅斯》: 放眼四望,無慮無憂。
大平原,無邊無沿。
老鴉悲怆地啼叫。
玩樂。
大火。
隐秘。
麻木不仁。
處處别具一格。
又驚人地雄偉。
他用心地念着一個一個的字,停頓、轉折處都念得很清楚,長長的眉毛揚得高高的,然而他那寬大的額頭并不因為揚起眉毛而顯得小些。
一九二六年,沙爾戈羅茨基講授起俄羅斯文學史。
他抨擊傑米揚·别德内,贊揚費特[25],參加當時非常風行的關于生活的真和美的辯論會。
他聲稱自己反對任何國家形式,聲稱馬克思主義是有局限性的學說,談俄羅斯精神的可悲命運,直到又一次免費去了塔什幹。
他住在那裡,一直不理解地理位置的轉換在理論辯論中的作用。
直到一九三三年底,他才得到允許遷到薩馬拉他的姐姐那裡去。
他姐姐葉連娜·安德列耶芙娜是戰前不久才死的。
沙爾戈羅茨基從來不請别人到自己屋裡去。
但是有一次葉尼娅到這位公爵後裔的住處看了看:書和舊報紙堆在角落裡像山一樣,一張張舊椅子摞在一起,幾乎抵到天花闆,鑲了鍍金框的畫像擺在地闆上。
在蒙了紅絲絨的沙發上放着一床皺皺巴巴、露出棉絮的棉被。
這是一個和善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沒辦法的人。
通常大家都說這樣的人有“孩子般的心靈、天使般的善良”。
但是他可以默誦着他心愛的詩句,無動于衷地從伸手向他乞讨的饑餓的孩子或衣衫褴褛的老妪身邊走過。
葉尼娅聽沙爾戈羅茨基說話,常常想起自己的第一個丈夫,可是這位費特和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的一貫崇拜者與共産國際戰士克雷莫夫太不相像了。
葉尼娅感到奇怪的是,克雷莫夫跟沙爾戈羅茨基老頭子一樣是俄羅斯人,但對俄羅斯美麗的風光,對俄羅斯民間故事和費特、丘特切夫[26]的詩竟毫無興趣。
克雷莫夫從小就看重的俄羅斯生活中的一切,他認為在俄羅斯頭等重要的一些人物,沙爾戈羅茨基卻毫不感興趣,有時甚至有些敵視。
對于沙爾戈羅茨基來說,費特是上帝,首先是俄羅斯的上帝。
對于他來說,關于好漢菲尼斯特的故事和格林卡[27]的組歌《彷徨》都是神奇的。
而且,不管他多麼贊賞但丁,他仍然認為但丁作品中沒有俄羅斯音樂和詩歌那種神奇的魅力。
克雷莫夫卻認為杜勃羅留波夫和拉薩爾,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恩格斯之間沒什麼區别。
他認為,馬克思高于一切俄羅斯天才人物,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毫無疑問勝過俄羅斯的音樂。
也許隻有涅克拉索夫是例外。
他認為涅克拉索夫是全世界第一位詩人。
有時葉尼娅覺得,沙爾戈羅茨基不僅可以幫助她認識克雷莫夫,而且可以幫助她看清她與諾維科夫将來的關系。
葉尼娅很喜歡跟沙爾戈羅茨基談話。
往往是從令人不安的戰況談起,然後沙爾戈羅茨基就議論起俄羅斯的命運。
“俄羅斯貴族,”他說,“是有罪于俄羅斯的,葉夫根尼娅·尼古拉耶芙娜。
但他們也珍愛着俄羅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不應該得到絲毫寬恕。
傻瓜,蠢貨,飽食終日的飯桶,拉斯普京[28],米亞索耶多夫上校,椴樹林蔭道,逍遙自在的生活,沒有煙囪的農舍,樹皮鞋……一律完蛋。
我姐姐有六個兒子死在加裡西亞和東普魯士,我大哥又老又病,也在戰鬥中犧牲了,但是曆史不給他們算上這些……應該算呀。
” 葉尼娅常常聽他評論文學,他的觀點與現在的觀點完全不同。
他認為費特在普希金與丘特切夫之上。
他對費特熟悉的程度,自然沒有一個俄羅斯人能比得上,也許費特生前能記得的關于自己的事,還沒有沙爾戈羅茨基知道的多。
他認為列夫·托爾斯泰太實際了,雖然承認他有詩意境界,卻不看重他。
他是看重屠格涅夫的,卻認為屠格涅夫是一位不夠深刻的天才作家。
在俄羅斯小說家中,他最喜歡果戈理和列斯科夫[29]。
他認為,摧殘俄羅斯詩歌的禍首是别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
他對葉尼娅說,除了俄羅斯詩歌,他還愛三樣東西:糖、太陽和睡覺。
他問道: “我還沒看到我的任何一首詩得到發表,難道我能死嗎?” 有一天,葉尼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裡蒙諾夫。
他拄着疙疙瘩瘩的拐杖在街上走,敞着皮大衣,一條鮮豔的方格圍巾從脖子上耷拉下來。
這個頭戴名貴的海狸皮帽的高大的人在古比雪夫的人群中顯得非常奇怪。
裡蒙諾夫陪葉尼娅走到門口。
她請他進去喝杯茶。
他凝神看了看她,說: “好吧,謝謝,不管怎麼說,為了戶口的事,您應該請我喝兩杯。
”于是一面喘着粗氣,一面上樓。
裡蒙諾夫走進葉尼娅的小小的房間,說: “唔,唔,這兒對于我這樣胖大的身體來說,是很窄小的,不過,對于思想,也許是很寬敞的。
” 他忽然用一種極不自然的語調和她談起來,談起自己的愛情理論和男女關系。
“維生素缺乏症,精神上的維生素缺乏症!”他喘着粗氣說。
“您要知道,這是一種很強的饑餓,就像非常需要鹽的公牛、母牛和麋鹿那樣。
我自己身上沒有的,我的家裡人、我的妻子身上沒有的,我就在我所愛的人身上找。
妻子是維生素缺乏症的根源!于是男人就渴望在自己所愛的女人身上找到幾年幾十年在自己妻子身上找不到的東西。
您明白嗎?” 他抓住她的胳膊,撫摩起她的手掌,然後又撫摩她的肩膀,摸她的脖子、腦後。
“您明白我的意思嗎?”他用甜蜜的口吻問道。
“非常簡單嘛。
精神上的維生素缺乏症!” 葉尼娅用冷笑和發窘的眼睛看着他那指甲修剪得光滑的白白的大手從她的肩膀溜到胸脯上,就說: “看起來,維生素缺乏症不隻是精神上的,也是肉體上的呢。
”又用老師教訓一年級小學生的口吻說:“别拉拉扯扯,真的,不準。
” 他驚慌地看了看她,不過并不羞慚,倒是笑了起來。
她也和他一起笑起來。
他們一面喝茶,一面談藝術家薩裡揚。
沙爾戈羅茨基老頭子來敲門了。
原來,裡蒙諾夫早就從有些人的手稿和檔案館藏的信劄中知道沙爾戈羅茨基的名字。
沙爾戈羅茨基沒讀過裡蒙諾夫的作品,但也知道他的名字。
報紙列舉專寫曆史軍事題材的作家時,常常出現這個名字。
他們談了起來,一感覺到有共同語言,便興奮起來,高興起來,在他們的談話中不時出現一些名字,如索洛維約夫、梅列日科夫斯基[30]、羅紮諾夫、吉皮烏斯、别雷[31]、别爾嘉耶夫、烏斯特裡亞洛夫、巴爾蒙特[32]、米留可夫[33]、葉夫列伊諾夫[34]、列米佐夫[35]、維亞切斯拉夫·伊萬諾夫[36]。
葉尼娅心想,這兩個人好像把早已沉沒的一個書籍、繪畫、哲學體系和戲劇場景的世界從海底撈了出來。
裡蒙諾夫忽然把她的這一想法說出口來: “咱們好像把早已沉沒的大西洲從海底撈出來啦。
” 沙爾戈羅茨基傷感地點點頭,說: “是啊,是啊,不過您是俄羅斯的大西洲的考察者,我卻是大西洲的居民,跟大西洲一起沉到了大洋底層。
” “這沒什麼,”裡蒙諾夫說,“戰争已經把一些人從大西洲撈到水面上來啦。
” “是啊,”沙爾戈羅茨基随口說,“結果共産國際的創造者再也想不出别的好法子,隻會重複說:俄羅斯土地是神聖的。
” 他笑了笑。
“别着急,等戰争勝利了,那時候國際主義者們就要說:‘我們的俄羅斯祖國是全世界的首領。
’” 奇怪的是,葉尼娅感覺到,他們談得這樣熱烈,這樣沒完沒了,這樣俏皮,不僅是因為高興他們的相遇,不僅是因為找到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她明白,他們(一個已經完全老了,一個也早已上了年紀)一直都能感覺到她在聽他們說話,他們都很喜歡她。
這有多麼奇怪呀。
還有,奇怪的是,他們談話她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覺得可笑,可同時又并非完全不感興趣,而是有幾分愉快。
葉尼娅望着他們,心想:“了解自己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我為過去的生活這樣難過?為什麼我這樣憐憫克雷莫夫?為什麼我一個勁兒地想着他?” 就像過去與克雷莫夫來往的那些共産國際的德國人和英國人使她非常反感一樣,現在沙爾戈羅茨基用嘲笑的口氣說起國際主義者,她聽着也很厭煩、很反感。
就連裡蒙諾夫的維生素缺乏論也不能幫她理清頭緒。
再說,這類事也跟理論無關。
她忽然覺得,她一直想着克雷莫夫,一直為他擔心,僅僅是因為她在想念另一個人,但那個人她幾乎完全沒有想起來。
“難道我真的在愛他?”她驚訝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