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5)
關燈
小
中
大
不過,這隻是她覺得罷了。
這時候在古比雪夫有許多莫斯科的人民委員部、機關和莫斯科報社的編輯部。
這是從莫斯科遷來的臨時首都,有外交使團,有大劇院的芭蕾舞,有著名的作家,有莫斯科的報幕員,有外國記者。
這成千上萬的莫斯科人擁擠在一個個狹小的房間裡,有的住旅館客房、有的住公共宿舍,各自幹着原來的事情:各部門的負責人、各個局和各個總局的首長、人民委員,領導着屬下人員,掌管着國民經濟。
特任大使和全權大使們乘坐豪華的汽車,拜會蘇聯對外政策的領導人。
烏蘭諾娃,列梅舍夫和米哈伊洛夫照常演出芭蕾舞和歌劇,令觀衆心醉入迷;美聯社代表沙皮羅先生在記者招待會上向蘇聯情報局局長洛佐夫斯基發難;作家們在為本國和外國的報紙與電台寫文章;記者們在軍醫院裡搜集材料,寫戰地通訊。
但是,莫斯科人的生活在這裡變得完全不同了。
大不列颠王國特任全權大使的夫人克裡普斯太太,每天憑飯票在旅館食堂裡吃飯,沒有吃完的面包和糖塊用報紙包起來,帶回自己的房間;世界各個報紙和通訊社的記者們常常上市場去,在傷兵們中間擠來擠去,買本地的土煙絲自己卷煙卷,津津有味地評論煙草的味道;倒換着兩隻腳,站在澡堂前排長隊;以慷慨聞名的作家們,在讨論世界大事和文學問題的時候,喝着土制燒酒,拿定額的面包當下酒菜。
一個個大機關擠在古比雪夫的一層層狹小的樓上;蘇聯各大報的領導人在家用的桌子上接見來訪者,下班後孩子們就在這桌子上做功課,婦女們就在上面做針線活兒。
龐大的國家機構過起流浪生活,就出現了有趣的事情。
葉尼娅因為報戶口,遇到很多麻煩。
她開始在設計院工作,院長裡津中校是個高高的男子,說話聲音低低的、輕輕的,從接收這個沒辦好戶口手續的工作人員的第一天起,就因為怕負責任而發愁。
裡津叫她上公安局去,同時給她開發了錄用證書。
公安局派出所的工作人員收下葉尼娅的身份證和錄用證書,叫她三天以後來聽回話。
葉尼娅在約定的那一天來到昏喑的走廊裡,坐在走廊裡等候接待的人臉上都帶着一種特别的表情,這種表情隻有來公安局辦理身份證和戶口手續的人才會有。
她走到小窗口跟前。
一隻塗着暗紅色指甲油的女人的手把身份證遞給她,一個平靜的聲音說: “不予辦理。
” 她站進長隊,等待跟戶籍股股長談一談。
站隊的人在小聲說着話兒,打量着在走廊裡走過的一個個抹了口紅、穿着棉制服和皮靴的公安局的姑娘們。
有一個身穿夾大衣、頭戴軍帽、軍裝領子從圍巾裡面露出來的人,踏着咯吱咯吱直響的皮靴,不慌不忙地走過去,用小小的鑰匙開了門上的鎖,不知是英國鎖還是法國鎖—這人便是戶籍股長格裡申。
接待開始了。
葉尼娅發現,輪到被接待的人并沒有久等之後終于輪到的欣喜,而是一面朝門裡走,一面四處打量着,就好像準備在最後一分鐘跑掉似的。
葉尼娅在等候接待的時間裡,聽了不少報不上戶口的事。
有些女兒在母親家裡,癱瘓的姑娘在哥哥家裡,都報不上戶口。
有的婦女來這裡看護傷殘軍人,也沒辦到戶口。
葉尼娅走進格裡申的辦公室。
他一聲不響地向她指了指椅子,看了看她的材料,說: “您這個不能辦理。
還有什麼要說的?” “格裡申同志,”她一開口,聲音就哆嗦起來,“您要知道,這段時間我一直領不到供應卡呀。
” 他用一眨不眨的眼睛看着她,他那張年輕的寬大的臉流露出一種若有所思的淡漠神情。
“格裡申同志,”她說,她的聲音又哆嗦起來,“您設身處地想想看,怎麼能這樣?古比雪夫就有一條以沙波什尼科夫命名的街。
那是我的父親。
他是薩烏拉的革命運動發起人之一,可你們卻不準他的女兒報戶口。
” 他用平靜的眼睛望着她;他聽着她說的話。
“需要有軍調令,”他說,“沒有軍調令我不能辦。
” “我就是在軍事機關工作呀。
”葉尼娅說。
“從您的證件看不出是在軍事機關。
” “在軍事機關就行嗎?” 他不情願地回答說: “行。
” 第二天早晨,葉尼娅來到辦公室,對裡津說,公安局不給辦戶口手續。
他把手一攤,用低低的細嗓門兒說: “哎呀,真胡鬧,難道他們不懂,您一開始工作,就成了我們不能缺少的工作人員,您負責的是國防性質的工作?” “就是啊,”葉尼娅說,“他說,需要有一張證明,證明咱們的機關隸屬于國防人民委員會。
請您開一張證明,今天晚上我再帶着證明上公安局去。
” 過了一陣子,裡津找到葉尼娅,用抱歉的口吻說: “需要由公安機關發來查詢公函。
沒有查詢公函我無法開發這一類的證明。
” 傍晚她又來到公安局,等着被接待。
她一面痛恨自己那種讨好的微笑,一面請求格裡申發函向裡津查詢。
“任何查詢公函我都不會發。
”格裡申說。
裡津聽說格裡申不肯發函,歎了一口氣,沉思一會兒,說: “就這樣吧,您去要求他,哪怕打個電話向我查詢也行。
” 第二天傍晚葉尼娅要去見一位莫斯科來的文學家,他父親的舊識裡蒙諾夫。
于是她一下班就趕到公安局去,向排隊的人要求允許她進去見戶籍股長,“隻要一小會兒”,隻提一個問題。
人們聳聳肩膀,把臉轉了過去,她懊惱地說: “好吧,等就等吧,誰是最後一個?” 這一天,公安局留給葉尼娅的印象特别沉重。
有一個兩腿浮腫的女人在戶籍股長的辦公室裡發起火來,高聲喊:“我求求你們!我求求你們!”一個斷胳膊的人在格裡申的辦公室裡罵起娘來。
接着有一個人也大吵起來,喊:“我就是不走!”不過他很快就走了。
在吵鬧的時候卻聽不到格裡申的聲音,他一直沒有提高嗓門兒,就好像他不在,人們自己在吵,在自己吓唬自己。
她排隊等了有一個半鐘頭。
她又一面痛恨自己讨好的笑臉,痛恨自己忙不疊地說“謝謝!”(人家不過略略點頭讓坐),一面懇求格裡申給她的領導打電話,并說,裡津起初是猶豫的,說沒有注明日期和蓋有公章的函調,恐怕不能開具證明信,後來他好不容易同意了,他可以寫證明信,但必須标明是“回答某月某日您的口頭查詢”。
葉尼娅把事先寫好的一張紙條放到格裡申面前,她在紙條上用又大又清楚的字體寫明電話号碼、裡津的名字和父稱、軍銜、職務,又用小字在括号裡寫明,午休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為止。
但是格裡申對放在他面前的紙條連看也不看,就說: “我不進行任何形式的查詢。
” “那為什麼?”她問。
“不必要。
” “裡津中校說,如果連口頭查詢也沒有,他無權開發證明。
” “他既然無權,就不開好啦。
” “可是我怎麼辦呀?” “我怎麼知道?” 葉尼娅見他那樣平心靜氣,真沒了主意,假如他發脾氣,說她無理糾纏,她倒是輕松些。
可是他半側着身子坐在那兒,連眼皮也不動一動,一點也不着急。
許多男子在跟她交談的時候,都會發現她很美,她也總會感覺到這一點。
但是格裡申看着她的那種神情,就好像看着眼睛裡流淚水的老奶奶或者殘廢人。
她一進他的辦公室,就不再是人,不再是年輕女子,隻是一名求告者了。
她感到自己的弱小,感到他手握強大的權柄,茫然失措了。
她在大街上走着,匆匆忙忙,因為已經比約定會見裡蒙諾夫的時間晚了一個多鐘頭,不過,匆忙歸匆忙,她已經不因為這次會見感到興奮了。
她似乎還聞到公安局走廊裡的氣味,似乎還看到一張張等候接待的人的臉,看到暗淡的燈光照耀着的斯大林肖像,還有旁邊的格裡申。
格裡申又鎮靜,又坦然,掌握着鋼鐵般的國家大權。
裡蒙諾夫高高胖胖的,老大的頭,秃頂周圍有一圈像年輕人一樣的鬈發,他高高興興地迎住她。
“我正怕您不來呢。
”他說着,就幫葉尼娅脫大衣。
他開始向她詢問亞曆山德拉·弗拉基米羅芙娜的情況:“從大學時代起,我就認為您的媽媽是英勇剛強的俄羅斯婦女的典型。
我在作品中經常寫到她。
不是寫她個人,而是寫她這樣一種類型。
” 他放低了聲音,又回頭朝門外看了看,問道: “聽到米佳的什麼消息嗎?” 然後他談起繪畫,兩個人開始一起罵列賓。
裡蒙諾夫在電爐上煎起雞蛋,并且說,他是國内做雞蛋餅的能手,就連“民族飯店”的廚師都向他學習過呢。
“怎麼樣?”他一面請葉尼娅吃雞蛋餅,一面很不放心地問道。
又歎了一口氣,說:“對不起,我就喜歡吃。
” 公安局的所見所聞給她的壓力多麼大啊!她來到裡蒙諾夫這溫暖的、擺滿了書籍雜志的房間裡,不久又來了兩個上了年紀的、通曉藝術又幽默風趣的人,可是她的一顆打着寒顫的心還一直感覺到格裡申的存在。
但是自由而機智的談話的力量也是強大的,于是葉尼娅一時間也就忘記了格裡申,忘記了排隊的人們一張張苦惱的臉。
似乎除了談魯布廖夫,談畢加索,談阿赫瑪托娃和帕斯捷爾納克的詩和布爾加科夫的戲劇,人生再沒有什麼事了。
她來到大街上,馬上就忘記了方才高雅的談話。
格裡申,格裡申……在這座宅子裡,誰也沒有同她談過是否辦好戶口手續的事,誰也沒有要她出示蓋了印記的戶口登記卡。
但是她已經有好幾次覺得居民小組長格拉菲拉在監視她。
格拉菲拉是個機敏的高鼻子女人,總是親親熱熱的,說話總是用甜甜的、透着虛僞的語調。
葉尼娅每次碰到格拉菲拉,看到她那又親熱又陰沉的黑眼睛,總是感到害怕。
她似乎覺得,在她不在家的時候,格拉菲拉就用配好的鑰匙打開她的房門,搜查她的證件,抄錄她申報戶口的申請書,看她的信件。
葉尼娅盡可能悄沒聲地推開大門,踮着腳在走廊裡走,很怕碰見居民小組長。
說不定居民小組長會對她說: “您幹嗎破壞法紀,要我替您擔責任?” 早晨,葉尼娅來到裡津的辦公室,對他說了說在戶籍股又碰釘子的事。
“請您幫我買一張去喀山的船票吧,要不然,也許會因為破壞戶籍制度送我去開采泥炭呢。
”她沒再要求他開什麼證明,而且說話用的是嘲笑和惱怒的口氣。
這個低聲細語的高大的漂亮男子望着她,因為自己的膽小怕事感到羞慚。
她經常感覺到他那戀戀不舍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他望着她的肩膀、大腿、脖子、後腦勺,而她的肩膀和後腦勺也感覺出這種火辣辣的愛戀的目光。
但是,看樣子,決定文件收發規則的力量是非同小可的。
下午,裡津來到葉尼娅面前,一聲不響地把開好的證明信放在圖紙上。
葉尼娅也一聲不響地看了看他,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我通過保密部門提了申請,”裡津說,“本不抱什麼希望,誰知領導一下子就批準了。
” 同事們都向她祝賀,說: “您的苦總算熬到頭了。
” 她來到公安局。
排隊等候的人都向她點頭打招呼,有些人已經跟她熟識了,他們問她: “怎麼樣?……” 有幾個聲音說: “您進去吧,不用排隊了……您這事一會兒就能辦好,幹嗎還要等兩個鐘頭?” 她覺得,那辦公桌,那漆了仿木褐色粗花紋的保險櫃也不再那樣陰森、帶着官氣了。
格裡申看着葉尼娅那匆忙的手指頭把所需要的證明信放到他面前,微微地、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好吧,您把身份證、證明信留下,三天後在接待時間在收發室等候結果。
”他的聲音還是和平常一樣,但是葉尼娅覺得格裡申那明亮的眼睛很親切地笑了笑。
她一面往家走,一面想,原來格裡申也和所有的人一樣,也會做好事,也會笑。
原來他不是毫無心肝的人。
她原來把這位戶籍股長想得那樣不好,現在她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過了三天,一隻塗了暗紅色指甲油的女人的手從小窗口裡把身份證連同整整齊齊夾在裡面的證明信遞給她。
葉尼娅看了看清清楚楚寫在上面的批示:“因此人與該住處無固定關系,不予辦理戶口登記手續。
” “狗崽子!”葉尼娅大聲叫起來。
她再也忍不住,又大聲叫道:“簡直是捉弄人,存心折騰人,這家夥!” 她大聲叫着,搖晃着不管用的證件,對着排隊的人們,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但是她看到,他們都轉過臉去,躲開她。
一時間她心裡泛起一股要拼命的情緒,絕望和發瘋的情緒。
一九三七年,在索科爾尼基的布特爾監獄裡,許多婦女站在昏暗的監獄大廳裡,排隊等候探望失去通信自由的罪犯,那時候有些悲痛絕望得發了瘋的婦女就是這樣喊叫的。
站在走廊裡的一名民警抓住葉尼娅的胳膊把她往門外推。
“放開我,别動我!”她抽出胳膊,把他推開。
“女公民,”他用嗄啞的聲音說,“别叫啦,要不然會判十年徒刑!” 她覺得,民警的眼睛裡閃過一絲恻隐和憐憫的神情。
她快步朝大門口走去。
大街上摩肩擦背地走着許多人,他們都辦過了戶口登記手續,都有定量供應卡……夜裡她夢見大火,她朝一個趴在地上的傷員俯下身去,她想把他背起,并且知道這是克雷莫夫,雖然沒看到他的臉。
她醒來後,又驚愕,又沮喪。
“他能快點兒來就好啦。
”她一面穿衣服,一面想道。
并且嘟哝說:“幫助我吧,幫助我吧。
”她非常非常想看到的,不是夜裡她要救護的克雷莫夫,而是諾維科夫,非常想
這時候在古比雪夫有許多莫斯科的人民委員部、機關和莫斯科報社的編輯部。
這是從莫斯科遷來的臨時首都,有外交使團,有大劇院的芭蕾舞,有著名的作家,有莫斯科的報幕員,有外國記者。
這成千上萬的莫斯科人擁擠在一個個狹小的房間裡,有的住旅館客房、有的住公共宿舍,各自幹着原來的事情:各部門的負責人、各個局和各個總局的首長、人民委員,領導着屬下人員,掌管着國民經濟。
特任大使和全權大使們乘坐豪華的汽車,拜會蘇聯對外政策的領導人。
烏蘭諾娃,列梅舍夫和米哈伊洛夫照常演出芭蕾舞和歌劇,令觀衆心醉入迷;美聯社代表沙皮羅先生在記者招待會上向蘇聯情報局局長洛佐夫斯基發難;作家們在為本國和外國的報紙與電台寫文章;記者們在軍醫院裡搜集材料,寫戰地通訊。
但是,莫斯科人的生活在這裡變得完全不同了。
大不列颠王國特任全權大使的夫人克裡普斯太太,每天憑飯票在旅館食堂裡吃飯,沒有吃完的面包和糖塊用報紙包起來,帶回自己的房間;世界各個報紙和通訊社的記者們常常上市場去,在傷兵們中間擠來擠去,買本地的土煙絲自己卷煙卷,津津有味地評論煙草的味道;倒換着兩隻腳,站在澡堂前排長隊;以慷慨聞名的作家們,在讨論世界大事和文學問題的時候,喝着土制燒酒,拿定額的面包當下酒菜。
一個個大機關擠在古比雪夫的一層層狹小的樓上;蘇聯各大報的領導人在家用的桌子上接見來訪者,下班後孩子們就在這桌子上做功課,婦女們就在上面做針線活兒。
龐大的國家機構過起流浪生活,就出現了有趣的事情。
葉尼娅因為報戶口,遇到很多麻煩。
她開始在設計院工作,院長裡津中校是個高高的男子,說話聲音低低的、輕輕的,從接收這個沒辦好戶口手續的工作人員的第一天起,就因為怕負責任而發愁。
裡津叫她上公安局去,同時給她開發了錄用證書。
公安局派出所的工作人員收下葉尼娅的身份證和錄用證書,叫她三天以後來聽回話。
葉尼娅在約定的那一天來到昏喑的走廊裡,坐在走廊裡等候接待的人臉上都帶着一種特别的表情,這種表情隻有來公安局辦理身份證和戶口手續的人才會有。
她走到小窗口跟前。
一隻塗着暗紅色指甲油的女人的手把身份證遞給她,一個平靜的聲音說: “不予辦理。
” 她站進長隊,等待跟戶籍股股長談一談。
站隊的人在小聲說着話兒,打量着在走廊裡走過的一個個抹了口紅、穿着棉制服和皮靴的公安局的姑娘們。
有一個身穿夾大衣、頭戴軍帽、軍裝領子從圍巾裡面露出來的人,踏着咯吱咯吱直響的皮靴,不慌不忙地走過去,用小小的鑰匙開了門上的鎖,不知是英國鎖還是法國鎖—這人便是戶籍股長格裡申。
接待開始了。
葉尼娅發現,輪到被接待的人并沒有久等之後終于輪到的欣喜,而是一面朝門裡走,一面四處打量着,就好像準備在最後一分鐘跑掉似的。
葉尼娅在等候接待的時間裡,聽了不少報不上戶口的事。
有些女兒在母親家裡,癱瘓的姑娘在哥哥家裡,都報不上戶口。
有的婦女來這裡看護傷殘軍人,也沒辦到戶口。
葉尼娅走進格裡申的辦公室。
他一聲不響地向她指了指椅子,看了看她的材料,說: “您這個不能辦理。
還有什麼要說的?” “格裡申同志,”她一開口,聲音就哆嗦起來,“您要知道,這段時間我一直領不到供應卡呀。
” 他用一眨不眨的眼睛看着她,他那張年輕的寬大的臉流露出一種若有所思的淡漠神情。
“格裡申同志,”她說,她的聲音又哆嗦起來,“您設身處地想想看,怎麼能這樣?古比雪夫就有一條以沙波什尼科夫命名的街。
那是我的父親。
他是薩烏拉的革命運動發起人之一,可你們卻不準他的女兒報戶口。
” 他用平靜的眼睛望着她;他聽着她說的話。
“需要有軍調令,”他說,“沒有軍調令我不能辦。
” “我就是在軍事機關工作呀。
”葉尼娅說。
“從您的證件看不出是在軍事機關。
” “在軍事機關就行嗎?” 他不情願地回答說: “行。
” 第二天早晨,葉尼娅來到辦公室,對裡津說,公安局不給辦戶口手續。
他把手一攤,用低低的細嗓門兒說: “哎呀,真胡鬧,難道他們不懂,您一開始工作,就成了我們不能缺少的工作人員,您負責的是國防性質的工作?” “就是啊,”葉尼娅說,“他說,需要有一張證明,證明咱們的機關隸屬于國防人民委員會。
請您開一張證明,今天晚上我再帶着證明上公安局去。
” 過了一陣子,裡津找到葉尼娅,用抱歉的口吻說: “需要由公安機關發來查詢公函。
沒有查詢公函我無法開發這一類的證明。
” 傍晚她又來到公安局,等着被接待。
她一面痛恨自己那種讨好的微笑,一面請求格裡申發函向裡津查詢。
“任何查詢公函我都不會發。
”格裡申說。
裡津聽說格裡申不肯發函,歎了一口氣,沉思一會兒,說: “就這樣吧,您去要求他,哪怕打個電話向我查詢也行。
” 第二天傍晚葉尼娅要去見一位莫斯科來的文學家,他父親的舊識裡蒙諾夫。
于是她一下班就趕到公安局去,向排隊的人要求允許她進去見戶籍股長,“隻要一小會兒”,隻提一個問題。
人們聳聳肩膀,把臉轉了過去,她懊惱地說: “好吧,等就等吧,誰是最後一個?” 這一天,公安局留給葉尼娅的印象特别沉重。
有一個兩腿浮腫的女人在戶籍股長的辦公室裡發起火來,高聲喊:“我求求你們!我求求你們!”一個斷胳膊的人在格裡申的辦公室裡罵起娘來。
接着有一個人也大吵起來,喊:“我就是不走!”不過他很快就走了。
在吵鬧的時候卻聽不到格裡申的聲音,他一直沒有提高嗓門兒,就好像他不在,人們自己在吵,在自己吓唬自己。
她排隊等了有一個半鐘頭。
她又一面痛恨自己讨好的笑臉,痛恨自己忙不疊地說“謝謝!”(人家不過略略點頭讓坐),一面懇求格裡申給她的領導打電話,并說,裡津起初是猶豫的,說沒有注明日期和蓋有公章的函調,恐怕不能開具證明信,後來他好不容易同意了,他可以寫證明信,但必須标明是“回答某月某日您的口頭查詢”。
葉尼娅把事先寫好的一張紙條放到格裡申面前,她在紙條上用又大又清楚的字體寫明電話号碼、裡津的名字和父稱、軍銜、職務,又用小字在括号裡寫明,午休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為止。
但是格裡申對放在他面前的紙條連看也不看,就說: “我不進行任何形式的查詢。
” “那為什麼?”她問。
“不必要。
” “裡津中校說,如果連口頭查詢也沒有,他無權開發證明。
” “他既然無權,就不開好啦。
” “可是我怎麼辦呀?” “我怎麼知道?” 葉尼娅見他那樣平心靜氣,真沒了主意,假如他發脾氣,說她無理糾纏,她倒是輕松些。
可是他半側着身子坐在那兒,連眼皮也不動一動,一點也不着急。
許多男子在跟她交談的時候,都會發現她很美,她也總會感覺到這一點。
但是格裡申看着她的那種神情,就好像看着眼睛裡流淚水的老奶奶或者殘廢人。
她一進他的辦公室,就不再是人,不再是年輕女子,隻是一名求告者了。
她感到自己的弱小,感到他手握強大的權柄,茫然失措了。
她在大街上走着,匆匆忙忙,因為已經比約定會見裡蒙諾夫的時間晚了一個多鐘頭,不過,匆忙歸匆忙,她已經不因為這次會見感到興奮了。
她似乎還聞到公安局走廊裡的氣味,似乎還看到一張張等候接待的人的臉,看到暗淡的燈光照耀着的斯大林肖像,還有旁邊的格裡申。
格裡申又鎮靜,又坦然,掌握着鋼鐵般的國家大權。
裡蒙諾夫高高胖胖的,老大的頭,秃頂周圍有一圈像年輕人一樣的鬈發,他高高興興地迎住她。
“我正怕您不來呢。
”他說着,就幫葉尼娅脫大衣。
他開始向她詢問亞曆山德拉·弗拉基米羅芙娜的情況:“從大學時代起,我就認為您的媽媽是英勇剛強的俄羅斯婦女的典型。
我在作品中經常寫到她。
不是寫她個人,而是寫她這樣一種類型。
” 他放低了聲音,又回頭朝門外看了看,問道: “聽到米佳的什麼消息嗎?” 然後他談起繪畫,兩個人開始一起罵列賓。
裡蒙諾夫在電爐上煎起雞蛋,并且說,他是國内做雞蛋餅的能手,就連“民族飯店”的廚師都向他學習過呢。
“怎麼樣?”他一面請葉尼娅吃雞蛋餅,一面很不放心地問道。
又歎了一口氣,說:“對不起,我就喜歡吃。
” 公安局的所見所聞給她的壓力多麼大啊!她來到裡蒙諾夫這溫暖的、擺滿了書籍雜志的房間裡,不久又來了兩個上了年紀的、通曉藝術又幽默風趣的人,可是她的一顆打着寒顫的心還一直感覺到格裡申的存在。
但是自由而機智的談話的力量也是強大的,于是葉尼娅一時間也就忘記了格裡申,忘記了排隊的人們一張張苦惱的臉。
似乎除了談魯布廖夫,談畢加索,談阿赫瑪托娃和帕斯捷爾納克的詩和布爾加科夫的戲劇,人生再沒有什麼事了。
她來到大街上,馬上就忘記了方才高雅的談話。
格裡申,格裡申……在這座宅子裡,誰也沒有同她談過是否辦好戶口手續的事,誰也沒有要她出示蓋了印記的戶口登記卡。
但是她已經有好幾次覺得居民小組長格拉菲拉在監視她。
格拉菲拉是個機敏的高鼻子女人,總是親親熱熱的,說話總是用甜甜的、透着虛僞的語調。
葉尼娅每次碰到格拉菲拉,看到她那又親熱又陰沉的黑眼睛,總是感到害怕。
她似乎覺得,在她不在家的時候,格拉菲拉就用配好的鑰匙打開她的房門,搜查她的證件,抄錄她申報戶口的申請書,看她的信件。
葉尼娅盡可能悄沒聲地推開大門,踮着腳在走廊裡走,很怕碰見居民小組長。
說不定居民小組長會對她說: “您幹嗎破壞法紀,要我替您擔責任?” 早晨,葉尼娅來到裡津的辦公室,對他說了說在戶籍股又碰釘子的事。
“請您幫我買一張去喀山的船票吧,要不然,也許會因為破壞戶籍制度送我去開采泥炭呢。
”她沒再要求他開什麼證明,而且說話用的是嘲笑和惱怒的口氣。
這個低聲細語的高大的漂亮男子望着她,因為自己的膽小怕事感到羞慚。
她經常感覺到他那戀戀不舍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他望着她的肩膀、大腿、脖子、後腦勺,而她的肩膀和後腦勺也感覺出這種火辣辣的愛戀的目光。
但是,看樣子,決定文件收發規則的力量是非同小可的。
下午,裡津來到葉尼娅面前,一聲不響地把開好的證明信放在圖紙上。
葉尼娅也一聲不響地看了看他,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我通過保密部門提了申請,”裡津說,“本不抱什麼希望,誰知領導一下子就批準了。
” 同事們都向她祝賀,說: “您的苦總算熬到頭了。
” 她來到公安局。
排隊等候的人都向她點頭打招呼,有些人已經跟她熟識了,他們問她: “怎麼樣?……” 有幾個聲音說: “您進去吧,不用排隊了……您這事一會兒就能辦好,幹嗎還要等兩個鐘頭?” 她覺得,那辦公桌,那漆了仿木褐色粗花紋的保險櫃也不再那樣陰森、帶着官氣了。
格裡申看着葉尼娅那匆忙的手指頭把所需要的證明信放到他面前,微微地、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好吧,您把身份證、證明信留下,三天後在接待時間在收發室等候結果。
”他的聲音還是和平常一樣,但是葉尼娅覺得格裡申那明亮的眼睛很親切地笑了笑。
她一面往家走,一面想,原來格裡申也和所有的人一樣,也會做好事,也會笑。
原來他不是毫無心肝的人。
她原來把這位戶籍股長想得那樣不好,現在她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過了三天,一隻塗了暗紅色指甲油的女人的手從小窗口裡把身份證連同整整齊齊夾在裡面的證明信遞給她。
葉尼娅看了看清清楚楚寫在上面的批示:“因此人與該住處無固定關系,不予辦理戶口登記手續。
” “狗崽子!”葉尼娅大聲叫起來。
她再也忍不住,又大聲叫道:“簡直是捉弄人,存心折騰人,這家夥!” 她大聲叫着,搖晃着不管用的證件,對着排隊的人們,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但是她看到,他們都轉過臉去,躲開她。
一時間她心裡泛起一股要拼命的情緒,絕望和發瘋的情緒。
一九三七年,在索科爾尼基的布特爾監獄裡,許多婦女站在昏暗的監獄大廳裡,排隊等候探望失去通信自由的罪犯,那時候有些悲痛絕望得發了瘋的婦女就是這樣喊叫的。
站在走廊裡的一名民警抓住葉尼娅的胳膊把她往門外推。
“放開我,别動我!”她抽出胳膊,把他推開。
“女公民,”他用嗄啞的聲音說,“别叫啦,要不然會判十年徒刑!” 她覺得,民警的眼睛裡閃過一絲恻隐和憐憫的神情。
她快步朝大門口走去。
大街上摩肩擦背地走着許多人,他們都辦過了戶口登記手續,都有定量供應卡……夜裡她夢見大火,她朝一個趴在地上的傷員俯下身去,她想把他背起,并且知道這是克雷莫夫,雖然沒看到他的臉。
她醒來後,又驚愕,又沮喪。
“他能快點兒來就好啦。
”她一面穿衣服,一面想道。
并且嘟哝說:“幫助我吧,幫助我吧。
”她非常非常想看到的,不是夜裡她要救護的克雷莫夫,而是諾維科夫,非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