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4)
關燈
小
中
大
十六
弗拉基米羅芙娜、柳德米拉和娜佳都坐在廚房裡。
娜佳不時把練習本上的紙撕下來,揉一揉,丢進爐子裡,奄奄一息的紅紅的火苗就會旺一會兒,爐子裡滿滿一大堆維持不久的火苗。
弗拉基米羅芙娜側眼看着女兒,說: “我昨天上一個化驗員家裡去,天啊,她家又窮,住得又擠,又沒有東西吃,咱們家就像皇上過的日子了;她家來了一些街坊,閑談起來,談起在戰前頂喜歡什麼:有的說喜歡小牛肉,有的說喜歡腌黃瓜肉湯。
那個化驗員姑娘卻說,她頂喜歡解除警報的信号。
” 柳德米拉沒有作聲,娜佳卻說: “外婆,咱們家在這兒已經有好多好多朋友啦。
” “可是你一個也沒有。
” “沒有倒也好。
”柳德米拉說。
“維克托現在常常上索科洛夫家去。
那兒常常聚集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人。
我真不明白,維克托和索科洛夫跟這些人會一連扯上幾個鐘頭……拿黃煙熏喉嚨怎麼也熏不厭。
怎麼一點不心疼瑪利亞·伊凡諾芙娜,她還需要休息呢,可是有他們在那兒,她既不能躺一躺,又不能坐一坐,而且挨夠了煙熏。
” “我很喜歡那個鞑靼人卡裡莫夫。
”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那是一個讨厭的家夥。
” “媽媽跟我一樣,她誰也不喜歡,”娜佳說,“就喜歡瑪利亞阿姨。
” “你們都是怪人,”弗拉基米羅芙娜說,“你們有你們在莫斯科的生活環境,這種環境你們帶到這兒來啦。
在火車上,在俱樂部和戲院裡,找不到你們圈子裡的人—不是一個圈子,而是圈子套圈子,你們的朋友都是和你們在一個地方蓋有别墅的一些人,這是我在葉尼娅那兒就觀察到的……你們可以根據非常微小的特點判斷是不是自己圈子裡的人:‘哼,她真淺薄,連布洛克的詩都不懂;他真落後,連畢加索的畫都不喜歡……哼,她居然送給他玻璃花瓶,太不雅緻了……’不過維克托是民主派,他瞧不起一切陳腐的玩意兒。
” “瞎扯,”柳德米拉說,“這跟别墅有什麼相幹!那些粗俗的小市民,有别墅還是沒别墅,跟他們沒什麼可交往的,讨厭。
” 弗拉基米羅芙娜發現,女兒越來越容易向她發火了。
柳德米拉對丈夫提意見,教導娜佳,批評她的過錯,也原諒她的過錯,溺愛她,又不承認溺愛她。
柳德米拉覺得母親對她這些做法始終持保留态度。
母親沒挑明自己的态度,但這種态度是存在的。
有時維克托跟嶽母交換一下眼色,他的眼睛裡便流露出好笑和會意的神情,就好像他事先就跟嶽母談過柳德米拉性格的古怪了。
他們談沒談過,都沒什麼意義,問題在于家庭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東西,這種東西本身的存在,改變了以往的家庭關系。
維克托有一天對柳德米拉說,如果他處在她的位子上,就讓母親當家做主,讓她覺得自己是主人,不是客人。
柳德米拉覺得丈夫的話不是真心實意的,她甚至以為,他是想特别顯示他對嶽母的真心實意和與衆不同的态度,好讓柳德米拉很自然地想到她對婆婆的冷淡。
她有時因為丈夫愛孩子,特别因為他愛娜佳,産生嫉妒心。
如果坦白對他說出這一點,那是好笑的,也是不好意思的。
但現在不是嫉妒。
怎麼能承認,哪怕對自己承認,母親無家可歸,來到她家裡栖身,惹她生氣,使她感到是負擔呢?而且這種氣憤是很奇怪的,這種氣憤和愛、和孝心一同存在,因為如有必要,她可以把最後一件衣服脫給母親,跟母親分食最後一塊面包。
弗拉基米羅芙娜有時忽然感覺到,她很想無緣無故地哭上一場。
有時她想死,想晚上不回家,在同事家的地闆上過夜,有時忽然想收拾收拾,上斯大林格勒去,去找謝瘳沙、薇拉和斯捷潘·費多羅維奇。
弗拉基米羅芙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贊成女婿的意見和做法,柳德米拉卻幾乎總是不贊成。
娜佳發現這一點,就對爸爸說: “媽媽欺負你,你找外婆說說去。
” 這會兒弗拉基米羅芙娜就說: “你們倆過得像貓頭鷹一樣陰沉慘淡。
但維克托是個正常的人。
” “這都是空話,”柳德米拉皺着眉頭說,“等到了回莫斯科的日子,您和維克托就快活了。
” 弗拉基米羅芙娜忽然說: “你可知道,我的好女兒,等到能夠回莫斯科的那一天,我就不跟你們走了,我要留在這兒,我到莫斯科你們家裡住着不舒服。
你明白嗎?我要勸葉尼娅搬到這兒來,或者我上古比雪夫,住到她那兒去。
” 這在母女關系中是非常難堪的時刻。
積壓在母親心中的不痛快,在她拒絕去莫斯科的話中一下子全表露了出來。
柳德米拉心中的不痛快,這一下子也清楚了。
但是柳德米拉委屈起來,就好像她一點也沒有對不起母親的地方。
弗拉基米羅芙娜望着柳德米拉痛苦的表情,也覺得内疚。
夜裡她想謝廖沙想得最多,有時想起他怎樣發火,怎樣争吵,有時想象着他穿起軍裝的樣子,他的眼睛大概更大了,因為他可能消瘦了,兩個腮癟了下去。
她對謝廖沙有一種特别的感情,因為他是她那個不幸的兒子留下的孩子。
兒子也許是她在世界上最最鐘愛的人……她有時對柳德米拉說: “你别為托裡亞那麼難過吧,你要知道,我為托裡亞擔心也不次于你。
” 在這番話裡面有虛假的,與她對女兒的愛不相稱的成分—她并不怎樣為托裡亞擔心。
就是這會兒,兩個人都坦率到極點,卻又害怕自己的直率,不承認自己的直率。
“《真誠可貴,互愛更重要》—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又一部劇作。
”娜佳說。
弗拉基米羅芙娜很不痛快,甚至帶着一種恐懼的心情看了看這個十年級中學生:她自己還沒有理解到的,這個中學生卻理解到了。
沒多久,維克托回來了。
他用自己的鑰匙開了門,一下子就來到廚房。
“可喜的意外,”娜佳說,“還以為你要在索科洛夫家裡待到很晚呢。
” “啊,都在家裡,都在爐子跟前,我很高興,太妙啦,太妙啦。
”他說着,把手伸向爐火。
“把鼻子揩一揩,”柳德米拉說,“有什麼妙的,我真不懂!” 娜佳撲哧一笑,學着媽媽的語調說: “喂,把鼻子揩一揩,你沒聽見嗎?” “娜佳,娜佳。
”柳德米拉用警告的口氣說。
她不跟任何人分享教訓丈夫的權利。
維克托說: “是的,是的。
風太冷啦。
” 他朝房間裡走去,從開着的門裡可以看到,他在書桌旁坐了下來。
“爸爸又在書的封面上寫字了。
”娜佳說。
“這不是你管的事。
”柳德米拉說。
又向母親解釋起來:“他為什麼這樣高興?是因為我們都在家嗎?他的心理是:如果有誰不在家,他會擔心的。
現在他還有問題要考慮,沒有擔心的事來分他的心了,所以他高興。
” “輕點兒,要不然咱們當真要妨礙他了。
”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恰恰相反,”娜佳說,“要是大聲說話,他根本就不注意,要是輕聲細語,他就會走過來問:‘你們這是說什麼悄悄話兒?’” “娜佳,你說你爸爸,就像一位導遊解說動物的習性。
”柳德米拉說。
她們同時大笑起來,并且互相看了一眼。
“媽媽,您怎麼能這樣冤枉我?”柳德米拉說。
弗拉基米羅芙娜一聲不響地撫摩了幾下她的頭。
然後他們就在廚房裡吃飯。
維克托覺得,這天晚上廚房裡的溫暖具有一種特别美妙的氣氛。
他的生活基調一如既往進行着。
近來他一直想把實驗室中的一些彼此矛盾的試驗結果弄明白。
他坐在飯桌旁,有一神奇怪而幸福的急切感,他的手指頭因為想去拿鉛筆而急得哆嗦起來。
“今天的荞麥飯真好。
”他用調羹敲着空碟子說。
“這是有所指吧?”柳德米拉問道。
他把碟嫀推到妻子跟前,問道: “柳德米拉,想必你記得蒲勞脫的假說[14]吧?” 柳德米拉莫名其妙地拿起調羹。
“那是關于元素起源的。
”亞曆山德拉·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噢,我記得,”柳德米拉說,“一切元素來源于氫氣。
不過,這跟荞麥飯有什麼關系?” “荞麥飯?”維克托反問道。
“蒲勞脫的情形是這樣的:他說出相當準确的假說,是因為當時在測定原子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錯誤。
如果當時能夠像杜馬和斯塔斯[15]那樣準确地測定了原子量,他就不會假設許多元素的原子量是氫的若幹倍了。
他之所以說對了,是因為他的錯誤。
” “可是,這究竟跟荞麥飯有什麼關系呀?”娜佳問道。
“荞麥飯?”維克托驚異地問道。
等他想起來,便說:“跟荞麥飯沒什麼關系……要弄清荞麥飯很難,要研究清楚,需要一百年。
” “這是你今天的報告的題目嗎?”弗拉基米羅芙娜問道。
“不是,是随便說說,不是做什麼報告,沒什麼用意。
” 他捕捉到妻子的目光,感覺出來:她是明白的,明白他又一心一意想他的論文了。
“怎麼樣?”維克托問道。
“瑪利亞·伊凡諾芙娜來過嗎?也許對你講過巴爾紮克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吧?” “去你的吧!”柳德米拉說。
夜裡,柳德米拉一直等着丈夫跟她談他的學術論文。
但是他
娜佳不時把練習本上的紙撕下來,揉一揉,丢進爐子裡,奄奄一息的紅紅的火苗就會旺一會兒,爐子裡滿滿一大堆維持不久的火苗。
弗拉基米羅芙娜側眼看着女兒,說: “我昨天上一個化驗員家裡去,天啊,她家又窮,住得又擠,又沒有東西吃,咱們家就像皇上過的日子了;她家來了一些街坊,閑談起來,談起在戰前頂喜歡什麼:有的說喜歡小牛肉,有的說喜歡腌黃瓜肉湯。
那個化驗員姑娘卻說,她頂喜歡解除警報的信号。
” 柳德米拉沒有作聲,娜佳卻說: “外婆,咱們家在這兒已經有好多好多朋友啦。
” “可是你一個也沒有。
” “沒有倒也好。
”柳德米拉說。
“維克托現在常常上索科洛夫家去。
那兒常常聚集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人。
我真不明白,維克托和索科洛夫跟這些人會一連扯上幾個鐘頭……拿黃煙熏喉嚨怎麼也熏不厭。
怎麼一點不心疼瑪利亞·伊凡諾芙娜,她還需要休息呢,可是有他們在那兒,她既不能躺一躺,又不能坐一坐,而且挨夠了煙熏。
” “我很喜歡那個鞑靼人卡裡莫夫。
”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那是一個讨厭的家夥。
” “媽媽跟我一樣,她誰也不喜歡,”娜佳說,“就喜歡瑪利亞阿姨。
” “你們都是怪人,”弗拉基米羅芙娜說,“你們有你們在莫斯科的生活環境,這種環境你們帶到這兒來啦。
在火車上,在俱樂部和戲院裡,找不到你們圈子裡的人—不是一個圈子,而是圈子套圈子,你們的朋友都是和你們在一個地方蓋有别墅的一些人,這是我在葉尼娅那兒就觀察到的……你們可以根據非常微小的特點判斷是不是自己圈子裡的人:‘哼,她真淺薄,連布洛克的詩都不懂;他真落後,連畢加索的畫都不喜歡……哼,她居然送給他玻璃花瓶,太不雅緻了……’不過維克托是民主派,他瞧不起一切陳腐的玩意兒。
” “瞎扯,”柳德米拉說,“這跟别墅有什麼相幹!那些粗俗的小市民,有别墅還是沒别墅,跟他們沒什麼可交往的,讨厭。
” 弗拉基米羅芙娜發現,女兒越來越容易向她發火了。
柳德米拉對丈夫提意見,教導娜佳,批評她的過錯,也原諒她的過錯,溺愛她,又不承認溺愛她。
柳德米拉覺得母親對她這些做法始終持保留态度。
母親沒挑明自己的态度,但這種态度是存在的。
有時維克托跟嶽母交換一下眼色,他的眼睛裡便流露出好笑和會意的神情,就好像他事先就跟嶽母談過柳德米拉性格的古怪了。
他們談沒談過,都沒什麼意義,問題在于家庭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東西,這種東西本身的存在,改變了以往的家庭關系。
維克托有一天對柳德米拉說,如果他處在她的位子上,就讓母親當家做主,讓她覺得自己是主人,不是客人。
柳德米拉覺得丈夫的話不是真心實意的,她甚至以為,他是想特别顯示他對嶽母的真心實意和與衆不同的态度,好讓柳德米拉很自然地想到她對婆婆的冷淡。
她有時因為丈夫愛孩子,特别因為他愛娜佳,産生嫉妒心。
如果坦白對他說出這一點,那是好笑的,也是不好意思的。
但現在不是嫉妒。
怎麼能承認,哪怕對自己承認,母親無家可歸,來到她家裡栖身,惹她生氣,使她感到是負擔呢?而且這種氣憤是很奇怪的,這種氣憤和愛、和孝心一同存在,因為如有必要,她可以把最後一件衣服脫給母親,跟母親分食最後一塊面包。
弗拉基米羅芙娜有時忽然感覺到,她很想無緣無故地哭上一場。
有時她想死,想晚上不回家,在同事家的地闆上過夜,有時忽然想收拾收拾,上斯大林格勒去,去找謝瘳沙、薇拉和斯捷潘·費多羅維奇。
弗拉基米羅芙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贊成女婿的意見和做法,柳德米拉卻幾乎總是不贊成。
娜佳發現這一點,就對爸爸說: “媽媽欺負你,你找外婆說說去。
” 這會兒弗拉基米羅芙娜就說: “你們倆過得像貓頭鷹一樣陰沉慘淡。
但維克托是個正常的人。
” “這都是空話,”柳德米拉皺着眉頭說,“等到了回莫斯科的日子,您和維克托就快活了。
” 弗拉基米羅芙娜忽然說: “你可知道,我的好女兒,等到能夠回莫斯科的那一天,我就不跟你們走了,我要留在這兒,我到莫斯科你們家裡住着不舒服。
你明白嗎?我要勸葉尼娅搬到這兒來,或者我上古比雪夫,住到她那兒去。
” 這在母女關系中是非常難堪的時刻。
積壓在母親心中的不痛快,在她拒絕去莫斯科的話中一下子全表露了出來。
柳德米拉心中的不痛快,這一下子也清楚了。
但是柳德米拉委屈起來,就好像她一點也沒有對不起母親的地方。
弗拉基米羅芙娜望着柳德米拉痛苦的表情,也覺得内疚。
夜裡她想謝廖沙想得最多,有時想起他怎樣發火,怎樣争吵,有時想象着他穿起軍裝的樣子,他的眼睛大概更大了,因為他可能消瘦了,兩個腮癟了下去。
她對謝廖沙有一種特别的感情,因為他是她那個不幸的兒子留下的孩子。
兒子也許是她在世界上最最鐘愛的人……她有時對柳德米拉說: “你别為托裡亞那麼難過吧,你要知道,我為托裡亞擔心也不次于你。
” 在這番話裡面有虛假的,與她對女兒的愛不相稱的成分—她并不怎樣為托裡亞擔心。
就是這會兒,兩個人都坦率到極點,卻又害怕自己的直率,不承認自己的直率。
“《真誠可貴,互愛更重要》—這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又一部劇作。
”娜佳說。
弗拉基米羅芙娜很不痛快,甚至帶着一種恐懼的心情看了看這個十年級中學生:她自己還沒有理解到的,這個中學生卻理解到了。
沒多久,維克托回來了。
他用自己的鑰匙開了門,一下子就來到廚房。
“可喜的意外,”娜佳說,“還以為你要在索科洛夫家裡待到很晚呢。
” “啊,都在家裡,都在爐子跟前,我很高興,太妙啦,太妙啦。
”他說着,把手伸向爐火。
“把鼻子揩一揩,”柳德米拉說,“有什麼妙的,我真不懂!” 娜佳撲哧一笑,學着媽媽的語調說: “喂,把鼻子揩一揩,你沒聽見嗎?” “娜佳,娜佳。
”柳德米拉用警告的口氣說。
她不跟任何人分享教訓丈夫的權利。
維克托說: “是的,是的。
風太冷啦。
” 他朝房間裡走去,從開着的門裡可以看到,他在書桌旁坐了下來。
“爸爸又在書的封面上寫字了。
”娜佳說。
“這不是你管的事。
”柳德米拉說。
又向母親解釋起來:“他為什麼這樣高興?是因為我們都在家嗎?他的心理是:如果有誰不在家,他會擔心的。
現在他還有問題要考慮,沒有擔心的事來分他的心了,所以他高興。
” “輕點兒,要不然咱們當真要妨礙他了。
”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恰恰相反,”娜佳說,“要是大聲說話,他根本就不注意,要是輕聲細語,他就會走過來問:‘你們這是說什麼悄悄話兒?’” “娜佳,你說你爸爸,就像一位導遊解說動物的習性。
”柳德米拉說。
她們同時大笑起來,并且互相看了一眼。
“媽媽,您怎麼能這樣冤枉我?”柳德米拉說。
弗拉基米羅芙娜一聲不響地撫摩了幾下她的頭。
然後他們就在廚房裡吃飯。
維克托覺得,這天晚上廚房裡的溫暖具有一種特别美妙的氣氛。
他的生活基調一如既往進行着。
近來他一直想把實驗室中的一些彼此矛盾的試驗結果弄明白。
他坐在飯桌旁,有一神奇怪而幸福的急切感,他的手指頭因為想去拿鉛筆而急得哆嗦起來。
“今天的荞麥飯真好。
”他用調羹敲着空碟子說。
“這是有所指吧?”柳德米拉問道。
他把碟嫀推到妻子跟前,問道: “柳德米拉,想必你記得蒲勞脫的假說[14]吧?” 柳德米拉莫名其妙地拿起調羹。
“那是關于元素起源的。
”亞曆山德拉·弗拉基米羅芙娜說。
“噢,我記得,”柳德米拉說,“一切元素來源于氫氣。
不過,這跟荞麥飯有什麼關系?” “荞麥飯?”維克托反問道。
“蒲勞脫的情形是這樣的:他說出相當準确的假說,是因為當時在測定原子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錯誤。
如果當時能夠像杜馬和斯塔斯[15]那樣準确地測定了原子量,他就不會假設許多元素的原子量是氫的若幹倍了。
他之所以說對了,是因為他的錯誤。
” “可是,這究竟跟荞麥飯有什麼關系呀?”娜佳問道。
“荞麥飯?”維克托驚異地問道。
等他想起來,便說:“跟荞麥飯沒什麼關系……要弄清荞麥飯很難,要研究清楚,需要一百年。
” “這是你今天的報告的題目嗎?”弗拉基米羅芙娜問道。
“不是,是随便說說,不是做什麼報告,沒什麼用意。
” 他捕捉到妻子的目光,感覺出來:她是明白的,明白他又一心一意想他的論文了。
“怎麼樣?”維克托問道。
“瑪利亞·伊凡諾芙娜來過嗎?也許對你講過巴爾紮克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吧?” “去你的吧!”柳德米拉說。
夜裡,柳德米拉一直等着丈夫跟她談他的學術論文。
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