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蘇聯赫魯曉夫時期的一部禁書。
斯大林時期禁書很多很多,勃列日涅夫時期也不少,比較開明的赫魯曉夫時期禁書不多,主要的就是兩部,一部是《日瓦戈醫生》,另一部便是這部作品。
《日瓦戈醫生》有幸在國外很快出版,并因而使作者獲得諾貝爾獎金。
這部作品在作者生前一直未能出版。
其遭遇比《日瓦戈醫生》更苦、更悲慘。
格羅斯曼是一位鐵骨铮铮的偉大作家。
正因為如此,他一生坎坷,他的作品的遭遇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在熟悉蘇聯文學的我國讀者中,還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偉大作家的名字。
瓦西裡·格羅斯曼是蘇聯的猶太裔作家。
1905年出生于烏克蘭。
1929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數學物理系[1]。
衛國戰争之前,著有革命曆史題材的長篇小說《斯捷潘·柯爾丘根》。
衛國戰争開始後,以《紅星報》軍事記者身份上了前線。
在前線深入實際采訪的同時,還勇敢地參加作戰。
1942年寫出反映蘇聯人民英勇奮戰的中篇《人民是不朽的》,因而蜚聲文壇。
1943年開始創作反映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兩部曲。
1952年兩部曲的第一部《為了正義的事業》問世。
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贊譽。
詩人巴讓說,這是一部富有人性的、思想深刻的、不說恭維話的作品。
其中心思想是:建立偉大功績的主要是人民群衆,不是像另外一些作品那樣,把一切功績歸于斯大林。
正因為此,這部作品一方面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贊譽,另一方面,很快就受到官方評論界的嚴厲批判。
1956年起,格羅斯曼的作品不準再版,格羅斯曼的名字從此在文壇消失。
格羅斯曼以頑強的毅力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創作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兩部曲的第二部,并于1960年完成。
這便是本書《風雨人生》[2]。
這已經是在蘇共二十大之後,文學解凍已經開始。
然而第二部的遭遇卻更為悲慘。
他把第二部手稿交給《旗幟報》編輯部。
有幾家報紙已經刊出小說的片斷,本書出版的消息和廣告都已發出,作家和讀者都在歡欣鼓舞地等待着這部作品出版。
但是因為《旗幟報》編輯部怕負責任,把這部作品上報。
結果,保安機關抄了格羅斯曼的家,把所有的底稿抄走,全部焚毀,徹底消滅。
蘇斯洛夫說:這樣的作品也許過二三百年才能出版! 作者也在1964年患癌症不幸病逝,未能看到這部凝聚了全部心血的作品問世。
但是,這部作品的一份複寫稿僥幸保存了下來。
後來被拍成微縮膠卷偷運出國,于1980年在瑞士出版。
嗣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西方引起很大的轟動。
評論家稱之為:“這是本世紀真正的《戰争與和平》。
” 《風雨人生》于1988年在蘇聯出版後,引起熱烈的反響。
蘇聯評論家寫道:“我們的評論家們常常歎息:為什麼見不到描寫1941至1945年戰争的《戰争與和平》?瞧,這就是!”有的作品,曾經紅極一時的,随着時代的變遷,漸漸失去色彩;有的作品,曾經被壓制、被扼殺的,随着時代的變遷,越來越顯示出其生命力。
書之所以遭禁,往往是由于書中觸及了一些不能觸及的問題,或者其中某些觀點與當局的觀點相抵觸。
曆史上,當統治者走向曆史的反面,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便劃定界限,設置幕障,不準透過幕障觀察問題,不準說界外的話。
格羅斯曼卻透過帷幕、透過迷霧觀察事物,說話隻顧事實和真理,不顧界限,因而觸怒了當時的領導層,因而這部作品成為超級禁書!
斯大林時期禁書很多很多,勃列日涅夫時期也不少,比較開明的赫魯曉夫時期禁書不多,主要的就是兩部,一部是《日瓦戈醫生》,另一部便是這部作品。
《日瓦戈醫生》有幸在國外很快出版,并因而使作者獲得諾貝爾獎金。
這部作品在作者生前一直未能出版。
其遭遇比《日瓦戈醫生》更苦、更悲慘。
格羅斯曼是一位鐵骨铮铮的偉大作家。
正因為如此,他一生坎坷,他的作品的遭遇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在熟悉蘇聯文學的我國讀者中,還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偉大作家的名字。
瓦西裡·格羅斯曼是蘇聯的猶太裔作家。
1905年出生于烏克蘭。
1929年畢業于莫斯科大學數學物理系[1]。
衛國戰争之前,著有革命曆史題材的長篇小說《斯捷潘·柯爾丘根》。
衛國戰争開始後,以《紅星報》軍事記者身份上了前線。
在前線深入實際采訪的同時,還勇敢地參加作戰。
1942年寫出反映蘇聯人民英勇奮戰的中篇《人民是不朽的》,因而蜚聲文壇。
1943年開始創作反映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兩部曲。
1952年兩部曲的第一部《為了正義的事業》問世。
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贊譽。
詩人巴讓說,這是一部富有人性的、思想深刻的、不說恭維話的作品。
其中心思想是:建立偉大功績的主要是人民群衆,不是像另外一些作品那樣,把一切功績歸于斯大林。
正因為此,這部作品一方面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贊譽,另一方面,很快就受到官方評論界的嚴厲批判。
1956年起,格羅斯曼的作品不準再版,格羅斯曼的名字從此在文壇消失。
格羅斯曼以頑強的毅力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創作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兩部曲的第二部,并于1960年完成。
這便是本書《風雨人生》[2]。
這已經是在蘇共二十大之後,文學解凍已經開始。
然而第二部的遭遇卻更為悲慘。
他把第二部手稿交給《旗幟報》編輯部。
有幾家報紙已經刊出小說的片斷,本書出版的消息和廣告都已發出,作家和讀者都在歡欣鼓舞地等待着這部作品出版。
但是因為《旗幟報》編輯部怕負責任,把這部作品上報。
結果,保安機關抄了格羅斯曼的家,把所有的底稿抄走,全部焚毀,徹底消滅。
蘇斯洛夫說:這樣的作品也許過二三百年才能出版! 作者也在1964年患癌症不幸病逝,未能看到這部凝聚了全部心血的作品問世。
但是,這部作品的一份複寫稿僥幸保存了下來。
後來被拍成微縮膠卷偷運出國,于1980年在瑞士出版。
嗣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西方引起很大的轟動。
評論家稱之為:“這是本世紀真正的《戰争與和平》。
” 《風雨人生》于1988年在蘇聯出版後,引起熱烈的反響。
蘇聯評論家寫道:“我們的評論家們常常歎息:為什麼見不到描寫1941至1945年戰争的《戰争與和平》?瞧,這就是!”有的作品,曾經紅極一時的,随着時代的變遷,漸漸失去色彩;有的作品,曾經被壓制、被扼殺的,随着時代的變遷,越來越顯示出其生命力。
書之所以遭禁,往往是由于書中觸及了一些不能觸及的問題,或者其中某些觀點與當局的觀點相抵觸。
曆史上,當統治者走向曆史的反面,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便劃定界限,設置幕障,不準透過幕障觀察問題,不準說界外的話。
格羅斯曼卻透過帷幕、透過迷霧觀察事物,說話隻顧事實和真理,不顧界限,因而觸怒了當時的領導層,因而這部作品成為超級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