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捕食者
關燈
小
中
大
很堅強,這些年她都一個人過來了。
她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别人怎麼說。
” “所以,你從中學到了不少。
” 迪安娜笑了起來。
“咳,哪有。
你真應該看看我當時過的什麼日子。
我出去念了大學,和這個那個教授上了床。
” 他貼近她,用自己的整個身子貼裹住她的。
堅實,溫暖,讓人無法忽視。
“你在追求高深的學問。
” “是初級學問。
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我覺得自己有點戀父情結。
我對導師言聽計從。
然後和其中一個結了婚。
他覺得我很出色,我就嫁給了他。
他說我講起話來像個鄉巴佬,于是我就不說‘這哥們’‘那幾遭兒’。
他說我應該當老師,我就去考了證書,在諾克斯維爾教書。
二三十歲那些年,我過得稀裡糊塗。
” “你教的是什麼?” “科學和數學,以及‘都給我閉嘴’,帶的是七年級。
” 就在他們說話的當口,他挪到了她上面,用手肘支撐着,輕柔地滑入了她的身體,既沒有改變說話的聲調,也沒有改變話題。
她急促地吸了口氣,但他伸出一根手指碰了碰她的嘴唇,繼續說了下去。
“我覺得你的講台上肯定不會放蘋果。
你隻會扔粉筆。
” 她一動不動地躺着,屏息凝神,就像看見了蛇。
“也許我真的扔過粉筆吧,我不記得了。
有時候我還是喜歡孩子的,但大多數時候我有種被圍困的感覺。
”她緩慢而平靜地說道。
他們身體的動作非常隐秘,仿佛藏于暗處,不想讓思緒捕捉到。
“我這人内向,”她繼續屏息靜氣地說,“我喜歡一個人待着,喜歡走出城鎮鑽進林子裡。
但我當時卻在那兒,住在大城市郊區的一棟磚砌房子裡,和那些吵鬧得快把房頂掀了的小不點兒一起度日。
” 他已開始在裡面移動,不慌不忙地。
她得集中注意力才能使語調保持平穩。
她覺得自己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往後拉伸,好似那銅頭蛇笑起來時的狀态。
“你或許會覺得我應該會想辦法擺脫這種生活,可我就這樣焦躁不安地過了十年,然後才恍然大悟,驚覺自己應該去讀研究生,研究野生生物學,徹底離開那兒。
” “于是你就到了這兒。
”他迎着她的目光,微笑着,同時緩緩地、緩緩地移動着髋部。
她将骨盆上仰迎合着他。
“于是我就到了這兒。
” “你和教授就沒生過孩子?” “想都沒想過。
他以前結過婚。
我遇見他的時候,他已經有兩個十幾歲的孩子了。
照他的方式計算,他和前妻剛好各管一個。
這世上已經沒有讓他再生個孩子的空間了。
” “哇哦,這計算也太精準了吧。
” “他就那樣。
德國人。
” “可你沒把自己算進去。
” “我覺得那不是他的問題。
他做了輸精管切除術。
” “那可徹底完了。
不後悔嗎?” “我也沒那麼想當媽。
” 他将手移至她的後腰,身體略聳,極深地往裡頂去,直到弄得她再也無法思索。
他能直抵到她的盆骨,給那地方一道壓力,以前未有男人能深入至此。
與埃迪·邦多性交是大自然的奇迹。
他摟着她,使她弓着背,抵着她的臉頰輕聲嗤笑。
“你啊,你花了那麼多時間确保自己不去傷害一隻蜘蛛、一隻雛鳥,比大多數人照料自己的孩子還上心。
你很有母性。
” 他一直在傾聽她。
可她都記不得自己說了些什麼。
“噓——”他突然說。
然後緊緊地握住她的手,便紋絲不動了。
“那是什麼?” 屋頂頂闆上有輕輕滑動的聲響。
是幹巴巴的刮紙頭的聲音,像極了有人在用砂紙繞着圈打磨一塊粗糙的木闆。
這些天來,一到了晚上,這聲響幾乎沒斷過,就連雨聲都無法将之淹沒。
“不是老鼠。
”迪安娜最後承認道。
“我知道不是老鼠。
你總說那是老鼠,但肯定不是。
那東西應該又長又出溜。
” “出溜?”她問,“你這樣還嘲笑我說話的腔調?” “又長又有鱗片,行了吧。
” “對,”她說,“是條蛇。
或許是條大黑蛇,下雨天進來後逮到了老鼠,嘗到了甜頭,就留下來了。
” 埃迪·邦多抖了抖。
她能感覺到他在她體内軟了,就笑了起來。
“别告訴我你怕蛇?你肯定怕蛇!” 他從她身上翻了下來,用一條胳膊遮住臉。
“不會吧,埃迪·邦多。
你這麼勇敢還會怕蛇。
” “我不是怕。
我隻是不喜歡睡覺的時候還有東西在上面爬來爬去。
” “哦,好吧,那就别睡,躺着聽好了。
要是它就快一頭紮到床上來了,提醒我一聲。
晚安!”她往後一縮,假裝要去吹熄煤油燈。
“别!”他的語氣中帶着真實的恐懼,因為這條蛇,也因為這黑暗。
然後,他就抓起枕頭抽她,以掩飾自己的窘怕。
她讓煤油燈繼續燃着,躺回床上,心裡樂開了花。
“女士,”他說,“你很讨厭。
” 她從他手裡拿過枕頭,放到腦袋下,享受着占上風的樂趣。
她在西布倫縣待了一輩子,見過好些牛高馬大的男人,他們操作動辄要人命的危險機器時毫無懼色,卻都從不掩飾自己對各種蛇的畏懼。
九歲時,迪安娜·沃爾夫聲名鵲起,就因為她抓了條八英尺長的黑蛇去學校。
“讨厭頭頂上那條蛇是沒道理的,”她對埃迪說,“它是我們這一邊的。
我恨老鼠,是因為它們鑽進我的食物裡,因為它們在抽屜裡搭窩,把我的襪子弄出一股鼠尿味兒,還因為它們早上從我的腳背跑過,害得我把咖啡澆到了牆上。
要是你把蛇從世上清理掉,人類就會遭到這種泛濫成災的齧齒類動物慘烈血腥的殺戮。
不單單在這兒,在城裡也一樣。
” “謝謝你,科學老師。
我們不像你這麼講邏輯,實在慚愧。
你知道嗎,”他翻過身來,在她耳邊悄聲說,“你怕打雷。
” “我才不怕呢。
” “你怕。
我看見你每次都吓得一跳。
” “那是受驚後的反應,不是害怕。
打雷就是兩堵裂開的空氣牆又聚合到了一起,連隻蒼蠅都傷不了。
” 他仰面躺回到她身邊的枕頭上,狠狠地咧嘴一笑。
“就這樣還讓你驚得一跳?” “老鼠也會使我驚跳,但那不是害怕,是厭惡。
” “好吧。
蛇不可怕,它們隻是讓人厭惡。
” “真是愚蠢的選擇,埃迪。
人類每天都在犯這樣的錯誤,但從道理上講,憎恨捕食動物就像憎恨你頭上的屋頂一樣。
我,不管哪一天,讓我選和一條蛇還是五十隻老鼠一起待在房子裡,我肯定選蛇。
我會在每間房子的屋頂上放一條蛇。
” 他發起抖來。
“蛇至少懂禮貌——它們不會擋你的道。
” “别擋我的道。
”埃迪·邦多對着屋頂說道。
“别擔心。
”她把毯子往上拉了拉,腦袋偎依着他的肩頭。
沒錯,她也有非理性的恐懼。
她輕輕地說着話,撫摸着他胸膛中央凹下去的那條線,想象這守護他的心髒的整個胸腔的軟骨組織。
“蛇是專一的捕食者,它的獵物不是我們。
從蛇的角度來看,我們根本就不存在。
對它們來說,我們什麼也不是。
所以我們很安全。
” 他們靜靜地躺了一會兒,聆聽仲夏夜的蟋蟀音樂般的鳴聲。
她聽見附近不知什麼地方傳來鳴角鸮幽幽的叫聲。
那不是大型貓頭鷹喘息音沉重的鳴聲,而是私語聲,起調高亢尾音漸悄的低語聲。
她傾聽着,等待答案。
答案立刻就來了。
一連串輕柔急促的叫聲傳來,那是繁殖季節才能聽到的、近在咫尺的小型貓頭鷹發出的聲音。
它們正在黑暗中尋覓彼此,就在窗戶底下做愛。
迪安娜用下唇摩挲着埃迪·邦多的鎖骨。
“那,”她說,“我們能回到先前的主題嗎?” “我也不清楚。
”他掀開毯子,看了看,“能。
” 她從他的臂彎翻身挪開,伸長脖子湊到煤油燈邊,吹熄了火苗。
她從小就有個習慣,要在心裡默念感恩的禱詞。
那禱詞很短,轉瞬之間便可念完,正如吹滅的燈火瞬間沒入黑夜:感恩這一天,感恩所有安然無恙待于巢中的鳥兒,感恩一切,感恩生命。
[1]英文兒歌名。
[2]吉普車最早是于1941年為滿足二戰期間美軍軍需生産的。
[3]因這股寒流到來時,該地區時常正值黑莓花朵盛放期而得名。
她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别人怎麼說。
” “所以,你從中學到了不少。
” 迪安娜笑了起來。
“咳,哪有。
你真應該看看我當時過的什麼日子。
我出去念了大學,和這個那個教授上了床。
” 他貼近她,用自己的整個身子貼裹住她的。
堅實,溫暖,讓人無法忽視。
“你在追求高深的學問。
” “是初級學問。
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我覺得自己有點戀父情結。
我對導師言聽計從。
然後和其中一個結了婚。
他覺得我很出色,我就嫁給了他。
他說我講起話來像個鄉巴佬,于是我就不說‘這哥們’‘那幾遭兒’。
他說我應該當老師,我就去考了證書,在諾克斯維爾教書。
二三十歲那些年,我過得稀裡糊塗。
” “你教的是什麼?” “科學和數學,以及‘都給我閉嘴’,帶的是七年級。
” 就在他們說話的當口,他挪到了她上面,用手肘支撐着,輕柔地滑入了她的身體,既沒有改變說話的聲調,也沒有改變話題。
她急促地吸了口氣,但他伸出一根手指碰了碰她的嘴唇,繼續說了下去。
“我覺得你的講台上肯定不會放蘋果。
你隻會扔粉筆。
” 她一動不動地躺着,屏息凝神,就像看見了蛇。
“也許我真的扔過粉筆吧,我不記得了。
有時候我還是喜歡孩子的,但大多數時候我有種被圍困的感覺。
”她緩慢而平靜地說道。
他們身體的動作非常隐秘,仿佛藏于暗處,不想讓思緒捕捉到。
“我這人内向,”她繼續屏息靜氣地說,“我喜歡一個人待着,喜歡走出城鎮鑽進林子裡。
但我當時卻在那兒,住在大城市郊區的一棟磚砌房子裡,和那些吵鬧得快把房頂掀了的小不點兒一起度日。
” 他已開始在裡面移動,不慌不忙地。
她得集中注意力才能使語調保持平穩。
她覺得自己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往後拉伸,好似那銅頭蛇笑起來時的狀态。
“你或許會覺得我應該會想辦法擺脫這種生活,可我就這樣焦躁不安地過了十年,然後才恍然大悟,驚覺自己應該去讀研究生,研究野生生物學,徹底離開那兒。
” “于是你就到了這兒。
”他迎着她的目光,微笑着,同時緩緩地、緩緩地移動着髋部。
她将骨盆上仰迎合着他。
“于是我就到了這兒。
” “你和教授就沒生過孩子?” “想都沒想過。
他以前結過婚。
我遇見他的時候,他已經有兩個十幾歲的孩子了。
照他的方式計算,他和前妻剛好各管一個。
這世上已經沒有讓他再生個孩子的空間了。
” “哇哦,這計算也太精準了吧。
” “他就那樣。
德國人。
” “可你沒把自己算進去。
” “我覺得那不是他的問題。
他做了輸精管切除術。
” “那可徹底完了。
不後悔嗎?” “我也沒那麼想當媽。
” 他将手移至她的後腰,身體略聳,極深地往裡頂去,直到弄得她再也無法思索。
他能直抵到她的盆骨,給那地方一道壓力,以前未有男人能深入至此。
與埃迪·邦多性交是大自然的奇迹。
他摟着她,使她弓着背,抵着她的臉頰輕聲嗤笑。
“你啊,你花了那麼多時間确保自己不去傷害一隻蜘蛛、一隻雛鳥,比大多數人照料自己的孩子還上心。
你很有母性。
” 他一直在傾聽她。
可她都記不得自己說了些什麼。
“噓——”他突然說。
然後緊緊地握住她的手,便紋絲不動了。
“那是什麼?” 屋頂頂闆上有輕輕滑動的聲響。
是幹巴巴的刮紙頭的聲音,像極了有人在用砂紙繞着圈打磨一塊粗糙的木闆。
這些天來,一到了晚上,這聲響幾乎沒斷過,就連雨聲都無法将之淹沒。
“不是老鼠。
”迪安娜最後承認道。
“我知道不是老鼠。
你總說那是老鼠,但肯定不是。
那東西應該又長又出溜。
” “出溜?”她問,“你這樣還嘲笑我說話的腔調?” “又長又有鱗片,行了吧。
” “對,”她說,“是條蛇。
或許是條大黑蛇,下雨天進來後逮到了老鼠,嘗到了甜頭,就留下來了。
” 埃迪·邦多抖了抖。
她能感覺到他在她體内軟了,就笑了起來。
“别告訴我你怕蛇?你肯定怕蛇!” 他從她身上翻了下來,用一條胳膊遮住臉。
“不會吧,埃迪·邦多。
你這麼勇敢還會怕蛇。
” “我不是怕。
我隻是不喜歡睡覺的時候還有東西在上面爬來爬去。
” “哦,好吧,那就别睡,躺着聽好了。
要是它就快一頭紮到床上來了,提醒我一聲。
晚安!”她往後一縮,假裝要去吹熄煤油燈。
“别!”他的語氣中帶着真實的恐懼,因為這條蛇,也因為這黑暗。
然後,他就抓起枕頭抽她,以掩飾自己的窘怕。
她讓煤油燈繼續燃着,躺回床上,心裡樂開了花。
“女士,”他說,“你很讨厭。
” 她從他手裡拿過枕頭,放到腦袋下,享受着占上風的樂趣。
她在西布倫縣待了一輩子,見過好些牛高馬大的男人,他們操作動辄要人命的危險機器時毫無懼色,卻都從不掩飾自己對各種蛇的畏懼。
九歲時,迪安娜·沃爾夫聲名鵲起,就因為她抓了條八英尺長的黑蛇去學校。
“讨厭頭頂上那條蛇是沒道理的,”她對埃迪說,“它是我們這一邊的。
我恨老鼠,是因為它們鑽進我的食物裡,因為它們在抽屜裡搭窩,把我的襪子弄出一股鼠尿味兒,還因為它們早上從我的腳背跑過,害得我把咖啡澆到了牆上。
要是你把蛇從世上清理掉,人類就會遭到這種泛濫成災的齧齒類動物慘烈血腥的殺戮。
不單單在這兒,在城裡也一樣。
” “謝謝你,科學老師。
我們不像你這麼講邏輯,實在慚愧。
你知道嗎,”他翻過身來,在她耳邊悄聲說,“你怕打雷。
” “我才不怕呢。
” “你怕。
我看見你每次都吓得一跳。
” “那是受驚後的反應,不是害怕。
打雷就是兩堵裂開的空氣牆又聚合到了一起,連隻蒼蠅都傷不了。
” 他仰面躺回到她身邊的枕頭上,狠狠地咧嘴一笑。
“就這樣還讓你驚得一跳?” “老鼠也會使我驚跳,但那不是害怕,是厭惡。
” “好吧。
蛇不可怕,它們隻是讓人厭惡。
” “真是愚蠢的選擇,埃迪。
人類每天都在犯這樣的錯誤,但從道理上講,憎恨捕食動物就像憎恨你頭上的屋頂一樣。
我,不管哪一天,讓我選和一條蛇還是五十隻老鼠一起待在房子裡,我肯定選蛇。
我會在每間房子的屋頂上放一條蛇。
” 他發起抖來。
“蛇至少懂禮貌——它們不會擋你的道。
” “别擋我的道。
”埃迪·邦多對着屋頂說道。
“别擔心。
”她把毯子往上拉了拉,腦袋偎依着他的肩頭。
沒錯,她也有非理性的恐懼。
她輕輕地說着話,撫摸着他胸膛中央凹下去的那條線,想象這守護他的心髒的整個胸腔的軟骨組織。
“蛇是專一的捕食者,它的獵物不是我們。
從蛇的角度來看,我們根本就不存在。
對它們來說,我們什麼也不是。
所以我們很安全。
” 他們靜靜地躺了一會兒,聆聽仲夏夜的蟋蟀音樂般的鳴聲。
她聽見附近不知什麼地方傳來鳴角鸮幽幽的叫聲。
那不是大型貓頭鷹喘息音沉重的鳴聲,而是私語聲,起調高亢尾音漸悄的低語聲。
她傾聽着,等待答案。
答案立刻就來了。
一連串輕柔急促的叫聲傳來,那是繁殖季節才能聽到的、近在咫尺的小型貓頭鷹發出的聲音。
它們正在黑暗中尋覓彼此,就在窗戶底下做愛。
迪安娜用下唇摩挲着埃迪·邦多的鎖骨。
“那,”她說,“我們能回到先前的主題嗎?” “我也不清楚。
”他掀開毯子,看了看,“能。
” 她從他的臂彎翻身挪開,伸長脖子湊到煤油燈邊,吹熄了火苗。
她從小就有個習慣,要在心裡默念感恩的禱詞。
那禱詞很短,轉瞬之間便可念完,正如吹滅的燈火瞬間沒入黑夜:感恩這一天,感恩所有安然無恙待于巢中的鳥兒,感恩一切,感恩生命。
[1]英文兒歌名。
[2]吉普車最早是于1941年為滿足二戰期間美軍軍需生産的。
[3]因這股寒流到來時,該地區時常正值黑莓花朵盛放期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