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蛾之愛

關燈
是,朱厄爾,半個世界都在挨餓,我們坐擁這個星球上最為肥沃的一小塊土地,卻打算種毒品,而不是食物?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僞善。

    結婚以來我天天都對科爾唠叨,勸他戒煙。

    ” “親愛的,你幸好沒讓全世界的人都戒煙。

    反正他們也戒不了。

    ” “我知道。

    煙草是這兒唯一可以仰賴的作物,在谷底種個五英畝就能養活一家人。

    在我們這個縣,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都是極陡的山坡,沒法開墾。

    我明白為什麼這三個州的每個人都想種煙草。

    但我也很清楚谷底的土地總有一天會不行。

    ” “他們被困在這裡。

    ” “他們都會被困在這裡。

    ” 朱厄爾在瓶瓶罐罐間停住手,用長柄湯勺指向後窗,那扇窗子正好面朝着苦溪流淌而去的那座大山。

    “你如今擁有了那片林地的木材。

    ” 盧薩搖了搖頭。

    “我不能砍伐這山谷裡的樹木。

    ” “還是可以的。

    從這山谷往上走個半英裡或再遠一點,就是國家森林公園的範圍了。

    我們以前一直以為那片樹林是沒有盡頭的。

    ” “我不會砍倒那些樹。

    我不在乎農場後頭那片山上的木材是不是值幾十萬美元,反正我就是不會賣掉它們。

    那是我特别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

    ” “什麼,樹嗎?” “樹,蛾子,狐狸,所有生長在那兒的大自然的造物。

    那裡還有科爾度過的童年時光。

    和你們姐妹一起長大的時光。

    ” “是啊。

    我們幾個中間,就數科爾最喜歡那些植物動物了。

    ” “科爾也喜歡嗎?他總是顯得——他生前總是表現得——全世界的樹林和灌木都是他的頭号大敵的樣子。

    ” “那是種田。

    你也明白。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

    ” “對。

    我估計,要想把這裡的農場經營好,是得種煙草。

    我隻是希望自己能琢磨出一個解決困境的路子。

    ” 朱厄爾微笑着。

    “你和科爾啊。

    他以前也常那麼說。

    ” “說什麼?” “說他會是縣裡消滅煙草的第一人。

    ” “他什麼時候說的?” “哦,也許是十六歲吧。

    未來的美國農夫和高中還鄉明星,多麼酷的身份組合。

    我跟你說,他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覺得不能抽煙,也不應該因循守舊種植煙草。

    他想要一鳴驚人。

    他種了一年紅椒,又種了一年黃瓜,再種了一年土豆。

    ” “不會吧。

    他從沒對我說過。

    ” “那我就來告訴你。

    他在谷底種老爸的田。

    每年不管種什麼,都沒成功,他的傲氣也就越磨越少了。

    那三年,他長大了不少,從夢想家變成了農夫。

    不再做白日夢,也就抽起了煙。

    ” 盧薩搖了搖頭。

    “我實在想象不出。

    我知道科爾很有沖勁,但還是難以想象他會那麼——怎麼說呢?愛幻想。

    ”她笑了起來,“而且,我一直以為他天生是個老煙槍。

    就像一條上了鈎的魚,無法自拔。

    ” “不是的。

    記得為媽媽守靈期間,我看到他和别人一起抽煙,簡直驚呆了。

    他就是在媽媽去世那一陣回到正軌上來的。

    就在第二年,爸爸清理了谷倉,寫下了把農場留給科爾的遺囑,然後也死了。

    看來他是相信科爾總算成為一個男人了吧。

    折騰過紅椒、黃瓜和土豆之後,不管什麼事,他應該都能對付得過來。

    ” 除了那根穿透他胸腔的操縱杆,盧薩陰郁地想着,同時意識到自憐就像條讨嫌的狗,能将鼻子伸到任何對話中。

    她費了很大力氣才能短暫地把科爾趕出她的思緒,但還是有人會說:“我沒想過要提起……” “種土豆有什麼問題嗎?”盧薩逼着自己問道,“這種作物看起來肯定不會出錯啊。

    利潤高,方便運輸,收成也好。

    ” “這事真是滑稽透頂。

    他們說要是諾克斯維爾的薯條廠商能收購他的土豆,他就能賺錢。

    他把土豆送過去,卻沒人要。

    他們更喜歡愛達荷的土豆。

    這兒的土豆糖分太多。

    沒法切平整,邊上會烤焦。

    ” “糖分太多?” “他們就是這麼說的。

    谷底的土壤太肥沃了。

    我的意思是,土豆是很好,隻是不适合市場。

    ” “朱厄爾,看來我的生活是這樣一首鄉村民謠:‘屋頂舊得快要塌,田地陡得沒法墾,谷底卻産了太多糖。

    ’” “省省吧!”朱厄爾把洗碗布朝盧薩扔去,吓了她一跳,“快去把這一堆亂七八糟弄幹淨。

    你不想餓肚子吧,洛蕾塔·琳恩[2]。

    ” 朱厄爾把需要清洗的鍋碗瓢盆摞了起來,搬到水槽邊。

    盧薩将手伸進熱得發燙的肥皂水裡,感覺到皮膚一陣刺痛。

    這刺痛感就像一種懲罰,能将她胸中的傷痛清理殆盡。

    雨又下大了,打在馬口鐵屋頂上,于靜谧中如鼓槌敲擊,演奏着一曲蘭多夫斯基爺爺的旋律。

    昨天是她的結婚紀念日,一整天都沒有人提起,但雨聲淅瀝的夜晚,爺爺卻用他的單簧管為她吹奏着猶太音樂——她從沒舉辦過猶太婚禮。

    她和科爾在列克星敦的摩根獵苑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戶外婚禮,以避免宗教上的糾葛。

    對科爾來說,這樣的婚禮沒有任何問題。

    他不像幾個姐姐那樣拘泥于教會的禮儀。

     “朱厄爾,我想告訴你這個。

    讓我說出來。

    我愛我的丈夫。

    ” “那肯定。

    ” 盧薩在腦海中勾勒出谷底的農田,那時候,他剛剛擁有這塊土地:清風吹拂着樹葉如起伏的海浪,成熟的紅椒顫顫悠悠,一個年輕人穿過田間,仿佛步入一泓湖水。

    十九歲的科爾。

    她從未遇見過。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去嘗試我們想走的路。

    你們到現在還都認為我不了解他,但不管是以前的他,還是現在的他,我都了解。

    我們會說很多話,他告訴我許多事。

    他死去的前幾天還告訴了我一些事,令人驚歎。

    ” 朱厄爾擡起頭。

    “什麼事?我可以問嗎?” 盧薩雙臂抱于胸前,屏息凝神,回想着越過田野飄來的忍冬的芬芳。

    像蛾子一樣,我在這兒,我們在這兒。

    她望向朱厄爾。

    “對不起,這事對你而言沒什麼意義。

    而且,我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 “好吧。

    ”朱厄爾說着,轉過身去。

    她很失望,盧薩能看出來。

    現在,她肯定覺得盧薩隐瞞了一些重要的事情,那是她弟弟的一部分,能讓他起死回生。

     “真沒什麼事。

    對不起,朱厄爾,真的,而且現在也都變得無所謂了。

    那隻能說明我和他曾是心有靈犀的。

    就像你和謝爾剛開始那時候。

    盡管現在每個人都中傷我們,說這結局多不好,說我們的關系一直走下坡路。

    ” 朱厄爾把海綿換到另一隻手上,細細打量着盧薩。

    “沒有人說你不愛他。

    ”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在這麼說。

    ”她能感受到朱厄爾細究的目光,但她沒有辦法擡起頭來。

    她朝水槽轉過身去,朝那隻熬制過果醬的黏糊糊的鍋子俯下身去,用力地擦拭着,強忍着不緻痛哭失聲。

    她的整個身子緊繃着。

     “天哪,親愛的。

    到底什麼事?” “比如,說我要改回娘家姓那件事。

    我的丈夫在墓中屍身未寒,我就已經沖到法院,要求從你家農場的地契上除去他的姓氏?真是太扯了。

    這謊言也太卑鄙了吧,到底是誰捏造的?” 朱厄爾猶豫起來。

    “洛伊絲看到了你在殡儀館文件上的簽名。

    ” 瞎嚷嚷的洛伊絲,她心頭發恨。

    她可以想象出那張永遠耷拉着的馬臉,永遠在擔心有人要奪走她的那一杯羹。

    “我的名字沒有變過,和科爾結婚之前、婚姻存續期間以及在此之後,我的名字都不會變。

    我叫盧薩·馬盧夫·蘭多夫斯基。

    我媽媽是巴勒斯坦人,我爸爸是波蘭猶太人。

    我來這兒之前,從來就沒想過我要為這個名字感到害臊。

    我自打出生,就叫這名字。

    你們家卻從來沒有人用這個名字稱呼我。

    你不是也說這裡人閉口不談某些事,就像它們不存在一樣?你不是也認為他們就這樣讓謝爾銷聲匿迹了嗎?家裡人從來不在乎你他媽的到底叫什麼名字,你倒是住在這樣的家裡試試看!” 她和朱厄爾大眼瞪小眼,都驚得目瞪口呆。

     “沒有人是故意要傷害你的,親愛的。

    這兒的人一般都會用丈夫的姓氏。

    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鄉下人,鄉下人有鄉下人的本分。

    ” “我根本就沒有接受這類所謂的本分或常規,真的。

    天哪,朱厄爾,你們居然真的全都會相信,我冠了他的姓氏,等他死後一個禮拜,就把那姓氏給扔了?我是個投機分子,除去你家的姓氏,偷走你家的土地,你們是這麼看我的?” 朱厄爾用手捂着嘴,淚水湧上雙眼。

    她們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态。

    盧薩沖着這個腼腆的女人又喊又叫,而這個女人很有可能是她在這個家或是這整個縣裡最親近的人。

    朱厄爾搖了搖頭,向盧薩伸出雙臂,盧薩笨拙地、一步一步投入她的懷抱。

    朱厄爾的身軀骨瘦如柴,好似她圍裙下罩着的一隻小鳥,輕飄飄、毛茸茸的,帶着撲通撲通的心跳聲。

     她們相擁了一會兒,緩緩地前後搖晃着。

    “别在意我說的話,”盧薩說,“我失去了理智。

    這裡有幽靈。

    廚房裡就有一個,專門挑撥人吵架。

    ” 她的目光越過朱厄爾的肩膀,順着門廳直直穿過前門上古老的波紋圖案的玻璃,望向外面,院子和前面的草坪。

    這雨永遠不會停的,她心想。

    她能看見新一輪暴風雨來臨的起手式:谷倉邊的鵝掌楸的葉片顫抖着打着旋,像是正被無數把斧頭劈砍,仿佛挂了滿枝的紙風車。

    樹下,洛厄爾和克麗絲特爾的衣服都已濕透,色澤深暗。

    他們正繞着谷倉奔跑,又笑又蹦,好似兩匹若隐若現的馬兒,穿越無休無止的大雨,繞圈疾奔。

    時間對他們來說,似已停止,或者尚未開始。

     [1]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國家庭類情景喜劇《留給比弗》(LeaveIttoBeaver)中的主人公,是個在家中、學校,乃至整個社區不斷闖禍、不斷陷入麻煩的小男孩。

     [2]洛蕾塔·琳恩(1934-),美國鄉村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