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蛾之愛

關燈
盧薩站在前門廊上,看着大雨自前廊的廊檐似長條銀線傾瀉而下。

    農舍——她的農舍——的馬口鐵屋頂上排布着凹凸的瓦壟,将雨水分成若幹細流順着陡斜的兩側淌下。

    水流如透明的細絲,好似魚線,或帶着珍珠一般的氣泡,仿若珠串。

    她在寬敞的台階上擺好水桶,承接幾縷雨水。

    她發現每一縷水串落入桶中時均會敲打出獨特的節奏。

    整個清晨,每條細流的節奏都沒有變過,隻是在水桶漸漸接滿的過程中,聲音會愈來愈柔軟,将桶倒空放回時,又會發出嗒啦、嗒啦啦的聲音。

     用水桶盛水,是為了澆灌門廊上的盆栽蕨類植物。

    那兒淋不到雨,即便天氣潮濕,葉片也會變成褐色,脆弱,凄涼,一如她内心的哀傷。

    她本想回屋忙自己的事,卻為這雨水擊打的節奏吸引。

    于是她靜靜地站了一會兒,聆聽這節奏。

    不用領受别人同情的目光,亦不必聽從要她快快躺下休息的唠叨,也算是一種放松。

    漢尼-梅維絲和朱厄爾終于回家去了,但她們每天還是會過來好幾次,“檢查”她是否安好,其實就是督促她吃飯,甚至告訴她該吃什麼,好像她還是個孩子。

    好在做完這件事,她們就會離開。

    盧薩便可以随意套上牛仔褲和科爾的工作服,站在自家門廊上,看雨、聽音,隻要她樂意,就可以什麼都不想。

    如果沒有那一大堆等着先去核,再裝入罐頭瓶密封的櫻桃,她一整個上午都可以待在這兒自娛自樂,為每一縷落下的水流放上一隻桶,将它們各自擊出的節奏編織成一首歌。

    祖父蘭多夫斯基喜歡這樣的遊戲:他用手指敲擊她棱角突出的膝蓋骨,奏出意想不到的節拍,創作出神秘的巴爾幹旋律,一邊敲擊還一邊應和着這節奏哼唱出曲調來。

     “你爺爺,是我們這一脈最後一任地主了。

    ”她父親常會這麼挖苦一番。

    就在羅茲北部的涅爾河畔,他的父親曾有一座甜菜農場,戰争爆發後,他失去了所有土地。

    他逃離波蘭,除了自己這條命、老婆、幼子,以及一根單簧管外,便身無長物。

    “你那了不起的爺爺,成了猶太樂師,在紐約聲名鵲起,後來為了一個夜總會裡遇見的美國女孩,就離開了老婆孩子。

    ”盧薩知道,雖然沒人提起過,老頭和情人再次組建了家庭,後來租屋失火,把他們全都給燒死了——包括她爺爺。

    很難說盧薩的父親将這個故事的哪一部分歸咎于他——大部分都是吧,她心想。

    那年他們飛去紐約參加燒焦殘骸的葬禮時,盧薩還太小,無法理解父親的感受,以及他對這場喪失的嘲諷。

    爺爺蘭多夫斯基已有好些年沒光顧她的腦海了。

    此刻,在西布倫縣一座農舍的門廊上,如串雨珠墜落奏響的切分音中,他卻現了身。

    他原本是個農夫,但後來的生活卻總逃不開失去的命運。

    如若身在這雨水淅瀝的山谷中,浸潤在這腐爛與新生的芬芳中,他會度過怎樣的一天呢? 盧薩将襯衣下擺抻了抻,盡量使自己顯得忙忙碌碌、健康明朗,因為赫布與瑪麗·埃德娜的綠皮卡車正一颠一颠地自車道上駛來。

    但這次開車的并非氣勢洶洶的老大姐,而是她丈夫赫布。

    盧薩看着他将車停在了房前,同來的還有洛伊絲的丈夫大裡奇,他從副駕駛座下了車。

    兩人都縮着脖子,右手扶着帽檐,穿過雨水朝她跑來。

    他們縮身跨過雨滴串的珠簾,小心翼翼地避開她放于台階的水桶,在門廊地闆上用力跺了幾次靴子,然後摘下了帽子。

    他們工作服上散發的氣味,使她恍然覺得科爾就在他們中間:灰塵味,機油味,谷倉裡的飼草味。

    她呼吸着,從陌生男人的衣服上吸入她丈夫的氣味分子。

     “他應該給門廊裝上排水槽。

    ”裡奇對赫布說着,好像他們都覺得科爾還在場——盧薩卻不在場。

    丈夫代表團此次前來,所為何事?他們是想命令她馬上離開,還是怎樣?她是該掙紮一番,還是平靜接受驅離? “裡奇,赫布,”她說着,舒展了肩膀,“很高興見到你們。

    ” 兩人沖她點了點頭,便又扭頭看向雨幕,看向那不存在的排水槽和水汪汪的農田,似乎一門心思想回到田裡幹活。

    她看見綠色的蒼耳子,迷你地雷一般,挂在他們卡其布褲子的翻邊上。

     “又是一場大雨,”赫布說,“誰都不需要這麼大的雨。

    再下一禮拜,青蛙都得淹死。

    ” “不過,據說禮拜六會停。

    ”裡奇說。

     “是啊,”赫布表示同意,“要不然我們也不會來打擾你,應該是要停了。

    ” “你們來這兒,就是為了告訴我雨要停了?”盧薩問道,來回打量着這兩張久經日曬的臉龐,想看出些端倪來。

    不管什麼時候,隻要不得已必須同大姑夫們對話,她就會這樣。

    那感覺就像是,她走着走着就進入了一個地方,那兒的人雖然都講英語,每個詞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對。

    ”赫布說。

    裡奇也點點頭,算是佐證。

    他們看上去俨然滑稽雙人組:矮壯、秃頂的赫布負責逗哏,瘦高個裡奇大部分時間裡一言不發,捏着帽子呆立一側,亂蓬蓬的黑頭發維持着被帽子壓成的形狀蓋在腦袋上。

    他脖子細長,像根杆子,喉結好似圓圓的橡子。

    大家都叫他大裡奇,雖然他兒子小裡奇十七歲,各方面都已超過了他。

    盧薩不由得對小裡奇的命運生出一種同情。

    西布倫縣的生活是:一俟出生,你就像個落入陷阱的蟲子,要麼是某人的兒子,要麼是某人的老婆。

    地方太小,實難适應。

     “所以,”赫布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我們得打理科爾的煙草田。

    ” “哦。

    ”盧薩心裡一驚,“已經到該打理煙草田的時候了嗎?” “說句實話吧,時間已經過了。

    這場雨把農田全給糟蹋了。

    現在已經六月,忒晚了。

    ” “可今天也才五号吧?六月五号?” “沒錯兒。

    到時候要是煙草還沒長起來,七月份就會出現青黴病。

    ” “你們可以噴農藥去除青黴啊。

    ”盧薩說。

    煙草病害不是她的專業,但她聽科爾說起過。

    當着這兩人的面,她特别想表現得自己懂點什麼。

     “是可以。

    ”他們表示同意,但熱情有限。

     “你們自己家的煙草田打理過了吧?你們應該先去弄自己家的田。

    ” 赫布點了點頭。

    “今年我把自家那份地租出去了,那些奶牛實在是把我忙壞了,管不了這茬兒了。

    趁這幾天天氣不好,我和他還有點時間,禮拜一早上就給大裡奇田裡種上了煙草。

    接下來就輪到科爾的田了。

    ” 那朱厄爾呢?盧薩心裡直犯嘀咕。

    自從她老公和餅幹桶連鎖餐廳的服務員私奔了,他們是否也要對她的生活管頭管腳?“你們的意思是,”盧薩謹慎地轉述他們話裡的意思,耳中能聽到自己的心髒狂跳不已,“禮拜六,你們和你們家的孩子都要來這兒打理煙草田。

    ” “是啊。

    不過這雨得先停上一天才行。

    ” “那我呢?我有發言權嗎?” 兩個男人看着她,露出了一模一樣的眼神:驚訝,害怕,惱火。

    可這難道不是她的農場嗎?她移開目光不看他們,深深吸入泥土和忍冬的馥郁氣息,聆聽着她那幼稚的遊戲,台階上水桶的敲擊:嗒啦、嗒啦、嗒啦啦!她在這節拍之中,清晰無誤地聽到了一首歌。

    單簧管的顫音如笑聲萦繞升起,曼陀林的撥奏似掌聲久久不息。

    猶太音樂。

     “現在,這是我的農場。

    ”她大聲說道。

    她嗓音發顫,燥熱直達指尖。

     “是。

    ”赫布表示同意,“但我們不介意來幫忙,就像是以前每年都會幫科爾的忙。

    打理煙草田要花很大工夫,一家子都得出動。

    反正,我們這兒都是這麼做的。

    ” “去年我就在這兒了。

    ”她言簡意赅地說道,“我給你們、科爾、小裡奇還有另外一個男孩,就是塔茲韋爾家的那個表親,送過咖啡。

    你們應該還記得。

    ” 大裡奇微微一笑。

    “我還記得你學開拖拉機,種過一排煙草。

    最後有些煙苗是根子朝上、葉子朝下在土裡的。

    ” “科爾存心把拖拉機開得飛快!那時我們剛結婚,他還當你們的面捉弄我。

    ”盧薩一下子紅了臉,一直紅到發際。

    她還記得自己跨坐在拖拉機後部的小平台上,從身邊的盒子裡抓起一把把軟塌塌的煙苗。

    煙苗葉子的紋理比較支離稀疏,像餐巾紙。

    要随着拖拉機的一路移動将它們穩穩地植入新耕犁溝的厚實泥土裡,在她看來實在難以做到。

    他們剛結婚兩天。

    “那是我第一次坐拖拉機。

    ”她辯解道。

     “是啊,”大裡奇同意道,“大多數煙苗還是根子朝下栽的好。

    ” 赫布将話頭拉回了正題:“我們自家的田都已經忙活妥當了,大裡奇還跟傑基·多達德談了個很不錯的批發價。

    ” “非常感謝。

    可要是今年我不想種煙草了呢?” “你什麼都不用做。

    你想待在屋裡,就待在屋裡。

    ” “不是,我的意思是要是我不想在農場裡種煙草了呢?” 這下子,他們都不再斜眼瞅着盧薩。

    他們正眼盯着她。

     “這麼說吧,”她說,“既然人人都想戒煙,為什麼還要種這麼多煙草?就算有人還戒不了煙,至少也應該嘗試着戒。

    政府已經正式表示不贊成抽煙,都說了癌症會要人命。

    所有人都會指責我們的。

    ” 兩個男人轉眼望着雨中的農田,顯然,不管下不下雨,他們忽然希望自己能出現在那裡。

    她知道他們一直在克制自己不去碰襯衫兜裡的萬寶路。

     “那你想種什麼?”赫布終于開口問道。

     “嗯,我還沒怎麼想過。

    玉米怎麼樣?” 赫布和大裡奇相視一笑,算是将之當作玩笑話。

    “一蒲式耳三美元,就這個價。

    ”赫布回答道,“要是飼用玉米,在這片兒也就五十美分一蒲式耳。

    不過,也保不定你是在說甜玉米。

    ” “那當然。

    ”盧薩說。

     “好吧,我們這就來算筆賬。

    科爾有五英畝煙草田,現在改種甜玉米,大約能收獲五百蒲式耳,年份好的話也許會有六百,但這種情況我們還沒碰到過。

    ”赫布翻着眼珠子,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