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蛾之愛
關燈
小
中
大
蛾子螺旋形的飛行軌迹之所以看上去散漫随意,那隻是因為其嗅覺追蹤的機制與我們的截然不同。
我們使用雙目視物,通過比較雙眼獲得的影像,判斷目标的方位,徑直追蹤刺激物。
但對依靠嗅覺的物種而言,機體會比較空間内的各個點,向着氣味因子濃度更高的方向移動,再相繼比較兩個以上的點,呈之字形向着氣味源頭飛行。
蛾子用嗅覺導航,偵測空氣中的氣息流,然後一點點地調整飛行角度,迎着氣息流而上。
盧薩的幾個外甥在金屬折疊椅之間呈之字形來回奔跑,使她想起曾讀過的蛾子導航的那個段落,并思索良久。
而後她又突然産生了一個疑問:那是什麼時候的事,一百年前嗎?前天嗎?她總是趁科爾尚未回來,偷偷摸摸地在床上讀書,匆匆忙忙地讀完一頁或一章——這種事不會再有了。
現在,她可以想在哪兒讀就在哪兒讀,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書從頭讀到尾。
盧薩試圖使自己相信這怪異的夢想成真的狀況,但又無法把自己同此刻坐在這兒的這個人相關聯。
這個女人穿着借來的領口寬松的黑裙子。
這是家殡儀館,她此前從未置身于此,甚至從未想象過這樣的場景,尤其是在這裡為自己的丈夫守靈。
這裡的房間四壁刷着一層牙膏綠的塗料,舊兮兮的。
房門四周造型奇怪的深色嵌條是塑料的,上面印了木紋,使之看上去像木頭。
盧薩心想,在這個四面都是森林的鎮子裡,竟然會有人購買安裝塑料的仿木制品,真是奇了怪了。
門外,她能聽見人們排隊等待的嘈雜聲,狹長的過道上擠滿了人。
那過道就像玻璃移液管或醫用滴管,讓鄭重其事的來客依序進屋,每次一個,個個都挂着一張悲傷的臉。
剛剛趕到的來客應該還要等上一個多小時,瑪麗·埃德娜剛才出去查看了一番,回來後就是這麼宣稱的(似乎還挺高興)。
隊伍已經排到了大門外,此時已入夜,人們都已下班。
大多數人過來時都還穿着工作服,擠奶服裡套着幹淨的牛仔褲以防萬一;西裝領帶則留待明天的葬禮。
今晚隻是叙叙舊,來看看科爾,私下裡向他道别。
看來,山谷裡的人都來了。
科爾很受人愛戴——盧薩當然知道這一點。
考慮到這場事故的嚴重性,殡儀員的手藝也很值得贊賞。
盧薩沒必要排隊。
她會待到最後,她就是隊尾。
她坐在靠近棺材首端的地方,來客若有需要,就會走過來,吊唁幾句。
盡管大多數人隻知道她的名字,聽過些傳聞,除了僵硬地颔首緻意一下也無法做得更多。
她亦明白他們心裡也不好受。
在科爾的其他家人那裡,安慰之聲如滔滔江水,她生怕自己會被這滔天巨浪淹沒。
她坐在一把金屬椅上,旁邊坐着大姑子們——此刻是漢尼-梅維絲和瑪麗·埃德娜。
當瑪麗·埃德娜走到前頭主持局面、發表演說時,朱厄爾、洛伊絲、埃瑪琳就會代替她坐過來。
不過就是一堵厚實的黑牆上互換的幾塊磚頭而已。
說互換也許不夠确切。
如果落座的是朱厄爾,她覺得還可以稍稍喘口氣,比起樹幹般粗壯的瑪麗·埃德娜和操着一把沙啞煙嗓的洛伊絲,她不那麼咄咄逼人。
還有畫着濃重眼影堪比埃及豔後的漢尼-梅維絲,即便在這種陰郁的場合,她也是這副打扮。
起初,盧薩得暗中靠特别的記憶方法才能記住她們的名字。
瑪麗·埃德娜是氣勢洶洶的老大姐,漢尼-梅維絲是随時随地都在補妝的活寶,馬臉的洛伊絲披肩發、大嗓門,埃瑪琳極其情緒化。
但朱厄爾就是朱厄爾,像一艘空空蕩蕩的船,帶着兩個孩子,有着和科爾一模一樣的哀傷眼神。
盧薩不記得曾和朱厄爾說過話。
除了家庭聚會時在院子裡給孩子們發棒冰,也沒見她幹過其他事。
隻有一次,她走上車道來問盧薩是否見過她家走失的短尾貓。
朱厄爾家和漢尼-梅維絲家的五歲孩子在腳下跑來跑去,真是這樣——其中一個就在剛剛爬到了盧薩的腿下。
盧薩腳上穿着怪模怪樣的黑襪子,是别人拿來讓她穿上的。
這些男孩在為舅舅守靈期間堅持不懈地以螺旋形軌迹奔跑,令她想起了蛾子的導航方式并陷入了沉思。
孩子們是否在屋内各處偵測到了悲傷的氣息?那他們在盧薩周圍的空氣中又會發現什麼呢?她好像什麼都感受不到。
她的麻木似乎在某個層面上與這裡絮絮叨叨的喧鬧聲相關。
夜色愈來愈深,嘈雜聲也如潮水一般愈漲愈高。
此起彼伏的聊天聲在某一刻變成了一種聒噪,她根本無法着手理清頭緒。
她發現自己竟無意識地琢磨起了跳入她耳中的那些荒唐的語句。
山裡人的語句,即便粗聽,也能發現與城裡人的語句
我們使用雙目視物,通過比較雙眼獲得的影像,判斷目标的方位,徑直追蹤刺激物。
但對依靠嗅覺的物種而言,機體會比較空間内的各個點,向着氣味因子濃度更高的方向移動,再相繼比較兩個以上的點,呈之字形向着氣味源頭飛行。
蛾子用嗅覺導航,偵測空氣中的氣息流,然後一點點地調整飛行角度,迎着氣息流而上。
盧薩的幾個外甥在金屬折疊椅之間呈之字形來回奔跑,使她想起曾讀過的蛾子導航的那個段落,并思索良久。
而後她又突然産生了一個疑問:那是什麼時候的事,一百年前嗎?前天嗎?她總是趁科爾尚未回來,偷偷摸摸地在床上讀書,匆匆忙忙地讀完一頁或一章——這種事不會再有了。
現在,她可以想在哪兒讀就在哪兒讀,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把書從頭讀到尾。
盧薩試圖使自己相信這怪異的夢想成真的狀況,但又無法把自己同此刻坐在這兒的這個人相關聯。
這個女人穿着借來的領口寬松的黑裙子。
這是家殡儀館,她此前從未置身于此,甚至從未想象過這樣的場景,尤其是在這裡為自己的丈夫守靈。
這裡的房間四壁刷着一層牙膏綠的塗料,舊兮兮的。
房門四周造型奇怪的深色嵌條是塑料的,上面印了木紋,使之看上去像木頭。
盧薩心想,在這個四面都是森林的鎮子裡,竟然會有人購買安裝塑料的仿木制品,真是奇了怪了。
門外,她能聽見人們排隊等待的嘈雜聲,狹長的過道上擠滿了人。
那過道就像玻璃移液管或醫用滴管,讓鄭重其事的來客依序進屋,每次一個,個個都挂着一張悲傷的臉。
剛剛趕到的來客應該還要等上一個多小時,瑪麗·埃德娜剛才出去查看了一番,回來後就是這麼宣稱的(似乎還挺高興)。
隊伍已經排到了大門外,此時已入夜,人們都已下班。
大多數人過來時都還穿着工作服,擠奶服裡套着幹淨的牛仔褲以防萬一;西裝領帶則留待明天的葬禮。
今晚隻是叙叙舊,來看看科爾,私下裡向他道别。
看來,山谷裡的人都來了。
科爾很受人愛戴——盧薩當然知道這一點。
考慮到這場事故的嚴重性,殡儀員的手藝也很值得贊賞。
盧薩沒必要排隊。
她會待到最後,她就是隊尾。
她坐在靠近棺材首端的地方,來客若有需要,就會走過來,吊唁幾句。
盡管大多數人隻知道她的名字,聽過些傳聞,除了僵硬地颔首緻意一下也無法做得更多。
她亦明白他們心裡也不好受。
在科爾的其他家人那裡,安慰之聲如滔滔江水,她生怕自己會被這滔天巨浪淹沒。
她坐在一把金屬椅上,旁邊坐着大姑子們——此刻是漢尼-梅維絲和瑪麗·埃德娜。
當瑪麗·埃德娜走到前頭主持局面、發表演說時,朱厄爾、洛伊絲、埃瑪琳就會代替她坐過來。
不過就是一堵厚實的黑牆上互換的幾塊磚頭而已。
說互換也許不夠确切。
如果落座的是朱厄爾,她覺得還可以稍稍喘口氣,比起樹幹般粗壯的瑪麗·埃德娜和操着一把沙啞煙嗓的洛伊絲,她不那麼咄咄逼人。
還有畫着濃重眼影堪比埃及豔後的漢尼-梅維絲,即便在這種陰郁的場合,她也是這副打扮。
起初,盧薩得暗中靠特别的記憶方法才能記住她們的名字。
瑪麗·埃德娜是氣勢洶洶的老大姐,漢尼-梅維絲是随時随地都在補妝的活寶,馬臉的洛伊絲披肩發、大嗓門,埃瑪琳極其情緒化。
但朱厄爾就是朱厄爾,像一艘空空蕩蕩的船,帶着兩個孩子,有着和科爾一模一樣的哀傷眼神。
盧薩不記得曾和朱厄爾說過話。
除了家庭聚會時在院子裡給孩子們發棒冰,也沒見她幹過其他事。
隻有一次,她走上車道來問盧薩是否見過她家走失的短尾貓。
朱厄爾家和漢尼-梅維絲家的五歲孩子在腳下跑來跑去,真是這樣——其中一個就在剛剛爬到了盧薩的腿下。
盧薩腳上穿着怪模怪樣的黑襪子,是别人拿來讓她穿上的。
這些男孩在為舅舅守靈期間堅持不懈地以螺旋形軌迹奔跑,令她想起了蛾子的導航方式并陷入了沉思。
孩子們是否在屋内各處偵測到了悲傷的氣息?那他們在盧薩周圍的空氣中又會發現什麼呢?她好像什麼都感受不到。
她的麻木似乎在某個層面上與這裡絮絮叨叨的喧鬧聲相關。
夜色愈來愈深,嘈雜聲也如潮水一般愈漲愈高。
此起彼伏的聊天聲在某一刻變成了一種聒噪,她根本無法着手理清頭緒。
她發現自己竟無意識地琢磨起了跳入她耳中的那些荒唐的語句。
山裡人的語句,即便粗聽,也能發現與城裡人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