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捕食者
關燈
小
中
大
阿巴拉契亞山裡的郊狼還缺乏足夠的了解,說不清楚什麼樣才算常态。
它們肯定是不喜歡山頂的,應該更喜歡低處靠近農田的地方,因為那裡有田鼠。
但這一大家子郊狼有着自己的故事。
它們被逼到了牆角。
所以它們越爬越高,想從安全的藏身處發起襲擊,就像傑羅尼莫[2]。
她開始慢慢地往前移動,同時折下酸木樹的矮枝收集在手中。
她離開小徑,以枝條護住頭臉,在密實的杜鵑花叢中穿行。
她想從狼穴的外圍繞過去,繞到苦溪對岸選擇一處地點以便隔溪觀測。
杜鵑花叢密密匝匝,這樣最好:沒人會發現她的蹤迹。
有那麼一瞬間,她心想不知山下種田的農夫是否也喜歡狩獵。
不過那些人可能也不會來這兒。
除了獵鹿季,或許有人會揣瓶傑克丹尼威士忌上山之外,當地的大多數農夫不會踏足這片樹林。
真正的麻煩是來這裡捕熊的那幫偷獵者,那幫人通常來自其他地方。
他們幹這個很拿手,她得擴大巡山範圍。
她小心翼翼地朝下山方向潛行,一直來到苦溪畔能夠隔溪望見對岸倒下大樹的地方。
從這裡甚至能看清那翻翹出來的龐大而盤曲的樹根。
她舉起望遠鏡,對準那黑黝黝的根莖下方,屏息,對焦。
什麼都沒有。
腳下踩着上一個秋天攢下的厚厚的落葉,濕漉漉的。
她于這片濕毯上坐下來,準備再等一會兒。
除非能确定它們仍舊在那兒,否則建藏身處就毫無必要了。
迪安娜能感知上午什麼時候結束。
她從不戴表,因為她從不需要表。
她能根據頭頂毛蟲的聲息來推知空氣何時變得凝滞,新毛蟲們自卵中孵出到成為玉米天蠶蛾與月形天蠶蛾的過程中會吃掉成千上萬片樹葉,而個中聲息殊為不同。
再過一個小時,風向就會變化。
冒險毫無必要,現在還是離開為妙,畢竟她仍舊一無所見——沒有東西在動,也沒有任何迹象。
沒有那似狐似狼的小型犬科動物。
因為常年研究,她對這種屬于狐與狼的近親的小動物太熟悉了,它們有時還會入她的夢。
而醒着的時候,她也就好好觀察過一隻這樣的動物,看了好長時間。
那是在諾克斯維爾的鍋匠山動物園裡,那隻被捕受困的可憐動物,她甯願忘個精光。
她曾請求園長不要再展覽這動物,她說郊狼性喜群居,單獨展出一隻郊狼不僅讓人心裡難受,而且完全是個錯誤。
她還說要給他幫忙——她是野生生物學專業的畢業生,論文課題正是二十世紀郊狼的活動範圍。
園長禮貌地提了個建議,如果她想觀察成群結隊的郊狼,就應該去西部走走。
郊狼在那裡很常見,路上常有被軋死的,當地人都很熟悉這種動物。
這一番談話令她痛心難過。
完成論文答辯後,她沒有出發去西部,而是寫了份申請書,虛構了這份工作。
她不得不說服衆多持懷疑态度的人,費盡心機讓國家公園管理局、森林服務處和弗吉尼亞州野生動物和漁業局達成了難得的協議——他們讨論得更多的不是是否聘用她,而是該給她多少薪水。
好在如今情況不錯,他們應該都看得到這個成績。
她來後兩年,阿巴拉契亞南部山區偷獵最猖獗的一片林地再次恢複了它原本運轉自如的生态系統。
這是這份工作的關鍵所在。
不過,對她而言,目的仍隻是部分達成。
現在,她終于可以舒一口氣,放松下來了。
總有一天她會在野外見到狡猾的郊狼,就在她家附近,在一條由動物踩出的小路上,那條小路和其他好幾條小徑縱橫交錯,直通向她小時候曾走過的一條山下的小道。
會有這麼一天的。
隻不過不是今天。
返回山上的途中,她有意識地放緩了腳步。
她又聽見了紋胸林莺的鳴聲——在她看來這真是奇迹,好比死者複生。
有太多的動物再也無法死而複生:黑胸蟲森莺、旅鴿、卡羅來納鹦哥、弗林特石蠅、阿帕梅亞盜夜蛾——有太多滅絕的生靈曾在她的視線之外從葉間穿過,迪安娜很了解它們,所以總是覺得自己仿佛與它們的幽靈共生共息。
她尊重滅絕的生靈,就像尊重已逝親人的亡靈。
她會在它們曾經的栖息地靜靜地表達敬意。
小個頭的紅狼立在林中空地的邊緣,好似一抹沉默的陰影,卡羅來納鹦哥叽叽喳喳地聊着天,成群結隊地抖擻着亮綠色和亮橙色的羽翼飛掠過河岸。
早期遷移至此的人類定居者曾愛之憐之,旋即又将之斬盡殺絕。
如今,你若是告訴人們像鹦鹉這樣的異國鳥類曾将這幾個不起眼的南方縣城當作家園,多半會被視為瘋子。
她停了下來,盯着腳下。
地上有一些蹤迹,頗為新鮮。
她細細地打量起來:前後腳呈縱列交替行進,曲曲折折地走了很長一段路,前掌比後掌略大。
是犬科動物,沒錯。
還能看出爪迹,相當清晰。
這些蹤迹從一塊寬大平整的污泥上踏了過去,她跪下來,湊近細看,用食指的指節丈量泥面上一個纖毫分明的爪印。
腳掌長度為二又四分之三英寸。
用排除法就能知道那是什麼動物,爸爸以前常這麼說。
不是灰狐,也不是赤狐。
是郊狼。
而且體形很大,很有可能是雄性。
是領頭母狼的配偶。
再往前一點,腳印穿過了林中空地,那裡還有另一些足迹,極有可能是其他動物。
她在那兒發現了郊狼的糞便。
隻有一團糞便,糞端上翹,好似阿裡巴巴的鞋子——必是郊狼無疑。
除了大塊頭的雄性郊狼,還有哪種動物的糞便會如此不同尋常?她蹲下來,用小樹枝撥開狼糞。
郊狼幾乎什麼東西都吃:老鼠、田鼠、蚱蜢、青蛙,還有家養的貓,乃至人類的垃圾。
山下的農夫認為郊狼會吃羊,這麼想也不算錯。
協同捕獵的話,一群郊狼甚至可以放倒一頭健壯的牛。
但那得是很大一群壯碩的成年郊狼,也許得二十多頭才行,整個縣城乃至整個州所轄地區内都沒有這麼多。
既然山坡上有這麼多東西可吃,既安全又自在,郊狼何必還要如此興師動衆呢?除郊狼外,地球上幾乎不會再有哪種生靈能靠人類廢棄的垃圾為生,還活得有滋有味。
她在為寫論文做研究時,發現一位名叫缪裡的生物學家在他所生活的那個世紀的上半葉剖析了大量郊狼糞便,在日志裡記下了其中各種各樣的物質,并列出了數百種不同的細目。
她覺得最逗趣的是“幾條羊毛布料”和“偷吃的西瓜”。
迪安娜從這團黏糊糊的糞便中,找到了意料之中的松子和漿果種子,在這片山林中獲得這樣的食物并不難。
還有
它們肯定是不喜歡山頂的,應該更喜歡低處靠近農田的地方,因為那裡有田鼠。
但這一大家子郊狼有着自己的故事。
它們被逼到了牆角。
所以它們越爬越高,想從安全的藏身處發起襲擊,就像傑羅尼莫[2]。
她開始慢慢地往前移動,同時折下酸木樹的矮枝收集在手中。
她離開小徑,以枝條護住頭臉,在密實的杜鵑花叢中穿行。
她想從狼穴的外圍繞過去,繞到苦溪對岸選擇一處地點以便隔溪觀測。
杜鵑花叢密密匝匝,這樣最好:沒人會發現她的蹤迹。
有那麼一瞬間,她心想不知山下種田的農夫是否也喜歡狩獵。
不過那些人可能也不會來這兒。
除了獵鹿季,或許有人會揣瓶傑克丹尼威士忌上山之外,當地的大多數農夫不會踏足這片樹林。
真正的麻煩是來這裡捕熊的那幫偷獵者,那幫人通常來自其他地方。
他們幹這個很拿手,她得擴大巡山範圍。
她小心翼翼地朝下山方向潛行,一直來到苦溪畔能夠隔溪望見對岸倒下大樹的地方。
從這裡甚至能看清那翻翹出來的龐大而盤曲的樹根。
她舉起望遠鏡,對準那黑黝黝的根莖下方,屏息,對焦。
什麼都沒有。
腳下踩着上一個秋天攢下的厚厚的落葉,濕漉漉的。
她于這片濕毯上坐下來,準備再等一會兒。
除非能确定它們仍舊在那兒,否則建藏身處就毫無必要了。
迪安娜能感知上午什麼時候結束。
她從不戴表,因為她從不需要表。
她能根據頭頂毛蟲的聲息來推知空氣何時變得凝滞,新毛蟲們自卵中孵出到成為玉米天蠶蛾與月形天蠶蛾的過程中會吃掉成千上萬片樹葉,而個中聲息殊為不同。
再過一個小時,風向就會變化。
冒險毫無必要,現在還是離開為妙,畢竟她仍舊一無所見——沒有東西在動,也沒有任何迹象。
沒有那似狐似狼的小型犬科動物。
因為常年研究,她對這種屬于狐與狼的近親的小動物太熟悉了,它們有時還會入她的夢。
而醒着的時候,她也就好好觀察過一隻這樣的動物,看了好長時間。
那是在諾克斯維爾的鍋匠山動物園裡,那隻被捕受困的可憐動物,她甯願忘個精光。
她曾請求園長不要再展覽這動物,她說郊狼性喜群居,單獨展出一隻郊狼不僅讓人心裡難受,而且完全是個錯誤。
她還說要給他幫忙——她是野生生物學專業的畢業生,論文課題正是二十世紀郊狼的活動範圍。
園長禮貌地提了個建議,如果她想觀察成群結隊的郊狼,就應該去西部走走。
郊狼在那裡很常見,路上常有被軋死的,當地人都很熟悉這種動物。
這一番談話令她痛心難過。
完成論文答辯後,她沒有出發去西部,而是寫了份申請書,虛構了這份工作。
她不得不說服衆多持懷疑态度的人,費盡心機讓國家公園管理局、森林服務處和弗吉尼亞州野生動物和漁業局達成了難得的協議——他們讨論得更多的不是是否聘用她,而是該給她多少薪水。
好在如今情況不錯,他們應該都看得到這個成績。
她來後兩年,阿巴拉契亞南部山區偷獵最猖獗的一片林地再次恢複了它原本運轉自如的生态系統。
這是這份工作的關鍵所在。
不過,對她而言,目的仍隻是部分達成。
現在,她終于可以舒一口氣,放松下來了。
總有一天她會在野外見到狡猾的郊狼,就在她家附近,在一條由動物踩出的小路上,那條小路和其他好幾條小徑縱橫交錯,直通向她小時候曾走過的一條山下的小道。
會有這麼一天的。
隻不過不是今天。
返回山上的途中,她有意識地放緩了腳步。
她又聽見了紋胸林莺的鳴聲——在她看來這真是奇迹,好比死者複生。
有太多的動物再也無法死而複生:黑胸蟲森莺、旅鴿、卡羅來納鹦哥、弗林特石蠅、阿帕梅亞盜夜蛾——有太多滅絕的生靈曾在她的視線之外從葉間穿過,迪安娜很了解它們,所以總是覺得自己仿佛與它們的幽靈共生共息。
她尊重滅絕的生靈,就像尊重已逝親人的亡靈。
她會在它們曾經的栖息地靜靜地表達敬意。
小個頭的紅狼立在林中空地的邊緣,好似一抹沉默的陰影,卡羅來納鹦哥叽叽喳喳地聊着天,成群結隊地抖擻着亮綠色和亮橙色的羽翼飛掠過河岸。
早期遷移至此的人類定居者曾愛之憐之,旋即又将之斬盡殺絕。
如今,你若是告訴人們像鹦鹉這樣的異國鳥類曾将這幾個不起眼的南方縣城當作家園,多半會被視為瘋子。
她停了下來,盯着腳下。
地上有一些蹤迹,頗為新鮮。
她細細地打量起來:前後腳呈縱列交替行進,曲曲折折地走了很長一段路,前掌比後掌略大。
是犬科動物,沒錯。
還能看出爪迹,相當清晰。
這些蹤迹從一塊寬大平整的污泥上踏了過去,她跪下來,湊近細看,用食指的指節丈量泥面上一個纖毫分明的爪印。
腳掌長度為二又四分之三英寸。
用排除法就能知道那是什麼動物,爸爸以前常這麼說。
不是灰狐,也不是赤狐。
是郊狼。
而且體形很大,很有可能是雄性。
是領頭母狼的配偶。
再往前一點,腳印穿過了林中空地,那裡還有另一些足迹,極有可能是其他動物。
她在那兒發現了郊狼的糞便。
隻有一團糞便,糞端上翹,好似阿裡巴巴的鞋子——必是郊狼無疑。
除了大塊頭的雄性郊狼,還有哪種動物的糞便會如此不同尋常?她蹲下來,用小樹枝撥開狼糞。
郊狼幾乎什麼東西都吃:老鼠、田鼠、蚱蜢、青蛙,還有家養的貓,乃至人類的垃圾。
山下的農夫認為郊狼會吃羊,這麼想也不算錯。
協同捕獵的話,一群郊狼甚至可以放倒一頭健壯的牛。
但那得是很大一群壯碩的成年郊狼,也許得二十多頭才行,整個縣城乃至整個州所轄地區内都沒有這麼多。
既然山坡上有這麼多東西可吃,既安全又自在,郊狼何必還要如此興師動衆呢?除郊狼外,地球上幾乎不會再有哪種生靈能靠人類廢棄的垃圾為生,還活得有滋有味。
她在為寫論文做研究時,發現一位名叫缪裡的生物學家在他所生活的那個世紀的上半葉剖析了大量郊狼糞便,在日志裡記下了其中各種各樣的物質,并列出了數百種不同的細目。
她覺得最逗趣的是“幾條羊毛布料”和“偷吃的西瓜”。
迪安娜從這團黏糊糊的糞便中,找到了意料之中的松子和漿果種子,在這片山林中獲得這樣的食物并不難。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