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捕食者

關燈
限。

    比如說眼影:這工具是派什麼用場的?會疼嗎?到底其存在的目的何在?她從沒正兒八經地理過發。

    爸爸還算明智,知道不能帶女兒去男士理發店理發。

    等到他認為必須帶她去剪個像樣的發型了,卻又抽不出時間。

    就這樣,她滿頭厚實散亂的頭發一直長及膝蓋。

    她在頭發上耗的工夫,多是把纏在樹枝上的頭發解開,或用瑞士軍刀裡的剪子修修發梢。

    在西布倫縣,後來在諾克斯維爾當老師和為人妻時,這就是她所知所會的唯一的做女人的方式。

    如今在這山上的密林裡,她終于得以全心全意地成為這樣一種獨一無二的女性類型。

     就是沒男人要的女性類型。

    埃迪·邦多走了,這樣最好。

     他說還會回來,但她不信。

    他離開的時候帶走了自己的每一樣東西——“每一樣”就是指他的背包。

    不得不承認,那些家當确實不多。

    如果他所言非虛——他真的是想花個一兩天時間徒步翻越克林奇峰,然後再來看她,那他肯定需要這包。

    所以,她沒法通過他拿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來判斷他是否真的會一去不返。

    她并非通過這一點判斷。

     他說她的頭發堪稱奇迹。

    他說他就像被這頭發裹入了蠶繭裡。

     她擡眼望天,傾聽着這片受了祝福的樹林——他将這樹林抛在了身後。

    總算可以這樣無拘無束地聆聽晨曦大合唱,梳頭發時也不會有人注視。

    埃迪·邦多将這塊堅實而美麗的獨屬于她的寶石,這珍貴的獨居生活留給了她。

     她往前伸了伸腿,同時将頭發編成了那根熟悉的辮子。

    這種動作,不用看鏡子,她都輕車熟路、一氣呵成。

    她從腕上褪下橡皮筋,将之啪地套入辮梢,然後垂首至膝,将腿部韌帶一下拉伸開來,有點疼。

    她順勢往後倒下,仰躺在地上,像個小女孩似的嘴巴和眼睛張得老大,凝視着頭頂的樹枝。

    她喘息着,隻覺得頭暈目眩,似在往上墜落,生生跌至樹頂。

    她想起了他第一次将她放倒在門廊上的情景。

    此刻這樣躺在這兒,又該指望他什麼呢。

     她高聲咒罵,又坐了起來。

    該死的東西。

    忸怩作态。

    像條可憐巴巴的流浪狗,一路尾随着人家不放——驅之不走。

    呼之即來。

     沒有哪個男人如此随心所欲地和她談論過她的身體,或将之同自然界中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相比較。

    不僅僅比作桑蠶。

    還比作,例如說,象牙。

    他說摸上去異乎尋常地光滑。

    他說,去年他在加拿大從夏天一直待到了秋天——在那兒捕三文魚掙錢,然後去了哈得孫灣附近捕北美馴鹿,還去了某個地方學會了怎樣将海象牙做成刀柄。

    她聽他講故事,想象着去觸摸大自然的另外幾副面孔的可能性。

    除了如今近在眼前的這副面孔,其他的她一概不識。

    她問他那兒有哪些鳥兒,他似乎都知道,隻是叫不出名字,能明确告訴她的隻有那些供射殺的鳥禽的名字。

    她當時一直那麼認真地聽着,現在她才明白他意有所指的是什麼,或者他究竟相信什麼,畢竟有的話他沒說。

    将她赤裸的腹部比作海象牙,這種奇怪的奉承話真的隻是對她說的嗎?她不知該如何要他,反而要他要得很猛。

    至今隻要想起某些片斷,她仍感到如雷轟頂、渾身發軟——他緊緊地抵着她的身子,他肌膚上的氣味。

    進入她身體時,他臉上那種敬畏而驚歎的神情。

     她跳起來,身上直發顫,既是因為冷,也是因為自己如此一番胡思亂想。

    于是她進屋穿衣,找事情幹。

    木屋窄小,她隻需繞上一圈就能做好所有出門前的準備。

    套上牛仔褲和靴子的時候,她也沒有放慢腳步。

    她一隻手扣着襯衫的紐扣,另一隻手打開碗櫥,伸入鑄鐵荷蘭鍋裡拿了一些昨天剩下的玉米面包。

    她咬了一口,便把餘下的面包塞入外套兜裡準備待會兒路上吃,或稍後搭建好藏身處後躲在裡面吃。

    今天早上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

    她也已經很長時間沒去獸穴了。

    最初的兩周,她是故意避開;後來的十天,她是根本沒法去。

    她不敢去。

    即便她獨自前往,或撒謊說去别的地方,他還是會跟過來。

     她盡可能快地沿着苦溪小徑往山下走,但并沒有跑,因為沒必要。

    如果它們仍然在,那十分鐘後也不會走開。

    否則就是根本不在那兒了。

    它們是相當警覺的動物,警覺性遠超人類——她發現蹤迹的那一天,它們應該已經先發覺了她。

    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她比這動物更聰明、更敏銳,那是無稽之談。

    它們隻會将她視為敵人。

    那糟糕的人身上的氣味,它們早就在風中嗅到過了。

    如果這一窩郊狼正是那個一天之内在西布倫縣損失了半數成員的家庭,那幸存者必定會加倍小心。

     她敢肯定就是那一家子,或者也是一群被人打得東躲西藏的逃難者。

    否則它們何必冒險來到山上的這片密林裡,遠離籬笆和農田的邊緣地帶?畢竟那才是郊狼日常的地盤。

    它們來此準備生小狼崽時,會挖好幾個窟。

    它們的标志就是做好後備計劃,這是有名的郊狼策略。

    不過,迪安娜了解任何一條可能了解的關于郊狼的知識。

    比如,隻有領頭的母狼才會生小狼崽,狼群裡的其他成年狼不再生殖。

    它們會供養頭狼,為之取食,護穴,和小狼崽玩耍;自打小狼睜開眼睛,它們就得訓練小狼覓食和捕獵。

    這樣就算狼父狼母被殺,小狼崽也幾乎不會受影響——這就是郊狼家族的生存之道。

    也是眼下問題的關鍵。

    如果迪安娜發現狼穴的那天驚擾了狼群,它們就會連夜将小狼崽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捕食者晚上若是睡覺,與郊狼之間的遊戲就輸定了。

     她放緩腳步,在與記憶中的狼穴相距四分之一英裡遠的地方停了下來,考慮在此搭建藏身處。

    為了方便觀測,她本該再走得近一點,但必須保證這個觀測點總是處于下風口——這是當然的,而從上午至下午,風向經常會變。

    隻能建一個藏身處,因為她不想動靜太大,留下太多的線索,以免被别人發現。

    那就上午吧。

    她打算在上行方向建藏身處,僅上午前往。

    屆時,太陽已熏暖山下的農田,而氣流正緩緩從谷底升至山巅。

     她忘了第一次偶然發現狼穴時,那位置離山腳究竟有多遠。

    即便現在,她在此搜尋,亦不能确定自己是仍在國家森林公園内,還是已經來到了下方與森林公園毗鄰的農場上,因為根本就找不到設界的籬笆。

    但肯定是在樹林裡,而且這一帶的樹木比預想中還高。

    她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