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音樂家——代譯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說到石黑一雄,中國讀者大多會想到他是一名英籍日裔小說家,是“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會想到他的那些獲獎小說,想到那些發人深省的主題、簡潔優雅的語言。
石黑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作家。
很少人會想到他還是一個爵士樂迷(更多人知道村上春樹是一個超級爵士樂迷),甚至算得上是半個音樂人。
其實,音樂一直是石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誰會把石黑跟大喊大叫的搖滾樂聯系在一起呢?石黑的形象和作品很難讓人想到他青少年時期曾經是個嬉皮,留着長發,帶着吉他,背着背包在美國到處旅行,愛聽流行音樂、爵士音樂。
那時,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搖滾歌手,他不僅會彈吉他和鋼琴,還寄了很多小樣給唱片公司,當然都是石沉大海。
直到二十八歲發表處女作獲得成功,石黑才确定自己的才華在于寫作,而不是搞音樂。
但他也沒有就此放棄或者遠離音樂,雖然不嬉皮了,歌還可以照聽,吉他還可以照彈。
如今石黑家裡就有很多的吉他。
2007年,他還為爵士樂新星史黛西·肯特填寫歌詞,也算如願以償了。
石黑迄今已經出版了六部長篇小說,這是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由五篇故事組成。
為什麼選擇短篇小說這種體裁?石黑在采訪中說,現如今很多叫做小說的書其實更像短篇集,如大衛·米切爾的《雲圖》和《幽靈代筆》、羅貝托·波拉尼奧的《2666》等,都是由幾個不同的故事構成的。
自己在構思小說時,也會先想到幾個不同的方面,再把這些不同的方面發展、組織成一部小說。
《小夜曲》的五個故事同樣是全盤構思的結果。
石黑把這五個故事比作一首奏鳴曲的五個樂章、一張專輯的五支單曲,既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
他以音樂為線索,把不相關的人和事聯系在一起,五個故事服務于同一個主題。
但是五個故事也不是簡單的同義反複,故事時而溫馨感人,時而荒誕不經,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唏噓。
恰似奏鳴曲中由若幹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
書的标題很浪漫,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很浪漫:水城威尼斯、優美的莫爾文山、好萊塢的豪華酒店等。
可故事裡的人和事一點兒也不浪漫。
年過半百、風光不再的過氣老歌手;連自己兒子都不搭理他們的瑞士老夫婦;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的英語教師和薩克斯手;才能得不到挖掘、隻能孤芳自賞的前“大提琴手”;遭遇婚姻危機的中年夫婦;年輕有潛力但無處施展才能、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大提琴手;一心想成為作曲家但處處碰壁的大學青年等。
不管老的、年輕的,有錢的、沒錢的,他們的生活都不如意,他們對生活都有“滿腹牢騷”。
故事裡的人都是音樂家或者音樂愛好者,但是故事的主題不限于音樂,仍是石黑一貫的對現代人的生存狀态的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滿腹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和認可,這些才華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東西。
在石黑的小說世界中,人物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所控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情感被壓抑。
《長日留痕》中盲目忠誠的管家、《千萬别丢下我》中的克隆人皆是如此,成了環境的犧牲品。
《小夜曲》比以前的作品都更接近普通人,也不因為篇幅減小而降低了深度。
通過作者精心設計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讀者能看出人物的悲劇是由外部環境原因和内部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
書裡反複出現一類人:郁郁不得志的打零工的
石黑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作家。
很少人會想到他還是一個爵士樂迷(更多人知道村上春樹是一個超級爵士樂迷),甚至算得上是半個音樂人。
其實,音樂一直是石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誰會把石黑跟大喊大叫的搖滾樂聯系在一起呢?石黑的形象和作品很難讓人想到他青少年時期曾經是個嬉皮,留着長發,帶着吉他,背着背包在美國到處旅行,愛聽流行音樂、爵士音樂。
那時,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搖滾歌手,他不僅會彈吉他和鋼琴,還寄了很多小樣給唱片公司,當然都是石沉大海。
直到二十八歲發表處女作獲得成功,石黑才确定自己的才華在于寫作,而不是搞音樂。
但他也沒有就此放棄或者遠離音樂,雖然不嬉皮了,歌還可以照聽,吉他還可以照彈。
如今石黑家裡就有很多的吉他。
2007年,他還為爵士樂新星史黛西·肯特填寫歌詞,也算如願以償了。
石黑迄今已經出版了六部長篇小說,這是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由五篇故事組成。
為什麼選擇短篇小說這種體裁?石黑在采訪中說,現如今很多叫做小說的書其實更像短篇集,如大衛·米切爾的《雲圖》和《幽靈代筆》、羅貝托·波拉尼奧的《2666》等,都是由幾個不同的故事構成的。
自己在構思小說時,也會先想到幾個不同的方面,再把這些不同的方面發展、組織成一部小說。
《小夜曲》的五個故事同樣是全盤構思的結果。
石黑把這五個故事比作一首奏鳴曲的五個樂章、一張專輯的五支單曲,既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
他以音樂為線索,把不相關的人和事聯系在一起,五個故事服務于同一個主題。
但是五個故事也不是簡單的同義反複,故事時而溫馨感人,時而荒誕不經,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唏噓。
恰似奏鳴曲中由若幹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
書的标題很浪漫,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很浪漫:水城威尼斯、優美的莫爾文山、好萊塢的豪華酒店等。
可故事裡的人和事一點兒也不浪漫。
年過半百、風光不再的過氣老歌手;連自己兒子都不搭理他們的瑞士老夫婦;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的英語教師和薩克斯手;才能得不到挖掘、隻能孤芳自賞的前“大提琴手”;遭遇婚姻危機的中年夫婦;年輕有潛力但無處施展才能、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大提琴手;一心想成為作曲家但處處碰壁的大學青年等。
不管老的、年輕的,有錢的、沒錢的,他們的生活都不如意,他們對生活都有“滿腹牢騷”。
故事裡的人都是音樂家或者音樂愛好者,但是故事的主題不限于音樂,仍是石黑一貫的對現代人的生存狀态的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滿腹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和認可,這些才華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東西。
在石黑的小說世界中,人物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所控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情感被壓抑。
《長日留痕》中盲目忠誠的管家、《千萬别丢下我》中的克隆人皆是如此,成了環境的犧牲品。
《小夜曲》比以前的作品都更接近普通人,也不因為篇幅減小而降低了深度。
通過作者精心設計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讀者能看出人物的悲劇是由外部環境原因和内部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
書裡反複出現一類人:郁郁不得志的打零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