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手

關燈
精神了許多,但也急于想知道埃洛伊絲·麥科馬克是不是還在這裡。

     那時遊客已經逐漸變少,店裡的服務生也把室外暖氣搬了出來、放在餐桌旁。

    蒂博爾回來的那天下午就拿着琴,在跟平時一樣的時間,來到怡東酒店。

    他高興地發現埃洛伊絲不僅在等他,而且看得出來還在想念他。

    埃洛伊絲熱情地歡迎他,就好像一般人激動的時候會拿一大堆吃的或者喝的招待客人一樣,埃洛伊絲一把把蒂博爾推到他平時坐的那把椅子上,迫不及待地打開琴盒,說:“拉琴給我聽!快點!快拉吧!” 他們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來之前蒂博爾還在擔心在她“坦白”了以後,在他們上次那樣分手了以後,事情會變成什麼樣。

    但是所有的緊張好像都消失了,他們之間的氣氛比以前更融洽了。

    即便是在他拉完一曲,埃洛伊絲閉着眼睛,開始長篇大論、尖刻地批評他的演奏的時候,他也不覺得生氣,隻希望自己盡可能地理解她的意思。

    第二天、第三天都一樣:氣氛輕松,有時還開開玩笑。

    蒂博爾覺得自己的琴從來沒拉得這麼好過。

    他們沒有再提起他離開之前的那次談話,埃洛伊絲也沒有問起他在鄉下的旅行。

    他們隻談論音樂。

     到了他回來以後的第四天,接二連三的小意外——包括他房裡馬桶的蓄水池漏水了——害他沒法準時到怡東酒店去。

    等他從咖啡廳走過去的時候,天已經開始暗了,服務生已經把小玻璃碗裡的蠟燭點亮了,我們也已經演奏了兩個晚餐的節目。

    他朝我們揮揮手,穿過廣場朝酒店走去,因為背着琴,走起路來看上去一瘸一拐的。

     蒂博爾注意到前台在打電話給埃洛伊絲之前稍稍猶豫了一下。

    埃洛伊塞打開門,熱情地歡迎他,但感覺跟平時不太一樣。

    不等蒂博爾開口,埃洛伊絲就很快地說道: “蒂博爾,真高興你來了。

    我正把你的事說給彼得聽呢。

    沒錯,彼得終于找到我了!”說完,她朝屋裡喊道,“彼得,他來了!蒂博爾來了。

    還帶着琴!” 蒂博爾走進房間,看見一個穿着淺色開領短袖襯衫、身材高大、步履蹒跚、頭發灰白的男人微笑着站了起來。

    彼得緊緊地握住蒂博爾的手說:“哦,我聽說了你所有的事。

    埃洛伊絲肯定你将來會是個大明星。

    ” “彼得不肯放棄,”埃洛伊絲說。

    “我就知道他遲早會找到我的。

    ” “别想躲着我,”說着,彼得拉來一把椅子請蒂博爾坐下,從壁櫥上的冰桶裡給他倒了一杯香槟。

    “來吧,蒂博爾,為我們慶祝重逢。

    ” 蒂博爾抿了一口酒,注意到彼得給他的椅子剛好是他平時坐的那把“琴椅”。

    埃洛伊絲不知哪裡去了,隻剩蒂博爾和彼得一面喝酒一面聊天。

    彼得很友善的樣子,問了很多問題。

    他問蒂博爾是怎麼在匈牙利那樣的地方長大的。

    他剛到西歐來的時候有沒有感到震撼? “會樂器真好,”彼得說。

    “你真幸運。

    我也想學。

    可我想有點遲了。

    ” “哦,永遠不會太遲,亨德森先生,”蒂博爾說。

     “說得對。

    永不言遲。

    說太遲了永遠隻是借口。

    不,事實是,我是個大忙人,我對自己說我太忙了,沒時間學法語,沒時間學樂器,沒時間讀《戰争與和平》等等我一直想做的事。

    埃洛伊絲小時候拉過琴,我想她跟你說了。

    ” “是,她說過。

    我知道她很有天賦。

    ” “哦,沒錯。

    認識她的人都看得出來。

    她有對音樂的敏感。

    她就應該學音樂。

    至于我,我隻是個香蕉手。

    ”他舉起手,笑了。

    “我想彈鋼琴,可這手怎麼彈?倒是很适合挖土,我家祖祖輩輩就是幹這個的。

    可那位女士”——他用拿着酒杯的手指了指房門——“她有對音樂的敏感。

    ” 埃洛伊絲終于從房裡出來了,穿着一件深色晚禮服,戴着滿身珠寶。

     “彼得,别煩蒂博爾了,”她說。

    “他對高爾夫不感興趣。

    ” 彼得伸出手,懇求地看着蒂博爾。

    “告訴我,蒂博爾。

    我跟你提起過高爾夫一個字嗎?” 蒂博爾說他得走了;他看得出來他耽擱他們去吃晚飯了。

    他的話遭到了兩人的反對,彼得說: “看看我。

    我這打扮像要去吃飯嗎?” 雖然蒂博爾覺得彼得這樣穿就很得體,但他還是會意地笑了。

    彼得又說道: “你得給我們彈點什麼才能走。

    我聽說了很多你的琴技。

    ” 蒂博爾不知如何是好,打開琴盒正準備把琴拿出來,突然聽見埃洛伊絲堅定地說道,語氣跟剛剛不太一樣: “蒂博爾說得對。

    時間不早了。

    這裡的飯店你不準時去的話,他們不會給你留着位置的。

    彼得,去換衣服吧。

    也許把臉也刮一下?我送蒂博爾出去。

    我想和他單獨談談。

    ” 電梯裡,他們脈脈地相視而笑,但沒有說話。

    他們走出酒店,發現廣場上已經華燈初上。

    放暑假回來的當地孩子們有的在踢球,有的在噴泉邊追逐嬉戲。

    夜晚的行人熙來攘往,我想我們的音樂應該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

     “咳,就是這樣了,”她終于開口說道。

    “他找到了我,所以我想他應該得到我。

    ” “他很有魅力,”蒂博爾說。

    “那您要回美國去了?” “我想過幾天就會回去了吧。

    ” “您要結婚?” “我想是吧。

    ”一時間埃洛伊絲嚴肅地看着蒂博爾,但馬上把臉轉開了。

    “我想是吧,”她重複道。

     “我衷心地祝您幸福。

    他是個好人。

    而且喜歡音樂。

    這點對您來說很重要。

    ” “是的,很重要。

    ” “剛才您換衣服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聊高爾夫,我們在聊學音樂。

    ” “哦,真的?他學還是我學?” “都有。

    不過我想在俄勒岡波特蘭沒有多少人能教您。

    ” 她笑了一聲。

    “就像我說的,我們這類人不好過。

    ” “是,我明白。

    經過這幾周我更加明白這個道理。

    ”蒂博爾停頓了一下,接着說道,“埃洛伊絲小姐,我們道别之前我有件事情要告訴您。

    我很快就要去阿姆斯特丹了。

    我在那裡的一家大酒店裡找到了一份工作。

    ” “你要去當門衛?” “不是。

    我要在酒店餐廳的小樂隊裡演出。

    在客人吃飯的時候提供娛樂。

    ” 蒂博爾凝視着埃洛伊絲,看見她的眼睛裡閃過一道火花,然後慢慢褪去。

    她一手搭在蒂博爾的手臂上,笑了。

     “那祝你好運。

    ”她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那些酒店裡的客人有耳福了。

    ” “希望如此。

    ” 一時間他們倆默默地站在那裡,站在酒店前門的燈光照不到的地方,碩大的提琴立在他們中間。

     “我也祝願您與彼得先生過得幸福。

    ”蒂博爾說。

     “我也希望如此。

    ”埃洛伊絲說道,又笑了笑。

    接着她親了親蒂博爾的臉頰,給了他一個匆匆的擁抱,說道:“保重。

    ” 蒂博爾道了聲謝,不等他反應過來,就隻看見埃洛伊絲走進怡東酒店的背影。

     * 不久之後蒂博爾就離開了這裡。

    他最後一次跟我們喝酒時好好地感謝了詹卡洛和歐内斯托幫他找到這份工作,也感謝我們大家的友誼,但我不由得感覺他的态度有點冷淡。

    不隻我,其他人也這麼想,可是直性子的詹卡洛現在又站在蒂博爾一邊,說他隻是對人生的這下一步感到興奮、緊張。

     “興奮?他怎麼可能興奮?”歐内斯托說。

    “整個夏天他都被别人叫做天才。

    到酒店工作是委屈了他。

    坐在這裡跟我們聊天也是委屈了他。

    夏天剛到那會兒他還是個好孩子。

    可那女人對他做了那些事以後,我很高興能看見他回來。

    ” 我說過了,這是七年前的事了。

    詹卡洛、歐内斯托,當時樂隊裡的其他人,除了我和費邊都走了。

    我很久沒再想起我們這位年輕的匈牙利天才,直到那天偶然在廣場上發現他。

    他沒怎麼變,隻是胖了些,脖子粗了好一圈。

    他用手指頭招呼服務生的動作——也許是我的想象——有些不耐煩,有些粗魯,自然而然就有些憤恨。

    我這麼說可能不公平,畢竟我隻瞥了他幾眼。

    但我還是覺得他似乎失去了年輕時的快活勁兒和以前認認真真的态度。

    你可能會說在這世上這不是什麼壞事。

     我本想過去跟他聊聊,可是等表演結束,他已經走了。

    據我所知,他隻在廣場上待了一個下午。

    他穿着西裝——不是什麼特别好的,普通西裝而已——所以我猜他現在白天在哪裡坐辦公室。

    他可能是到附近辦事,想起以前的時光,順路到這裡來一下,誰知道?要是他再到廣場上來時我不在演出的話,我一定過去跟他聊聊。

     [1]本傑明·布裡頓(1913—1976),英國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