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離開倫敦

關燈
痛苦。

    我一個朋友在上藝術課,他有一個作業是為倫敦城市形象策劃一項廣告宣傳活動。

    他讓我幫他想一句廣告語。

    我告訴他,對倫敦來說,最好的廣告語是:“一切隻會更糟。

    ”(我們笑了。

    )這不就概括了一切麼? 羅伯去衛生間了。

     倫敦向全世界展示的形象都跟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這麼說吧:看到倫敦在電影電視裡的形象,你會想,倫敦一定很美,倫敦人肯定都很有禮貌。

    好吧,這就是倫敦的悖論。

    就像日本,有一套行為規範,講禮儀,每個人都很守規矩。

    但同時,每個人都很暴力,很粗魯,可以為了微不足道的事情把别人殺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無法想明白這件事。

    後來我懂了。

    我想,人都有一張人前臉和一張人後臉,對吧,這兩張臉互為對立面,而人前臉比什麼都重要。

    倫敦人如此注重禮儀和規矩的原因是,不表現出正确的禮儀規矩,你可能會喪命。

    這适用于社會的各個階級。

     一切罪惡的源頭都在這裡。

    确實如此。

    我的意思是……工業化,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奴役壓榨人民,把人變成機器,盤剝地球,盤剝世界人口……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我得離開這個該死的城市。

     領養老金的人 埃塞爾·哈迪 我在西默西有一輛房車,房車就停在海灘上。

    我們以前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那裡。

    可是不管什麼時候去那裡,我都想回到倫敦。

    我不知道為什麼,隻是想要回來。

     噢,倫敦有些東西會讓你留戀,讓你不願離開。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想要這些。

    這些人要是有房子,就會想要自己住,而不希望别人住在他們附近。

    這真有趣。

    我有一個鄰居,她不喜歡某些人,但她生病時,總需要别人來幫助她,不是嗎?可是她不希望别人住得離她近。

    我就很樂意别人挨着我住,以防萬一嘛。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混雜在一起。

    别人給我帶來很多幫助。

    我每天進進出出,他們扶我上樓梯。

    我拿出鑰匙,他們幫我開門——那門很重。

    我有很多機會可以搬出去,搬到赫特福德那樣的地方去,但是…… 她用手指輕輕敲擊着茶杯。

    這杯茶是社區中心的一名志願者剛剛端過來給她的。

     ◇◆◇ 我打包過三次行李,每次,我都對孫子說,對不起,我還是不想走。

    我不想搬家。

    我想留在這裡。

    我的女兒女婿在布羅克斯本那邊有一家廠房租賃公司,但我女婿過世了,所以我女兒就一個人。

    他們想在布羅克斯本河邊給我買一套公寓,一套漂亮的公寓。

    我把所有東西都打包好了。

    但我又說,我不想離開。

    我想留在倫敦。

    那是布羅克斯本河邊的一座大房子,很不錯,裡面有兩三套公寓。

    他們本想給我買一套,價格也不高,賣主是一個護士和她的兒子。

    但我告訴孫子我想留在這裡,于是我就又打開行李包。

    我孫子還有點生氣。

     還有一次,我的孩子們來這裡,對我說,他們要在周末帶我出去玩。

    我們要去哪裡呢?來嘛,走吧。

    我就跟他們去了。

    他們帶我去了布羅克斯本的另外一套公寓,那套公寓很好,還有另外幾個老太太也住在那裡。

    他們說,你可以跟這些老太太住在一起呀。

    可我并不想搬家,一點兒也不想。

    但我跟那幾個老太太聊了聊,至少我嘗試了。

    我下樓弄了一杯茶,看到她們拿着書坐在沙發上,卻沒有跟對方聊天。

    我看了看布羅克斯本的這些老太太,左看右看,又去環顧了一下公寓。

    我想,這裡的人不太友善啊。

    好安靜呢。

    可能對她們來說,張嘴說一個詞都很難受。

    有個帶着助行架的老太太坐在那裡,我過去跟她說話。

    她似乎也在尋找同伴。

    她講話很慢。

    反正最後,我還是沒搬過去,我就是不喜歡那個地方。

     倫敦有些東西會讓你留戀,讓你不願離開。

    鄉下很安靜,不是嗎?太安靜了。

    而在這裡能遇見很多人,你可以跟他們聊天,做各種事情。

    我在這裡住了這麼多年,交了這麼多朋友。

    我想,倫敦東區肯定有什麼東西抓住了我。

    這裡有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你會和他們混在一起,不是嗎?我在這兒經營那家小慈善商店的時候,能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大部分都是亞洲人。

    我最好的顧客也都是亞洲人。

    這裡有很多人沒有地方住,他們會來買些家具。

    他們最後肯定會得到政府分配的房屋,但還是會來這裡買些小家具。

     噢,倫敦。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生病或者跌倒。

    幾年前我跌倒過一次,我爬到門口,打開門,喊救命。

    兩個住在樓上的亞洲男孩過來幫忙,他們叫了救護車,也打了電話給我兒子,一直幫到最後,把我送上救護車。

    你不會想到,但他們的确幫助了我。

    他們守到救護車和我兒子到來,一直握着我的手。

     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