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離開倫敦
關燈
小
中
大
追尋者
邁克爾·賴甯頓
倫敦這個地方有趣的一點在于,你經曆的所有事,好像都是在把你從這座城市往外推。
所有人都努力進入倫敦,但這座城市已經建立起來的基礎設施以及種種社會問題,都在試圖把你推出去。
所有人都在努力往中間擠,但這“中間”有一種東西在死命把所有人往外推,并且對你說,你得努力赢得這裡的一席之地。
但同時,如果你被推出去,馬上就會有人來占據你的位置。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感覺自己是可以被随意驅離的。
你或許可以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但如果不知道如何在城市裡自處、學習當地的語言和各種規則,那你就完蛋了。
首先,你必須了解城市裡各種事物的運行規則。
第一件事,便是要學習這裡的語言,包括各種建築物和交通線路的名詞等等。
先從地鐵線路圖開始,它似乎能告訴你各個地點都在哪裡,但實際上城市的地貌不完全是地鐵線路圖表現的那樣,肯定還有别的東西嘛。
地鐵線路圖壓縮了距離。
我記得自己以前關注的是這些:好吧,那個地方就在這條路上;考文特花園就在萊斯特廣場旁邊。
在熟悉地形地貌之後,你才能開始學習城市裡的亞文化語言、跟人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
在倫敦,所有東西都像是被放在你面前,需要你做出選擇。
如果我可以擁有任何一件東西,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即使是在超市購物,過多的選擇也讓我覺得是個夢魇。
我如何在這麼多選擇中挑出我想吃的午餐啊?更别說要我選擇一項餘生從事的工作或者伴侶了。
你可以跟某個人約會,但肯定還有一千個更好看、跟你更來電、更有趣的人啊。
倫敦會改變你。
它會改變你處理事情的方式。
你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事物以及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和可能性。
當所有事情都是随機發生時,可能性就是問題所在。
我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可怕,因為你怎麼可能從中得到快樂呢?你不會快樂的。
因為你總是在考慮别的選項。
什麼時候才算是達到終點了呢?什麼時候你才會完全不想要任何别的東西呢?我現在住在一個地方,但要是住在别的地方,應該也不錯……然後我可能就會搬到那裡去,然後又想,這裡是挺好,但我也可以住在EC1區的屋頂公寓裡,那裡會更好,而且離地鐵更近。
所以什麼時候才是終點呢?你什麼時候才會真正開心、真正對你擁有的東西感到滿意呢?我想,在這樣的大城市裡,你永遠也不會開心和滿足,可能倫敦就是喜歡這樣反反複複地戳你的痛處。
這座城市還有一個問題是,它會美化所有東西。
它會美化各種各樣的人。
它會美化吸毒者,美化疾病,美化貧窮。
這很奇怪啊,不是嗎?它可以美化上流社會的生活,也可以美化底層人民的生活,它就像一台制造意義的機器。
我讨厭這種什麼都不夠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總在被推着去尋求下一樣東西,總在等着去往下一個地方。
能消停一會兒都很不錯。
我覺得自己在這裡永遠都無法感到滿足,因為它給你提供的選擇實在太多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停止渴望呢?沒人會停止。
我想我完全被困在了這個系統裡,無法停止渴求。
在13還是14歲時,我跟父母一起來倫敦玩過一天,當時我想,天啊,這裡太神奇了。
看看這些人。
一切都在這裡發生,這裡就是我的歸宿。
除了來倫敦生活,沒有其他選項。
但真正到做決定時,我又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能在倫敦立足。
這整件事給我的壓力可能太大了。
我當時隻是想,我如何從零開始呢?但現在我想要更多。
總會有更大、更好的東西,可從一無所有開始确實挺可怕的——我一直在這兩種想法之間搖擺,總希望自己能回到中間狀态,試圖讓自己别總是想要更多。
我不是想要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想要豐富的體驗。
這可能也是倫敦的一種特質吧。
你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你總想做更多的愛,吃更多的東西,有更多的刺激。
你偶爾會滿足一下,但很快又要重頭來過。
這麼看向未來,實在令人很沮喪。
我陷入了這個循環。
很多東西堆疊在你面前,卻無法令你滿足。
我不知道倫敦會不會有一天消失,因為你回顧曆史,會發現有些城市崛起又陷落。
基礎建設能支撐的人口數量有極限嗎?這麼多人産生的垃圾,都要堆到哪裡去呢?我們怎麼能一直在建築之上堆疊新的建築呢? 古董鐘表修複師 羅伯·德·格羅特 給我一支煙,我就告訴你這個瘋狂的故事。
好……我工作的地方在波多貝羅路,我每天都能看到那些富到流油的人,真是瘋狂啊。
通常,你看不到他們本人。
會有人進來說:“你好,有人讓我來幫他取個東西。
”
所有人都努力進入倫敦,但這座城市已經建立起來的基礎設施以及種種社會問題,都在試圖把你推出去。
所有人都在努力往中間擠,但這“中間”有一種東西在死命把所有人往外推,并且對你說,你得努力赢得這裡的一席之地。
但同時,如果你被推出去,馬上就會有人來占據你的位置。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感覺自己是可以被随意驅離的。
你或許可以擁有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但如果不知道如何在城市裡自處、學習當地的語言和各種規則,那你就完蛋了。
首先,你必須了解城市裡各種事物的運行規則。
第一件事,便是要學習這裡的語言,包括各種建築物和交通線路的名詞等等。
先從地鐵線路圖開始,它似乎能告訴你各個地點都在哪裡,但實際上城市的地貌不完全是地鐵線路圖表現的那樣,肯定還有别的東西嘛。
地鐵線路圖壓縮了距離。
我記得自己以前關注的是這些:好吧,那個地方就在這條路上;考文特花園就在萊斯特廣場旁邊。
在熟悉地形地貌之後,你才能開始學習城市裡的亞文化語言、跟人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
在倫敦,所有東西都像是被放在你面前,需要你做出選擇。
如果我可以擁有任何一件東西,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即使是在超市購物,過多的選擇也讓我覺得是個夢魇。
我如何在這麼多選擇中挑出我想吃的午餐啊?更别說要我選擇一項餘生從事的工作或者伴侶了。
你可以跟某個人約會,但肯定還有一千個更好看、跟你更來電、更有趣的人啊。
倫敦會改變你。
它會改變你處理事情的方式。
你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事物以及不斷出現的新事物和可能性。
當所有事情都是随機發生時,可能性就是問題所在。
我認為,這樣的生活很可怕,因為你怎麼可能從中得到快樂呢?你不會快樂的。
因為你總是在考慮别的選項。
什麼時候才算是達到終點了呢?什麼時候你才會完全不想要任何别的東西呢?我現在住在一個地方,但要是住在别的地方,應該也不錯……然後我可能就會搬到那裡去,然後又想,這裡是挺好,但我也可以住在EC1區的屋頂公寓裡,那裡會更好,而且離地鐵更近。
所以什麼時候才是終點呢?你什麼時候才會真正開心、真正對你擁有的東西感到滿意呢?我想,在這樣的大城市裡,你永遠也不會開心和滿足,可能倫敦就是喜歡這樣反反複複地戳你的痛處。
這座城市還有一個問題是,它會美化所有東西。
它會美化各種各樣的人。
它會美化吸毒者,美化疾病,美化貧窮。
這很奇怪啊,不是嗎?它可以美化上流社會的生活,也可以美化底層人民的生活,它就像一台制造意義的機器。
我讨厭這種什麼都不夠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總在被推着去尋求下一樣東西,總在等着去往下一個地方。
能消停一會兒都很不錯。
我覺得自己在這裡永遠都無法感到滿足,因為它給你提供的選擇實在太多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停止渴望呢?沒人會停止。
我想我完全被困在了這個系統裡,無法停止渴求。
在13還是14歲時,我跟父母一起來倫敦玩過一天,當時我想,天啊,這裡太神奇了。
看看這些人。
一切都在這裡發生,這裡就是我的歸宿。
除了來倫敦生活,沒有其他選項。
但真正到做決定時,我又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能在倫敦立足。
這整件事給我的壓力可能太大了。
我當時隻是想,我如何從零開始呢?但現在我想要更多。
總會有更大、更好的東西,可從一無所有開始确實挺可怕的——我一直在這兩種想法之間搖擺,總希望自己能回到中間狀态,試圖讓自己别總是想要更多。
我不是想要物質上的東西,而是想要豐富的體驗。
這可能也是倫敦的一種特質吧。
你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你總想做更多的愛,吃更多的東西,有更多的刺激。
你偶爾會滿足一下,但很快又要重頭來過。
這麼看向未來,實在令人很沮喪。
我陷入了這個循環。
很多東西堆疊在你面前,卻無法令你滿足。
我不知道倫敦會不會有一天消失,因為你回顧曆史,會發現有些城市崛起又陷落。
基礎建設能支撐的人口數量有極限嗎?這麼多人産生的垃圾,都要堆到哪裡去呢?我們怎麼能一直在建築之上堆疊新的建築呢? 古董鐘表修複師 羅伯·德·格羅特 給我一支煙,我就告訴你這個瘋狂的故事。
好……我工作的地方在波多貝羅路,我每天都能看到那些富到流油的人,真是瘋狂啊。
通常,你看不到他們本人。
會有人進來說:“你好,有人讓我來幫他取個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