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生與死
關燈
小
中
大
威斯敏斯特市婚姻登記官
艾莉森·卡思卡特
我走進老馬裡波恩市政廳。
一位新娘左手拿着一捧粉色玫瑰花束,右手提着一個“辦公室”牌鞋店的袋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門的台階。
攝影師向路邊慢慢後退,等着整群人走下台階。
男人們穿着閃亮筆挺的西裝圍在新娘周圍——當一輛公交車從馬裡波恩路開過,新娘盡力讓自己看起來平靜。
市政廳裡,展闆上寫着婚禮通告,而在盡頭的一間辦公室裡,卡思卡特穿着一套精緻而保守的黑色西裝,坐在桌前。
每個人,從王子王妃,到掃大街的人,都在這裡登記結婚。
威斯敏斯特包羅萬象,一直延伸到貝斯沃特和帕丁頓,還覆蓋了梅菲爾和貝爾格萊維亞。
所以說,這片區域覆蓋了富有到貧窮的巨大範圍,所有人都在使用我們的設施和服務。
幾年前,我甚至給一個皇室家庭成員做了婚姻登記。
我還經手過一個人,他是女王的遠房表親,長得跟查爾斯王子很像,甚至講話也很像他,真是不可思議。
在這個國家,除非你是猶太人或教友會教徒,否則不允許在市政廳以外登記結婚。
這項法律規定可以追溯到1837年,那時民事登記才開始,婚姻登記辦公室也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
在那之前,結婚登記的地方可以是教堂,也可以是登記處。
再往前,就是我們說的“秘密婚姻”時期:在那個時候,妓女們隻要把年輕男子們灌醉,就可以跟他們結婚。
年輕男子第二天醒過來,都不知道自己前一天晚上結了婚,而這些人通常都擁有各種财産的繼承權。
所以為了把這種混亂堕落的婚禮規範起來,我們規定婚禮隻能在特定的建築或經過批準的宗教場所裡面、在早上八點到傍晚六點之間舉辦。
我們現在還是用鋼筆和墨水來登記婚姻,仍然把名字寫在登記冊裡面,格式和寫法還跟1837年一樣。
這種特殊墨水是女王政府提供的,裡面有一種特殊物質,能讓字迹的顔色随着時間變得越來越深。
很多墨水會随着時間褪色,但我們這種墨水叫藍黑墨水,寫上去的時候是藍色,過一段時間會變成黑色。
如果不小心把墨水蹭到衣服上,墨水肯定就洗不掉了。
所以要很小心,千萬不要把墨水弄到新娘的裙子上。
有時候人們不習慣用鋼筆,一下子寫不出來字,他們就甩一下鋼筆,結果墨水就濺得到處都是。
過去幾年,我們想辦法把這種鋼筆改造成圓珠筆,但始終未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在用鋼筆。
我們有一條電話線路,可以直接打電話給女王文具辦公室呢。
在1995年以前,你必須在你的居住地結婚:你如果住在威斯敏斯特,就隻能在威斯敏斯特結婚;你如果住在蘭貝斯,就隻能在蘭貝斯結婚。
限制還挺多的。
你隻能在教堂、登記處,或者經過官方許可的宗教場所登記結婚。
規定儀式乏善可陳,誓詞簡短得有點敷衍了事。
到了1995年,《批準場所法案》出來之後,情況才有改變,其他場所也可以獲批成為婚姻登記的場所了。
一開始,我們在威斯敏斯特大概有30個場所。
我們想,傳統做法得升級一下了,畢竟現在有人要在凱萊奇酒店這樣的地方舉行典禮,我們肯定不能把原本在登記處搞的十分鐘儀式原封不動地搬過去。
所以我們得盡可能為這些新婚夫婦提供更多的選擇來定制婚禮,把簡單的登記儀式變得更像一個活動。
我們得為員工做一些制服,因為你如果要去這樣一個好地方,肯定要着裝體面——不是說員工們本來穿得不像樣,而是要提升形象,畢竟我們代表着威斯敏斯特呢。
這是巨大的改變。
我們現在已經有130個場所了,這個列表還在不斷擴充。
凱萊奇酒店是最受歡迎的場所。
裡面有很多房間可供選擇,有舞廳、會客廳,還有法式沙龍廳——當然了,如果你很有錢,這些都不在話下。
我看過一些婚禮,整個會場都用鮮花鋪滿,真是浪漫。
6樓還有一些小房間,是給那些想要說自己是在凱萊奇酒店結的婚、卻……的人用的,你懂的。
整個地方就是有一種曆史感。
能走進薩沃伊酒店那樣的地方,或者麗茲酒店——我是麗茲酒店的常客,連門童都認得我——真是讓人興奮不已,你在一般的工作生活中是絕對不會常去的。
用來舉辦婚禮的場地應看起來妥當、得體。
有那麼一兩個地方申請被登記為結婚場地時被我拒絕了,因為那些地方真的不怎麼樣。
我們在倫敦動物園舉辦過很多次婚禮,那是在爬蟲館附近一所漂亮的小房子裡。
選擇來動物園辦婚禮的人,你可以看出他們有着某種共同點。
民事伴侶關系是另一個重大變化。
我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給同性戀人舉行婚禮。
事實上,有一些員工——不是這裡的員工,而是其他部門的一些人——就因不能接受民事伴侶關系而離職了。
對他們來說,這太過分了。
民事伴侶關系被法律承認始于2005年。
一開始我們完全沒料到會收到多少份申請,結果最後可能處理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同性結婚事務。
第一年我們就收到了很多份申請,工作量巨大,很多是等待了立法修改多年的老年伴侶。
他們都已經70多歲,相伴了40多年;也就是說,在同性關系合法之前,他們就在一起了。
民事伴侶關系開放登記的第一天,大家都非常激動。
我們辦了20場儀式,從早上八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五點半。
那天真的很累,但我們都很開心,因為我們參與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做結婚登記很複雜,因為你必須在登記日之前,給人提供很多信息,包括國籍問題,儀式順序問題,要準備的離婚證明文件等等,以确保他們準備好一切。
重點不僅是那些心形裝飾、花、飲食服務、車之類的東西。
我是說,法律事務是最重要的——我們負責給人們提供正确的信息,要結婚的伴侶則要把這些東西準備好,确保知道自己在幹嗎。
整個流程很複雜,根據不同的國籍、移民狀态、婚姻狀況等等,情況都會有所不同。
還有,他們是否來自國外也很重要,因為有很多人從國外來英國登記結婚。
當然也有假結婚這檔事了,有的人很明顯是為了移民身份而結婚。
我們一眼就能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看出來。
他們不講同一種語言,而且有些文化天然無法相融在一起,比如東歐和巴基斯坦。
他們什麼都不必說,我們隻要觀察他們如何跟對方交流,就能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假結婚。
我不能舉出什麼具體的例子,也不能說什麼具體的證據,但如果有人假結婚,我們真的能看出來。
我們如果懷疑,就要向内政部報告。
但我們不會阻止婚禮。
他們已經結過婚,或者虛報年齡,或者精神狀況不達标等等,我們掌握了切實證據,才有權力叫停婚禮。
但他們的婚姻如果沒有明顯不合法,我們就很難叫停了。
畢竟,不為愛而結婚,也不是犯罪啊,不是嗎? 我們鼓勵人們定制自己的婚禮。
總的來說,大部分人傾向于傳統婚禮,但偶爾也會有一些古怪的做法,挺好玩的。
我曾經勉強答應一位新郎在他的婚禮上用豎琴演奏《當日比賽》節目(1)的主題曲。
最近,我有一個同事來跟我說,你能不能去給那個婚禮做證婚人啊,新娘可能要用新郎的髒内褲來做點什麼。
我想,不,這不太合适吧,所以我們沒有讓他們這麼做。
還有些時不時讓我感到尴尬的誓詞。
比如有一句出自約翰·庫珀·克拉克(2)作品的話:“我想成為你的吸塵器。
”整段誓詞都是那個風格……問題是,當你在做證婚人時,新郎新娘面對着你,賓客也面對着你,而你讓宣讀誓詞的人面向大家,所以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你和宣讀人。
你一定要面無表情,就算誓詞裡有什麼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你也不能表現出來。
有時候會碰到一個不太有技巧的宣讀人。
這也很尴尬。
我記得有一次,婚禮邀請了新娘新郎的一位朋友來唱歌,她唱走調了,而且一直唱一直唱,我還是面無表情,因為我不能表露出“感興趣”以外的任何表情。
所以有時候自己還得當當演員。
我收到過婚禮之前的反對意見,但從來沒碰見過在婚禮現場的反對意見。
可能以後會碰到吧,說不定不久就會碰上,誰知道呢?婚禮過程中,或許會有人假裝咳嗽或者發出一些聲音,通常隻是開開玩笑,而不是真正表示反對。
我想,如果真有人在婚禮現場表示反對,我可能要心髒病發了。
離開時,我看到一個老人站在台階上,用吸塵器清理着五彩紙屑。
他每天要做好幾次這個工作。
他說他現在不能停下來聊天,因為下面第三級台階還沒有弄幹淨。
他拉了拉吸塵器,繼續吸着地上的三葉草和心形紙屑。
目擊者 亞曆克斯·布雷克 那是聖誕節前的一個周六。
我家住在喬克農場,那天我要去南倫敦沃克斯豪爾邦甯頓廣場的一家飯館跟幾個朋友見面。
有人在那裡搞生日派對,誰知道他為什麼選那裡。
我當時應該是24歲,所以我們會在出去喝酒之前先在家裡喝幾杯,你懂我的意思嗎?我跟兩個非常好的朋友在一起,其中一個是跟我一起住的,另外一個住在南倫敦,跟我關系更好,認識的時間更久。
那天下午他先過來,我們一起玩了一會兒;我很确定,我們之後就去了附近肯特鎮的一家酒吧,喝了幾杯。
我們在肯特鎮上了地鐵,然後去了滑鐵盧還是南邊的什麼地方,準備從那裡往沃克斯豪爾走。
我們在卡姆登鎮停留了一下,然後轉車去查令十字車站,不去金融街那邊了。
那時大概是晚上八點,到處都是人。
沿着地鐵站台候車的人擠了裡三層外三層。
幾乎每個人都喝了點酒,好多人戴着聖誕帽,女孩子們穿着高跟鞋。
畢竟
一位新娘左手拿着一捧粉色玫瑰花束,右手提着一個“辦公室”牌鞋店的袋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前門的台階。
攝影師向路邊慢慢後退,等着整群人走下台階。
男人們穿着閃亮筆挺的西裝圍在新娘周圍——當一輛公交車從馬裡波恩路開過,新娘盡力讓自己看起來平靜。
市政廳裡,展闆上寫着婚禮通告,而在盡頭的一間辦公室裡,卡思卡特穿着一套精緻而保守的黑色西裝,坐在桌前。
每個人,從王子王妃,到掃大街的人,都在這裡登記結婚。
威斯敏斯特包羅萬象,一直延伸到貝斯沃特和帕丁頓,還覆蓋了梅菲爾和貝爾格萊維亞。
所以說,這片區域覆蓋了富有到貧窮的巨大範圍,所有人都在使用我們的設施和服務。
幾年前,我甚至給一個皇室家庭成員做了婚姻登記。
我還經手過一個人,他是女王的遠房表親,長得跟查爾斯王子很像,甚至講話也很像他,真是不可思議。
在這個國家,除非你是猶太人或教友會教徒,否則不允許在市政廳以外登記結婚。
這項法律規定可以追溯到1837年,那時民事登記才開始,婚姻登記辦公室也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
在那之前,結婚登記的地方可以是教堂,也可以是登記處。
再往前,就是我們說的“秘密婚姻”時期:在那個時候,妓女們隻要把年輕男子們灌醉,就可以跟他們結婚。
年輕男子第二天醒過來,都不知道自己前一天晚上結了婚,而這些人通常都擁有各種财産的繼承權。
所以為了把這種混亂堕落的婚禮規範起來,我們規定婚禮隻能在特定的建築或經過批準的宗教場所裡面、在早上八點到傍晚六點之間舉辦。
我們現在還是用鋼筆和墨水來登記婚姻,仍然把名字寫在登記冊裡面,格式和寫法還跟1837年一樣。
這種特殊墨水是女王政府提供的,裡面有一種特殊物質,能讓字迹的顔色随着時間變得越來越深。
很多墨水會随着時間褪色,但我們這種墨水叫藍黑墨水,寫上去的時候是藍色,過一段時間會變成黑色。
如果不小心把墨水蹭到衣服上,墨水肯定就洗不掉了。
所以要很小心,千萬不要把墨水弄到新娘的裙子上。
有時候人們不習慣用鋼筆,一下子寫不出來字,他們就甩一下鋼筆,結果墨水就濺得到處都是。
過去幾年,我們想辦法把這種鋼筆改造成圓珠筆,但始終未能成功。
所以我們還在用鋼筆。
我們有一條電話線路,可以直接打電話給女王文具辦公室呢。
在1995年以前,你必須在你的居住地結婚:你如果住在威斯敏斯特,就隻能在威斯敏斯特結婚;你如果住在蘭貝斯,就隻能在蘭貝斯結婚。
限制還挺多的。
你隻能在教堂、登記處,或者經過官方許可的宗教場所登記結婚。
規定儀式乏善可陳,誓詞簡短得有點敷衍了事。
到了1995年,《批準場所法案》出來之後,情況才有改變,其他場所也可以獲批成為婚姻登記的場所了。
一開始,我們在威斯敏斯特大概有30個場所。
我們想,傳統做法得升級一下了,畢竟現在有人要在凱萊奇酒店這樣的地方舉行典禮,我們肯定不能把原本在登記處搞的十分鐘儀式原封不動地搬過去。
所以我們得盡可能為這些新婚夫婦提供更多的選擇來定制婚禮,把簡單的登記儀式變得更像一個活動。
我們得為員工做一些制服,因為你如果要去這樣一個好地方,肯定要着裝體面——不是說員工們本來穿得不像樣,而是要提升形象,畢竟我們代表着威斯敏斯特呢。
這是巨大的改變。
我們現在已經有130個場所了,這個列表還在不斷擴充。
凱萊奇酒店是最受歡迎的場所。
裡面有很多房間可供選擇,有舞廳、會客廳,還有法式沙龍廳——當然了,如果你很有錢,這些都不在話下。
我看過一些婚禮,整個會場都用鮮花鋪滿,真是浪漫。
6樓還有一些小房間,是給那些想要說自己是在凱萊奇酒店結的婚、卻……的人用的,你懂的。
整個地方就是有一種曆史感。
能走進薩沃伊酒店那樣的地方,或者麗茲酒店——我是麗茲酒店的常客,連門童都認得我——真是讓人興奮不已,你在一般的工作生活中是絕對不會常去的。
用來舉辦婚禮的場地應看起來妥當、得體。
有那麼一兩個地方申請被登記為結婚場地時被我拒絕了,因為那些地方真的不怎麼樣。
我們在倫敦動物園舉辦過很多次婚禮,那是在爬蟲館附近一所漂亮的小房子裡。
選擇來動物園辦婚禮的人,你可以看出他們有着某種共同點。
民事伴侶關系是另一個重大變化。
我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給同性戀人舉行婚禮。
事實上,有一些員工——不是這裡的員工,而是其他部門的一些人——就因不能接受民事伴侶關系而離職了。
對他們來說,這太過分了。
民事伴侶關系被法律承認始于2005年。
一開始我們完全沒料到會收到多少份申請,結果最後可能處理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同性結婚事務。
第一年我們就收到了很多份申請,工作量巨大,很多是等待了立法修改多年的老年伴侶。
他們都已經70多歲,相伴了40多年;也就是說,在同性關系合法之前,他們就在一起了。
民事伴侶關系開放登記的第一天,大家都非常激動。
我們辦了20場儀式,從早上八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五點半。
那天真的很累,但我們都很開心,因為我們參與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做結婚登記很複雜,因為你必須在登記日之前,給人提供很多信息,包括國籍問題,儀式順序問題,要準備的離婚證明文件等等,以确保他們準備好一切。
重點不僅是那些心形裝飾、花、飲食服務、車之類的東西。
我是說,法律事務是最重要的——我們負責給人們提供正确的信息,要結婚的伴侶則要把這些東西準備好,确保知道自己在幹嗎。
整個流程很複雜,根據不同的國籍、移民狀态、婚姻狀況等等,情況都會有所不同。
還有,他們是否來自國外也很重要,因為有很多人從國外來英國登記結婚。
當然也有假結婚這檔事了,有的人很明顯是為了移民身份而結婚。
我們一眼就能通過他們的肢體語言看出來。
他們不講同一種語言,而且有些文化天然無法相融在一起,比如東歐和巴基斯坦。
他們什麼都不必說,我們隻要觀察他們如何跟對方交流,就能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假結婚。
我不能舉出什麼具體的例子,也不能說什麼具體的證據,但如果有人假結婚,我們真的能看出來。
我們如果懷疑,就要向内政部報告。
但我們不會阻止婚禮。
他們已經結過婚,或者虛報年齡,或者精神狀況不達标等等,我們掌握了切實證據,才有權力叫停婚禮。
但他們的婚姻如果沒有明顯不合法,我們就很難叫停了。
畢竟,不為愛而結婚,也不是犯罪啊,不是嗎? 我們鼓勵人們定制自己的婚禮。
總的來說,大部分人傾向于傳統婚禮,但偶爾也會有一些古怪的做法,挺好玩的。
我曾經勉強答應一位新郎在他的婚禮上用豎琴演奏《當日比賽》節目(1)的主題曲。
最近,我有一個同事來跟我說,你能不能去給那個婚禮做證婚人啊,新娘可能要用新郎的髒内褲來做點什麼。
我想,不,這不太合适吧,所以我們沒有讓他們這麼做。
還有些時不時讓我感到尴尬的誓詞。
比如有一句出自約翰·庫珀·克拉克(2)作品的話:“我想成為你的吸塵器。
”整段誓詞都是那個風格……問題是,當你在做證婚人時,新郎新娘面對着你,賓客也面對着你,而你讓宣讀誓詞的人面向大家,所以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你和宣讀人。
你一定要面無表情,就算誓詞裡有什麼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你也不能表現出來。
有時候會碰到一個不太有技巧的宣讀人。
這也很尴尬。
我記得有一次,婚禮邀請了新娘新郎的一位朋友來唱歌,她唱走調了,而且一直唱一直唱,我還是面無表情,因為我不能表露出“感興趣”以外的任何表情。
所以有時候自己還得當當演員。
我收到過婚禮之前的反對意見,但從來沒碰見過在婚禮現場的反對意見。
可能以後會碰到吧,說不定不久就會碰上,誰知道呢?婚禮過程中,或許會有人假裝咳嗽或者發出一些聲音,通常隻是開開玩笑,而不是真正表示反對。
我想,如果真有人在婚禮現場表示反對,我可能要心髒病發了。
離開時,我看到一個老人站在台階上,用吸塵器清理着五彩紙屑。
他每天要做好幾次這個工作。
他說他現在不能停下來聊天,因為下面第三級台階還沒有弄幹淨。
他拉了拉吸塵器,繼續吸着地上的三葉草和心形紙屑。
目擊者 亞曆克斯·布雷克 那是聖誕節前的一個周六。
我家住在喬克農場,那天我要去南倫敦沃克斯豪爾邦甯頓廣場的一家飯館跟幾個朋友見面。
有人在那裡搞生日派對,誰知道他為什麼選那裡。
我當時應該是24歲,所以我們會在出去喝酒之前先在家裡喝幾杯,你懂我的意思嗎?我跟兩個非常好的朋友在一起,其中一個是跟我一起住的,另外一個住在南倫敦,跟我關系更好,認識的時間更久。
那天下午他先過來,我們一起玩了一會兒;我很确定,我們之後就去了附近肯特鎮的一家酒吧,喝了幾杯。
我們在肯特鎮上了地鐵,然後去了滑鐵盧還是南邊的什麼地方,準備從那裡往沃克斯豪爾走。
我們在卡姆登鎮停留了一下,然後轉車去查令十字車站,不去金融街那邊了。
那時大概是晚上八點,到處都是人。
沿着地鐵站台候車的人擠了裡三層外三層。
幾乎每個人都喝了點酒,好多人戴着聖誕帽,女孩子們穿着高跟鞋。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