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留在頂端

關燈
通建設上花這麼多錢,我們可能根本不會開始這個項目。

    試想一下,在多倫多、紐約或者巴黎,哪有開發商自己掏錢來修路的呢? 但原則上,金絲雀碼頭對倫敦非常重要,對我們也非常重要,它将改變倫敦的全貌。

    我是說,根本原因是政府出不起這筆錢。

    所以怎麼辦呢?政府說他們出不起這個錢來建設交通,但你知道倫敦需要交通,你也需要交通啊。

    再說,金融城集團也對金融城的交通建設投入了差不多的金額——我想應該是2億英鎊,還要加上從營業額裡面拿的1億英鎊。

    因為金融城那2.6平方千米的土地曾經跟金絲雀碼頭一樣需要交通——不是說今天,今天我們已經有足夠的交通方式了,現在碼頭區輕軌已經升級,銀禧線也升級了,我們未來四五年的交通問題都解決了,雖然這樣會導緻開發的進度拖延——如果金融城現在還想發展,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金融城。

     ◇◆◇ 倫敦塔是分界線。

    征服者威廉(英國國王威廉一世)建造了倫敦塔:往西是金錢和享逸,往東就是貧窮。

    現在還是如此。

    這樣的狀況實際上也講述了倫敦的故事,這麼久以來,這裡都沒有交通。

    我們在1987年建造金絲雀碼頭時,銀禧線還不存在,而碼頭區輕軌隻有一條軌道,還有一小段通往道格斯島,這就是全部的交通了。

    倫敦這麼一個富有的城市,怎麼能讓整個東區都沒有交通呢?這些人怎麼上班呢?如果說這裡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那你甚至沒給他們當奴隸的機會啊。

     今天的金絲雀碼頭有4,600千米長,往後還要擴展3,000千米。

    所以說,這個區域已經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它時的2.5倍大了。

    金絲雀碼頭的建設是倫敦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或許橫貫鐵路工程是下一個。

    橫貫鐵路有一段延長線,會一直延伸到倫敦橋,這會帶來極大的改變,因為它開始把整個交通織成網絡了。

    我們把銀禧線設計成跟所有其他地鐵線路都有交叉點。

    所以到金絲雀碼頭隻需要換乘一次。

    橫貫鐵路會永遠改變倫敦,因為金絲雀碼頭或金融城的很多公司希望能雇用大量來自東區的勞動力。

    這些勞動力更為經濟,不需要支付住在肯辛頓、切爾西或梅菲爾的房租。

    住在肯辛頓這些區域的人,對薪酬的期望就不同了。

    來自東區的勞動力更便宜。

    倫敦東區會成為倫敦的“宿舍”,因為倫敦缺少的就是紐約的皇後區和布魯克林區那樣的地方。

    在倫敦,沒有可以讓護士、老師、警察和消防員住得離市區近一點的地方。

    他們要通勤兩三個小時去上班,那他們的工作效率能有多高呢?他們回到家得多累呢?所以倫敦東區是個好選擇。

     整個系統正處于裂變點上,在過去的五六十年,情況都沒有改變過。

    倫敦最新的一條地鐵線,都是六十年前建造的。

    除了銀禧線、碼頭區輕軌,和現在的泰晤士聯線,還有改進後的東倫敦線,一切都很老舊。

    你必須進行改進,必須建一些新的東西,因為舊玩意兒總有一天會壞的。

    橫貫鐵路不僅能創造就業機會,還能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這是很好的。

    你如果問:“它會為倫敦帶來什麼?”它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我的觀點是,維護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是每個在台上的政府的任務。

    今天,這個地位還是倫敦的,但有一天可能會失去。

    失去的過程可能會發生得相當快。

    倫敦應該永遠是世界的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因為這裡的語言、基礎設施,還有律師、會計以及各種金融機構,因為它是亞洲、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交叉點。

    它的地理位置棒,有語言優勢,基礎建設強,彙集了優秀的人才。

    在英國工業聯合會以及“倫敦第一”(2)所做的所有研究裡,都顯示了這一點:在倫敦,所有的東西都是頂好的,除了兩樣——交通和房價。

    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要等到外國公司來告訴你說,倫敦最大的問題是交通,到你就要用二十年才能解決問題。

    動作快也快不了的。

    倫敦的規劃是什麼?五年後、十年後,倫敦想發展為什麼樣的城市?沒錯,每個人都在為今日的金融業擔心。

    但如果你往長遠看,你想發展到什麼水平呢?看看巴西,他們用了二十年重振經濟,今天,他們就在收獲好處了。

    但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你要往未來看,要未雨綢缪,否則等到未來那一天,你就沒有時間修改和彌補了。

     一開始建設金絲雀碼頭時,因為我們這幫人來自紐約,我們知道美國證券交易所、美林證券公司、道瓊斯、野村證券、奧本海姆銀行等公司需要什麼。

    我們把在紐約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基礎建設和其他方面。

    一開始沒有人相信我們。

    所有人都說奧林匹亞&約克公司(3)很瘋狂,沒有人願意為此打賭。

    但金絲雀碼頭成功了,随着繼續發展,它會更成功的,會與這個城市連為一體。

    有一天,人們會忘記它是金絲雀碼頭。

    因為到那時,它已經是倫敦的一部分。

     (1)倫敦“小黃瓜”,指外形頗似小黃瓜的聖瑪莉艾克斯30号大樓,也稱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

     (2)“倫敦第一”,一個非營利組織,擁有倫敦數百個商業團體會員,緻力于就倫敦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3)奧林匹亞&約克公司,一家總部位于加拿大的國際房地産開發公司,該公司投資建設過倫敦的金絲雀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