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維護安全

關燈
我決定沿着側道走過去,繞過警察。

    另一個女人也決定這麼做。

    正當我們走着,一個男人突然超過我們,走上另一條路,手裡抓着一堆手機設備。

    他叫喊着什麼,像是在自吹自擂,我沒有聽清楚。

    我想我當時也在猜測會發生什麼。

    我繼續往前走,走到人群中間。

     從這條街往後走就是沃爾沃思路。

    那是一段安靜得有些可怕的路。

    我回頭看一眼遠處的警察和空空的公交車,再回頭來,往另一條路上看,看到一群人聚集在街角的商鋪附近。

    典當鋪和投注站的玻璃門被人踢破了,但窗戶還是完好的。

    别的商店則遭受嚴重的損壞。

    看起來像是有人用磚頭砸破的。

    玻璃像蜘蛛網一樣碎裂開來。

     在我前面是一群人——人數不多不少,大概有15個——他們在不斷想辦法進入富樂客(4),撬着、搖着金屬百葉窗,百葉窗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

    富樂客周圍也圍着一群像我一樣的人,看起來像是被困在這裡。

    但有些人是來湊熱鬧的,他們不願離開,正享受地看着這一場景。

     整個場面并不野蠻,看上去還挺克制的。

    我本可以回到有警察的那邊去,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走到這裡,卻并未感到緊張。

    畢竟還是大白天呢。

    而且也沒有看到有人特别憤怒。

    在此上演的隻有貪婪和投機,畢竟這是個偷盜的好機會。

    如果有人被搶劫,現場應該會可怕很多。

    這裡沒有讓我感到恐懼,也沒有什麼恐怖主義的氛圍——人們在互相幫助,不論膚色,黑人、白人、棕色人種都有。

    東西足夠多,每人都可以拿到一份。

    好像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要找對鞋号。

    鞋号很重要。

    因為鞋号,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互助”的一幕。

     我從未經曆過這樣的事,也從未想過這樣的事會在倫敦上演。

    我眼前的這些人并非來自别的國家,也并非偶然出現在倫敦,他們可能就是某天在公交車上坐在我旁邊的人——是這些人在砸商店。

     我在想辦法到處看看,所以沒有留意,不小心重重地撞到一個男人身上。

    他用一條圍巾遮住半邊臉,看起來不像個無辜的旁觀者。

    他塊頭很大。

    就算是在普通的一天,你也不想跟這樣一個人撞到一起。

    可惜我就是不小心撞了上去,他當時的樣子,看起來簡直是有點高興。

    他一點都不在乎。

    他忙着做别的事呢。

    我跟他道歉,他說“沒事,親”之類的話。

    這時候,我感到自己似乎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他不知道我是誰,隻知道我不是警察。

    我跟他是同一邊的。

    我也可以跟街上随便一個人搭話,對他說:“我們何不一起去旁邊那家店拿點東西呢?”我沒有這麼做,雖然我本可以這麼做。

     我的确有一種感覺,當時那裡肯定有一些壞人,一些警察能認出的人。

    但也有一些人,他們是剛好碰上這等場面,我能夠理解他們。

    在愛顧商城(5)外面散落的DVD碟片,我為什麼不撿起來呢?這些碟片看起來像是從一個大盒子裡散落出來的。

    一個人絕對拿不走那麼多碟片。

    人們在選取他們想要拿回家的那些。

    我不想參與這種行為,但我站在那裡,看着幾個女人撿起一些碟片塞進自己的車裡。

    那些戴着大頭巾砸店的人——不,那肯定不會是我。

    然而,我要是當時才十六七歲,還在做兼職,可能也會受不住誘惑。

    我看着那些碟片,一邊想着,我還有好幾箱影碟沒看呢。

    《火線》都還沒看完呢,幹嗎撿新的?但我絕不是擔心被抓。

    我很确信沒人會找我的麻煩。

     再走了一段,我看到沃爾沃思路上躺着一台平闆電視機。

    我其實很想把它撿起來看看,别人為何把它丢掉,但又擔心我撿的這個動作,或者我朝它看幾眼,别人對此會有何想法。

    這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解釋的事情。

     我感到很平靜。

    昨晚有些地方起火了,倫敦好幾個不同的地方都起火了,但我走在沃爾沃思路上時,隻感到平靜、放松。

    好多商店的窗戶都被砸壞了,人們在富樂客散落的貨品中挑挑揀揀。

    沒有人說話。

    隻有忙碌。

     我離開富樂客,繼續往回家的方向走。

    經曆這般場景之後,我仍然覺得難以置信。

    公交車停下來時是七點,等我到家時,已經八點半了。

    我是一個人住的。

    我給朋友回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我一切安好。

    你可能看過洛杉矶暴亂的電視鏡頭,但那隻是在美國發生而已。

    我知道在倫敦也發生過暴亂,但那是1981年的事,那時候我才3歲,對我來說并不真實。

    那種大規模的暴亂,沒人在乎警察的狀況,還有光天化日之下的碎玻璃——那不是我認識的倫敦。

    我感覺不到自己身在倫敦。

     嫌疑人 穆罕默德·阿爾·哈桑 我是在豪恩斯洛東站被截停的,警察懷疑我是恐怖分子。

    那時我正在去學校的路上,大概是早上八點半或者八點一刻。

    警察跟我說,我們在做随機檢查,可以看看你的包麼?他們看看包裡,還對我搜了身,然後給我一張單據,單據上面有編碼,表示搜查我的原因。

    編碼好像是C26還是什麼的,我把單據轉過來,才知道它代表恐怖主義。

    我有些震驚。

    為什麼我會被懷疑跟恐怖主義有關?你說是随機檢查,但你單單抓住我,而讓旁邊十個人都離開了。

    很明顯,他們看了我的學生證,上面有我的名字。

    我還背着個帆布背包,我是亞洲人。

    我做錯了什麼呢?他們可沒說。

     我的背包裡隻有課本、活頁筆記本、筆之類的東西,别無其他。

    被人像那樣搜查,真讓我尴尬。

    其他人經過時,會看着我,然後想,天啊,他做了什麼壞事?這讓我覺得所有人都在以奇怪的眼神看我。

    警察這樣處理真不好,他們就在衆目睽睽之下搜查我。

     我們在豪恩斯洛的一個青少年中心見面。

    他很高,坐在椅子上,弓着背,手拉着T恤衫的領口,他的T恤衫上裝飾着好幾個藝術化的骷髅頭。

     我一直認為我是屬于倫敦的。

    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

    這裡是我的家鄉,就跟它也是别人的家鄉一樣。

    這很奇怪,因為我去伯明翰拜訪表親時,如果我跟他們說,我來自倫敦,他們會說,我的天啊,你來自倫敦!他來自倫敦!快告訴大家呀,是倫敦人來了!他來自倫敦,他可忙了,哇,來自倫敦耶。

    對他們來說,認識倫敦人,好像是天大的事一樣。

    “對啊,我認識倫敦人。

    ”——他們可以去跟朋友們吹噓這件事了。

     如果一個人說,我來自哪裡哪裡,聽到的人會說,等等,哪裡?但如果是倫敦就不一樣了,人們都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知道這裡有多繁忙,知道這裡的生活方式是怎樣,所有人都知道。

    你隻要告訴别人你來自倫敦,就能開啟一大段對話,他們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倫敦的事,這種感覺真是奇妙。

     ◇◆◇ 好笑的地方在于,在同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又被警察截停搜查了。

    對啊,我在上學的路上被懷疑為恐怖分子,被搜查,放學之後又來了一次。

    幾年前,在我的學校裡,有人被刀捅死了。

    所以為了加強安保,他們在地鐵站的閘機口前面多放了一個金屬探測器。

    我這一天回家時,口袋裡揣着U盤,U盤表面和USB接口部分是金屬做的,所以我經過探測門時,探測器響起警報了。

     他們把我帶到一邊,搜查了我的包,問了我一些問題,“你以前被搜查過嗎?”之類的。

    我說,有啊,就今早。

    他們看着我說:“你是說真的麼?”我就把單據給他們看。

    他們說:“一天兩次,你怎麼這麼幸運啊。

    ”我說:“是啊,也可以說是幸運吧。

    ”然後他們就讓我走了。

     出庭律師 大衛·奧比裡、傑瑞米·蘭加和凱沙夫·古普塔 他們下班後,聚在一桌吃飯,面前擺着一盤泰國綠咖喱。

    襯衫最上面的幾顆紐扣已被解開。

    他們很年輕,不用趕着回家去照顧家庭。

     奧比裡:我是從埃德和拉芬斯克洛夫(6)那裡買到人生第一頂律師假發的,隻能去那裡了。

     蘭 加:呃,其實總共有兩家埃德和拉芬斯克洛夫。

    不過無所謂,你隻能買一頂假發,這才是重點。

     古普塔:我以為就那一家,不是麼? 奧比裡:對啊,在贊善裡(7)嘛。

    你要先在一個本子上登記名字。

     蘭 加:我從來不理解這點,因為在别的地方也可以買到假發啊。

    隻有他們要求人家登記。

     奧比裡:但那些最有名望的法官、司法委員和辯護律師的名字都在上面。

    那可是一本名人錄。

     蘭 加:過去有一個傳統,你要把假發保持得非常完好,然後代代相傳下去。

    但是現在新人進來,他們的想法是,他們如果要上庭,得在假發上踩兩腳,把它弄破一點,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看起來像新人,而希望自己看起來有經驗。

     奧比裡:我可沒這麼做過。

    假發好貴的,不能這麼對它。

     蘭 加:你知道那些新人律師被叫什麼嗎?“白假發”。

    因為他們戴的假發又新又白。

     奧比裡:魯波爾(8)就是這麼叫他們的。

     古普塔:還有傳統的裝假發的鐵罐呢,不是麼?很多人都想要那個東西。

    我覺得,最棒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律師事務所外面的銘牌上出現。

    你得到終身律師資格時,你的名字就可以在那個銘牌上顯示。

    銘牌上會顯示整個系統的層級,排在最上面的是王室律師,其他的就全是按字母順序來的,但你要是能提早拿到王室律師資格,你的名字就可以一下子跳到最上面王室法律顧問那一排了。

    除此之外,名字寫在假發罐上,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奧比裡:對啊,我也喜歡。

     古普塔:你有嗎?一個那樣的罐子好像要150英鎊呢。

    我覺得把它當成餅幹罐放在家裡很酷。

     奧比裡:有的人可随便了,就用紙闆盒裝假發。

     古普塔:我也沒有把我的假發放進鐵罐裡啊,我隻是把它晾在外面,以免它變形。

    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蘭 加:有這麼個故事。

    一個訴訟律師,已經是個王室律師了。

    有一天他出門去,他的妻子就想,我不如幫他把假發洗一洗,弄得幹幹淨淨的,給他個驚喜。

    結果他回來看到那頂假發後說,我用了二十年才讓它變成現在這樣的! 古普塔:事務所裡有個男人,大家叫他“老狀師”。

    他已經執業三四十年了,總之他的假發已經爛成碎碎了,整個是黃色的,都變形了。

    假發後面變得像老鼠的尾巴一樣,一邊完全撕爛了,就那樣挂着。

    他沒有擔任王室律師,律師袍也破爛不堪。

    我有一次正好跟他打對台,他看起來特别厲害。

    我想,完蛋了。

    他穿着一身破爛的衣裳,而我穿着嶄新的律師袍,戴着新假發…… 奧比裡:哈,聽起來好像都能聞到那股嶄新的氣息啊。

     古普塔:我看起來就像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嗎,而法官也肯定不會聽我說一句話。

     蘭 加:這就是假發背後的一層含義。

    你戴上假發,就感覺自己确實像個律師了,你在提交辯護詞時就有了一點自信。

     古普塔:是啊,隻要戴上假發,穿上律師袍,你就像進入了演說家的角色。

     蘭 加:還有一件事兒。

    今時今日,在郡法庭舉行的那種行政聽證會越來越多了,而他們會說,我們在電話上進行吧。

    于是他們就讓英國電信公司設立一個三方通話系統,而來自另外一家律師事務所的你的對手、法官和你這三方,就在電話上通話。

    你坐在桌前,可能隻是穿着便服,可能隻是剛剛走進房間,做了一點準備,馬上就要跟電話那頭的法官對話,這種對話其實是很正式的——穿着便服的感覺顯然不太對頭。

     古普塔:我記得我在短期實習時——那個時候就是累積工作經驗嘛——有個白人跟我說過,如果我真的考到了律師執照,我的形象會對我往後的工作很有利。

    我說,為什麼呢?他說:“因為你戴着假發的樣子很酷。

    ”我記得他是這麼說的。

    我那時還沒上大學呢,才剛剛考完中學高級水平考試。

    這個白人,也是一名刑事律師,還對法院書記員說:“你不覺得亞洲人和黑人戴着假發的樣子很酷麼?”“是的,确實。

    ”我一直都記着他們說過的話。

     奧比裡:就好像在《黑衣人》(9)裡面,威爾·史密斯穿上别人的衣服,然後轉過身說:“我跟你之間的不同,就是我能把這件衣服穿得好看。

    ” ◇◆◇ 奧比裡:我剛考到律師執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