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步步往上爬
關燈
小
中
大
成交易。
我們甚至還賣過發生過謀殺案的房子。
有一棟房子裡,曾經發生過全家被謀殺的慘案。
我記得死去的好像是一位母親和三個孩子吧,我們當時就在賣這棟房子。
當然,我們不會提到這件事。
如果買家想去做點背景調查,自然而然就會去做。
我們不是撒謊,隻是沒有把這段曆史拿出來宣揚而已。
要是他們問起,我們會如實回答。
但如果他們沒問……畢竟,我們是在為客戶服務,他們想把房子賣掉,我們不可能到處去說這棟房子裡發生過兇殺案,不然肯定是賣不掉了,不是嗎? 一般來說,一天之内我有六個小時要帶人看房産,房子的類型從40萬英鎊的一居室到300萬英鎊的都有,我覺得能跟這麼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很好的。
他們說出來的觀點和想法,從極度負面到極度正面的都有。
你得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看看他們是不是在微笑。
如果他們對着某處房産微笑,你就知道肯定有什麼東西是戳到了他們的P點(2)——這個名字是我創造出來的,跟興奮點一個意思。
有的買家會跟我們建立起很好的關系,這樣當我們到談價錢那部分的時候,事情就變得有點怪怪的,因為你還想在他們身上再榨個5萬英鎊出來,所以你的态度要從“你真好,我很喜歡你”變成“這是生意”。
如果不是為了銷售,在那裡耗着也沒什麼意義。
我在福克斯頓(3)是銷售成績排名第二的員工。
唯一一個打敗我的人是負責諾丁山片區的,我們的“上梯門票”可沒有辦法跟他們的相比。
在這個最大的房産經紀公司,能做到頂尖位置,就挺好了。
但對我來說,最重要、最打動我的時刻是,有人為了找到一個屬于他們的家而來求助于我,而我能幫他們達成心願。
他們看到那個“家”的表情,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在房子正式在法律上成為他們資産的那個瞬間背後,有他們的努力打拼。
這樣的打拼,在這個國家非常艱苦,一點也不簡單。
但你把鑰匙交給他們的那個瞬間,是一個非常特别的時刻,因為你知道他們要住在那個房子裡了,他們可能不會跟我一樣在地毯上滾來滾去,但他們也會做一些特别有紀念意義的事。
有時候,交鑰匙的那個瞬間,你會看到他們眼中的淚光,那一刻你就會明白這個房子對他們而言意味着什麼。
他們最後得到了那處漂亮的房子,不管它是大還是小,美還是醜,不管它是需要裝修,還是已經足夠精美,那種感覺都是無與倫比的。
房東 羅伯特·古裡尼 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成為英國首相,這個時候她意識到,她當時為了拿到選票、得到政治統治權而承諾要給政府廉租房租戶們提供買房機會的這個諾言,是要兌現了。
這真是社會災難啊——為什麼?在市中心,我們需要人維持城市的運轉:需要人來處理煤氣、電、水之類的東西,還需要人來運營交通系統。
我們不能讓人通勤十幾公裡來上班啊。
現在的情況是,政府廉租房都被低價賣給租客,隻因為他們當時住在那裡,或者已經在那裡住了幾年。
打個比方,一個60歲、有家室的男人,可以隻用2萬英鎊就買到房子,一年後再以18萬英鎊的高價把房子賣掉(我記得等待期是一年)。
他當然會選擇把房子賣掉啦,賣完之後他就收拾好東西,跑到伯恩茅斯去買個臨海的小房子住下。
你也不能怪他,但是,通常在他之後買下這套房子的人,都是把房子買來收租的,這個時候租金就不是50英鎊一周了,肯定要跑到100英鎊一周。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給工薪階層居住的廉租房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我看來,這真是個悲劇。
我們坐在他位于切爾西國王路的房子的前廳裡,牆上挂着他一家人的照片,門上貼着他孫輩們的畫。
他身穿一件淺黃色襯衫,戴着彩色眼鏡,說話帶點兒愛爾蘭口音。
在我擁有的公寓裡,有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
墨西哥人、索馬裡人、西班牙人、德國人、阿爾及利亞人、黎巴嫩人……各種都有。
我還遇到過一個租客,男的,他是來自……是哪裡來着?哦,是一個科索沃人。
他是我的租客中的第一個科索沃人,是上周來的。
我現在想,我這裡有英國人嗎?在郊區,租客中會有英國人。
我在錫德卡普附近也有房産,那邊就有英國租客。
我從來沒有賤賣過我的房子,賣出去時候的價格,都比我買的時候要高。
一直都是。
即便到現在,這麼多人湧進倫敦,也是如此。
倫敦這座城市,這一秒有人失業,下一秒就有人開始一份新工作。
為什麼?因為每周都有這麼多遊客、訪客來到倫敦,總得有人服務他們啊。
他們來了,肯定需要各種服務。
他們要吃飯、要喝水、要住房等等。
有這麼多人都需要這些服務,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沒有工作了,就來倫敦當個酒吧侍應也是可以的。
你可以試着走進城裡的任何一家餐廳,裡面全都是年輕的外國人。
我昨天去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在那裡跟我妻子慶祝周年紀念日。
那是梅菲爾附近的一家餐廳,裡面所有的侍應,包括經理,都是外國人。
沒有英國人。
難以置信啊。
我喜歡在這裡的各色人種,他們讓這座城市充滿文化活力。
你要是去埃奇韋爾路看看,還能看到有人抽水煙筒什麼的。
那種場景讓你感覺像是身處阿拉伯半島(4),但實際上你卻是在埃奇韋爾路。
或者,我也有可能站在布裡克斯頓市場,卻感覺自己到了聖盧西亞。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我總是去布裡克斯頓市場。
我在那裡也有房子,但平時去那裡就是為了買點魚。
在布裡克斯頓的魚店裡,會有十個黑人女人告訴你怎麼煮魚。
“不行啊,夥計,魚可不能那麼搞……” 我完全不理解種族歧視那樣的事。
我覺得真是令人費解。
這個問題就好像你走到圖書館裡,然後跟圖書管理員說“對不起啊,我隻讀紅色封面的書”一樣搞笑。
◇◆◇ 有一天晚上,我跟一個年輕人吃飯,他剛大學畢業,跟一個年輕女士住在一起。
他們兩人都抱怨說,現在維持生計真是一件難事,找住的地方難,物價高,總之各方面都難。
我說,我有一個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們問,是什麼呢?我說,你們可以在白天做一份不那麼費力的工作,然後晚上去餐館端端盤子,一般這種工作都能拿到可觀的小費。
不要去那種高檔餐廳,因為高檔餐廳的小費全部包含在賬單裡了,服務費就加收了12.5%,那你肯定是拿不到什麼小費的。
去個營業狀況好的小飯館,比如火車站周邊什麼的,準時到,穿戴整齊,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點——說你啊,年輕人,穿好點。
老闆每小時隻會付給你5英鎊,一趟班六小時,這樣你就可以拿到30英鎊,但除此之外會有20英鎊的小費。
一個晚上就能賺50英鎊,一周下來你在工資之外就賺了250英鎊。
我是說,你們兩個人,每人每周多賺250英鎊,那加起來一周就是500英鎊,一年可就是1.5萬英鎊啊。
這樣一年下來,就夠買一個小地方了。
可你知道他們說什麼嗎?他們說,我們不想這麼做,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社交生活了。
我說,可是你們沒錢啊,還要什麼社交生活!但他們就是不理解,不願意那樣投入。
你們如果不願意在倫敦投入這樣的努力,那就不要來這裡。
這是個奮鬥的城市。
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這毫無疑問。
我知道一些特别優秀的人在這裡日夜工作,他們有了面包;好吧,他們可能把這些錢用來周遊世界,一年就花掉了,但至少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他們每天可以工作16到18個小時。
一年下來可以多賺1萬英鎊。
他們就是能做到。
我覺得這沒什麼問題。
社交生活,你是指在酒吧裡喝酒閑聊嗎?要我說,忘了那種“社交生活”吧。
像我父親說的那樣,連驢都知道,連喝五瓶吉尼士黑啤酒,肯定就不省人事了。
不是麼? 想買房子的人 斯蒂芬
我們甚至還賣過發生過謀殺案的房子。
有一棟房子裡,曾經發生過全家被謀殺的慘案。
我記得死去的好像是一位母親和三個孩子吧,我們當時就在賣這棟房子。
當然,我們不會提到這件事。
如果買家想去做點背景調查,自然而然就會去做。
我們不是撒謊,隻是沒有把這段曆史拿出來宣揚而已。
要是他們問起,我們會如實回答。
但如果他們沒問……畢竟,我們是在為客戶服務,他們想把房子賣掉,我們不可能到處去說這棟房子裡發生過兇殺案,不然肯定是賣不掉了,不是嗎? 一般來說,一天之内我有六個小時要帶人看房産,房子的類型從40萬英鎊的一居室到300萬英鎊的都有,我覺得能跟這麼多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很好的。
他們說出來的觀點和想法,從極度負面到極度正面的都有。
你得觀察他們的身體語言,看看他們是不是在微笑。
如果他們對着某處房産微笑,你就知道肯定有什麼東西是戳到了他們的P點(2)——這個名字是我創造出來的,跟興奮點一個意思。
有的買家會跟我們建立起很好的關系,這樣當我們到談價錢那部分的時候,事情就變得有點怪怪的,因為你還想在他們身上再榨個5萬英鎊出來,所以你的态度要從“你真好,我很喜歡你”變成“這是生意”。
如果不是為了銷售,在那裡耗着也沒什麼意義。
我在福克斯頓(3)是銷售成績排名第二的員工。
唯一一個打敗我的人是負責諾丁山片區的,我們的“上梯門票”可沒有辦法跟他們的相比。
在這個最大的房産經紀公司,能做到頂尖位置,就挺好了。
但對我來說,最重要、最打動我的時刻是,有人為了找到一個屬于他們的家而來求助于我,而我能幫他們達成心願。
他們看到那個“家”的表情,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在房子正式在法律上成為他們資産的那個瞬間背後,有他們的努力打拼。
這樣的打拼,在這個國家非常艱苦,一點也不簡單。
但你把鑰匙交給他們的那個瞬間,是一個非常特别的時刻,因為你知道他們要住在那個房子裡了,他們可能不會跟我一樣在地毯上滾來滾去,但他們也會做一些特别有紀念意義的事。
有時候,交鑰匙的那個瞬間,你會看到他們眼中的淚光,那一刻你就會明白這個房子對他們而言意味着什麼。
他們最後得到了那處漂亮的房子,不管它是大還是小,美還是醜,不管它是需要裝修,還是已經足夠精美,那種感覺都是無與倫比的。
房東 羅伯特·古裡尼 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成為英國首相,這個時候她意識到,她當時為了拿到選票、得到政治統治權而承諾要給政府廉租房租戶們提供買房機會的這個諾言,是要兌現了。
這真是社會災難啊——為什麼?在市中心,我們需要人維持城市的運轉:需要人來處理煤氣、電、水之類的東西,還需要人來運營交通系統。
我們不能讓人通勤十幾公裡來上班啊。
現在的情況是,政府廉租房都被低價賣給租客,隻因為他們當時住在那裡,或者已經在那裡住了幾年。
打個比方,一個60歲、有家室的男人,可以隻用2萬英鎊就買到房子,一年後再以18萬英鎊的高價把房子賣掉(我記得等待期是一年)。
他當然會選擇把房子賣掉啦,賣完之後他就收拾好東西,跑到伯恩茅斯去買個臨海的小房子住下。
你也不能怪他,但是,通常在他之後買下這套房子的人,都是把房子買來收租的,這個時候租金就不是50英鎊一周了,肯定要跑到100英鎊一周。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給工薪階層居住的廉租房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我看來,這真是個悲劇。
我們坐在他位于切爾西國王路的房子的前廳裡,牆上挂着他一家人的照片,門上貼着他孫輩們的畫。
他身穿一件淺黃色襯衫,戴着彩色眼鏡,說話帶點兒愛爾蘭口音。
在我擁有的公寓裡,有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
墨西哥人、索馬裡人、西班牙人、德國人、阿爾及利亞人、黎巴嫩人……各種都有。
我還遇到過一個租客,男的,他是來自……是哪裡來着?哦,是一個科索沃人。
他是我的租客中的第一個科索沃人,是上周來的。
我現在想,我這裡有英國人嗎?在郊區,租客中會有英國人。
我在錫德卡普附近也有房産,那邊就有英國租客。
我從來沒有賤賣過我的房子,賣出去時候的價格,都比我買的時候要高。
一直都是。
即便到現在,這麼多人湧進倫敦,也是如此。
倫敦這座城市,這一秒有人失業,下一秒就有人開始一份新工作。
為什麼?因為每周都有這麼多遊客、訪客來到倫敦,總得有人服務他們啊。
他們來了,肯定需要各種服務。
他們要吃飯、要喝水、要住房等等。
有這麼多人都需要這些服務,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沒有工作了,就來倫敦當個酒吧侍應也是可以的。
你可以試着走進城裡的任何一家餐廳,裡面全都是年輕的外國人。
我昨天去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在那裡跟我妻子慶祝周年紀念日。
那是梅菲爾附近的一家餐廳,裡面所有的侍應,包括經理,都是外國人。
沒有英國人。
難以置信啊。
我喜歡在這裡的各色人種,他們讓這座城市充滿文化活力。
你要是去埃奇韋爾路看看,還能看到有人抽水煙筒什麼的。
那種場景讓你感覺像是身處阿拉伯半島(4),但實際上你卻是在埃奇韋爾路。
或者,我也有可能站在布裡克斯頓市場,卻感覺自己到了聖盧西亞。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我總是去布裡克斯頓市場。
我在那裡也有房子,但平時去那裡就是為了買點魚。
在布裡克斯頓的魚店裡,會有十個黑人女人告訴你怎麼煮魚。
“不行啊,夥計,魚可不能那麼搞……” 我完全不理解種族歧視那樣的事。
我覺得真是令人費解。
這個問題就好像你走到圖書館裡,然後跟圖書管理員說“對不起啊,我隻讀紅色封面的書”一樣搞笑。
◇◆◇ 有一天晚上,我跟一個年輕人吃飯,他剛大學畢業,跟一個年輕女士住在一起。
他們兩人都抱怨說,現在維持生計真是一件難事,找住的地方難,物價高,總之各方面都難。
我說,我有一個可以幫你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們問,是什麼呢?我說,你們可以在白天做一份不那麼費力的工作,然後晚上去餐館端端盤子,一般這種工作都能拿到可觀的小費。
不要去那種高檔餐廳,因為高檔餐廳的小費全部包含在賬單裡了,服務費就加收了12.5%,那你肯定是拿不到什麼小費的。
去個營業狀況好的小飯館,比如火車站周邊什麼的,準時到,穿戴整齊,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點——說你啊,年輕人,穿好點。
老闆每小時隻會付給你5英鎊,一趟班六小時,這樣你就可以拿到30英鎊,但除此之外會有20英鎊的小費。
一個晚上就能賺50英鎊,一周下來你在工資之外就賺了250英鎊。
我是說,你們兩個人,每人每周多賺250英鎊,那加起來一周就是500英鎊,一年可就是1.5萬英鎊啊。
這樣一年下來,就夠買一個小地方了。
可你知道他們說什麼嗎?他們說,我們不想這麼做,因為這樣我們就沒有社交生活了。
我說,可是你們沒錢啊,還要什麼社交生活!但他們就是不理解,不願意那樣投入。
你們如果不願意在倫敦投入這樣的努力,那就不要來這裡。
這是個奮鬥的城市。
努力是會得到回報的,這毫無疑問。
我知道一些特别優秀的人在這裡日夜工作,他們有了面包;好吧,他們可能把這些錢用來周遊世界,一年就花掉了,但至少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目标。
他們每天可以工作16到18個小時。
一年下來可以多賺1萬英鎊。
他們就是能做到。
我覺得這沒什麼問題。
社交生活,你是指在酒吧裡喝酒閑聊嗎?要我說,忘了那種“社交生活”吧。
像我父親說的那樣,連驢都知道,連喝五瓶吉尼士黑啤酒,肯定就不省人事了。
不是麼? 想買房子的人 斯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