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步步往上爬
關燈
小
中
大
房産經紀人
阿什利·托馬斯
他跨着大步,從位于伊斯靈頓的上街向我走來,跟我問好,身上穿着幹淨筆挺的T.M.列文牌西裝。
在他的房産經紀行裡,等候室裡放着幾把現代感十足的弧形椅。
前台後面是一個放飲料的冰箱。
前台接待員身後豎着一塊顯示屏,上面放映各種房子的照片,照片隔一會兒就一幀幀地溶解、轉換。
一群年輕夫婦跟另外一位房産經紀人坐在一起,講述、提供着關于他們生活的細節;一位男士在不自覺地撕着啤酒瓶上面的标簽,而他的伴侶則在講述他們的夢想、計劃和期待。
此刻,一輛38路雙層公交車正好從經紀行的落地玻璃窗旁駛過。
可以這麼說吧:我的行業充滿各種不誠實的人。
衆所周知,我們被讨厭的程度,跟交警被讨厭的程度差不多。
要是有一張針對各種職業的“憎恨表”,我們應該在裡面排得很靠前。
有時候,我們告訴顧客,有一個地區的房産市場有變化,他們就是不相信,似乎隻因為你是房産經紀人,你說出來的話就是不可信的。
跟我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一個朋友在他的車裡放了一個大大的粉紅色靠墊,上面寫着:“相信我,我是一名房産經紀人。
”純屬搞笑。
在我的行業裡,人們通常年紀比較輕——大部分都是20歲出頭,性格不太沉穩,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而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種自信應該就是客戶選擇我的原因。
銷售是跟自信有關的事情。
他們如果對你沒有信心,自然對你的産品也沒有信心。
你得打扮得有品位,也要有些能量。
你必須有高超的溝通技巧;要知道,我每天都要跟銀行家、律師、法務員,甚至音樂家、藝術家們交流,你要懂得如何跟各種人溝通。
我覺得,誠實和坦率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品質。
人們依約來到我的辦公室,等着我到來的時候,頭腦中一般都會想象:将要接待他們的應該是個二十多歲、對房産市場不甚了解的人,這個人可能會撒謊,到了約定看房的時間可能會幹脆不出現,又或者出現了身上也沒有帶鑰匙。
當他們這麼想着的時候,出現的人卻是我。
◇◆◇ 倫敦房産市場非常昌隆;1區和2區是中心區域,大批大批的人一直湧入。
三個買客中,就有一個是用全額現金購買的人——如果你想想倫敦市場的規模,就能知道這個數額真的很大。
四個買客中,就有一個是外國買家——來自亞洲、澳洲、北美洲、歐洲的都有,他們都飛到倫敦來置業。
可能是買來自用,也有可能是為兄弟姐妹買的;需求真的非常大。
所有人都想來倫敦,它在人們心目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大家都想成為它的一部分,所以需求從來都不會短缺。
這也就是為什麼房産價格每六年都會翻一番的原因。
在倫敦中心,地總是有限的。
能建新房子的地方隻有棕地(1),也就是工業舊地,沒有别的了。
要不然就是把舊房子拆掉重建。
房子越建越高,因為地不夠用了。
我想,在英格蘭,房産的重要性在每個人心裡都根深蒂固。
“一個英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你懂的。
你要趕緊爬上“梯子”,越快越好。
基本上,你得先上“梯子”,才能越走越穩。
房産價格一直都在往上升,而與此同時,如果你還沒擁有一套正在升值的房産,時間過去越久,爬上“梯子”的難度就越大。
通常來說,首付得有全套房産的10%~20%,才能足夠爬上“梯子”;也就是說,如果要買一棟30萬英鎊的房子,你的存款得有3萬到6萬英鎊才行。
那是很大一筆存款啊。
如果你的父母沒法拿錢支持你,或者你沒有其他什麼渠道來繼承一筆錢,那就……打個比方說,如果房價要在兩年之内上漲1/3,就算是33%吧——如果你在兩年之内沒有爬上“梯子”,那那套房子的總價就會變成40萬英鎊,你爬上“梯子”的門檻,就變成4萬到8萬英鎊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無論是什麼房産,都要盡快地“上梯”,因為這樣你的資産淨值才會跟着房市一起往上升。
時間過去,你的薪酬會上漲,同時你的資産淨值也一樣上漲。
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它賣掉,然後去買面積更大的房産。
總的來說,人總是想要更大的房産;因為一開始人都是單身,然後有了伴侶,接着就會有孩子,所以人所需要的房産面積肯定是越來越大的。
不過,很多倫敦人在過去十年裡是這樣做的:他們先買一套一室一廳,然後就想,等等,我得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一下;于是他們先不賣第一套房産,隻是把它租出去,然後拿省下來的錢去買第二套房子。
慢慢地,他們就有了第三、第四、第五套房産,像我,就有十套。
我買的第一套房,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得睡在地毯上。
那套房子位于倫敦5區的布羅姆利地區;頭六個月,總有法警來敲我家的門,因為我拖欠了賬單。
但是,我有了一套房子啊。
我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地毯。
好吧,實際上那還不是我的地毯,那是銀行的地毯。
我還沒有真正擁有它。
但我總是這麼做——我會摸着房子的牆,在地上滾一下,然後很大聲地說:這是我的。
即使現在買新房子的時候,我的想法也是一樣,我非常興奮,因為倫敦的一部分,現在已經屬于我了。
“上梯”永遠不嫌晚。
我們嘗試讓客戶知道,如果他們好好動腦,合理規劃财務,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買得起的。
在他們的負擔範圍之内,我們會找到最好的選項,然後說服他們買下。
再怎麼說,我們的工作實質就是銷售,賣了東西,我們當然是有提成的;可是,我說你們要盡早“上梯”,否則房子就飛了,這個沒有說錯。
我想,在四年前,首次購房的買家平均年齡是31歲。
現在這個平均數應該已經提升了。
所以總的來說,人們如果想要買房,一定要依靠父母給他們一筆錢才行。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家境優渥,有那種可以一下子給他們3到5萬英鎊的父母。
所以我們辦公室裡很多拿着高薪的人都在想辦法存錢,他們已經快30歲了,想快點“上梯”。
他們買到的第一套房子很有可能在政府廉租房改造的街區,而對很多一直租住在高檔公寓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很讨厭要住進廉租房街區的感覺。
不過沒辦法啊,不是麼?那個街區應該會住滿各種專業人士,因為大家在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可能一半的租客都跟你是同一種人。
租客中有的人可能比較難相處,有的人可能很友善,但其中肯定有一半人跟你一樣,是想要一隻腳先碰到“梯子”的青年白領。
這種情況我見得多了,因為我總是在處理那些需要搬家的客戶。
多半是一對住在兩室一廳公寓裡面的情侶,正準備要個小孩,所以必須買一套有點室外空間或者至少有三個卧室的新房子。
他們買新房的預算比他們要賣的房子估值稍微高一點,所以通常要組織一下财務,才有可能登上那個“梯子”。
你總會看見那個“梯子”,它就像你要登上的一座雲端之上的大房子前必須走的那一步。
你會一直期待着這一步。
當然,整體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你也會看到房地産業也在下行:你會看到人們失去工作,被迫賣房或者是把房子換小。
現在我們能看到一大波想把房子換小的人,不過再怎麼樣,總會有人有能力買下那些被甩出來的大房子。
在倫敦,什麼樣的房子都能賣出去,因為這裡古怪、離奇而又不一般的人實在太多了。
比如,大部分人想買舊房産,要不就是為了重新裝潢使用,要不就是為了方便直接拎包入住,他們不喜歡新房産。
但中國人和日本人就很喜歡新房産,舊房産根本不入他們的眼。
所以說,每種東西都有相應的市場。
就連那些一般沒人想要的、陰暗又肮髒的地下室都會有買家。
我剛剛接下一單生意,就是在幫一個人找一間大的地下室。
這好辦,我會幫他找到的,因為想要地下室的人很少。
對,你總是要促
在他的房産經紀行裡,等候室裡放着幾把現代感十足的弧形椅。
前台後面是一個放飲料的冰箱。
前台接待員身後豎着一塊顯示屏,上面放映各種房子的照片,照片隔一會兒就一幀幀地溶解、轉換。
一群年輕夫婦跟另外一位房産經紀人坐在一起,講述、提供着關于他們生活的細節;一位男士在不自覺地撕着啤酒瓶上面的标簽,而他的伴侶則在講述他們的夢想、計劃和期待。
此刻,一輛38路雙層公交車正好從經紀行的落地玻璃窗旁駛過。
可以這麼說吧:我的行業充滿各種不誠實的人。
衆所周知,我們被讨厭的程度,跟交警被讨厭的程度差不多。
要是有一張針對各種職業的“憎恨表”,我們應該在裡面排得很靠前。
有時候,我們告訴顧客,有一個地區的房産市場有變化,他們就是不相信,似乎隻因為你是房産經紀人,你說出來的話就是不可信的。
跟我曾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一個朋友在他的車裡放了一個大大的粉紅色靠墊,上面寫着:“相信我,我是一名房産經紀人。
”純屬搞笑。
在我的行業裡,人們通常年紀比較輕——大部分都是20歲出頭,性格不太沉穩,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而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種自信應該就是客戶選擇我的原因。
銷售是跟自信有關的事情。
他們如果對你沒有信心,自然對你的産品也沒有信心。
你得打扮得有品位,也要有些能量。
你必須有高超的溝通技巧;要知道,我每天都要跟銀行家、律師、法務員,甚至音樂家、藝術家們交流,你要懂得如何跟各種人溝通。
我覺得,誠實和坦率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品質。
人們依約來到我的辦公室,等着我到來的時候,頭腦中一般都會想象:将要接待他們的應該是個二十多歲、對房産市場不甚了解的人,這個人可能會撒謊,到了約定看房的時間可能會幹脆不出現,又或者出現了身上也沒有帶鑰匙。
當他們這麼想着的時候,出現的人卻是我。
◇◆◇ 倫敦房産市場非常昌隆;1區和2區是中心區域,大批大批的人一直湧入。
三個買客中,就有一個是用全額現金購買的人——如果你想想倫敦市場的規模,就能知道這個數額真的很大。
四個買客中,就有一個是外國買家——來自亞洲、澳洲、北美洲、歐洲的都有,他們都飛到倫敦來置業。
可能是買來自用,也有可能是為兄弟姐妹買的;需求真的非常大。
所有人都想來倫敦,它在人們心目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大家都想成為它的一部分,所以需求從來都不會短缺。
這也就是為什麼房産價格每六年都會翻一番的原因。
在倫敦中心,地總是有限的。
能建新房子的地方隻有棕地(1),也就是工業舊地,沒有别的了。
要不然就是把舊房子拆掉重建。
房子越建越高,因為地不夠用了。
我想,在英格蘭,房産的重要性在每個人心裡都根深蒂固。
“一個英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你懂的。
你要趕緊爬上“梯子”,越快越好。
基本上,你得先上“梯子”,才能越走越穩。
房産價格一直都在往上升,而與此同時,如果你還沒擁有一套正在升值的房産,時間過去越久,爬上“梯子”的難度就越大。
通常來說,首付得有全套房産的10%~20%,才能足夠爬上“梯子”;也就是說,如果要買一棟30萬英鎊的房子,你的存款得有3萬到6萬英鎊才行。
那是很大一筆存款啊。
如果你的父母沒法拿錢支持你,或者你沒有其他什麼渠道來繼承一筆錢,那就……打個比方說,如果房價要在兩年之内上漲1/3,就算是33%吧——如果你在兩年之内沒有爬上“梯子”,那那套房子的總價就會變成40萬英鎊,你爬上“梯子”的門檻,就變成4萬到8萬英鎊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無論是什麼房産,都要盡快地“上梯”,因為這樣你的資産淨值才會跟着房市一起往上升。
時間過去,你的薪酬會上漲,同時你的資産淨值也一樣上漲。
那個時候,你就可以把它賣掉,然後去買面積更大的房産。
總的來說,人總是想要更大的房産;因為一開始人都是單身,然後有了伴侶,接着就會有孩子,所以人所需要的房産面積肯定是越來越大的。
不過,很多倫敦人在過去十年裡是這樣做的:他們先買一套一室一廳,然後就想,等等,我得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一下;于是他們先不賣第一套房産,隻是把它租出去,然後拿省下來的錢去買第二套房子。
慢慢地,他們就有了第三、第四、第五套房産,像我,就有十套。
我買的第一套房,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得睡在地毯上。
那套房子位于倫敦5區的布羅姆利地區;頭六個月,總有法警來敲我家的門,因為我拖欠了賬單。
但是,我有了一套房子啊。
我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地毯。
好吧,實際上那還不是我的地毯,那是銀行的地毯。
我還沒有真正擁有它。
但我總是這麼做——我會摸着房子的牆,在地上滾一下,然後很大聲地說:這是我的。
即使現在買新房子的時候,我的想法也是一樣,我非常興奮,因為倫敦的一部分,現在已經屬于我了。
“上梯”永遠不嫌晚。
我們嘗試讓客戶知道,如果他們好好動腦,合理規劃财務,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買得起的。
在他們的負擔範圍之内,我們會找到最好的選項,然後說服他們買下。
再怎麼說,我們的工作實質就是銷售,賣了東西,我們當然是有提成的;可是,我說你們要盡早“上梯”,否則房子就飛了,這個沒有說錯。
我想,在四年前,首次購房的買家平均年齡是31歲。
現在這個平均數應該已經提升了。
所以總的來說,人們如果想要買房,一定要依靠父母給他們一筆錢才行。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家境優渥,有那種可以一下子給他們3到5萬英鎊的父母。
所以我們辦公室裡很多拿着高薪的人都在想辦法存錢,他們已經快30歲了,想快點“上梯”。
他們買到的第一套房子很有可能在政府廉租房改造的街區,而對很多一直租住在高檔公寓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很讨厭要住進廉租房街區的感覺。
不過沒辦法啊,不是麼?那個街區應該會住滿各種專業人士,因為大家在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可能一半的租客都跟你是同一種人。
租客中有的人可能比較難相處,有的人可能很友善,但其中肯定有一半人跟你一樣,是想要一隻腳先碰到“梯子”的青年白領。
這種情況我見得多了,因為我總是在處理那些需要搬家的客戶。
多半是一對住在兩室一廳公寓裡面的情侶,正準備要個小孩,所以必須買一套有點室外空間或者至少有三個卧室的新房子。
他們買新房的預算比他們要賣的房子估值稍微高一點,所以通常要組織一下财務,才有可能登上那個“梯子”。
你總會看見那個“梯子”,它就像你要登上的一座雲端之上的大房子前必須走的那一步。
你會一直期待着這一步。
當然,整體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你也會看到房地産業也在下行:你會看到人們失去工作,被迫賣房或者是把房子換小。
現在我們能看到一大波想把房子換小的人,不過再怎麼樣,總會有人有能力買下那些被甩出來的大房子。
在倫敦,什麼樣的房子都能賣出去,因為這裡古怪、離奇而又不一般的人實在太多了。
比如,大部分人想買舊房産,要不就是為了重新裝潢使用,要不就是為了方便直接拎包入住,他們不喜歡新房産。
但中國人和日本人就很喜歡新房産,舊房産根本不入他們的眼。
所以說,每種東西都有相應的市場。
就連那些一般沒人想要的、陰暗又肮髒的地下室都會有買家。
我剛剛接下一單生意,就是在幫一個人找一間大的地下室。
這好辦,我會幫他找到的,因為想要地下室的人很少。
對,你總是要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