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城市供給者
關燈
小
中
大
食物,他一點都不想吃。
他說,我做飯不是為了自己吃的,我隻做飯。
但是做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吃,這怎麼行! 我覺得這難以置信。
食物又不是産品——它是一頓晚餐啊!你不是在做杯盤碗碟,你可是在給别人做晚餐啊。
我感恩的是,我覺得我們正漸漸回到過去那種更誠懇的料理态度。
在法國,食客們自己心裡有一套規則,廚師們反而束手束腳。
在英國,食客們自己心裡沒譜,所以廚師沒有什麼束縛。
但是,英格蘭的食物之根實際上就是面包烤腸和牧羊人餡餅——在這之上亂搞“創作”,創作隻能變成笑料。
市場主任 大衛·史密斯 倫敦一共有六個批發市場,我負責其中的三個。
大的那幾個——賣魚的比林斯蓋特、賣肉的史密斯菲爾德,還有賣瓜果蔬菜的斯皮塔福德——現在挺難找,其中兩個都處在有點邊邊角角的位置。
史密斯菲爾德當然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個市場,因為它就在城市中心,還有兩條大路從中穿過。
當然了,首都這裡還分布有大量的街市和零售市場,全倫敦大概共有180個。
他的辦公室位于金融城——他拒絕駐紮在自己負責監督的三個市場中的任何一個,唯恐任何一個說他有偏私。
他辦公室裡有水果的蹤迹:角落裡有兩條快要變成褐色的香蕉。
他的家庭不是那種在市場裡面駐紮多年的傳統貿易商;他是通過讀《泰晤士報》的分類廣告注意到這份工作的。
這些批發市場已經運營很久了。
比林斯蓋特現在位于金絲雀碼頭附近,已經運營了二十六年;雖然二十六年在曆史長河中也隻是小小的一瞬而已。
它位于泰晤士河邊,倫敦橋附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棟大樓:銅牆鐵壁,玻璃貼身,非常硬朗——從維多利亞中期開始,就已經在那裡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實在市場建起之前,很早就有一些人在那附近賣魚。
當市場搬遷的時候,考古學家來這裡進行挖掘探索。
他們找到很多羅馬帝國以前的魚骨殘骸,也就是說,在兩千年以前,就有人在這裡做買賣魚的交易。
在比林斯蓋特,我們賣各種各樣的魚,差不多有150種。
在一年中,你會看到鹦嘴魚、羅非魚,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鳊魚。
尖牙鲈是澳洲獨有的,對蝦是從泰國進口的,阿曼很大的一部分漁獲也流入到這裡。
實際上,我想不到有哪個國家的哪個港口是不向比林斯蓋特出口産品的。
大量的吞拿魚和劍魚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些魚一條就有大概100公斤重,都是非常大的魚。
隻要有銷售市場,就會有供應商來供給。
有個人是專門賣生鳗魚的。
他把它們關在籠子裡,然後整籠放在水裡,保證一直有水通過;而他一打開那個籠子,這些鳗魚就把頭伸出來,好像想跟人說話一樣。
在過去的日子裡,如果有一條成功逃脫了,它肯定就在碼頭那邊溜走了,祝它好運!現在,鳗魚很貴,所以大部分人會想辦法把它們抓回來。
講到史密斯菲爾德,那裡從中世紀早期開始就設有市場。
那是一個活牲口市場,活牲口市場直到維多利亞中期才往北搬到伊斯靈頓地段那邊——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建了那些華麗的市場大廈,大廈到現在都還在運營。
這些大廈美得令人窒息,裡面的肉市也運營得非常好。
十年多以前,我們在它身上砸了7,000萬英鎊,隻是為了把它升級以達到歐盟衛生标準而已。
那些在五十年前經常去這個市場的人現在可能會說,對啊,現在那裡沒意思、沒個性了;這可能确實是實話,可是現在這裡幹淨、衛生。
我記得以前市場還用木地闆,上面鋪滿鋸屑,所有的東西都暴露在空氣裡,搬運工們用肩膀扛來半截動物屍體,嘴上還叼着一根煙。
那時還沒有我們今天所知的那種冷藏系統,但也沒人出現過食物中毒之類的事情。
那時可能不像現在這麼幹淨、衛生,但總體來說還是健康的。
今天的史密斯菲爾德在商業運營方面已經有點落伍了,但是力量猶存啊。
它賣上等質量的肉,前提是你得大批量購買。
如果你想在收工之前在那裡買不到一箱的雞,或者隻買一條羊腿,應該是辦不到的。
不過你在周五的清晨七點去趕趟兒,他們應該會願意賣給你,賺點小錢。
這種小交易有助于他們的現金流,也可以在周末前減少庫存。
在這裡工作的人都穿着白大褂、連體工作服、白色靴子,戴着安全帽。
開工時必須全身潔白無瑕,這是鐵的規則。
但如果你是負責切肉的人,血肯定會沾到衣服上,這是難免的,就連不直接接觸動物的市場業主,到早上八點,身上也肯定沾了很多血。
斯皮塔福德在皇家特許狀(4)之下,從1682年開始運營。
1991年,它從倫敦金融城外搬到位于東倫敦的新大廈裡。
我們在斯皮塔福德的主廳裡有115個攤檔,超過一半都是由外國人運營。
攤檔租客們沒有義務告訴我們他們的生意狀況,但是每天光憑估算那些載重40噸的卡車的數量,就能知道我們每年賣的蔬果重量應該離70萬噸不遠了。
這麼多的蔬果,真是驚人啊。
給個對比吧,我們一年在史密斯菲爾頓賣的肉大概是12萬噸,在比林斯蓋特賣出的魚大概是2.2萬噸。
大部分來斯皮塔福德采購的人都在運營飯店、咖啡館,或者餐飲公司;而在一百多年前,在這裡能看到的人種種類,肯定比現在少得多。
但是商人的那種精神、那種幽默感,還有那種堅持不懈的态度,從來沒有改變過。
他們隻是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而這個市場已經在這裡存在幾百年了,我們每個人都隻是守管傳統的一分子罷了。
這種認知一直存在,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
你一定要來其中的一個市場看看,看了你就會明白。
新斯皮塔福德市場的商人 彼得·湯姆斯等人 新斯皮塔福德市場位于東倫敦的萊頓,占地12.5萬平方米。
在它龐大的棚屋底下,有115家賣蔬果花卉的批發供應商——這是倫敦最大的花果蔬菜市場。
在清晨,這裡塞滿了貨物,叉車的“哔哔”聲充盈在空氣中。
我們站在倫敦的東端往别的地方看過去,天空布滿淡淡的橙色。
這裡的人行道不甚忙碌,也沒有淩晨的晃蕩客在這裡走過。
假如有人在如此不适宜交際的時間恰恰出現在這塊水泥地上,那毫無疑問,這個人一定是來采購大批蔬果的了。
我造訪市場的頭幾次經曆裡,一次次地讓自己陷入了危險。
比如,在運送車道站太久,被人用強壯的手臂從叉車即将要行經的路上拉開。
叉車走得很快,響着蜂鳴器,從一筐筐的黃瓜、偶爾出現的被壓碎的西紅柿旁邊駛過;司機們順着自己肩膀的方向往旁邊看,有時候嘴裡還嚼着一點菠蘿。
有一次,我帶着一箱荔枝離開市場;另外一次,我又帶着一箱蔥回來,因為斯皮塔福德市場的那堆白蔥,看起來像是用象牙做的。
有時候我被某種特定的蔬菜吸引,然後,市場裡所有的喧鬧和嘈雜——正在倒車的叉車、買賣雙方之間的叫價、鳥鳴、窗外的雨聲,還有“心調頻”電台大聲而尖細刺耳的廣播聲——好像都消失了。
我通常在那裡停留一兩個小時。
在一次訪問中,我留意到有一個采購商在走廊裡一直走來走去,一邊觀察,有時又喊喊價,手裡拿着一張清單,在上面勾勾畫畫。
他在那裡起碼走了好幾個小時,一刻都沒有休息。
我去找他,想要問他問題;他擺擺手讓我走開。
我堅持要問,他才說,他從16歲就進入這個行業了。
“要從事這個行當,你得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他說,“你得在準确的時間、準确地說對每一句話,分秒不差。
”他告訴我,他的名字叫彼得·湯姆斯;我問他,能不能偶爾跟着他走市場,他說:“當然了。
隻要你跟得上我的步伐。
” 淩晨1點 喬治:搞啥啊彼得,你現在多了個守門神嗎? 彼得:對啊。
但是是我在照顧他。
(我們站在冷冰冰的存儲層,整個市場的食物分類和儲備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他得跑兩層樓,貨物都要運到樓下的停車場去。
) 彼得:克雷格,我們這裡一晚上是這樣運作的——咱們把訂貨都放在這些箱子裡,然後裝進卡車,卡車就往各地跑。
作者:現在有多少輛卡車呢? 彼得:55輛。
作者:相當于倫敦每個地方都要覆蓋……? 彼得:實際上,我們的貨物覆蓋的區域要比倫敦城大。
我們覆蓋了整個M25高速公路内的區域。
今晚,大部分卡車都要派上用場。
在周二和周四則用不到這麼多卡車。
來吧,跟我來。
(他穿着棕色的燈芯絨褲子,一件禮服襯衫外面套一件棕色衛衣,戴一副厚眼鏡,腳上是黑色禮服鞋。
今天早上他沒有系皮帶,所以一直在往上提褲子,又忙着把襯衫塞進褲子裡。
他走過冷藏層,走向他用來往返于市場和辦公室之
他說,我做飯不是為了自己吃的,我隻做飯。
但是做出來的東西自己都不吃,這怎麼行! 我覺得這難以置信。
食物又不是産品——它是一頓晚餐啊!你不是在做杯盤碗碟,你可是在給别人做晚餐啊。
我感恩的是,我覺得我們正漸漸回到過去那種更誠懇的料理态度。
在法國,食客們自己心裡有一套規則,廚師們反而束手束腳。
在英國,食客們自己心裡沒譜,所以廚師沒有什麼束縛。
但是,英格蘭的食物之根實際上就是面包烤腸和牧羊人餡餅——在這之上亂搞“創作”,創作隻能變成笑料。
市場主任 大衛·史密斯 倫敦一共有六個批發市場,我負責其中的三個。
大的那幾個——賣魚的比林斯蓋特、賣肉的史密斯菲爾德,還有賣瓜果蔬菜的斯皮塔福德——現在挺難找,其中兩個都處在有點邊邊角角的位置。
史密斯菲爾德當然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個市場,因為它就在城市中心,還有兩條大路從中穿過。
當然了,首都這裡還分布有大量的街市和零售市場,全倫敦大概共有180個。
他的辦公室位于金融城——他拒絕駐紮在自己負責監督的三個市場中的任何一個,唯恐任何一個說他有偏私。
他辦公室裡有水果的蹤迹:角落裡有兩條快要變成褐色的香蕉。
他的家庭不是那種在市場裡面駐紮多年的傳統貿易商;他是通過讀《泰晤士報》的分類廣告注意到這份工作的。
這些批發市場已經運營很久了。
比林斯蓋特現在位于金絲雀碼頭附近,已經運營了二十六年;雖然二十六年在曆史長河中也隻是小小的一瞬而已。
它位于泰晤士河邊,倫敦橋附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棟大樓:銅牆鐵壁,玻璃貼身,非常硬朗——從維多利亞中期開始,就已經在那裡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實在市場建起之前,很早就有一些人在那附近賣魚。
當市場搬遷的時候,考古學家來這裡進行挖掘探索。
他們找到很多羅馬帝國以前的魚骨殘骸,也就是說,在兩千年以前,就有人在這裡做買賣魚的交易。
在比林斯蓋特,我們賣各種各樣的魚,差不多有150種。
在一年中,你會看到鹦嘴魚、羅非魚,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鳊魚。
尖牙鲈是澳洲獨有的,對蝦是從泰國進口的,阿曼很大的一部分漁獲也流入到這裡。
實際上,我想不到有哪個國家的哪個港口是不向比林斯蓋特出口産品的。
大量的吞拿魚和劍魚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些魚一條就有大概100公斤重,都是非常大的魚。
隻要有銷售市場,就會有供應商來供給。
有個人是專門賣生鳗魚的。
他把它們關在籠子裡,然後整籠放在水裡,保證一直有水通過;而他一打開那個籠子,這些鳗魚就把頭伸出來,好像想跟人說話一樣。
在過去的日子裡,如果有一條成功逃脫了,它肯定就在碼頭那邊溜走了,祝它好運!現在,鳗魚很貴,所以大部分人會想辦法把它們抓回來。
講到史密斯菲爾德,那裡從中世紀早期開始就設有市場。
那是一個活牲口市場,活牲口市場直到維多利亞中期才往北搬到伊斯靈頓地段那邊——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建了那些華麗的市場大廈,大廈到現在都還在運營。
這些大廈美得令人窒息,裡面的肉市也運營得非常好。
十年多以前,我們在它身上砸了7,000萬英鎊,隻是為了把它升級以達到歐盟衛生标準而已。
那些在五十年前經常去這個市場的人現在可能會說,對啊,現在那裡沒意思、沒個性了;這可能确實是實話,可是現在這裡幹淨、衛生。
我記得以前市場還用木地闆,上面鋪滿鋸屑,所有的東西都暴露在空氣裡,搬運工們用肩膀扛來半截動物屍體,嘴上還叼着一根煙。
那時還沒有我們今天所知的那種冷藏系統,但也沒人出現過食物中毒之類的事情。
那時可能不像現在這麼幹淨、衛生,但總體來說還是健康的。
今天的史密斯菲爾德在商業運營方面已經有點落伍了,但是力量猶存啊。
它賣上等質量的肉,前提是你得大批量購買。
如果你想在收工之前在那裡買不到一箱的雞,或者隻買一條羊腿,應該是辦不到的。
不過你在周五的清晨七點去趕趟兒,他們應該會願意賣給你,賺點小錢。
這種小交易有助于他們的現金流,也可以在周末前減少庫存。
在這裡工作的人都穿着白大褂、連體工作服、白色靴子,戴着安全帽。
開工時必須全身潔白無瑕,這是鐵的規則。
但如果你是負責切肉的人,血肯定會沾到衣服上,這是難免的,就連不直接接觸動物的市場業主,到早上八點,身上也肯定沾了很多血。
斯皮塔福德在皇家特許狀(4)之下,從1682年開始運營。
1991年,它從倫敦金融城外搬到位于東倫敦的新大廈裡。
我們在斯皮塔福德的主廳裡有115個攤檔,超過一半都是由外國人運營。
攤檔租客們沒有義務告訴我們他們的生意狀況,但是每天光憑估算那些載重40噸的卡車的數量,就能知道我們每年賣的蔬果重量應該離70萬噸不遠了。
這麼多的蔬果,真是驚人啊。
給個對比吧,我們一年在史密斯菲爾頓賣的肉大概是12萬噸,在比林斯蓋特賣出的魚大概是2.2萬噸。
大部分來斯皮塔福德采購的人都在運營飯店、咖啡館,或者餐飲公司;而在一百多年前,在這裡能看到的人種種類,肯定比現在少得多。
但是商人的那種精神、那種幽默感,還有那種堅持不懈的态度,從來沒有改變過。
他們隻是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而這個市場已經在這裡存在幾百年了,我們每個人都隻是守管傳統的一分子罷了。
這種認知一直存在,大家似乎都心知肚明。
你一定要來其中的一個市場看看,看了你就會明白。
新斯皮塔福德市場的商人 彼得·湯姆斯等人 新斯皮塔福德市場位于東倫敦的萊頓,占地12.5萬平方米。
在它龐大的棚屋底下,有115家賣蔬果花卉的批發供應商——這是倫敦最大的花果蔬菜市場。
在清晨,這裡塞滿了貨物,叉車的“哔哔”聲充盈在空氣中。
我們站在倫敦的東端往别的地方看過去,天空布滿淡淡的橙色。
這裡的人行道不甚忙碌,也沒有淩晨的晃蕩客在這裡走過。
假如有人在如此不适宜交際的時間恰恰出現在這塊水泥地上,那毫無疑問,這個人一定是來采購大批蔬果的了。
我造訪市場的頭幾次經曆裡,一次次地讓自己陷入了危險。
比如,在運送車道站太久,被人用強壯的手臂從叉車即将要行經的路上拉開。
叉車走得很快,響着蜂鳴器,從一筐筐的黃瓜、偶爾出現的被壓碎的西紅柿旁邊駛過;司機們順着自己肩膀的方向往旁邊看,有時候嘴裡還嚼着一點菠蘿。
有一次,我帶着一箱荔枝離開市場;另外一次,我又帶着一箱蔥回來,因為斯皮塔福德市場的那堆白蔥,看起來像是用象牙做的。
有時候我被某種特定的蔬菜吸引,然後,市場裡所有的喧鬧和嘈雜——正在倒車的叉車、買賣雙方之間的叫價、鳥鳴、窗外的雨聲,還有“心調頻”電台大聲而尖細刺耳的廣播聲——好像都消失了。
我通常在那裡停留一兩個小時。
在一次訪問中,我留意到有一個采購商在走廊裡一直走來走去,一邊觀察,有時又喊喊價,手裡拿着一張清單,在上面勾勾畫畫。
他在那裡起碼走了好幾個小時,一刻都沒有休息。
我去找他,想要問他問題;他擺擺手讓我走開。
我堅持要問,他才說,他從16歲就進入這個行業了。
“要從事這個行當,你得把自己當成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他說,“你得在準确的時間、準确地說對每一句話,分秒不差。
”他告訴我,他的名字叫彼得·湯姆斯;我問他,能不能偶爾跟着他走市場,他說:“當然了。
隻要你跟得上我的步伐。
” 淩晨1點 喬治:搞啥啊彼得,你現在多了個守門神嗎? 彼得:對啊。
但是是我在照顧他。
(我們站在冷冰冰的存儲層,整個市場的食物分類和儲備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他得跑兩層樓,貨物都要運到樓下的停車場去。
) 彼得:克雷格,我們這裡一晚上是這樣運作的——咱們把訂貨都放在這些箱子裡,然後裝進卡車,卡車就往各地跑。
作者:現在有多少輛卡車呢? 彼得:55輛。
作者:相當于倫敦每個地方都要覆蓋……? 彼得:實際上,我們的貨物覆蓋的區域要比倫敦城大。
我們覆蓋了整個M25高速公路内的區域。
今晚,大部分卡車都要派上用場。
在周二和周四則用不到這麼多卡車。
來吧,跟我來。
(他穿着棕色的燈芯絨褲子,一件禮服襯衫外面套一件棕色衛衣,戴一副厚眼鏡,腳上是黑色禮服鞋。
今天早上他沒有系皮帶,所以一直在往上提褲子,又忙着把襯衫塞進褲子裡。
他走過冷藏層,走向他用來往返于市場和辦公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