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繼續旅程
關燈
小
中
大
小的生長線延伸,而如果它們觸碰到地底下的管道,它們就會“改道”,而不是跟它硬碰硬,導緻自己死在那裡。
有時候,我們會設置一個障礙,那麼根觸到這個障礙時,就會向左或向右轉,或者往下走,總之它們不會往上走。
在城市不停地改變、發展和形成過程中,倫敦的真實土壤變得非常深,比我們能看到的地表以下的地方要深得多。
但是大部分要不就是聖約翰樹林和北帕丁頓的那種會收縮的黏土,要不就是往南走,經過海德公園之後,見到的沙和碎礫。
在這片地域,你會找到沖積土以及黑泥煤一般的土壤。
所以說,主要有三種土,而這些土壤類型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挑戰。
在這座城市的北部,樹根會抽走大量水分,黏土會收縮。
巨大的樓房本來就會給下面的黏土壓上沉重的重量,這個時候收縮了的土就可能會崩裂、下陷。
我們也要考慮這部分因素。
人們希望每樣東西都像商店櫥窗裡的商品,都好好地擺在他們面前,任君挑選;他們可能會向市政廳投訴說,樹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損壞,把樓房的基底弄壞了,影響到了整棟樓什麼的。
所以我們得非常頻繁地對這些樹進行大力修剪。
我們在選新樹時也要把這些事情納入考慮範圍内。
我們不想種一些可能會在未來造成問題的樹。
我們想要一些可以長久生存下去、跟環境也相适應的樹種。
銀杏也很适合種在這裡,因為倫敦比城外的溫度要高那麼幾度。
銀杏在倫敦市郊的邱園(9)被種植時,大家認為它可能會比較嬌弱,所以把它種植在一個溫室的旁邊,但是現在溫室已經搬走了。
它實際上是非常堅韌的物種。
銀杏是來自中國的一種非常古老的樹,恐龍還在這個星球上踏來踏去時,它的旁系應該就已經在生長了。
有的人很喜歡銀杏,有的人則對它評論不佳,但這種樹是人類所知的仍在生長的最古老的樹。
邱園有一棵銀杏已經差不多兩百年了。
那棵樹可大了。
當然,還有來自塔斯馬尼亞的瓦勒邁松,在塔斯馬尼亞的山上探索的人能找到這種樹,真是太好了。
瓦勒邁松現在在邱園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公園裡都有種植。
它本是一種不太為人所知的針葉樹,現在稍微常見一些了。
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些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一定也還有别的好樹種。
比如在中國四川發現的水杉,人們本以為這種樹已經滅種了,直到戰後有人去這個地方,發現這種樹,然後在1950年左右把種子寄回來。
現在水杉可是這裡最好的行道木呢。
通勤者 伊麗莎貝塔·德·盧卡 我喜歡倫敦,但總體來說我不是特别喜歡城市。
我喜歡在鄉村生活。
我們一家人都住在鄉村,所以我選擇每天通勤。
我住的村莊位于一個河口附近,離倫敦大約有120公裡,所以我在家時的生活質量其實挺好的。
我們有一個造船人住的那種小木屋、一座漂亮的花園,晚上可以看得到星星,沒有飛機,也沒有霧霾。
在早晨,我一般會穿過公園,走到車站去趕7點06分的火車,試着弄到一個座位。
我在火車票上的花銷是每年4,660英鎊,火車線路從倫敦一直延伸到諾維奇。
實際上,這條線路是劃回政府掌管的線路之一,所以運營起來有許多困難。
火車非常老舊、肮髒,也很臭。
洗手間太髒了,髒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地闆上的污穢像是完全滲進去了,好像清潔員已經放棄了打掃。
我得把衛生紙鋪到座位上,才敢坐到馬桶上,就算是鎖門,我也要用紙巾包着才敢碰那些按鈕。
我甚至把包挂在脖子上,以免它碰到地上。
這個環境實在太糟糕了,旅途又長,有一小時二十分鐘呢。
當你需要每天通勤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與身邊的陌生人發展出一些關系,你會讨厭他們,讨厭一切。
我總是碰見一個身上臭臭的男人,他的腿特别長,還老是睡着,所以旅程中間我總是不得不換車廂,因為他每次都幾乎要睡到我身上。
還有一個女人,我叫她煩躁女士,因為她總是氣鼓鼓的。
你永遠都不想坐在她身邊,因為她的邪惡光暈會讓你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所有的座位都很窄,真的很可怕。
有些人喜歡在火車上讀報,他們一展開報紙,基本上就馬上占據了你的個人空間。
昨天,我在化妝,不小心把半盒亮片灑在身邊一個男士的長褲上了。
他可能是準備去銀行,卻突然全身鋪滿亮片,看起來好像剛度過一個換裝派對周末。
他非常不高興,也毫不掩飾這種情緒,一直重重地拍打自己的腿,然後哼哼唧唧的。
火車永遠都晚點。
晚點時,你會拿到一張“晚點賠償券”,這張券可用于買下一季的火車票,也可以在火車上直接用來買東西吃喝,所以這些氣鼓鼓的通勤者基本上是每晚都要喝醉。
他們總是搞這種4英鎊兩罐的優惠,結果就是總有這樣一群人,往往都是跟我住在同一個小鎮的,喝得醉醺醺,非常煩人,還老是過來問你:“嗨,你好啊,今天過得怎麼樣呀?”我不想坐得離他們近。
他們一上火車,就把火車弄得特别擁擠,而像我們這些買季票的人就不能坐在被人預訂的位置上了。
對一個通勤者來說,工作了一整天,上火車就隻是想坐下來,看看手機,做點别的事情,而這個時候就會有人走過來說,這個座位是我定的。
你馬上就會心裡念叨:我可是以4,500英鎊一年的價格買了季票的人啊!但他們就是可以讓你走開。
通常來說,我們都得站着,尤其是在傍晚。
即便一等座車廂基本上都空了,我們也不能坐,否則會被罰款。
就算是你懷孕了需要座位,你也要有一封證明信才行。
我有一次就跑到一等座車廂去偷坐了一下,結果我哭了,因為查票的人一來,就對我說:“你得離開。
”我說:“我不舒服,不知道怎麼了。
”然後我就開始哭,但他還是把我趕走了。
在周五晚上,特别是在聖誕節、複活節前後,總有人在火車上吐。
這火車本來就很髒,所以人們也不怎麼尊重它。
最近一次,我坐火車準備回家,本來就有點不開心,這會兒突然有人吐到了我的鞋子上。
這些穿着西裝的人突然就吐了,吐得滿地都是,真是惡心。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看起來就不怎麼友善的孩子,他不小心把番茄醬弄到火車壁上,他居然拿着薯條去蘸壁上的番茄醬來吃。
好恐怖啊。
學校放假的日子裡,帶着孩子的家庭就和我們通勤者混到了一起。
他們不知道有人可能在想辦法下車,因為車門一開就會有一大群人往火車上沖,想要搶到位置,而要下車的人就得在這之前趕緊靠到車門邊以準備下車;他們也不知道火車會特别擠,而他們不應該把包放在過道上。
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壞人,總是難免會這樣想:帶着你的蠢孩子滾開,别擋道!我真想把你殺了!你會感到非常憤怒,趕着回家,你可是一路奔跑過來趕這趟快車的。
但他們就是一些帶着孩子在假期中來倫敦轉轉的普通家庭,正好趕上這麼一班通勤火車,所以這樣想他們也不太公平。
吃東西的人也挺煩,還有化妝的人,跟親友聊天的人。
我經常偷看别人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是什麼。
我挺八卦的,總是喜歡看别人在寫什麼。
我感覺90%的人都在跟同事亂搞,或者是在讨論辦公室八卦——他們沒人是在聊工作,沒人會說類似于“我真要去做那個”或者“好,你準備怎麼做呢?”這樣的話。
他們總是在說:“噢,我他媽一點也不相信她,她從來沒把一件事做好過,不是麼?”總是八卦,總是各種辦公室政治。
我心想,天啊,怪不得經濟這麼差!沒有人在工作,所有人都忙着跟同事鬧矛盾,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重心咧! 當大家都喝醉的時候,你會看到人們比較友善的那面——當每個人都小酌了幾杯,又靠近聖誕節的時候,有時能聽到一些車廂的人唱起歌來。
有些小姑娘可能以為自己在上《X音素》之類的節目吧,她們開始唱歌,其他人也會加入,大家醉醺醺地唱到一起。
又或者,當火車在車站遲遲不開出,提示闆上出現消息,說車次取消了,請轉乘另外一列火車,你過去之後發現新的火車擁擠不堪,這個時候大家就會開始聊起“你上周趕了6點45分的火車嗎?”“是啊,真可怕不是嗎?我到家的時候都快……點了”。
大家開始互相交換彼此的故事,那感覺挺不錯的。
所以總是有好有壞。
我想,我們的火車系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英國社會的縮影,其中有不平等,有矛盾,有由來已久的分歧,人們普遍有些沮喪,但都試着不去直接和問題起沖突,隻是去适應。
沒有最好的,就選第二好的呗。
當夜幕降臨,我終于到家時,我總是在想,這一路上,有多少隻跳蚤跳到我身上啊,又有多少隻跳進我家裡來了呢?它們也跟我一樣,是通勤者。
在周末,所有坐火車時穿的衣服都已在周五被丢進洗衣機。
所有倫敦印記,都在被沖洗。
然後我才感覺我的周末開始了。
(1)米爾頓·凱恩斯,英國英格蘭白金漢郡的一座新市鎮,距離倫敦約80公裡。
1967年1月23日,米爾頓·凱恩斯被英國政府規劃為新市鎮,總規劃面積為88平方公裡。
(2)狄蘭·托馬斯(1914—1953),英國作家、詩人,出生于威爾士斯旺西。
(3)日本紫菀,一種入侵性極強的植物。
(4)巴比肯屋村,位于英國倫敦市中心北部的一組大型建築群,是英國粗野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5)主禱文廣場,一個都市發展項目,毗鄰倫敦市的聖保羅座堂,該地區是倫敦出版業的中心。
(6)《天外魔花》,美國驚悚電影。
(7)《密威治的怪人》,英國作家約翰·溫德姆所著的科幻小說。
故事講述英國一個鄉村的女性,因受外星人的“播種”而離奇懷孕。
(8)比爾·布萊森(1951— ),美國遊記類作家,以風格有趣活潑著稱。
(9)邱園,英國皇家園林,坐落在倫敦三區的西南角。
有時候,我們會設置一個障礙,那麼根觸到這個障礙時,就會向左或向右轉,或者往下走,總之它們不會往上走。
在城市不停地改變、發展和形成過程中,倫敦的真實土壤變得非常深,比我們能看到的地表以下的地方要深得多。
但是大部分要不就是聖約翰樹林和北帕丁頓的那種會收縮的黏土,要不就是往南走,經過海德公園之後,見到的沙和碎礫。
在這片地域,你會找到沖積土以及黑泥煤一般的土壤。
所以說,主要有三種土,而這些土壤類型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挑戰。
在這座城市的北部,樹根會抽走大量水分,黏土會收縮。
巨大的樓房本來就會給下面的黏土壓上沉重的重量,這個時候收縮了的土就可能會崩裂、下陷。
我們也要考慮這部分因素。
人們希望每樣東西都像商店櫥窗裡的商品,都好好地擺在他們面前,任君挑選;他們可能會向市政廳投訴說,樹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損壞,把樓房的基底弄壞了,影響到了整棟樓什麼的。
所以我們得非常頻繁地對這些樹進行大力修剪。
我們在選新樹時也要把這些事情納入考慮範圍内。
我們不想種一些可能會在未來造成問題的樹。
我們想要一些可以長久生存下去、跟環境也相适應的樹種。
銀杏也很适合種在這裡,因為倫敦比城外的溫度要高那麼幾度。
銀杏在倫敦市郊的邱園(9)被種植時,大家認為它可能會比較嬌弱,所以把它種植在一個溫室的旁邊,但是現在溫室已經搬走了。
它實際上是非常堅韌的物種。
銀杏是來自中國的一種非常古老的樹,恐龍還在這個星球上踏來踏去時,它的旁系應該就已經在生長了。
有的人很喜歡銀杏,有的人則對它評論不佳,但這種樹是人類所知的仍在生長的最古老的樹。
邱園有一棵銀杏已經差不多兩百年了。
那棵樹可大了。
當然,還有來自塔斯馬尼亞的瓦勒邁松,在塔斯馬尼亞的山上探索的人能找到這種樹,真是太好了。
瓦勒邁松現在在邱園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公園裡都有種植。
它本是一種不太為人所知的針葉樹,現在稍微常見一些了。
在世界上的另外一些還沒有被開發的地區,一定也還有别的好樹種。
比如在中國四川發現的水杉,人們本以為這種樹已經滅種了,直到戰後有人去這個地方,發現這種樹,然後在1950年左右把種子寄回來。
現在水杉可是這裡最好的行道木呢。
通勤者 伊麗莎貝塔·德·盧卡 我喜歡倫敦,但總體來說我不是特别喜歡城市。
我喜歡在鄉村生活。
我們一家人都住在鄉村,所以我選擇每天通勤。
我住的村莊位于一個河口附近,離倫敦大約有120公裡,所以我在家時的生活質量其實挺好的。
我們有一個造船人住的那種小木屋、一座漂亮的花園,晚上可以看得到星星,沒有飛機,也沒有霧霾。
在早晨,我一般會穿過公園,走到車站去趕7點06分的火車,試着弄到一個座位。
我在火車票上的花銷是每年4,660英鎊,火車線路從倫敦一直延伸到諾維奇。
實際上,這條線路是劃回政府掌管的線路之一,所以運營起來有許多困難。
火車非常老舊、肮髒,也很臭。
洗手間太髒了,髒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地闆上的污穢像是完全滲進去了,好像清潔員已經放棄了打掃。
我得把衛生紙鋪到座位上,才敢坐到馬桶上,就算是鎖門,我也要用紙巾包着才敢碰那些按鈕。
我甚至把包挂在脖子上,以免它碰到地上。
這個環境實在太糟糕了,旅途又長,有一小時二十分鐘呢。
當你需要每天通勤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與身邊的陌生人發展出一些關系,你會讨厭他們,讨厭一切。
我總是碰見一個身上臭臭的男人,他的腿特别長,還老是睡着,所以旅程中間我總是不得不換車廂,因為他每次都幾乎要睡到我身上。
還有一個女人,我叫她煩躁女士,因為她總是氣鼓鼓的。
你永遠都不想坐在她身邊,因為她的邪惡光暈會讓你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所有的座位都很窄,真的很可怕。
有些人喜歡在火車上讀報,他們一展開報紙,基本上就馬上占據了你的個人空間。
昨天,我在化妝,不小心把半盒亮片灑在身邊一個男士的長褲上了。
他可能是準備去銀行,卻突然全身鋪滿亮片,看起來好像剛度過一個換裝派對周末。
他非常不高興,也毫不掩飾這種情緒,一直重重地拍打自己的腿,然後哼哼唧唧的。
火車永遠都晚點。
晚點時,你會拿到一張“晚點賠償券”,這張券可用于買下一季的火車票,也可以在火車上直接用來買東西吃喝,所以這些氣鼓鼓的通勤者基本上是每晚都要喝醉。
他們總是搞這種4英鎊兩罐的優惠,結果就是總有這樣一群人,往往都是跟我住在同一個小鎮的,喝得醉醺醺,非常煩人,還老是過來問你:“嗨,你好啊,今天過得怎麼樣呀?”我不想坐得離他們近。
他們一上火車,就把火車弄得特别擁擠,而像我們這些買季票的人就不能坐在被人預訂的位置上了。
對一個通勤者來說,工作了一整天,上火車就隻是想坐下來,看看手機,做點别的事情,而這個時候就會有人走過來說,這個座位是我定的。
你馬上就會心裡念叨:我可是以4,500英鎊一年的價格買了季票的人啊!但他們就是可以讓你走開。
通常來說,我們都得站着,尤其是在傍晚。
即便一等座車廂基本上都空了,我們也不能坐,否則會被罰款。
就算是你懷孕了需要座位,你也要有一封證明信才行。
我有一次就跑到一等座車廂去偷坐了一下,結果我哭了,因為查票的人一來,就對我說:“你得離開。
”我說:“我不舒服,不知道怎麼了。
”然後我就開始哭,但他還是把我趕走了。
在周五晚上,特别是在聖誕節、複活節前後,總有人在火車上吐。
這火車本來就很髒,所以人們也不怎麼尊重它。
最近一次,我坐火車準備回家,本來就有點不開心,這會兒突然有人吐到了我的鞋子上。
這些穿着西裝的人突然就吐了,吐得滿地都是,真是惡心。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看起來就不怎麼友善的孩子,他不小心把番茄醬弄到火車壁上,他居然拿着薯條去蘸壁上的番茄醬來吃。
好恐怖啊。
學校放假的日子裡,帶着孩子的家庭就和我們通勤者混到了一起。
他們不知道有人可能在想辦法下車,因為車門一開就會有一大群人往火車上沖,想要搶到位置,而要下車的人就得在這之前趕緊靠到車門邊以準備下車;他們也不知道火車會特别擠,而他們不應該把包放在過道上。
我覺得自己真是個壞人,總是難免會這樣想:帶着你的蠢孩子滾開,别擋道!我真想把你殺了!你會感到非常憤怒,趕着回家,你可是一路奔跑過來趕這趟快車的。
但他們就是一些帶着孩子在假期中來倫敦轉轉的普通家庭,正好趕上這麼一班通勤火車,所以這樣想他們也不太公平。
吃東西的人也挺煩,還有化妝的人,跟親友聊天的人。
我經常偷看别人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是什麼。
我挺八卦的,總是喜歡看别人在寫什麼。
我感覺90%的人都在跟同事亂搞,或者是在讨論辦公室八卦——他們沒人是在聊工作,沒人會說類似于“我真要去做那個”或者“好,你準備怎麼做呢?”這樣的話。
他們總是在說:“噢,我他媽一點也不相信她,她從來沒把一件事做好過,不是麼?”總是八卦,總是各種辦公室政治。
我心想,天啊,怪不得經濟這麼差!沒有人在工作,所有人都忙着跟同事鬧矛盾,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重心咧! 當大家都喝醉的時候,你會看到人們比較友善的那面——當每個人都小酌了幾杯,又靠近聖誕節的時候,有時能聽到一些車廂的人唱起歌來。
有些小姑娘可能以為自己在上《X音素》之類的節目吧,她們開始唱歌,其他人也會加入,大家醉醺醺地唱到一起。
又或者,當火車在車站遲遲不開出,提示闆上出現消息,說車次取消了,請轉乘另外一列火車,你過去之後發現新的火車擁擠不堪,這個時候大家就會開始聊起“你上周趕了6點45分的火車嗎?”“是啊,真可怕不是嗎?我到家的時候都快……點了”。
大家開始互相交換彼此的故事,那感覺挺不錯的。
所以總是有好有壞。
我想,我們的火車系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英國社會的縮影,其中有不平等,有矛盾,有由來已久的分歧,人們普遍有些沮喪,但都試着不去直接和問題起沖突,隻是去适應。
沒有最好的,就選第二好的呗。
當夜幕降臨,我終于到家時,我總是在想,這一路上,有多少隻跳蚤跳到我身上啊,又有多少隻跳進我家裡來了呢?它們也跟我一樣,是通勤者。
在周末,所有坐火車時穿的衣服都已在周五被丢進洗衣機。
所有倫敦印記,都在被沖洗。
然後我才感覺我的周末開始了。
(1)米爾頓·凱恩斯,英國英格蘭白金漢郡的一座新市鎮,距離倫敦約80公裡。
1967年1月23日,米爾頓·凱恩斯被英國政府規劃為新市鎮,總規劃面積為88平方公裡。
(2)狄蘭·托馬斯(1914—1953),英國作家、詩人,出生于威爾士斯旺西。
(3)日本紫菀,一種入侵性極強的植物。
(4)巴比肯屋村,位于英國倫敦市中心北部的一組大型建築群,是英國粗野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5)主禱文廣場,一個都市發展項目,毗鄰倫敦市的聖保羅座堂,該地區是倫敦出版業的中心。
(6)《天外魔花》,美國驚悚電影。
(7)《密威治的怪人》,英國作家約翰·溫德姆所著的科幻小說。
故事講述英國一個鄉村的女性,因受外星人的“播種”而離奇懷孕。
(8)比爾·布萊森(1951— ),美國遊記類作家,以風格有趣活潑著稱。
(9)邱園,英國皇家園林,坐落在倫敦三區的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