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繼續旅程
關燈
小
中
大
壞公物”,代表這個事故類型的編碼是74和77号,它們代表有人向公交車扔東西。
在下面,你也能看到這種網格指引——如果我們突然在某一個地區發現很多77号——代表“故意損壞公物、破壞公交車”——這就會在中央微處理器上顯示成一個紅色原點。
那我們就會想,為什麼在一個周三的下午五點半會突然有這麼多人用石頭扔公交車呢?然後大家就發現,那個地方原來是有一個放學托管所的,但是現在關閉了,那附近的孩子無處可去,就扔石頭玩了。
我們通過中央處理器,就可以把信息填進去,系統就會顯示在這個特定的領域發生了什麼。
加裡:在公交車上,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車費糾紛。
如果是事關公交車司機的糾紛,編碼就是21,如果是事關别的工作人員的糾紛,編碼就是22或20。
這件事情真的是無休止的。
還有的事情根本沒有相應的編碼——今天我處理的一件事是,有一條狗自己上了一輛公交車,沒有主人。
是一條流浪狗,自己上車之後又自己下車了。
我心想,它可能隻是想回家吧。
這是我今天處理的最不尋常的一件事了。
你隻能把這個歸類到“其他”。
我們隻能處理丢到面前的所有信息,然後交給相應的人來處理。
現在有新的好幫手了,那就是閉路電視。
隻要我們在事故現場有閉路電視,我們就能直接看屏幕,很多時候一些情況就能一目了然。
在攝政街十字路口的皮卡迪利有一些扒手,他們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上夜班”,所以我們會通過系統通知相應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得注意這群人,他們長什麼樣子,他們這個時候可是要“上班”偷東西了,得提醒乘客了。
吉爾:現在這會兒挺安靜的。
我們來看看佩卡姆拉伊區的登記表。
這裡顯示剛才加裡輸入的東西,現在如果點擊一下,它就會告訴你前方的反應小組中誰離這個事故點最近。
你點了嗎? 加裡:點了,現在正在更新數據。
有時候系統反應慢。
吉爾:整個都是通過他們的手機和全球定位系統來運營的。
(屏幕更新成功。
)好,你現在看到了,這個人離得最近,離事故點有4.8公裡。
但是離得第二近的人是開面包車的,應該就是這個叫蘭貝斯的——現在雙擊一下他,過一秒鐘,他的貨車就會變成紫色。
系統現在就會給他打電話。
(等待屏幕更新。
)好了,事故點出現了,他的貨車也出現了。
我們現在可以把他設置成繼續工作,或者也可以點一下他的名字,設置他現在可以吃飯休息,那他的标志就會變成黑色,那就不能用他了。
屏幕看起來好像是人得了麻疹還是水痘之類的皮膚病。
這個系統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讓相關人員快速到達事故地點。
加裡:這樣他們才能快速處理那些緊急問題。
吉爾:在調度中心的很多員工都曾做過在街上開面包車處理事故的工作。
他們有的也做過督察員、車資收入檢收員、路旁工作人員或者公交車司機。
我在這裡做經理已經三年,來這裡之前我是公交車站的控制人員,再之前做過公交車司機,我還做過公交車駕駛教練。
在開公交車之前我是警車司機,專門做快速反應出車的。
我曾經在牛津街的中心給人做過急救——當時,有個人的腿被公交車碾了,我就給這個調度中心打電話,告訴他們現在從牛津廣場開始,牛津街東邊準備要關閉通行了,問他們能不能從攝政街安排一條改道。
我打給他們時,另外一個方向居然有公交車停下來想要看看這裡在發生什麼,我當時的反應是——趕緊開走吧,别礙事——但往往這個時候總是有人不識相地走過來問,親愛的,我在哪裡能搭公交去皮卡迪利廣場呀? 加裡:這種事太多了。
吉爾:像現在這樣安安靜靜的,真反而有點讨厭呢。
不是麼,加裡? 加裡:對啊。
(他歎了口氣。
) 吉爾:不,我說真的,我們甯願有事發生,這樣一天過得比較快;第二就是,這個辦公室在有事發生時運營得最好,我們會全心投入。
我們真的會腎上腺素飙升,特别喜歡這樣。
繁忙的時候,我們很高興。
是嗎,加裡? 加裡:(懷疑的語氣)哦,是啊。
吉爾:你就是喜歡!你這騙子。
别跟我裝。
有時,即使隻是一個公交車司機打電話來說“有乘客罵我”,其實我們也知道99.9%的時候,這種事情也就隻能讓它自然過去——聽聽司機們把事情說出來,也正是他們需要的了。
要知道,在調度中心工作的這些人很多以前都做過司機。
就想想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想聽到什麼,然後把同樣的話跟那些打來的司機們說一遍就好了。
加裡:我們有電台,還有閉路電視。
吉爾:我們這些人比任何人都熟悉這座城市;我們知道閉路電視在哪裡。
了然于胸啊。
我們什麼都知道,了不得。
加裡:不過我們也想多見見陽光。
園藝師 保羅·埃克斯 他在威斯敏斯特市政廳裡走着,步伐比同事要慢些。
其他人中大部分都步履匆匆地走向扶手電梯,他則從容淡定。
“你看那裡,”出了電梯之後,他指向窗戶外面,在那殘破的房子石堆後面,是一棵美麗的樹,“那是我們十五年前種的。
” 我在萊斯裡普長大,咱們那個時候有一座大花園,花園背後靠着一大片樹林。
我和朋友們習慣了在樹林裡漫遊、玩耍,爬到樹上,故意往下摔進水裡什麼的。
在那個環境裡,我們擁有自由,得到鼓勵和快樂。
現在那片樹林有些變化,但是還在。
萊斯裡普樹林還是非常有名的,因為那裡有一大片松樹林。
建起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大樓的許多木材就來自于那片松樹林。
在那些日子裡,園藝還不是一個很受人認可的專業。
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園藝才在人們心中變成一種确實可以從事的職業。
市政廳開始認識到,确實需要有專家來照顧植物這種獨特而珍貴的資源。
樹當然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益處。
從整體的環境來說,我們能得到更純淨的空氣,得到有質量的生活。
而樹也能使公寓的價值得到提升。
樹要種在對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在城市的人行道和大路上種新樹時盡力推廣的理念。
我要非常仔細、認真地評估新的種植地點。
我們得花點時間來考慮種植地點是否合适;如果合适,我們還要選最适合的樹種來種下,這樣新種下來的樹才能帶來最好的效果,且盡量不給人帶來不便。
它的大小要能和附近大樓的大小、路和人行道的寬窄相互協調。
有的街道非常狹窄,它們中間沒有很多空間來讓大樹展開來生長。
所以我們會種下更加直立,樹枝徑直往上生長的樹,而不是找樹枝水平延伸的類型。
我們種得很多的一種樹叫“公雞”豆梨,這種樹不結果子,春天開出一串串的白花,差不多要把整棵樹包圍。
它們開花時有點像雪人或是冰屋,一連幾個星期,整個“穹頂”都是白色的。
你到牛津街就會發現,那裡有好多這種樹,從大理石拱門一直到牛津廣場都有。
它們不怎麼長蟲,也不怎麼得病,似乎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不太需要修剪。
它們忍受着牛津街那種擠擠攘攘、人聲喧嚣的環境。
唯一的問題是,牛津街确實是一個不太尋常的地點,人們會把自行車拴在樹上,而腳踏闆和自行車鍊條之類的東西會蹭壞樹幹。
但這些樹還是容忍着。
它們在這方面确實很不錯。
“公雞”豆梨開完花,葉子在四五月出現。
那些樹緊緊地抓住葉子,一直到十二月中才開始落葉。
它們是晚落葉品種,比許多其他品種的樹綠的時間都要久。
所有的樹都很好,不過“公雞”豆梨是最好的。
另外一種很好的樹是懸鈴木,也叫倫敦梧桐。
倫敦因這種梧桐樹而有名。
它們中的很多都是一百多年前種下的,因為當時的倫敦空氣煙熏火燎的,污染非常嚴重,而梧桐樹似乎可以輕松面對這些問題。
它們在煙霧環境裡也可以很好地生長,因為它們的葉子厚厚的,像真皮一樣,在重污染中也可以抵禦環境。
在樹生長的頭幾年,樹皮會一片片地從樹幹和樹枝上掉下來,有點像給車換空氣過濾器一樣,懂嗎?它們被大氣中的粉塵粒子堵塞住的時候,不規則的樹皮就會掉落在人行道上——但是樹很聰明,在讓舊的樹皮掉下之前,新的樹皮早就長好啦。
你會在倫敦的一些廣場看到梧桐樹——比如伯克利廣場,那是最有名的,那裡的樹是大種的倫敦梧桐。
伯克利廣場的那些梧桐樹應該是1789年種下的,現在還在堅強而健壯地生長着呢。
它們巨大無比,形态優美,枝丫良好地伸展開來。
它們需要很多空間才能好好生長,在這裡它們就不愁這個了,簡直是宮廷一般的環境。
它們是倫敦梧桐中的勞斯萊斯,是貓糧中的偉嘉。
真美。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還有他們的前輩在種植這片樹木時做到了心中有數,選對了樹,也選對了空間。
它們伸展的枝丫剛剛從一棵樹伸展到另一棵樹上,而不是那種編織成網狀的效果。
我們目前正在從它們身上剪取一些樣本來栽培,因為倫敦梧桐實際上是美國梧桐和歐洲梧桐的混種。
它的身體裡流着這兩種梧桐樹的“血液”。
結果就是,如果你嘗試從種子開始培植這種樹,你會在第二代身上看到不同的特質。
但如果你直接從樹身上提取樣本來扡插,然後把芽剪掉,就可以确保這些樹的特質在第二代身上保留下來。
我們在漢普郡有一個苗圃就正在用扡插的方式來培育樹,等到這些樹長到足夠大,如果伯克利廣場還有空間,我們就把一棵新樹種進去,那兩百年之後的第二代梧桐樹,還會保留我們今天種進去的那棵樹的特質。
◇◆◇ 有人說,倫敦地下的東西比地上的東西還要多。
我們必須在街道表面開一些試驗孔,安裝電纜探測器,以确定有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讓樹跟燃氣管道、水管道等等這些東西和諧生長。
樹木跟城市的結構和脈絡可以很好地共存。
樹木的根就像蟲子,會去尋找阻力最
在下面,你也能看到這種網格指引——如果我們突然在某一個地區發現很多77号——代表“故意損壞公物、破壞公交車”——這就會在中央微處理器上顯示成一個紅色原點。
那我們就會想,為什麼在一個周三的下午五點半會突然有這麼多人用石頭扔公交車呢?然後大家就發現,那個地方原來是有一個放學托管所的,但是現在關閉了,那附近的孩子無處可去,就扔石頭玩了。
我們通過中央處理器,就可以把信息填進去,系統就會顯示在這個特定的領域發生了什麼。
加裡:在公交車上,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車費糾紛。
如果是事關公交車司機的糾紛,編碼就是21,如果是事關别的工作人員的糾紛,編碼就是22或20。
這件事情真的是無休止的。
還有的事情根本沒有相應的編碼——今天我處理的一件事是,有一條狗自己上了一輛公交車,沒有主人。
是一條流浪狗,自己上車之後又自己下車了。
我心想,它可能隻是想回家吧。
這是我今天處理的最不尋常的一件事了。
你隻能把這個歸類到“其他”。
我們隻能處理丢到面前的所有信息,然後交給相應的人來處理。
現在有新的好幫手了,那就是閉路電視。
隻要我們在事故現場有閉路電視,我們就能直接看屏幕,很多時候一些情況就能一目了然。
在攝政街十字路口的皮卡迪利有一些扒手,他們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上夜班”,所以我們會通過系統通知相應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得注意這群人,他們長什麼樣子,他們這個時候可是要“上班”偷東西了,得提醒乘客了。
吉爾:現在這會兒挺安靜的。
我們來看看佩卡姆拉伊區的登記表。
這裡顯示剛才加裡輸入的東西,現在如果點擊一下,它就會告訴你前方的反應小組中誰離這個事故點最近。
你點了嗎? 加裡:點了,現在正在更新數據。
有時候系統反應慢。
吉爾:整個都是通過他們的手機和全球定位系統來運營的。
(屏幕更新成功。
)好,你現在看到了,這個人離得最近,離事故點有4.8公裡。
但是離得第二近的人是開面包車的,應該就是這個叫蘭貝斯的——現在雙擊一下他,過一秒鐘,他的貨車就會變成紫色。
系統現在就會給他打電話。
(等待屏幕更新。
)好了,事故點出現了,他的貨車也出現了。
我們現在可以把他設置成繼續工作,或者也可以點一下他的名字,設置他現在可以吃飯休息,那他的标志就會變成黑色,那就不能用他了。
屏幕看起來好像是人得了麻疹還是水痘之類的皮膚病。
這個系統就是這樣工作的,我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讓相關人員快速到達事故地點。
加裡:這樣他們才能快速處理那些緊急問題。
吉爾:在調度中心的很多員工都曾做過在街上開面包車處理事故的工作。
他們有的也做過督察員、車資收入檢收員、路旁工作人員或者公交車司機。
我在這裡做經理已經三年,來這裡之前我是公交車站的控制人員,再之前做過公交車司機,我還做過公交車駕駛教練。
在開公交車之前我是警車司機,專門做快速反應出車的。
我曾經在牛津街的中心給人做過急救——當時,有個人的腿被公交車碾了,我就給這個調度中心打電話,告訴他們現在從牛津廣場開始,牛津街東邊準備要關閉通行了,問他們能不能從攝政街安排一條改道。
我打給他們時,另外一個方向居然有公交車停下來想要看看這裡在發生什麼,我當時的反應是——趕緊開走吧,别礙事——但往往這個時候總是有人不識相地走過來問,親愛的,我在哪裡能搭公交去皮卡迪利廣場呀? 加裡:這種事太多了。
吉爾:像現在這樣安安靜靜的,真反而有點讨厭呢。
不是麼,加裡? 加裡:對啊。
(他歎了口氣。
) 吉爾:不,我說真的,我們甯願有事發生,這樣一天過得比較快;第二就是,這個辦公室在有事發生時運營得最好,我們會全心投入。
我們真的會腎上腺素飙升,特别喜歡這樣。
繁忙的時候,我們很高興。
是嗎,加裡? 加裡:(懷疑的語氣)哦,是啊。
吉爾:你就是喜歡!你這騙子。
别跟我裝。
有時,即使隻是一個公交車司機打電話來說“有乘客罵我”,其實我們也知道99.9%的時候,這種事情也就隻能讓它自然過去——聽聽司機們把事情說出來,也正是他們需要的了。
要知道,在調度中心工作的這些人很多以前都做過司機。
就想想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想聽到什麼,然後把同樣的話跟那些打來的司機們說一遍就好了。
加裡:我們有電台,還有閉路電視。
吉爾:我們這些人比任何人都熟悉這座城市;我們知道閉路電視在哪裡。
了然于胸啊。
我們什麼都知道,了不得。
加裡:不過我們也想多見見陽光。
園藝師 保羅·埃克斯 他在威斯敏斯特市政廳裡走着,步伐比同事要慢些。
其他人中大部分都步履匆匆地走向扶手電梯,他則從容淡定。
“你看那裡,”出了電梯之後,他指向窗戶外面,在那殘破的房子石堆後面,是一棵美麗的樹,“那是我們十五年前種的。
” 我在萊斯裡普長大,咱們那個時候有一座大花園,花園背後靠着一大片樹林。
我和朋友們習慣了在樹林裡漫遊、玩耍,爬到樹上,故意往下摔進水裡什麼的。
在那個環境裡,我們擁有自由,得到鼓勵和快樂。
現在那片樹林有些變化,但是還在。
萊斯裡普樹林還是非常有名的,因為那裡有一大片松樹林。
建起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大樓的許多木材就來自于那片松樹林。
在那些日子裡,園藝還不是一個很受人認可的專業。
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園藝才在人們心中變成一種确實可以從事的職業。
市政廳開始認識到,确實需要有專家來照顧植物這種獨特而珍貴的資源。
樹當然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益處。
從整體的環境來說,我們能得到更純淨的空氣,得到有質量的生活。
而樹也能使公寓的價值得到提升。
樹要種在對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在城市的人行道和大路上種新樹時盡力推廣的理念。
我要非常仔細、認真地評估新的種植地點。
我們得花點時間來考慮種植地點是否合适;如果合适,我們還要選最适合的樹種來種下,這樣新種下來的樹才能帶來最好的效果,且盡量不給人帶來不便。
它的大小要能和附近大樓的大小、路和人行道的寬窄相互協調。
有的街道非常狹窄,它們中間沒有很多空間來讓大樹展開來生長。
所以我們會種下更加直立,樹枝徑直往上生長的樹,而不是找樹枝水平延伸的類型。
我們種得很多的一種樹叫“公雞”豆梨,這種樹不結果子,春天開出一串串的白花,差不多要把整棵樹包圍。
它們開花時有點像雪人或是冰屋,一連幾個星期,整個“穹頂”都是白色的。
你到牛津街就會發現,那裡有好多這種樹,從大理石拱門一直到牛津廣場都有。
它們不怎麼長蟲,也不怎麼得病,似乎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也不太需要修剪。
它們忍受着牛津街那種擠擠攘攘、人聲喧嚣的環境。
唯一的問題是,牛津街确實是一個不太尋常的地點,人們會把自行車拴在樹上,而腳踏闆和自行車鍊條之類的東西會蹭壞樹幹。
但這些樹還是容忍着。
它們在這方面确實很不錯。
“公雞”豆梨開完花,葉子在四五月出現。
那些樹緊緊地抓住葉子,一直到十二月中才開始落葉。
它們是晚落葉品種,比許多其他品種的樹綠的時間都要久。
所有的樹都很好,不過“公雞”豆梨是最好的。
另外一種很好的樹是懸鈴木,也叫倫敦梧桐。
倫敦因這種梧桐樹而有名。
它們中的很多都是一百多年前種下的,因為當時的倫敦空氣煙熏火燎的,污染非常嚴重,而梧桐樹似乎可以輕松面對這些問題。
它們在煙霧環境裡也可以很好地生長,因為它們的葉子厚厚的,像真皮一樣,在重污染中也可以抵禦環境。
在樹生長的頭幾年,樹皮會一片片地從樹幹和樹枝上掉下來,有點像給車換空氣過濾器一樣,懂嗎?它們被大氣中的粉塵粒子堵塞住的時候,不規則的樹皮就會掉落在人行道上——但是樹很聰明,在讓舊的樹皮掉下之前,新的樹皮早就長好啦。
你會在倫敦的一些廣場看到梧桐樹——比如伯克利廣場,那是最有名的,那裡的樹是大種的倫敦梧桐。
伯克利廣場的那些梧桐樹應該是1789年種下的,現在還在堅強而健壯地生長着呢。
它們巨大無比,形态優美,枝丫良好地伸展開來。
它們需要很多空間才能好好生長,在這裡它們就不愁這個了,簡直是宮廷一般的環境。
它們是倫敦梧桐中的勞斯萊斯,是貓糧中的偉嘉。
真美。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還有他們的前輩在種植這片樹木時做到了心中有數,選對了樹,也選對了空間。
它們伸展的枝丫剛剛從一棵樹伸展到另一棵樹上,而不是那種編織成網狀的效果。
我們目前正在從它們身上剪取一些樣本來栽培,因為倫敦梧桐實際上是美國梧桐和歐洲梧桐的混種。
它的身體裡流着這兩種梧桐樹的“血液”。
結果就是,如果你嘗試從種子開始培植這種樹,你會在第二代身上看到不同的特質。
但如果你直接從樹身上提取樣本來扡插,然後把芽剪掉,就可以确保這些樹的特質在第二代身上保留下來。
我們在漢普郡有一個苗圃就正在用扡插的方式來培育樹,等到這些樹長到足夠大,如果伯克利廣場還有空間,我們就把一棵新樹種進去,那兩百年之後的第二代梧桐樹,還會保留我們今天種進去的那棵樹的特質。
◇◆◇ 有人說,倫敦地下的東西比地上的東西還要多。
我們必須在街道表面開一些試驗孔,安裝電纜探測器,以确定有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讓樹跟燃氣管道、水管道等等這些東西和諧生長。
樹木跟城市的結構和脈絡可以很好地共存。
樹木的根就像蟲子,會去尋找阻力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