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掙錢糊口

關燈
子的大有人在。

    這條,我倒是學得很快。

    另外一個是,不要相信别人跟你說的所有話。

    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把一套美甲做好了,然後客人回來跟我說:“我坐在沙發上它就都掉了。

    ”“都掉了”是個啥意思啊?你撞邪了嗎?!“哦,我一低頭,就看到指甲都掉了,全在地上。

    ”那個時候,我覺得她們說的是真的,覺得應該是自己沒有做好。

    後來我知道了,那些人是故意挑剔我的工作。

    幾周之後,我又發現,這跟我的工作質量根本沒有關系。

    人們就是想吃白食。

    她們做了指甲之後,去做了各種各樣可能會磨損指甲的事,做園藝活,或者是别的什麼事,然後回來說是我沒有做好,導緻指甲壞了。

     我隻是一個美甲師,能懂得多少呢?但是每一年,生意變得越來越好,因為每一年我都能學到一點新的東西,隻要有課程,我就去上。

    如果有什麼新的技巧可以學習,我就去學。

    如果有什麼需要改變,我就改變。

    我是這麼想的:我希望自己能做出點成就,當然,做什麼事情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

    就目前來說,進展是良好的。

     我有一些長達十五六年的老顧客,所以對我來說,很多事情都沒有改變。

    但是,我覺得肯定也有些事情發生了改變。

    因為在以前,我的客戶都是那些會去喝下午茶的女士,或者是從事金融行業的人,隻有她們才付得起美甲的錢;而現在,當秘書的人也有錢來做美甲了。

     ◇◆◇ 我的客戶有德國人、荷蘭人、南非人、美國人、鋼管舞女郎、桌上舞女郎、大腿舞女郎,還有很多羅馬尼亞人、拉脫維亞人、東歐人。

    有的時候,我甚至也會接待英格蘭人。

    我什麼樣的人都不介意。

    有變裝癖的人,還有什麼你能想到的,也可以說說看,我說不定也接待過。

    有變裝癖的人一般晚上過來。

    就跟上妓院的人一樣,他們走在街上,左看看右看看,然後才進來。

    真是妙。

    還有律師……入錯行的律師。

    那個女人絕對應該做歌手。

    我們那天一邊放歌一邊做指甲,不知怎麼的,我們居然一起唱起來,還唱得越來越大聲,越來越大聲。

    感覺真有點尴尬。

    對啊,真的是接待過各種各樣的人。

    美甲這件事上,沒有什麼界限可言。

     每個人氣質不一,有完全不同的個性。

    南非人嘛……要不然就非常平和随意,要不然就特别挑剔,要不就特别難伺候,要不就特别好玩、有幽默感。

    還有一種極端的,你在做事時,他們會緊緊地盯着你,然後突然就把手抽開。

    這時候我心想,我才剛剛給你的一個指甲套上錫紙,十分之一都沒做完咧,給個機會吧。

    另外一種人是這樣,你做完之後,他們要仔細檢查。

    做這個動作跟權力相關,他們是特意讓我看到這個動作。

    這就是南非人。

    他們過慣了有仆人伺候的生活,有非常優越的家庭環境;他們付費才能得到服務時,自然要用對待女仆的态度來對待你。

     美甲師這個職業,也有點像是心理學家吧。

    我很确定,去看病的人一定會向心理學家嚷嚷,告訴他說,他提供的服務一塌糊塗。

    心理學家隻是在這價值兩英鎊的一分鐘的時間裡默默地想,你愛怎麼想,怎麼說都行,因為說到底,你對我來說,隻是錢罷了。

     講到荷蘭人,他們可是有點難搞的。

    要把他們逗笑真要花點工夫,并且一定要抓準幽默和諷刺之間的平衡——這個可不好抓。

    有時候,你說了點什麼,然後會突然覺得,哎呀不好,剛才不該那麼說。

    這時候我會說,真不好意思,腦子突然糊了。

    然後繼續做。

     至于美國人,越西部的,越好相處。

    而紐約人,都想顯得随意點,但是會突然掏出一部黑莓手機,然後又掏出一部蘋果手機,再拿出另外一部什麼手機。

    這時候你就會想,好吧,你現在手上有三部手機,但隻有一雙手,我每次得讓你給我一隻手啊,那你怎麼同時應付三部手機呢?好了,手機響了,他們就會說,你介意我處理一下這個嗎?我隻能說,哦,不,不介意。

    然後我停下來,往後坐。

    講完電話,他們會說,希望你不要介意啊。

    哦,沒事,沒關系的,如果這個時候蹭掉了,我就多收你一點錢嘛,沒關系的,對嗎?一聽這話,他們突然就把所有手機收起來。

    這招每次都奏效。

     東歐人呢,他們經曆過艱難的日子,或者說,我能感到他們在被接受的路上吃了很多苦頭,所以他們非常努力,希望融入。

    這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解釋起來還真有點難,除非你也嘗試過跟這樣的人近距離接觸——他們極希望能在某處擁有歸屬感,但是又還不确定。

    他們中的一半甚至都不希望來這裡,你知道嗎。

    他們被公司直接送到海外來,被告知說,那是倫敦啊,很棒的,到倫敦你們就成為人上人了;到這裡之後,他們說,我是拉脫維亞人。

    倫敦馬上變了一個面孔:該死的外來人。

    就算是一個拿着本科學位的人,人們的偏見也會讓他表現得不自然起來,因為他會突然感到要維護自己的出身,或者要解釋自己來到這裡的原因。

    任何一個人,都不應為來到這裡而交代理由。

    他們來到這裡,隻是因為他們想要來這裡,又或者是工作要求。

    你知道嗎,人永遠不應該為自己想要在某個地方生活而向什麼人道歉。

     除此之外,我們當然也會遇到英格蘭人。

    我喜歡他們,天啊,我真是喜歡他們。

    他們是非常奇怪的人。

    他們努力想要看起來随和、放松,但是他們太把自己當一回事了,所以也很容易焦慮。

    他們通常會這麼說:“我要美甲,得快,要多久啊?半個小時行嗎?我隻想快速地弄一下。

    ”好吧,你要這樣,我得重新發明時間才行,因為我們得有一個标準的半小時和一個快速版的半小時呢。

     經濟蕭條的時候,情況就很糟糕了。

    2008年聖誕節過後,高盛集團裁員600人。

    對我來說,我的顧客群大概有300人的時候,如果其中有150個都是高盛的員工,那麼這會兒我就少了150個顧客,那可相當于有50%的生意損失,所以這是非常明顯的生意低迷期。

    我一整天都坐在那裡,想着,好吧,這些人都不來了。

    那我要怎麼辦呢?我得招攬客人才行……我得找些新顧客。

    那真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非常恐怖。

    我該做什麼?我把網站刷新,保證我那些搜索關鍵詞都是對的。

    然後我邊看邊想,好吧,沒有人在招聘,獵頭公司也不做事了。

    那怎麼辦呢?隻能撐着呗,我相信積極的想法總沒有錯。

    我相信,如果你以笑臉迎人,那你會收獲笑容;如果你待人态度很差,那你得到的必然也是很差的回應。

    所以如果我自己很消沉,我也沒辦法做好服務、賺到錢,因為人們肯定轉頭就走,想着“我可不要看到這樣的苦瓜臉,我自己都夠抑郁的了,不是說我來這裡找樂子,但我是來這裡放松的”。

     人們在應聘各種各樣的工作時,都自信不高。

    他們會想,我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可以用于假日的花銷。

    我隻付得起美甲的錢,我就去做個美甲好了。

    突然,你就得到了一群不一樣的客戶——那些住在倫敦城裡,卻過着史密斯菲爾德公司(11)的豬那樣生活的人。

    考文特花園有非常多的政府廉租房,那些靠着社會救濟生存的人,比任何人擁有的可支配收入都多。

    相信我。

    他們能花的錢比誰都多。

    有人說,不要在政府廉租房區域開美甲店,但這是絕對錯誤的。

    真的想要多掙點,你就去那裡開個店吧,你隻要把價格調低。

    現在大家的想法都有些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