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到處走走

關燈
度上,正是這些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事情的結合,帶給這座城市一種特殊的能量和生活方式。

    如果所有事情都行得通,那這就是堪培拉,不是倫敦了。

    那倫敦也太刻闆了。

    但如果啥都行不通,那就像第三世界的城市一樣——比如海地或者别的什麼城市。

    另外,我覺得這種有些行得通、有些行不通的結合體,也讓倫敦比運營良好又高效的城市更有吸引力。

    我是說,你如果總在追求成功,最後就會變得像美國一樣。

    沒人想像美國一樣,真的。

     倫敦交通局失物認領處職員 克雷格·克拉克 我在一天中最喧鬧的時候——早晨八到九點之間,來到貝克街地鐵站附近巨大的倫敦交通局的失物認領處。

    這會兒,所有被編了号、單獨封存在一個個褐色信封裡、躺在架子上的待認領的手機,都開始叮叮咚咚地響起鬧鐘來,有的在震動,有的發出豎琴和弦聲,反正是各種新穎奇怪的聲音。

    每過一刻鐘,這樣的“合唱曲”都變得更響,直到九點發出最後一次巨響後,大多數鬧鈴聲才安靜下來。

     假設有一天,公交車上出現一副遺失的假牙。

    有人留意到這副假牙,把它交給司機,然後司機就會把這副假牙交到儲存處。

    每一個儲存處都會把這些物品運送到我們這裡來,我們會在這個叫“夏洛克”的計算機系統裡登記失物。

    有人打電話來詢問的話,我們就讓他們描述這些失物的樣子,然後把這些描述輸入電腦,尋找與描述符合的物品。

    有時候,這份工作真的需要一點主動性。

    這裡也會丢東西。

     小心點啊。

    那是一把刀。

    你看啊,一把日本武士刀。

    我不知道那把刀是什麼時候運過來的。

    有一半的故事我們都不太知道。

    這裡的失物太多了,要密切關注所有的東西挺難的。

    但這東西确實挺酷,不是麼? 雨傘嘛,我們這裡有好多雨傘。

    我們甚至收到過河豚啊、鐵啊、假牙啊、假扮大猩猩的服裝什麼的。

    我們還收到過衛星電視接收器。

    主人是想看福克斯公司的電影嗎?樓上還有一條伴娘裙咧。

    哦對了,我們上周末還讓一條鞭子跟它的主人團聚了。

    有個姑娘來取的,那玩意兒看起來挺像情趣用品。

    如果有什麼特别有趣的東西,收集組的人會拿上樓來給我們看。

    要是有特别可愛的東西,比如嬰兒裙之類的,大家會發出驚歎。

     在這裡工作,你能了解目前的潮流是什麼。

    你能觀察到社會的一些方面,比如知道最近的女性夏日潮流是什麼,因為你會看到一大堆貝雷帽;或者你能知道最近有哪些書很受歡迎,比如丹·布朗(4)的書暢銷時,或者《哈利·波特》系列最新一本出版時。

    你會留意到,如果最近《倫敦标準晚報》在免費送書,就會有好多贈書被送進來。

    如果在一天之内收到六本一模一樣的書,這本書肯定就是《倫敦标準晚報》的贈書啦。

     在夏天,你會看到好多雷朋牌太陽鏡,還會收到特别多遊客用的東西,比如遊覽指南啦,鑰匙扣啦,就是那種沒用的東西。

    還有相機。

    我們得問那些失主裡面有什麼照片,因為每個人都有尼康數碼相機或者索尼數碼相機,所以最好的甄别辦法就是核對照片。

    有一次,一個男人打電話來說,他丢了相機。

    我說,咱們這兒可能有,我現在來翻翻照片。

    他聽起來就有點不情願。

    我問他,裡面有什麼照片,他說,是他跟妻子在沙灘上度蜜月的照片。

    我說,好吧,裡面确實有沙灘照。

    我不小心又翻了幾頁,然後就看到,嗯,的确是有真正的蜜月照啊。

     聖誕節那段時間就不好玩了。

    我們會收到很多包裝好的禮物,可是,你又不得不拆開包裝來确認裡面的東西。

    我們得撕開那些聖誕節包裝紙,你知道吧,上面有聖誕樹啊、麋鹿啊之類東西的包裝紙,我們都得撕開來看。

     有一次,有人打電話來說,他把一塊奶油蛋糕丢在地鐵上了。

    我想,天啊,這種東西能被送到我們這裡的可能性有多大?好吧,那一定是一塊特别好的奶油蛋糕。

    我必須誠實地對他說,不,我們這裡不存儲食物,不然我們這裡就成老鼠窩了。

    東西遺失以後,要三四天才會流轉到我們這裡。

    你的蛋糕肯定被人拿去當午餐了。

    也有人打電話來說丢了便當,他們可能把便當丢在公共汽車上了。

     還有一次,有人丢了一個手提箱,裡面裝着一萬英鎊的現金。

    我猜這個手提箱是在地鐵上弄丢的,我們打開它後發現,裡面除了錢,還有一大堆其他東西。

    我們在裡面找到一些可以幫我們識别失主身份的信息,包括他的地址什麼的。

    警察也介入了,因為這個手提箱可能涉及罪案,畢竟在一個手提箱裡面,這筆錢數額也太大了。

    後來,他們做了調查,找到失主,打電話給他說,您有沒有丢失什麼東西?對方說,有的,我丢了一萬英鎊。

    他們說,先生,您的一萬英鎊在我們這裡,您想來取嗎?他說,我現在不行,因為我在等外賣。

    他的外賣比這一萬英鎊還重要呢,所以要晚點才來。

    原來,這是一個很年長的男人,不相信銀行,所以就把現金随身攜帶。

     ◇◆◇ 對于任何遺失的物品,我們都非常努力地希望把它送回到失主手中。

    如果說有人撿到護照或者駕駛證,那我們會寫一封信給失主,告訴他我們找到了證件,請撥打我們的電話,然後我們報上号碼。

    無論失主身處世界上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會把失物寄給他。

    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物流服務商。

    失主必須付費才能使用這個物流服務,但它确實可以把物品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你總會跟你的東西團聚的。

    我們把許多東西寄到美洲、澳大利亞、南非等地。

    但澳大利亞人不那麼傾向于使用物流服務,因為他們覺得在當地重買失物更便宜。

     我們也的确會遇到非常氣憤、情緒不穩定的人。

    曾經,有一個人光着膀子出現在招領處,好吧,那會兒是夏天。

    他說,他一個小時前把上衣給弄丢了。

    我們有時候也會接待酒鬼或者瘾君子什麼的……有一次,兩個男人走進來說,他們丢了一隻天鵝。

    我覺得他們肯定是磕了藥然後産生幻覺了。

     還有很多人對交付保管費這件事情感到憤怒。

    保管費一般來說是4英鎊,手機6英鎊,相機10英鎊,手提電腦就是20英鎊了。

    如果物品是在出租車上丢失的,還要基于物品的價值,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

    我們必須遵從這個規則,因為出租車司機得先把失物交到警察局,失物才會流轉到我們這裡,而光在警察局,出租車司機就得耗上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

    這樣,出租車司機就少了載客的時間,少賺了一些錢。

    因此,這個費用是用來激勵出租車司機交失物的。

    他們也确實會去交失物。

    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好。

    我們經常能收到出租車司機交來的失物。

    人們似乎會因為繳保管費而感到惱怒,但是對我們來說,收集失物,也需要開支。

     如果沒有人來認領失物,三個月之後,我們就把大多數物品送給兩個慈善組織:英國紅十字會和救世軍(5)。

    價值較高的物品會被拍賣,所得善款則用于運營開支。

    我們沒有盈利。

    像手機和手提電腦這樣的東西,我們會讓技術人員先把所有的個人數據都抹除之後,才進行拍賣。

    行走輔助設施,比如拐杖和輪椅之類的東西,會被送到第三世界去。

    那也很好。

     我們會把人們的問詢信息都記錄下來,然後搜尋看看有沒有那個物品的蹤影。

     有一次,我發現一枚蒂芙尼牌的訂婚戒指,于是一直嘗試找到那位一周前打來電話問是否有她戒指的女士。

    丢失這樣的東西,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可是一件大事。

    她當時一定感覺糟糕透了。

    她沒有接聽電話,我想她手機上應該有十個我的未接來電。

    我留給她一個号碼,因為我當時就待在辦公室裡的電話邊上,耐心地等待電話響。

    電話一響,我說,哎呀,就是您!那種輕松、喜悅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我說,請您提供這枚戒指的珠寶證書,上面有刻在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