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來到倫敦

關燈
高興。

    然後,我回到南倫敦,感到振奮、樂觀;事情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會好的,我會找到一份工作,我會得到這個,我會做那個。

    但此刻我也餓壞了。

     我知道,晚上大概十點鐘,會有一輛三明治小車來到滑鐵盧車站附近的教堂。

    所以我就往教堂走去。

    在路上,我遇見兩個英格蘭流浪者。

    他們從諾維奇附近的地方走路來到倫敦,走了三天。

    他們沿途乞讨,然後買酒;讓我為之一震的是他們的慷慨。

    他們兩個人就剩下兩口酒,居然給了我一口。

    他們中一個是喬迪(11),他們兩個都很有趣,但是喬迪這個哥們口裡說出來的東西,我說,真是讓我笑個不停。

    他們讨厭倫敦,所以準備繼續走到伊斯特本(12)或者布萊頓(13)去。

    另外一個人是福克蘭戰争老兵,曾經被槍擊中,還給我看了傷疤,能看得到槍眼。

    跟他們分别後,我覺得很悲傷,因為這個人用生命保衛我們的帝國,而現在他居然無家可歸,露宿街頭。

    他現在應該已經到了他想要到的城市,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的幽默,也不會忘記他的慷慨。

    他們讓我跟他們一起走,我說,不了,不了。

     在教堂,我看到人們在空地上聚集着。

    那些羅馬式的柱子矗立着,有點掩身之處之類的。

    那些人喝醉了,很大聲。

    我走向中心處的一個女孩,問她這裡是不是三明治車要來的地方。

    她說:“你他媽的滾開!”我心想,你根本不認識我,我也根本不認識你。

    我坐在外面的一條長椅上,心想,我才不走呢。

    這會兒出現一個大塊頭男人,矮矮胖胖的,走過來,開始跟我說話。

    我們發現彼此都來自利茲,他特别喜歡聽我說話的口音,因為他好久沒聽到了。

    于是他邀請我加入他那群人,一起等着三明治車的到來。

    我想,為什麼不呢?那是我露宿的最後一晚,我跟這麼多英國人在一起,大家看起來都很親密,沒事的。

    露宿者一定是被允許存在的,不然就不會有一個陶瓷制的長椅,專門用來紀念一些死去的露宿者了(14)。

    這些露宿者都有自己的小圈子,還對他們把東歐人阻攔在外這件事感到特别驕傲。

    那感覺就像是,這是我們的領地,這是露宿者的領地。

    于是我加入他們,喝了兩瓶很濃的啤酒,他們講的一些故事把我逗笑了。

    我沒有告訴他們,我第二天就可以住進一間公寓了。

    三明治車來了,我們領了很多三明治、煮雞蛋之類的東西。

    我們回到教堂後面,用一點木材點起一堆火,這會兒一個女孩突然跟幾個男孩打起來。

    真是糟糕。

    沒有人揮拳什麼的,隻是在地上互相推拉對方。

    一般來說,看到這種情況,你會去勸架什麼的,但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說,不,就這樣吧,他們自己會搞定的。

    我累了,好累好累。

    我睡着了。

     第二天,我醒過來,感覺自己快腐爛了。

    我聞到尿的難聞氣味,還有濃烈的蘋果酒味。

    所有人都走了,我的背包也不見了。

    這是我露宿街頭的最後一晚,我的背包居然沒了。

    我不能說背包是他們拿走的,因為我沒有證據。

    有可能是任何人。

    我一開始有點慌張,後來慢慢冷靜下來。

    我想,去他的呗,我今天就要住進公寓了。

    他們什麼也沒拿走我的。

    我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拿了我的包。

    我報了警,說我的包不見了。

    “填表吧,”他們說,“我們會找到那些偷包的蠢貨(15)的。

    可能就是它們做的,我告訴你。

    鴿子偷的。

    ” 從烏幹達來到倫敦 簡·蘭耶羅 一切都發生得那麼突然。

    我當時還在烏幹達上大學,和同學正寫着關于我們那個地方的戰争的新聞通訊,裡面講述我們目睹的一些惡行,還附上當場拍的照片。

    我把自己的名字附在新聞通訊上,并說,看,我們現在有證據,是政府做錯了。

    後來事情發酵,事态變得嚴重又危險。

    所以我得離開烏幹達,來到這裡。

    那時我才22歲。

     在蓋特威克機場,我得到一張火車票,上面有路線圖,指示我可以憑票離開機場,乘火車前往位于山上的哈羅(16)的一家簡易旅館。

    不錯,我可以讀書寫作了。

    但是我從來沒坐過火車啊,不知道倫敦的火車長什麼樣。

    一會兒後,一個指示牌讓你跟着環線(17)走,然後轉到大都會線,然後再轉線,到某站之後你就到這個站台上……我說,天啊,救救我。

    我上了又下,下了又上,出來又進去……真是懵了。

    我不太敢問别人,因為身邊全是白人,我不知道怎麼接近他們。

    你對别人說早上好,而他們隻是冷冷地看着你。

    還有,所有人好像都帶着報紙,各讀各的。

    啊,原來這就是倫敦啊?我沒跟任何人說上話。

    而且,非常冷!我到的時候是七月,但我覺得冷極了。

     手上的路線圖指引我去山上的哈羅,還附上了房子的門牌号。

    但我不知道原來門牌号也是有規律的。

    我朝着某個方向走,走着走着就會發現自己走錯了。

    我在早上九點半離開,晚上八點才到達山上的哈羅!八點!我可沒有在任何地方過度停留,但是,光是在維多利亞火車站,我就花了四個小時才從火車主線摸到地鐵站上去。

    到了地鐵站,即使車來了,我都怕得不敢上車。

    我等第一輛車過去,觀察人們都是怎麼上下車的,然後準備等到第二輛車來的時候依樣畫葫蘆。

    可等到第二輛車來了,我又錯過了,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辦。

    我對自己說,你就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他們看起來好自信,就直接走進車廂裡。

    但我不知道這個門開不開啊,啥時候開啊。

    因為你看到這些門有時開有時不開,有時候又要按鈕(18)……太可怕了!“注意縫隙”(19)啊! 最可怕的事情是,他們給了我一個日期,讓我在那天回到蓋特威克參加一個難民(20)面試。

    在那天的前一晚,我想到這次旅途,就根本睡不着。

    我根本都來不及思考面試本身的事,想到要回到蓋特威克要走的一大串路,就覺得簡直是噩夢。

     不過簡易旅館的人非常友好。

    我一進來,經理就問:“你是簡嗎?我等你好久啦。

    發生什麼事啦?”我說,天啊,不知道你們倫敦人會不會明白我剛剛經曆了什麼。

     來自美國的旅客 約翰·哈珀 這是我在職業生涯中第一次連休兩周的假。

    在這個假期裡,一個周六的晚上,我從佐治亞州的亞特蘭大飛過來。

    第二天早上,我抵達蓋特威克機場,但我真不明白移民局那哥們在說啥。

    我得讓他重新說一次。

    他說:“你來這裡出差還是度假呢?”我沒聽懂他說的是什麼,就說:“是的。

    ”他又問:“好吧,所以到底是哪個呢?” 我坐上小火車,來到維多利亞火車站,然後一輛面包車把我送到酒店。

    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數量多到簡直讓我驚呆了。

    不過我也知道,現代的大不列颠有很多移民。

     我乘一輛公共汽車,經過威斯敏斯特主教座堂和西敏寺(21)。

    又去了特拉法爾加廣場,那裡聚集了好多人;原來他們是在對達爾富爾難民營事件進行抗議。

    我看到納爾遜紀念碑。

    我們開車沿着白廳街往下走,還經過烈士紀念冢,老天啊,這裡記錄的曆史真的太多了。

    我曾經看過王太後和伊麗莎白女王一起在榮軍紀念日給烈士獻花環,現在我可以說,我親自到了這裡——真是意義非凡的日子。

     我到聖保羅大教堂參加晚禱,那裡真是太美了。

    我居然可以坐在那個美麗的穹頂之下。

    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之一,是克裡斯多佛·雷恩(22)的大作。

    我記得好像是建于1666年,對吧?我還去了西敏寺,要知道,除了兩任君主,其餘每一任君主都在這裡加冕。

    我還看到了加冕椅。

    真是太讓人激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