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來到倫敦
關燈
小
中
大
。
我穿過蘇豪區,來到萊斯特廣場。
好像是去年吧,他們在萊斯特廣場附近的街道上發現了一枚汽車炸彈,是吧?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馬上想到,天啊,我去過那個地方。
我經過皇家歌劇院,去了考文特花園,這可是《潘趣與朱迪》(23)以前上演的地方,也是《窈窕淑女》最開始幾個場景的取景地。
你知道嗎?還有大英博物館,我簡直不敢相信,它居然是免費對外開放的。
更難以置信的是,我看到了羅塞塔石碑(24),我居然可以離它這麼近。
當然了,它前面擋着玻璃,但我可以在半米以内凝視它。
我沒記錯的話,羅塞塔石碑上有一段話,被翻譯成三種不同的文字,并且成為解碼某種失傳文字的關鍵。
我記得我大概是在10歲時讀到過這段文字,沒想到30年後,我居然可以看見它,簡直跟做夢一樣。
我還得到機會一睹埃爾金石雕,它讓我想起雅典的帕特農神廟。
我記得那些馬頭雕塑的形狀。
我來到倫敦塔,去了珍寶館和白塔(他們好像是這麼叫的吧),想起亨利八世的妻子們,她們就被關在那些小小的監牢裡面。
沃爾特·雷利(25)曾經也被關在這裡。
我走上被稱為“絞刑山”的山丘,以前犯人們就在這裡被行刑。
我想,這類故事應該多多少少都被加工修飾過了一番,但是這些地方仍然十分有趣,值得一看。
第一天晚上,我去一家小小的餐廳,吃了雞和蘑菇派。
我對這裡給小費的慣例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要不要給。
有一天晚上,我吃了中國菜,還有一天晚上,哎呀真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去了必勝客,真好吃啊。
我所住酒店的早餐簡直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之一。
我不是很愛吃焗豆,不過他們有烤番茄……啊,吃了這個,不吃午飯都可以。
有幾個人問我來自哪裡。
我是弗吉尼亞州土生土長的人,而我這麼個人卻可以進入西敏寺内的小教堂間,拜訪伊麗莎白女王一世之墓。
你知道嗎,弗吉尼亞州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太讓人激動了,我居然拜訪了她的墓。
住在美國的我們不明白公共空間的可貴。
而到了像倫敦這樣有上百年、上千年曆史的古老都會,你就會感受到區别。
我不想說倫敦是狹促的,但是整個倫敦确實非常緊湊。
如果你很有錢,這裡會是一個美妙的地方。
你可以擁有一套很大的公寓或者一棟房子。
但我見到的人恐怕多數是在郊區生活,要花一到一個半小時去上班。
我在倫敦還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每晚我回到酒店時,臉上都有點麻麻刺刺的感覺。
顯然,空氣質量不是很好。
我不想用“污染”這個詞,但這裡是不是有煤塵什麼的啊? 從伊朗來到倫敦 法紮德·巴沙紮德 我在2007年離開伊朗。
我一直想要逃離,想出國。
我哥哥住在倫敦,他曾經告訴我說,倫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完美。
但我來倫敦不是因為經濟的原因。
我聽說在倫敦,同性戀者非常自由,可以去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不害怕任何人,可以公開。
倫敦有很多同性戀者酒吧、舞廳等。
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
我有泰國簽證,所以首先去了那裡。
從德黑蘭到曼谷,我在飛機上待了七個小時。
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
飛機一起飛,所有人都把頭巾摘下來。
我從來沒看到過女人們把頭巾全部摘下,我那時想,天啊,她們在幹嗎?我聽說過這樣的情景,也在電影裡看過,但從未親眼見到。
在泰國,我跟一位專門做假護照的老男人見面了。
他為我做了一張奧地利護照,還給我染了頭發、睫毛什麼的。
簡直難以置信:我看起來像一個歐洲人了!他給我拍了幾張照片,一周以後,在我臨行前,他把護照給了我。
那份護照上的名字是“丹尼爾·普裡默”。
他說,你得學學這個簽名,在機場有可能是要簽名的。
他們如果對你産生懷疑,或者認為這是一張假護照,你就要簽名了。
他在一張紙上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簽名,然後笑了。
在滑鐵盧車站廣場聽他說話很困難——鞋子走路的聲響、站台公告的聲音、手機通話的聲音等混雜在一起,而他的說話聲柔軟又帶着口音。
在我的左手邊,幾隻鴿子搖搖擺擺地走向松餅殘渣。
“丹尼爾·普裡默。
”他喃喃着,然後繼續練習簽名。
我和我在那裡認識的一個人(他有一份德國護照)一起從泰國飛到斯裡蘭卡。
那是我去過的最糟糕的國家。
所有東西都如此無聊,沒有一點有趣之處。
一周以後,我準備離開斯裡蘭卡,飛向法國戴高樂機場。
我們在斯裡蘭卡的機場商務候機室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聽到廣播說,去法國的旅客要集合。
這會兒,有一個人來檢查護照,輪到我的時候,我感到有點緊張,手都發起抖來。
但他沒有發現異常,讓我上了飛機。
到達之後,我坐上公共汽車,前往巴黎市中心。
大部分法國人都不想講英語。
我問,怎麼去倫敦?有人告訴我說,要到巴黎北站。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一位帶着兩個孩子的善良女士,我不知道她是哪裡人,是她把我帶到了巴黎北站。
我用500歐元買了車票,那是一張乘歐洲之星(26)前往英國滑鐵盧車站的一等票。
還有一個小時火車就要發車。
我快要到倫敦了,這是最後一步,旅途快要結束了。
我通過法國海關,然後英國邊境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查看我的護照,把它放在掃描器上,随後馬上說:“你跟我來。
” 我想,天啊,我完蛋了。
我們走到一間辦公室,有一條大狗來到我的身邊,對着我嗅了嗅。
我當時感覺非常不好。
在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
我等了很長時間。
最後,一個男的走過來問,你的行李呢?他是個秃頭,聲音很輕。
我交出行李,他們就開始搜查,但是找不到什麼異常的東西。
這個人就給了我一張德語的表格,然後說,你填一下這個表吧,填完就可以走了。
完了。
我可不懂德語啊!他們說,作為一個奧地利人,你怎麼會不懂德語呢?我說,我确實是奧地利人,但是我在希臘出生長大……他們不相信我。
我整個人都僵硬了,非常害怕,就哭了起來。
他們說,你究竟來自哪裡?我說,我是伊朗人。
随後,他們就把我帶到警察局。
英國邊境管理局把我交給了法國警察,法國警察非常不禮貌。
我在那裡待了好幾個小時,他們連水都不給我。
翻譯來了之後,他們說,哦,你是伊朗人,你幾歲了?我說,我16歲。
他們說,你才不是16歲呢。
我說,是的,我是16歲。
我不想告訴他們我超過18歲了,因為我聽說如果你超過18歲,他們對待你的方式會不一樣。
翻譯不相信我,然後用法語對警察說了點什麼,警察随後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把我帶到監獄,讓我在那裡待了24個小時——在法國,他們如果抓到使用僞造的外國護照的人,就會把你帶到監獄,讓你待24個小時。
那裡太糟糕了。
我從來沒去過那種地方。
很臭。
人們發出各種各樣的可怕聲音,都在尖叫或呼喊。
第二天,一個社工來了,她把我從監獄帶到一個供難民居住的青年旅館。
我買了一張國際通話卡,打給我住在倫敦的哥哥。
電話裡,哥哥說,你得去加來。
可我不知道怎麼才能去加來。
于是我從青年旅館出來,又去巴黎北站。
我去買票,跟售票員說我想去加來。
他們說,你得坐歐洲之星去。
但我首先得有一份護照,才能坐歐洲之星。
于是我走出火車站,對我遇見的第一輛出租車說道:“我要去加來”。
出租車司機說:“從巴黎去加來?不不不。
”我對第二輛出租車說,我要去加來。
出租車司機說:“行啊,你出多少錢?”
我穿過蘇豪區,來到萊斯特廣場。
好像是去年吧,他們在萊斯特廣場附近的街道上發現了一枚汽車炸彈,是吧?我聽到這個消息時,馬上想到,天啊,我去過那個地方。
我經過皇家歌劇院,去了考文特花園,這可是《潘趣與朱迪》(23)以前上演的地方,也是《窈窕淑女》最開始幾個場景的取景地。
你知道嗎?還有大英博物館,我簡直不敢相信,它居然是免費對外開放的。
更難以置信的是,我看到了羅塞塔石碑(24),我居然可以離它這麼近。
當然了,它前面擋着玻璃,但我可以在半米以内凝視它。
我沒記錯的話,羅塞塔石碑上有一段話,被翻譯成三種不同的文字,并且成為解碼某種失傳文字的關鍵。
我記得我大概是在10歲時讀到過這段文字,沒想到30年後,我居然可以看見它,簡直跟做夢一樣。
我還得到機會一睹埃爾金石雕,它讓我想起雅典的帕特農神廟。
我記得那些馬頭雕塑的形狀。
我來到倫敦塔,去了珍寶館和白塔(他們好像是這麼叫的吧),想起亨利八世的妻子們,她們就被關在那些小小的監牢裡面。
沃爾特·雷利(25)曾經也被關在這裡。
我走上被稱為“絞刑山”的山丘,以前犯人們就在這裡被行刑。
我想,這類故事應該多多少少都被加工修飾過了一番,但是這些地方仍然十分有趣,值得一看。
第一天晚上,我去一家小小的餐廳,吃了雞和蘑菇派。
我對這裡給小費的慣例不是很熟悉,不知道要不要給。
有一天晚上,我吃了中國菜,還有一天晚上,哎呀真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去了必勝客,真好吃啊。
我所住酒店的早餐簡直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早餐之一。
我不是很愛吃焗豆,不過他們有烤番茄……啊,吃了這個,不吃午飯都可以。
有幾個人問我來自哪裡。
我是弗吉尼亞州土生土長的人,而我這麼個人卻可以進入西敏寺内的小教堂間,拜訪伊麗莎白女王一世之墓。
你知道嗎,弗吉尼亞州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太讓人激動了,我居然拜訪了她的墓。
住在美國的我們不明白公共空間的可貴。
而到了像倫敦這樣有上百年、上千年曆史的古老都會,你就會感受到區别。
我不想說倫敦是狹促的,但是整個倫敦确實非常緊湊。
如果你很有錢,這裡會是一個美妙的地方。
你可以擁有一套很大的公寓或者一棟房子。
但我見到的人恐怕多數是在郊區生活,要花一到一個半小時去上班。
我在倫敦還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每晚我回到酒店時,臉上都有點麻麻刺刺的感覺。
顯然,空氣質量不是很好。
我不想用“污染”這個詞,但這裡是不是有煤塵什麼的啊? 從伊朗來到倫敦 法紮德·巴沙紮德 我在2007年離開伊朗。
我一直想要逃離,想出國。
我哥哥住在倫敦,他曾經告訴我說,倫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完美。
但我來倫敦不是因為經濟的原因。
我聽說在倫敦,同性戀者非常自由,可以去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不害怕任何人,可以公開。
倫敦有很多同性戀者酒吧、舞廳等。
這些就是我所了解的。
我有泰國簽證,所以首先去了那裡。
從德黑蘭到曼谷,我在飛機上待了七個小時。
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
飛機一起飛,所有人都把頭巾摘下來。
我從來沒看到過女人們把頭巾全部摘下,我那時想,天啊,她們在幹嗎?我聽說過這樣的情景,也在電影裡看過,但從未親眼見到。
在泰國,我跟一位專門做假護照的老男人見面了。
他為我做了一張奧地利護照,還給我染了頭發、睫毛什麼的。
簡直難以置信:我看起來像一個歐洲人了!他給我拍了幾張照片,一周以後,在我臨行前,他把護照給了我。
那份護照上的名字是“丹尼爾·普裡默”。
他說,你得學學這個簽名,在機場有可能是要簽名的。
他們如果對你産生懷疑,或者認為這是一張假護照,你就要簽名了。
他在一張紙上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簽名,然後笑了。
在滑鐵盧車站廣場聽他說話很困難——鞋子走路的聲響、站台公告的聲音、手機通話的聲音等混雜在一起,而他的說話聲柔軟又帶着口音。
在我的左手邊,幾隻鴿子搖搖擺擺地走向松餅殘渣。
“丹尼爾·普裡默。
”他喃喃着,然後繼續練習簽名。
我和我在那裡認識的一個人(他有一份德國護照)一起從泰國飛到斯裡蘭卡。
那是我去過的最糟糕的國家。
所有東西都如此無聊,沒有一點有趣之處。
一周以後,我準備離開斯裡蘭卡,飛向法國戴高樂機場。
我們在斯裡蘭卡的機場商務候機室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聽到廣播說,去法國的旅客要集合。
這會兒,有一個人來檢查護照,輪到我的時候,我感到有點緊張,手都發起抖來。
但他沒有發現異常,讓我上了飛機。
到達之後,我坐上公共汽車,前往巴黎市中心。
大部分法國人都不想講英語。
我問,怎麼去倫敦?有人告訴我說,要到巴黎北站。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一位帶着兩個孩子的善良女士,我不知道她是哪裡人,是她把我帶到了巴黎北站。
我用500歐元買了車票,那是一張乘歐洲之星(26)前往英國滑鐵盧車站的一等票。
還有一個小時火車就要發車。
我快要到倫敦了,這是最後一步,旅途快要結束了。
我通過法國海關,然後英國邊境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查看我的護照,把它放在掃描器上,随後馬上說:“你跟我來。
” 我想,天啊,我完蛋了。
我們走到一間辦公室,有一條大狗來到我的身邊,對着我嗅了嗅。
我當時感覺非常不好。
在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
我等了很長時間。
最後,一個男的走過來問,你的行李呢?他是個秃頭,聲音很輕。
我交出行李,他們就開始搜查,但是找不到什麼異常的東西。
這個人就給了我一張德語的表格,然後說,你填一下這個表吧,填完就可以走了。
完了。
我可不懂德語啊!他們說,作為一個奧地利人,你怎麼會不懂德語呢?我說,我确實是奧地利人,但是我在希臘出生長大……他們不相信我。
我整個人都僵硬了,非常害怕,就哭了起來。
他們說,你究竟來自哪裡?我說,我是伊朗人。
随後,他們就把我帶到警察局。
英國邊境管理局把我交給了法國警察,法國警察非常不禮貌。
我在那裡待了好幾個小時,他們連水都不給我。
翻譯來了之後,他們說,哦,你是伊朗人,你幾歲了?我說,我16歲。
他們說,你才不是16歲呢。
我說,是的,我是16歲。
我不想告訴他們我超過18歲了,因為我聽說如果你超過18歲,他們對待你的方式會不一樣。
翻譯不相信我,然後用法語對警察說了點什麼,警察随後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把我帶到監獄,讓我在那裡待了24個小時——在法國,他們如果抓到使用僞造的外國護照的人,就會把你帶到監獄,讓你待24個小時。
那裡太糟糕了。
我從來沒去過那種地方。
很臭。
人們發出各種各樣的可怕聲音,都在尖叫或呼喊。
第二天,一個社工來了,她把我從監獄帶到一個供難民居住的青年旅館。
我買了一張國際通話卡,打給我住在倫敦的哥哥。
電話裡,哥哥說,你得去加來。
可我不知道怎麼才能去加來。
于是我從青年旅館出來,又去巴黎北站。
我去買票,跟售票員說我想去加來。
他們說,你得坐歐洲之星去。
但我首先得有一份護照,才能坐歐洲之星。
于是我走出火車站,對我遇見的第一輛出租車說道:“我要去加來”。
出租車司機說:“從巴黎去加來?不不不。
”我對第二輛出租車說,我要去加來。
出租車司機說:“行啊,你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