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來到倫敦
關燈
小
中
大
商務飛機飛行員
凱文·博佛
一天中總有幾次,你飛往倫敦時,感覺被圍困在空中,因為空中真的太繁忙了,就像蜜蜂全部圍着一個蜜罐。
你從法國飛回來,打比方說是從比斯開灣(1)北部出發,飛越加來(2)南部那個突出來的地理要害,前往希思羅機場(3)或者蓋特威克機場(4)時,一切都風平浪靜。
這會兒你突然接收到倫敦的電台頻率,傳來叽叽喳喳的各種人聲,就好像有一百萬零一個人在說話,而對講機連五秒鐘的喘氣時間都沒有。
你接到一個頻率,趕緊進行通話,然後趕緊下線。
他們會告訴你你需要幹嗎,聽完就趕緊讓開。
這個世界非常忙碌,你得在線上等待,因為每個人都想要進入倫敦。
那些飛機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飛往倫敦,飛機上的人也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前往倫敦。
飛越歐洲是非常美妙的事——飛往倫敦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南海岸周圍的海泛着蔚藍。
如果你是飛往希思羅機場,你往右手邊可以看到河前面的溫布利(5),而左手邊則是溫布爾登(6)。
你飛越它們,然後看到面前的跑道。
你從空中看見希思羅機場、溫布利和溫布爾登,這種感覺美妙極了。
你到了,看到這些标志性地點,它們就在那兒。
當然,這些景觀在空中都是縮小了的。
你要是去過溫布爾登就知道。
那個地方相當大,但從空中看,就非常小了。
你要是飛到蓋特威克機場,地面會一直讓你在英格蘭南部打轉,這樣你就不會往倫敦城的機場飛。
其實飛機可以從任何方向抵達,但是他們總會讓你從蓋特威克機場的南邊飛進來,最後你就在梅菲爾德區域上空打轉。
他們會說“在坦布裡奇韋爾斯(7)附近轉轉吧”,然後就給你指示,讓你進入機場跑道中央線。
你基本上總是在西邊跑道上,因為風是那樣吹的。
你會看到左邊是美麗的鄉村景緻,那是南唐斯丘陵(8)。
當然也能看到北唐斯丘陵,南北唐斯丘陵上深淺不一的綠色千變萬化。
然後你會看見右手邊的城市,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城市真是奇妙得像魔術一般。
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看得如此清晰,可以看到矗立在金絲雀碼頭的彙豐銀行大廈頂層的燈塔,你從那裡可以去往城市的任何地方。
在風平浪靜的美好日子裡,那景觀簡直如天使一般。
你根本不想碰推力杆,隻想把引擎停留在58%的速度上。
你慢慢降落下來,如同在鐵路軌道上一般滑行,把控制杆輕輕往後拉,使一切平緩進行。
但是倫敦會出現側風。
沒有什麼是穩定、确定不變的。
降落也可能是非常困難的事。
在困難的情況下,你可能要回到5000米高的灰色雲層中,回到霧和黑暗中,在那裡,你連面前200米之外都看不清,隻能跟随指示光的白色光束前進。
有時候,降落時分你能聽到客艙裡傳來的歡呼和掌聲。
一着陸,你隻有十秒甚至八秒的時間來把速度降到60米每秒,然後你會聽到地面指示你趕緊離開跑道。
畢竟這是倫敦。
還有好多别的飛機要降落。
從利茲來到倫敦 雷蒙德·倫恩 我七周前從利茲(9)來到倫敦。
當時的我剛結束大學生涯,在想接下來要做什麼。
我是一個有案底的人,以前犯過事。
實際上我是一個職業罪犯,從10歲到22歲,我都是靠犯罪來維持生活。
我現在37歲。
我上一次被警察逮住已經是15年前的事了。
當我大學畢業時,我想,好了,我現在要對那些影響我生命的事發起挑戰。
影響我生命的事是我的過去,還有就是,法律規定,有案底的人必須告訴未來的雇主關于過去犯罪的情況。
我的案底是,曾經對一個郵局持械搶劫未遂,我為此而入獄三年。
這個案底永遠都不會“成為過去”。
我求職時要是有人問起這件事,我永遠都需要如實托出。
這讓我的求職過程變得十分艱難。
于是我來到倫敦。
倫敦吸引着那些把它視為一個用黃金鋪設着人行道、隻要來了生命就會得到改變的人——我也是其一。
倫敦世界聞名,倫敦是夢想。
幾百年來,倫敦給人的印象都是如此。
我在清晨六點抵達維多利亞火車站。
在汽車站,我感到非常樂觀,覺得晚上我應該會在一個青年旅館之類的地方落腳。
我在背包裡塞滿衣服和幾本關于犯罪和改過的書,包括米歇爾·福柯的《規訓與懲罰》、齊格蒙特·鮑曼的《廢棄的生命》,還有笛卡爾的書,還有一部舊手提電腦。
我還帶上畢業論文,真的是我的大學畢業論文。
這基本上就是全部了。
因為我把我的所有物減到最少。
我想我應該扔掉了大概20個黑塑料袋裝的個人物品,還把40本學術書籍送到英國心髒基金會和癌症關愛慈善商店捐掉了。
我感到卸下了重負,那感覺就像是剛洗完一次土耳其式泡澡,全身上下都仔細搓了,出來時幹幹淨淨的。
突然,你就成了一個新的人似的。
我抵達時,天很冷,又灰蒙蒙的。
我不确定我要去哪裡。
我本該把好幾個不同的機構名字打印出來,準備去跟他們進行聯絡,但是那會兒天還早,于是我到頭來跟一個露宿街頭的老人聊起天。
我們一起去喝了杯咖啡,還在維多利亞火車站外的地上坐下來。
這個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露宿街頭了,所以露宿街頭這件事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是他自己選擇的。
如果這種人問你讨要一毛錢,你會很愉快地給他。
他看起來不像個醉鬼。
但是他畢竟已經露宿街頭這麼長時間了,所以全身上下毛病也不少。
他告訴我,在維多利亞火車站附近有一個地方會給流浪者發放早餐,早上八點半開門。
于是我們就坐在那裡聊天,接着一起去了那個地方。
就在那裡,我被吓到了。
在那裡領早餐的人——酒鬼、瘾君子、外鄉客——不論來自哪裡,肯定來自那個群體裡面的最底層。
我前面有一個人,坐在地上,尿了自己一身。
他把褲子拉起來時,我看到他全身布滿嚴重的淤青——黃的、紫的、黑的、紅的。
這會兒背後傳來聲音,各種吵架聲和竊竊私語交雜在一起。
我的背包還是挺好的,衣服和指甲也很幹淨。
而其他所有人的穿着都比較髒,感覺就是在街頭生活的。
到了那會兒,我已經開始多心了,覺得我的包已經被盯上,我也被盯上了。
我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時,不經意瞥到旁邊人的口袋,我驚呆了——他們的口袋裡都是啤酒罐和其他酒類飲料。
最終,門開了,他們一次讓五個人進去領早餐。
那會兒我已經不想進去了。
但是别人告訴我說,這裡的服務人員會告訴你怎麼找住宿和提供協助的地方。
所以我還是進去了。
這個地方像洞穴一樣,牆漆是土褐色的,還有好些走廊,走廊似乎通向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就跟着大家,找到了分餐處。
我記得我應該是拿到了三條香腸、四塊培根、兩個雞蛋,還有番茄和豆子,隻花了1.5英鎊。
太棒了。
但是工作人員把領餐的人當作小學生一樣看待:排好隊、别做這個、别做那個。
這些人很明顯已經習慣這種待遇,但對我來說,我感到有損人格。
當我告訴他們我不酗酒、也不吸毒、沒有對任何一種物質上瘾時,他們看起來好像一點都不在乎。
我當時确實無家可歸,但沒有資格得到他們的幫助,因為我沒有任何需要援助之處。
這是倫敦給我的第一個落差感,給我的肚子來的第一拳。
離開這裡之後,我坐地鐵前往卡姆登鎮,去那裡找地方上網。
我有推特賬戶和臉書賬戶,可以通過這些來聯絡那些能給我提供幫助的機構。
我在卡姆登洛克附近找到一個威瑟斯本酒吧(10),給自己買了一瓶蘋果酒,想辦法忘掉早上
你從法國飛回來,打比方說是從比斯開灣(1)北部出發,飛越加來(2)南部那個突出來的地理要害,前往希思羅機場(3)或者蓋特威克機場(4)時,一切都風平浪靜。
這會兒你突然接收到倫敦的電台頻率,傳來叽叽喳喳的各種人聲,就好像有一百萬零一個人在說話,而對講機連五秒鐘的喘氣時間都沒有。
你接到一個頻率,趕緊進行通話,然後趕緊下線。
他們會告訴你你需要幹嗎,聽完就趕緊讓開。
這個世界非常忙碌,你得在線上等待,因為每個人都想要進入倫敦。
那些飛機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飛往倫敦,飛機上的人也帶着各種各樣的目的前往倫敦。
飛越歐洲是非常美妙的事——飛往倫敦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南海岸周圍的海泛着蔚藍。
如果你是飛往希思羅機場,你往右手邊可以看到河前面的溫布利(5),而左手邊則是溫布爾登(6)。
你飛越它們,然後看到面前的跑道。
你從空中看見希思羅機場、溫布利和溫布爾登,這種感覺美妙極了。
你到了,看到這些标志性地點,它們就在那兒。
當然,這些景觀在空中都是縮小了的。
你要是去過溫布爾登就知道。
那個地方相當大,但從空中看,就非常小了。
你要是飛到蓋特威克機場,地面會一直讓你在英格蘭南部打轉,這樣你就不會往倫敦城的機場飛。
其實飛機可以從任何方向抵達,但是他們總會讓你從蓋特威克機場的南邊飛進來,最後你就在梅菲爾德區域上空打轉。
他們會說“在坦布裡奇韋爾斯(7)附近轉轉吧”,然後就給你指示,讓你進入機場跑道中央線。
你基本上總是在西邊跑道上,因為風是那樣吹的。
你會看到左邊是美麗的鄉村景緻,那是南唐斯丘陵(8)。
當然也能看到北唐斯丘陵,南北唐斯丘陵上深淺不一的綠色千變萬化。
然後你會看見右手邊的城市,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城市真是奇妙得像魔術一般。
你把所有的東西都看得如此清晰,可以看到矗立在金絲雀碼頭的彙豐銀行大廈頂層的燈塔,你從那裡可以去往城市的任何地方。
在風平浪靜的美好日子裡,那景觀簡直如天使一般。
你根本不想碰推力杆,隻想把引擎停留在58%的速度上。
你慢慢降落下來,如同在鐵路軌道上一般滑行,把控制杆輕輕往後拉,使一切平緩進行。
但是倫敦會出現側風。
沒有什麼是穩定、确定不變的。
降落也可能是非常困難的事。
在困難的情況下,你可能要回到5000米高的灰色雲層中,回到霧和黑暗中,在那裡,你連面前200米之外都看不清,隻能跟随指示光的白色光束前進。
有時候,降落時分你能聽到客艙裡傳來的歡呼和掌聲。
一着陸,你隻有十秒甚至八秒的時間來把速度降到60米每秒,然後你會聽到地面指示你趕緊離開跑道。
畢竟這是倫敦。
還有好多别的飛機要降落。
從利茲來到倫敦 雷蒙德·倫恩 我七周前從利茲(9)來到倫敦。
當時的我剛結束大學生涯,在想接下來要做什麼。
我是一個有案底的人,以前犯過事。
實際上我是一個職業罪犯,從10歲到22歲,我都是靠犯罪來維持生活。
我現在37歲。
我上一次被警察逮住已經是15年前的事了。
當我大學畢業時,我想,好了,我現在要對那些影響我生命的事發起挑戰。
影響我生命的事是我的過去,還有就是,法律規定,有案底的人必須告訴未來的雇主關于過去犯罪的情況。
我的案底是,曾經對一個郵局持械搶劫未遂,我為此而入獄三年。
這個案底永遠都不會“成為過去”。
我求職時要是有人問起這件事,我永遠都需要如實托出。
這讓我的求職過程變得十分艱難。
于是我來到倫敦。
倫敦吸引着那些把它視為一個用黃金鋪設着人行道、隻要來了生命就會得到改變的人——我也是其一。
倫敦世界聞名,倫敦是夢想。
幾百年來,倫敦給人的印象都是如此。
我在清晨六點抵達維多利亞火車站。
在汽車站,我感到非常樂觀,覺得晚上我應該會在一個青年旅館之類的地方落腳。
我在背包裡塞滿衣服和幾本關于犯罪和改過的書,包括米歇爾·福柯的《規訓與懲罰》、齊格蒙特·鮑曼的《廢棄的生命》,還有笛卡爾的書,還有一部舊手提電腦。
我還帶上畢業論文,真的是我的大學畢業論文。
這基本上就是全部了。
因為我把我的所有物減到最少。
我想我應該扔掉了大概20個黑塑料袋裝的個人物品,還把40本學術書籍送到英國心髒基金會和癌症關愛慈善商店捐掉了。
我感到卸下了重負,那感覺就像是剛洗完一次土耳其式泡澡,全身上下都仔細搓了,出來時幹幹淨淨的。
突然,你就成了一個新的人似的。
我抵達時,天很冷,又灰蒙蒙的。
我不确定我要去哪裡。
我本該把好幾個不同的機構名字打印出來,準備去跟他們進行聯絡,但是那會兒天還早,于是我到頭來跟一個露宿街頭的老人聊起天。
我們一起去喝了杯咖啡,還在維多利亞火車站外的地上坐下來。
這個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露宿街頭了,所以露宿街頭這件事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是他自己選擇的。
如果這種人問你讨要一毛錢,你會很愉快地給他。
他看起來不像個醉鬼。
但是他畢竟已經露宿街頭這麼長時間了,所以全身上下毛病也不少。
他告訴我,在維多利亞火車站附近有一個地方會給流浪者發放早餐,早上八點半開門。
于是我們就坐在那裡聊天,接着一起去了那個地方。
就在那裡,我被吓到了。
在那裡領早餐的人——酒鬼、瘾君子、外鄉客——不論來自哪裡,肯定來自那個群體裡面的最底層。
我前面有一個人,坐在地上,尿了自己一身。
他把褲子拉起來時,我看到他全身布滿嚴重的淤青——黃的、紫的、黑的、紅的。
這會兒背後傳來聲音,各種吵架聲和竊竊私語交雜在一起。
我的背包還是挺好的,衣服和指甲也很幹淨。
而其他所有人的穿着都比較髒,感覺就是在街頭生活的。
到了那會兒,我已經開始多心了,覺得我的包已經被盯上,我也被盯上了。
我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時,不經意瞥到旁邊人的口袋,我驚呆了——他們的口袋裡都是啤酒罐和其他酒類飲料。
最終,門開了,他們一次讓五個人進去領早餐。
那會兒我已經不想進去了。
但是别人告訴我說,這裡的服務人員會告訴你怎麼找住宿和提供協助的地方。
所以我還是進去了。
這個地方像洞穴一樣,牆漆是土褐色的,還有好些走廊,走廊似乎通向很多不同的地方。
我就跟着大家,找到了分餐處。
我記得我應該是拿到了三條香腸、四塊培根、兩個雞蛋,還有番茄和豆子,隻花了1.5英鎊。
太棒了。
但是工作人員把領餐的人當作小學生一樣看待:排好隊、别做這個、别做那個。
這些人很明顯已經習慣這種待遇,但對我來說,我感到有損人格。
當我告訴他們我不酗酒、也不吸毒、沒有對任何一種物質上瘾時,他們看起來好像一點都不在乎。
我當時确實無家可歸,但沒有資格得到他們的幫助,因為我沒有任何需要援助之處。
這是倫敦給我的第一個落差感,給我的肚子來的第一拳。
離開這裡之後,我坐地鐵前往卡姆登鎮,去那裡找地方上網。
我有推特賬戶和臉書賬戶,可以通過這些來聯絡那些能給我提供幫助的機構。
我在卡姆登洛克附近找到一個威瑟斯本酒吧(10),給自己買了一瓶蘋果酒,想辦法忘掉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