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兩位永垂不朽的逝者:阿連德和聶魯達
關燈
小
中
大
看管的棄置狀态,仍有新一代的愛慕者前來參觀,而詩人在世時,這些年輕人都還不滿八歲。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門戶緊鎖、阻人擅入的栅欄上畫上一顆顆心,将名字首字母嵌進去,再刻上愛的誓言。
多數誓言是同一主題的變體:胡安和羅莎閱讀巴勃羅的詩而相愛;感謝你,巴勃羅,教會我們什麼是愛;我們願像你一樣愛戀。
還有一些話,警察未能阻止也沒有及時擦去:将軍們,愛情永不死去;阿連德和聶魯達雖死猶生;一分鐘的黑暗不會讓我們失明。
有些銘文镌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整個圍欄給人的印象是,因為空間不夠,幾代人的文字層層疊疊寫到一起去了。
如果誰有耐心,能把戀人們全憑記憶寫在圍欄木闆上的零散詩句整理出來,就能還原聶魯達的詩歌全集。
然而,給我們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每隔十到十五分鐘,這些文字就會随着從地心傳至地表的震蕩一起顫動,仿佛獲得了生命。
圍欄想要跳脫地面,木闆接合處吱嘎作響,杯子和金屬器皿叮當碰撞,好像置身于一艘挺進中的遊船。
觀者有一種印象,似乎整個世界都随着播種在住所花園裡的深深愛意而震顫不已。
事實上,我們采取的所有防範措施都沒必要。
沒人沒收相機,也沒人妨礙拍攝,因為警察都去吃午飯了。
我們不隻拍攝了事先設計的鏡頭,收獲還比預想的要豐富。
這要感謝攝影師烏戈,海上地震令他迷醉,他迎着一波波海浪,跨進齊腰深的海水裡。
浪濤發出遠古的怒吼,不斷拍擊在礁石上。
烏戈是在拿生命冒險,即使沒有地震,桀骜不馴的大海也可能會把他甩到礁岩上。
但沒人能夠阻止他。
烏戈着魔似的盯住取景器,不受控地不停拍攝。
熟悉電影這個行當的人都知道,想指揮或控制亢奮中的攝影師,那是不可能的事。
“格拉齊雅飛升上天” 正如我們之前所計劃的,每卷膠片拍攝完後都被緊急送往聖地亞哥,好讓當晚出發的格拉齊雅帶到意大利。
她的啟程日期不是随意選擇的。
整整一星期以來,我們都在研究怎樣将迄今為止拍攝的素材送出智利,雖然預先設想了幾條秘密渠道,但哪套方案最保險卻遲遲沒能敲定。
正在權衡之際,突然傳來新任智利紅衣主教弗朗西斯科·弗雷斯諾閣下即将從羅馬前來赴任的消息,他将接任年滿七十五歲、即将榮休的席爾瓦·恩裡克斯主教。
席爾瓦主教是團結聖公會的靈魂人物,大衆對他充滿感戴之情,教士階層也因他的激勵而充滿鬥争覺悟,這使得獨裁者不得不放棄幻夢。
确乎如此。
在最貧困的棚戶區,有些神父甘願做木匠、瓦工、手工藝人,與普通居民一起胼手胝足地勞作,甚至還有些神職人員由于參加街頭抗議而被警方殺害。
政府迎接新主教的興緻原本似乎沒那麼高——新主教的政治态度還是個謎——相較而言,席爾瓦·恩裡克斯主教卸任卻讓獨裁者欣喜雀躍,政府于是批準戒嚴管制暫停數日,并呼籲所有官方媒體發布盛情歡迎弗雷斯諾主教駕臨的新聞。
與此同時,以防萬一,皮諾切特将軍将與家人及一批未透露姓名的年輕部長到智利北方巡視兩周。
顯然他本人或任何一位部長都不宜出席效果難料的迎接儀式。
由于相互矛盾的官方決策使人們感到困惑,在城裡,實際能容納六千人的武器廣場上,僅有兩千人到現場觀看迎接典禮,而原先預估人數不會低于六千。
不管怎麼說,可以預見,當天下午政府舉棋不定,正好創造了将首批膠片送出國去的絕佳時機。
我們抵達瓦爾帕萊索的同天晚上,收到了加密的信息:“格拉齊雅飛升上天。
”情況是這樣的:格拉齊雅到達機場時,發覺檢查比往常更嚴格,但所幸機場也比平時更亂、更擁擠,警方反而協助她托運行李,幫她及時登上了新主教赴任所搭乘的那架班機。
[1]瑪爾馬杜克·格羅夫(MarmaduqueGrove,1878-1954),智利空軍将領、政治家,1932年他策劃成立的“智利社會主義共和國”僅持續了十二天。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門戶緊鎖、阻人擅入的栅欄上畫上一顆顆心,将名字首字母嵌進去,再刻上愛的誓言。
多數誓言是同一主題的變體:胡安和羅莎閱讀巴勃羅的詩而相愛;感謝你,巴勃羅,教會我們什麼是愛;我們願像你一樣愛戀。
還有一些話,警察未能阻止也沒有及時擦去:将軍們,愛情永不死去;阿連德和聶魯達雖死猶生;一分鐘的黑暗不會讓我們失明。
有些銘文镌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整個圍欄給人的印象是,因為空間不夠,幾代人的文字層層疊疊寫到一起去了。
如果誰有耐心,能把戀人們全憑記憶寫在圍欄木闆上的零散詩句整理出來,就能還原聶魯達的詩歌全集。
然而,給我們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每隔十到十五分鐘,這些文字就會随着從地心傳至地表的震蕩一起顫動,仿佛獲得了生命。
圍欄想要跳脫地面,木闆接合處吱嘎作響,杯子和金屬器皿叮當碰撞,好像置身于一艘挺進中的遊船。
觀者有一種印象,似乎整個世界都随着播種在住所花園裡的深深愛意而震顫不已。
事實上,我們采取的所有防範措施都沒必要。
沒人沒收相機,也沒人妨礙拍攝,因為警察都去吃午飯了。
我們不隻拍攝了事先設計的鏡頭,收獲還比預想的要豐富。
這要感謝攝影師烏戈,海上地震令他迷醉,他迎着一波波海浪,跨進齊腰深的海水裡。
浪濤發出遠古的怒吼,不斷拍擊在礁石上。
烏戈是在拿生命冒險,即使沒有地震,桀骜不馴的大海也可能會把他甩到礁岩上。
但沒人能夠阻止他。
烏戈着魔似的盯住取景器,不受控地不停拍攝。
熟悉電影這個行當的人都知道,想指揮或控制亢奮中的攝影師,那是不可能的事。
“格拉齊雅飛升上天” 正如我們之前所計劃的,每卷膠片拍攝完後都被緊急送往聖地亞哥,好讓當晚出發的格拉齊雅帶到意大利。
她的啟程日期不是随意選擇的。
整整一星期以來,我們都在研究怎樣将迄今為止拍攝的素材送出智利,雖然預先設想了幾條秘密渠道,但哪套方案最保險卻遲遲沒能敲定。
正在權衡之際,突然傳來新任智利紅衣主教弗朗西斯科·弗雷斯諾閣下即将從羅馬前來赴任的消息,他将接任年滿七十五歲、即将榮休的席爾瓦·恩裡克斯主教。
席爾瓦主教是團結聖公會的靈魂人物,大衆對他充滿感戴之情,教士階層也因他的激勵而充滿鬥争覺悟,這使得獨裁者不得不放棄幻夢。
确乎如此。
在最貧困的棚戶區,有些神父甘願做木匠、瓦工、手工藝人,與普通居民一起胼手胝足地勞作,甚至還有些神職人員由于參加街頭抗議而被警方殺害。
政府迎接新主教的興緻原本似乎沒那麼高——新主教的政治态度還是個謎——相較而言,席爾瓦·恩裡克斯主教卸任卻讓獨裁者欣喜雀躍,政府于是批準戒嚴管制暫停數日,并呼籲所有官方媒體發布盛情歡迎弗雷斯諾主教駕臨的新聞。
與此同時,以防萬一,皮諾切特将軍将與家人及一批未透露姓名的年輕部長到智利北方巡視兩周。
顯然他本人或任何一位部長都不宜出席效果難料的迎接儀式。
由于相互矛盾的官方決策使人們感到困惑,在城裡,實際能容納六千人的武器廣場上,僅有兩千人到現場觀看迎接典禮,而原先預估人數不會低于六千。
不管怎麼說,可以預見,當天下午政府舉棋不定,正好創造了将首批膠片送出國去的絕佳時機。
我們抵達瓦爾帕萊索的同天晚上,收到了加密的信息:“格拉齊雅飛升上天。
”情況是這樣的:格拉齊雅到達機場時,發覺檢查比往常更嚴格,但所幸機場也比平時更亂、更擁擠,警方反而協助她托運行李,幫她及時登上了新主教赴任所搭乘的那架班機。
[1]瑪爾馬杜克·格羅夫(MarmaduqueGrove,1878-1954),智利空軍将領、政治家,1932年他策劃成立的“智利社會主義共和國”僅持續了十二天。